花前新記清涼味

  蘇州市園林管理處從今年八月十五日起在拙政園舉行盆樁展覽會。早在半月以前,就來要我參加展出,我當下一口答應了。因爲這些年來,拙政園每有展覽會,我原是有求必應,無役不與的。但我想到那種枯乾老樁的盆樹,拙政園有的是,並且多得很,那麼我拿些什麼東西去展出呢?於是大動腦筋,想啊想的想了一天,終於想出一個避重就輕的新花樣來。

  配合着這個乍涼還熱的新秋天氣,我決計準備一些含有清涼味的竹子、芭蕉、蘆荻、菖蒲、楊柳、爬山虎和水石等,作爲出品。一連忙了幾天,共得十九點,請幾位寫得一手好字的朋友,在各種彩箋上寫了標籤,註明名稱和含有詩意的題句;又請林伯希老畫師畫了一小幅竹子、芭蕉、菖蒲三清圖,在一旁題上“清涼味”三字,就作爲我這次出品的總稱。我希望觀衆看了之後,涼在眼底,更涼到心頭,真能享受到一些清涼味。

  “清涼味”展出的所在,是拙政園西部三十六鴛鴦館,面臨池塘,有一對對鴛鴦拍浮其中,這場合是挺美的。一隻紅木長臺上,居中供着一大盆“紫竹林”,拳石的一旁,立着一尊佛山窯的觀音像,手捧楊枝水瓶,好一副莊嚴寶相。左旁是一盆五株合種的芭蕉,有人小步蕉陰,神態悠閒得很,題名“小綠天”。右旁高供着一盆垂柳,長條臨風披拂,使人想起“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名句。

  長臺前的貢桌上,中央一個長方形淺盆中,種着二十餘枝蘆荻,就題名“蘆荻岸”,岸上蘆荻叢中,有兩隻白鵝,正在低頭刷翎;岸邊有小池,鋪滿着浮萍,全是水鄉風物。此外,盆景有仿明代沈石田的《鶴聽琴圖》,山洞的兩旁,種着三枝文竹,洞口有老者正在鼓琴,一頭白鶴在旁聽着,似是知音。一隻不等邊形的歙石淺盆中,斜立着一座峭壁,頂上有爬山虎一株,枝葉紛披;壁下石坡上,正有漁夫持竿垂釣,活畫出一幅“漁家樂圖”。一隻長方形漢磚淺盆中,有英石壁立,坐着一尊無量壽佛,座前滿種菖蒲,題名“蒲石延年”。其他如“枯木竹石”“新蒲壽石”“空山高隱圖”等,都是盡力求其入畫,而又帶着清涼味的。

  我這次展出的盆竹,如果排隊點起名來,共有十種,如紫竹、斑竹、文竹、棕竹、觀音竹、壽星竹、鳳尾竹、飛白竹、佛肚竹,而以金鑲碧玉嵌竹最爲別緻,每根黃色的竹竿上每隔一節都嵌着一條粗綠紋,如嵌碧玉一樣。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我也有同感,並且愛它一年四季,都帶着清涼味。

  留聽閣一帶地區,全是本園出品,林林總總,美不勝收,枯乾的紅薇多盆,正在爛漫地開着花,如錦如繡。最特出的,是那株樹齡五百餘年的老榆樁,好像是一座冠雲峯模樣,使人歎爲觀止。這是該園組長於智通和技工朱子安兩同志,今春從廣福深山中掘來培養而成,不知費卻了多少心力,才得此成果。會期共十六天,吸引了不少觀衆,上海、無錫的盆栽專家都來觀賞,大有賓至如歸之概。
Previous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