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曜經卷二十六

△[W201]要品第三十夜光照於冥,至日未出間。日光布大明,夜光便黤<黑炎>。

觀此義已如來引喻。欲使後生明達其事。猶若夜光之蟲處在幽冥。布其光明遠有所照。謂爲己明無有及者,值日天子放百千光明昇於東方。爾時無復有夜光蟲明。顏色黤<黑炎>像如純墨。是故說曰:夜光照於冥至日未出間。日光布大明。夜光便黤<黑炎>也。

察者布光明,如來未出頃。佛出放大明,無察無聲問。

外道梵志所行不同。或有察而知者,或有入定而知者,或有聞教而寤者,此三種人在世跨行各自謂尊。所以然者,蓋由如來未現於世。設如來降神於世。放大光明流教布化。爾時外道梵志自然消歇。其道不行無復威神。是故說曰夜光照於冥。至日未出間。日光有大明。夜光。便黤<黑炎>也。

不牢起牢想,牢起不牢想。彼不至於牢,由起邪見故。

不牢起牢想者,此衆生類戀慕生死。若自生念人處世間。樂著五欲以自娛樂者乃爲牢固。是故說曰不牢起牢想也。牢起不牢想者,邪見之人執意來久。共相指授乃興此論。竊聞佛家稱說泥洹無生無滅無起滅想。亦復無有歌嘆喜舞宗親五族。行來進止園觀浴池。都無此者有何牢固。佛言不爾。斯等顛倒邪心不滅。牢而固者莫過泥洹。反更毀呰以爲不牢。是故說曰牢起不牢想也。彼不至於牢。由起邪見故者,滅盡泥洹無有衆患。澄然無爲凝神不動。亦不變易。愚者不解以爲非真。是故說曰彼不至於牢由起邪見故也。

牢而知牢者,不牢知不牢。彼人求於牢,正治以爲本。

若有衆生解滅盡泥洹無生無滅。亦不欺詐誑惑於世。諸佛世尊永息之室。其有衆生入此室者,寵位至不以增歡。毀辱逼不以加慼。與倒見異其辭。邪部殊其趣。冥然太虛永息不起。智者之所慕。非愚之所習。欲至彼室者,要涉八正之徑路。求度十二之洪崖。以渡生死之嶮岸。安神無爲之澹然。顧眄悠悠之楚酷。苦哉愚惑之滋甚。是故說曰牢而知牢者不牢知不牢彼人求於牢正治以爲本也。

愚意以爲牢,反被九結縛。如鳥投羅網,斯由愛深固。

愚意以爲牢者,夫人在世意愚難革。或言陰聚爲牢。或言結本爲牢。於中興想不別真僞。雖復出家學道反習邪行。是故說曰遇意以爲牢也。反被九結縛者,人之修道要當舍家。遇惡知識指授邪徑。舍故結縛反被九結。如蛾投火不顧後慮。斯由愛深固。是故說曰:反被九結縛。如鳥投羅網。斯由愛深固也。

諸有懷狐疑,今世及後世。禪定盡能滅,無惱脩梵行。

諸有懷狐疑者,彼脩行人。思惟惡露不淨之想。除去狐疑憎嫉之心。聞則得信不重思惟。是故說曰諸有懷狐疑也。今世及後世者,今者現身後者後身。今者現世後者後世。於中不興猶豫生狐疑者,乃應定意。是故說曰今世及後世也。禪定盡能滅者,入定之人心意堅固。盡能消滅不興想著。是故說曰禪定盡能滅也。無惱脩梵行者,不爲結使所煩惱。執意清淨常如一心。所脩德本超越人上。是故說曰無惱脩梵行。

無塵離於塵,能持此服者,無御無所至,此不應法服。

人之脩道常懷染污。淫怒癡垢不去於心。雖披袈裟不去三毒。此則不至於道。是故說曰無塵離於塵也。能持此服者,唯有賢聖之人防塞衆惡。能服此真法之服。無有此者則不應服。是故說曰能持此服者,無御無所至。此不應法服。

若能除垢穢,修戒等慧定。彼應思惟業,此應服袈裟。

若能除垢穢脩戒等慧定者,人之脩學除穢爲本。三毒結使永盡無餘。雖得羅漢不入定意。無記對至乃知謬誤。脩戒除垢穢不失其道心。是故說曰:若能除垢穢修戒等慧定也。彼應思惟業應此服袈裟者,入定之人必有所益。心有所念無事不果。諸天世人魔及魔天釋梵四天王。靡不宗奉而承事者,是故說曰彼應思惟業。應此服袈裟。

不以柔和言,名稱有所至。人有善顏色,乃懷巧僞心。

不以柔和言名稱有所至者,世多有人與人言談。內懷奸宄外如現愚。是故說曰不以柔和言:名稱有所至也。人有善顏色。乃懷巧僞心者,往昔波斯匿王。園觀遊戲見二梵志苦形學道。仰事日月祭祀水火。王見此人學道志苦。尋往佛所白世尊言:向行遊觀見二梵志。苦形學道至爲難及亦無儔匹。佛告王曰:人之脩德持戒完具欲得知者,要當同止觀察威儀尋省來語。然後乃知有戒無戒。王聞斯語內懷慚愧。即從坐起頭面禮足辭退而去。還至宮殿告語傍臣。汝速詣彼喚二梵志在我後園。吾觀察之。審有苦行求於道德。爲虛稱詐逸行不合已,臣受其教即喚在園。王自樓上遙觀其行。知彼巧僞詐稱爲道。重懷慚愧思心自悔。信心隆盛貪樂佛道。即令國界人民之類。其有供事外學異道者,皆受誅戮不得從容。王至佛所頭面禮足。悔本不及。自今以往。四事供養恭敬三寶。盡其形壽不違此誓。是故說曰人有善顏色。乃懷巧僞心也。

有能斷是者,永拔其根本。智者除諸穢,乃名爲善色。

有能斷是者,永拔其根本者,世人多懷奸宄之心。雖披法服內行不真。能斷此者乃應道門。是故說曰有能斷此者永拔其根本。智者除諸穢乃名爲善色者,智人習法要應爲道。非法不行學者所貴。顏色怡耀衆人敬仰。是故說曰:智者除其穢乃名爲善色也。

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世多違行人,遊蕩在世界。如彼虛僞鋀,其中純有銅。獨遊無畏忌,內穢外不淨。

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者,世多有人顏色從容。與人言談辭義辯美。然內心虛僞心口相違。雖名爲人性行不均。外如賢士內懷毒行。雖暫相見賢愚不別。猶夜睹火遙見光明。若當往捉便燒其手。此亦如是,雖有顏色內懷熾焰。是故說曰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也。世多違行人遊蕩在世界者,當來愚人巧詐滋繁。漸漸遂至謗賢毀聖。奸宄萬端幻惑世人。與人言談顏色不正。出言成章辯聰無礙。堪在大衆爲無軌事。衆人睹者莫不拭目。是故說曰世多違行人遊蕩在世界也。如彼虛僞鋀其中純有銅者,巧詐之人多諸方略。以煙燻銅色勝真金。誑惑世人貪取財貨。是以如來引此爲喻。如彼僞鋀獲世重利。奸宄之人亦復如是,甘言美辭誘進檀越。獲致供養四事不乏。衣被飲食牀褥臥具病瘦醫藥。雖獲其供養。後當償之。報受洋銅。經歷苦惱罪積未畢。是故說曰如彼虛僞鋀其心純有銅也。獨遊無畏忌內穢外不淨者,如彼奸宄之人。多將翼從人間遊處。衆人見者莫不興敬。如賊暴虐多壞村落。然後乃知非是真人也。是故說曰:獨遊無畏忌內穢外不淨也。

貪餮不自節,三轉隨時行。如圈被養豬,數數受胞胎。

貪餮不自節三轉隨時行者,如彼愚惑之人。爲人標首受人供養。自養其形身體肥盛不能轉側。檀越施主隨時禮覲。愚人佯坐入定思惟。由是自致得大供養。是以世尊假以爲譬。如被養豬臥食不動。不知久久當受屠割。捨身受身無有休已,是故說曰:貪餮不自節三轉隨時行如圈被養豬數數受胞胎也。

人能專其意,於食知止足。趣欲支其形,養壽守其道。

昔佛與波斯匿王而說此偈。波斯匿王宿殖德本福響自應。於後園中。自然生甘蔗之樹。流出甘漿晝夜不絕。於彼園中自然生一株粳米。垂穗數百取之無盡。王受其福食之無厭。身體肥重喘息苦極不能轉側。時往佛所。低身揖讓在一面坐。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人能專其意,於食知止足。趣欲支其形,養壽守其道。

王聞斯語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從坐起辭佛還宮。即敕廚宰作食之人。設汝擎食在吾前者,先說斯偈爾乃得食。自是以始常以爲法。王轉減食身體輕便。進止行來無所患苦。

觀淨而自脩,諸根不具足。於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轉增於欲意,如屋壞穿漏。

觀淨而自脩諸根不具足者,初履行人意不堅固。內自思念發毛爪齒。愛著清淨興著欲想。增益瞋恚愚癡滋長。不攝諸情根門不定。放逸自恣遂失道明。由火赫熾復益酥油。深明此理。豈是滅火之兆乎。夫欲息淫怒癡火永不生者,當興惡露不淨之想。是故說曰:觀淨而自脩諸根不具足也。於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者,彼修行人乞求無厭。得而藏囊慳心不捨。若後命終受凡品行。是故說曰:於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也。轉增於欲意如屋壞穿漏者,行人執愚不脩善根。欲意熾盛不自改更。當復經歷生死之難。猶若蓋屋覆治不牢。天雨則漏澆灒衣服淨者使污。人情如是意不堅固漏淫怒癡。是故說曰:轉增於欲意如屋壞穿漏。

當觀不淨行,諸根無缺漏。於食知止足,有信執精進。不恣於欲意,如風吹泰山。

當觀不淨行諸根不缺漏者,行人御意不暇食息。觀察此身漏出不淨一一分別。料簡身中三十六物穢污不淨。從頭至足無一可貪。收攝諸根不使漏失。是故說曰:當觀不淨行諸根無缺漏也。於食知止足有信執精進者,行人執意得無漏信。多食瞪瞢不容入定。信心勇熾堪行精進。超羣獨邁尋受其證。是故說曰於食知止足有信執精進也。不恣於欲意如風吹泰山者,行人用意衆想不亂。欲爲禍根主生災患。見身神慌不受慧明。死則對至燒身之痛。料別此理悉爲苦患。制意不興色聲香味細滑之法。外御六塵內攝六情。內外清淨不漏欲意。猶若泰山安峙堅固。不爲飄風之所吹動。心如金剛不可沮壞。是故說曰:不恣於欲意。如風吹泰山也。

空閒甚可樂,然人不樂彼。無慾常居之,非欲之所處。

空閒甚可樂者,所以聖人論此語者,欲使行人速獲其法。閒靜之中意得專一。思惟挍計不移時節。意念鄉應如人呼聲。是故說曰空閒甚可樂也。然人不樂彼者,如此之徒皆是凡夫。意著愛慾不能捨離。意著女色以爲實用。一旦亡沒乃知非真。是故說曰然人不樂彼也。無慾常居之者所以言聖人者,無淫怒癡諸結縛著豁然除盡。淨如天金亦無微翳。若在人村周遊教化。到時持鉢福度衆生。隨施多少咒愿施主。檀越施主值聞聲者,則聞道教貫徹心懷。設值辟支佛者,飛鉢空虛作十八變。形雖在衆心存曠野。是故說曰無慾常居之也。非欲之所處者,著欲之人心意有在。猶人墮罪閉在牢獄。官不決斷遂經年歲。望欲求出良難得矣。淫泆之人亦復如是,癡心所裹閉在欲獄。不遭無漏聖叡之藥。欲得免濟甚復難克也。是故說曰非欲之所處也。

在村閒靜,高岸平地,應真所過。莫不蒙祐。

真人所居必有善應。地主四王常來擁護。所居之方不被災患。福能抑惡衆害不生。由聖居中威神所致。是故說曰:在村閒靜高岸平地應真所過莫不蒙祐也。

難移難可動,如彼重雪山。非賢則不現,猶夜射冥室。

賢聖之人心不可移動。意欲所規必克不難。猶若衆山競出好藥。隨意取之分別毒害。是故智者說衆德具足。是故說曰:難移難可動如彼重雪山也。非賢則不現猶夜射冥室者,不以善知識。不親近善知識。聞惡不出其本。聞善不嘆其德。猶若冥室之中闇射其矢。是故說曰:非賢則不現猶夜射冥室也。

賢者有千數,智叡在叢林。義理極深邃,智者所分別。

賢者有千數智叡在叢林者,所謂賢者有所分別。聞一句義暢演無數辯才之法。思惟分別皆由觀練。是故說曰:賢者有千數叡智在叢林也。義理極深邃智者所分別者,分別諸法不失次第。義理深邃究暢其法。知所從生知所從滅。分別義理一一不失。是故說曰:義理極深邃智者所分別。

多有衆生類,非射而不值。今觀此義理,無戒人所恥。

多有衆生類非射而不值者,所謂值者,所修非法之人是也。是故說曰:多有衆生類非射而不值也。今觀此義理無戒人所恥者,利根捷疾。觀是常非常有淨無淨。戒德具者嘆說其淨。犯戒之人聞彼教訓。謂爲誹謗不說真誠。自不稱名姓號之本。亦不自卑嘆譽彼者,猶若善射之人。分別善者而效其矢。所以然者,欲使惡者改修其行。修善者敦崇正法。是故說曰:今觀此義理無戒人所恥也。

觀有知恐怖,變易知有無。是故不樂有,當念遠離有。

觀有知恐怖變易知有無者,有者恐怖不可恃怙。如實而不去離。是故說曰:觀有知恐怖。變易知有無也。是故不樂有當念遠離有者,夫人不樂衆苦之本。亦不思惟本業所造。是故說曰:是故不樂有當念遠離有也。

無信無反覆,穿牆而盜竊。斷彼希望意,是名爲勇士。

無信無反覆者,如有諸佛弟子。無有篤信之意。何以故?彼人不信佛不信法不信比丘僧。亦復不信苦習盡道。盡者爲滅盡泥洹是。彼人不信亦不恭奉。是故說曰無信無反覆也。穿牆而盜竊者,彼執行人。穿壞有漏三界之牆。於中貿易望其福慶。是故說曰穿牆而盜竊也。斷彼悕望意是名爲勇士者,斷其利養之想無有悕望。人中之士無有過者,是故說曰:斷彼悕望意是名爲勇士也。

除其父母緣,王家及二種。遍滅其境土,無垢爲梵志。

除其父母緣者,如來所以說是者,現其愛心永盡無餘更不復生。是故說曰除其父母緣也。王家及二種者,所以論王現其憍慢。二種者,一者戒律二者邪見。除此憍慢更不復興。是故說曰王家及二種也。遍滅其境土無垢爲梵志者,如來所以說此者,欲現己慢永盡無餘脩其淨行。是故說曰:遍滅其境土無垢爲梵志也。

若人無所依,知彼所貴食。空及無相願,思惟以爲行。

若人無所依者,脩行之人無衆結使。亦不藏貯。是故說曰若人無所依也。知彼所貴食者,世人依食以存其命。知其摶食所出本末。更樂食者興意想著。如彼生牛之皮。意想食者如彼火聚。識想食者猶如劍戟。如彼摶食之人觀食本末。或自手執或在鉢中。思惟翻覆食所從生爲從何滅。觀諸惡露不可貪樂。是故說曰知彼所貴食也。空及無相願思惟以爲行者,如彼衆生入三解脫門。思惟念道不去心首。是故說曰空及無相願思惟以爲行也。

鳥飛虛空,而無足跡,如彼行人。說言無趣。

鳥飛虛空而無足跡者,虛空飛鳥悉名鳳凰。虛空之中不見足跡。周旋往來都無處所。是故說曰鳥飛虛空而無足跡也。如彼行人說言無趣者,彼修行人觀此義理。都不知東西南北所趣之方。是故說曰如彼行人說言無趣也。

諸能斷有本,不依於未然。空及無相行,思惟以爲行。

諸有行人斷有根本。所論有者,欲有色有無色有永盡無餘。更不復興。是故說曰諸能斷有本也。不依於未然者,不知未變之事興衰之變。是故說曰:不依於未然也。空及無相行思惟以爲行者,著三解脫滅盡之門。以自娛樂不能捨離。是故說曰:空及無相行思惟以爲行也。

希有衆生,不順其徑,有度不度。爲死甚難。

希有衆生不順其徑者,希有衆生生於中國者,復有衆生遇賢聖者,亦復少耳。是故說曰希有衆生不順其徑也。有度不度者,多有衆生求度世者,亦復少耳。不知生死根栽有無是非。斯由鄙濁不達性行。是故說曰有度不度也。爲死甚難者,人之貪生但見目前。不知趣死衆苦之患。亦不思惟度世之業。是故說曰爲死甚難也。

諸有平等說,法法共相觀。盡斷諸結使,無復有熱惱。

諸有平等說法法共相觀者,夫人處世觀察是非。法法成就無有高下。是故說曰諸有平等說法法共相觀也。盡斷諸結使無復有熱惱者,如彼行人思惟挍計。斷諸結使去諸想著。無復熱惱之患。是故說曰盡斷諸結使無復有熱惱。

行路無復憂,終日得解脫。一切結使盡,無復有衆惱。

行路無復憂終日得解脫者,履行之人脩德自然。畢衆苦惱不興塵垢。是故說曰行路無復憂終日得解脫也。一切結使盡無復有衆惱者,如彼行人執意牢固。結使永盡無餘。是故說曰一切結使盡無復有衆惱也。

無造無有造,造者受煩熱。非造非無造,前憂後亦然。

無造無有造造者受煩熱者,人前爲罪深知非法。向人布現求改懺悔不自隱藏。若更生受形不受苦惱。是故說曰無造無有造造者受煩熱也。非造非無造前憂後亦然者,人前爲過尋時改悔。壽終之日神不錯亂。善神衛護不至惡道。是故說曰非造非無造前憂後亦然也。

造者爲善妙,以作不懷憂。造而樂而造,生天受歡樂。

造者爲善妙以作不懷憂者,人脩善行衆德具足。衆人所敬莫不宗奉。壽終之後生善處天上。是故說曰造者爲善妙以作不懷憂造而樂而造生天受歡樂也。

亦復不知論,賢聖不差別。若復知論議,所說無垢跡。

亦復不知論賢聖不差別者,如彼行人不解議論不別句義。若在大衆不知威儀禮節。賢愚不別。是故說曰亦復不知論賢聖不差別也。若復知論議所說無垢跡者,無垢之論。去諸想著內懷歡喜稱慶無量。所聞法味充飽一切。不趣惡道餓鬼畜生地獄之惱。是故說曰若復知論議所說無垢跡也。

說應法議說,當豎仙人幢。法幢爲仙人,仙人爲法幢。

說應法議說。昌熾法味與人演布。文句具足展轉相教。仙人者諸佛世尊也。說名身句身一一分別無有錯謬。欲使正法久存於世。是故說曰說應法議說當豎仙人幢法幢爲仙人仙人爲法幢也。

或有寂然罵,或有在衆罵。或有未聲罵,世無有不罵。

或有寂然罵者,心內熾然咒咀不息。欲使彼人遭水火盜賊。內心思惟不彰露在外。是故說曰或有寂然罵也。或有在衆罵高聲大喚不避尊卑。是故說曰或有在衆罵也。或有未聲罵權在衆中。亦不高聲對面相罵。是故說曰或有未聲罵世無有不罵。

一毀一譽,但利其名,非有非無。亦不可知。

一毀一譽但利其名。諸善功德育養其身。設得供養不以爲歡。若彼毀辱不以爲慼。過去已滅善心不絕。當來未至未有生兆。現在不住當復漂轉。是故說曰一毀一譽但利其名非有非無亦不可知也。

叡人所譽,若好若鬼,智人無缺。叡定解脫,如紫磨金,內外淨徹。

叡人所譽若好若鬼。覺見廣見敷演一義而不可及。皆蒙得度濟神離苦,猶如如來行則履虛離地四寸。地上印文炳然自現。其中蟲蠡有形之類蒙光得度。七日安隱永無衆苦無能傷害,猶如紫磨純金。內外清淨無有瑕滓。是故說曰叡人所譽若好若鬼智人無缺叡定解脫如紫磨金內外清徹也。

猶若安明山,不爲風所動。叡人亦如是,不爲譭譽動。

如彼安明山峙立安固。終不爲風所動。如來處世去世八法。不爲譭譽所動。有一梵志多聞廣見無事不苞。聞佛出世不爲譭譽所動。持心如地不記好鬼。往至佛所。以百種罵毀呰如來。後復以百種語讚譽如來。如來心意鏗然不動。是故說曰猶若安明山不爲風所動叡人亦如是不爲譭譽動也。

如樹無有根,無枝況有葉。健者以解縛,誰能毀其德。

如樹無有根無枝況有葉者,無明根本衆患之源。愛生枝葉以興邪見。是故說曰如樹無有根無枝況有葉也。健者以解縛誰能毀其德者,所謂健者謂佛世尊脫諸縛著更不受胞胎之形。亦復不從今世至後世。是故說曰健者以解縛誰能毀其德也。

無垢無有住,身塹種苦子。最勝無有愛,天世人不知。

無垢無有住者,去諸結使永盡無餘。有結則有住。無結則無住。亦無身塹亦無苦子。是故說曰無垢無有住身塹種苦子也。最勝無有愛天世人不知。如來坐禪寂然入定。三昧正受滅形自隱。諸天聖人慾得知如來者,此事不然。是故說曰最勝無有愛天世人不知也。

猶如網叢林,無愛況有餘。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

猶如網叢林者,佛告比丘。今當與汝說愛根本枝葉滋蔓。善思念之。廣說如契經。流轉生死分著五道。是故說曰猶若網叢林。無愛況有餘者,如來成道永無有愛。永斷五道不處三界不受四生。是故說曰無愛況有餘也。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者,所謂佛者,教寤一切諸法。無事不知無事不達。脩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根力覺道。廣佈演說無有窮極。高而無上無能量度。深邃無下深不可測。有結則有跡無結則無跡。夫人有足。便得遊行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結有跡者,將入三界遊馳五道不離生死。結無跡者,則不至三界八難之處。是故說曰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也。

若有不欲生,以生不受有。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

若有不欲生以生不受有者,捨身受形經歷生死。億千萬身生死無量不可稱計。今得成道畢故。身更不受形受諸苦惱。是故說曰若有不欲生以住不受有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也。

若欲滅其想,內外無諸因。亦無過色想,四應不受生。

若欲滅其想內外無諸因者,所謂想者,欲想色想無色想。行人永滅亦不使生。亦復不造三界結使。內外清淨不造塵垢。是故說曰若欲滅其想內外無諸因也。亦無過色想四應不受生者,如彼行人觀過去色。過去造色未來色。未來色造色現在色。現在造色一一分別四無有色。如彼轉輪聖王統四天下。身有大人之相衆好具足。行人觀彼如己無異。不以色好而興好想。不以色鬼而興惡想。不見我是彼非彼是我非我。亦復不見是非是是非非。都無好鬼之想。永斷四應不與從事。是故說曰亦無過色想四應不受生也。

舍前舍後,舍間越有,一切盡舍。不受生老。

舍前舍後舍間越有。所謂前者,舍過去陰持。入結使縛著。舍後者,舍未來陰持。入結使縛著。舍間越有者,舍現在陰持。入結使縛著。舍一切者,於現身中得虛無道。王三千典十方。由意自從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是故說曰舍前舍後舍間越有一切盡舍不受生老也。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