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心梵天所問經分別法言品第三

於是明網菩薩。謂持心梵天曰:仁者乃問順妙尊議。曉了菩薩方便之趣。佛分別說。何謂菩薩有所問事。而應順議持心答曰:等於吾我而問事者,爲順議問。等問他人行之所操。爲應順也。等問法像。爲應順也。又明網。不計吾等。不計他等。不計法等。是爲應順也。其問起生。其問滅盡。若問處所。爲應順也。設有問者法無所起。及與滅盡。處所之行。爲應順也。若問他人。塵勞之慾。若有問鬥諍顛倒。爲應順也。其問生死。問度生死。問於無爲。爲應順也。其不問塵勞。亦不顛倒。亦不生死。亦不度生死。亦無泥洹。爲應順也。所以者何。察諸法者亦不寂然。不除欲垢顛倒生死無爲。爲應順也。其問所獲。爲應順也。設復有問有所造證。若有約時有所除斷。若有所行。爲應順也。若有不問所得受證。衆想之念不以約時。而無所著。無斷除想。亦無行見。爲應順也。爲一切故而發是問。心無所著。志不存問。爲應順也。其有而問斯衆德善。爲如應順。斯不善德爲不如應。斯爲俗事。斯爲度世。斯爲罪事。斯無罪業。斯爲諸漏。斯爲所有。斯無所有。其有作是二事問者,計此一切。爲不應順也。其不二事不見二問。爲應順也。其有若干視諸佛者,爲如應順。計法若干。爲如應順。聖衆若干。爲如應順。衆生若干國土若干。爲如應順。道乘若干不想若干。爲如應順。法無所屬。無有若干。而問一議。爲如應順。一切法如應。一切法無應。又問梵天。何謂一切諸法如爲應順。一切諸法爲不應順。答曰:能分別者,一切諸法諸法如應。假使心法其心精進。彼不應順。計一切法諸法相寂。空無所有。爲應順也。其不欣樂寂然法者,爲應順也。此專精業所當造者,斯在憍慢。斯有所作。如斯行者,亦復如應。又問。何謂諸法有所觀察。答曰:己性寂然。離欲之際爲觀諸法。又問梵天。少有是類了不應者,不離於欲而順道議。答曰明網。多族姓子族姓女。不離欲際。而順如應道議之法。令已入者,甫當入者,則於其人不入智法。亦無所得。亦無有人。亦無當入。所以者何。大哀世尊不有云乎。其聞於佛所說法者,若行精進。便當如說而奉行之。終不復歸於土地處。所有所獲致。其不歸趣。無復生死。不至泥洹。所以者何。世尊所了無有生死。亦無泥洹。又問梵天。佛者不度生死業。而說法乎。答曰:世尊寧復自說。吾度生死乎。答曰不也。故族姓子。佛世尊者,不捨生死。不求泥洹。設有生死泥洹之想,則不度二。彼無生死。何所度者不得泥洹。所以者何。不等生死至泥洹乎。梵天答曰:亦不生死。亦無泥洹也。

於是世尊,贊持心梵天曰:善哉善哉!梵天。欲有所說當作斯說。乃爲是說。說是應順語時。二千比丘漏盡意解。梵天不復得於生死。亦無泥洹。如來說言:示有生死。無周旋者,亦無滅度。亦無所憂。亦不見人。有滅度者,設使梵天入此議者,則於其人無生死法。無泥洹法。於是衆會。五百比丘。即從坐起私竊而去。而說此言:吾等見中淨修梵行。心自念言:當得滅度。而無有人得滅度者,空復志求學斯道乎。安成慧耶。

於是明網菩薩。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假使欲令法起生者,則於其人佛不興出。彼不超度生死之難也。天中天。求見泥洹故。唯天中天。所謂泥洹蠲除一切衆想之念。亦不汲汲。於諸通慧爲殊異也。若所釋是等比丘即爲自欺也。天中天。於正法律而行出家。墮外邪見。而以志睹泥洹之處。譬如麻油酪酥醍醐。然即滅盡諸法。世尊永悉滅度。其永滅度。吾則謂之爲甚慢矣。唯天中天。其修行者則無所修。逮平等者,終不造立所起之法。及與滅盡。亦無有求。欲得法者亦無平等。於是明網菩薩。謂持心梵天。梵天說此。五百比丘聞所說法。即從坐起私竊亡去。知斯等類意之所趣。何不入法。其有信樂。若以度脫於諸見網。持心答曰:族姓子。汝往遊至江河沙等諸佛國土。劫數求索不能得離。如是像法亦無有脫。譬如癡子畏於虛空。而馳迸走在所至趣。不能離空。此比丘等亦復如是,正使達行不可稱限。空相自然。無想之相亦復自然。無願之相亦復自然,猶如復有第二士夫。求於虛空。八方上下欲得於空。心自念言:我欲得空。我欲得空所欲遊至。口自說空而不知空。言與其身行於空中而不睹空。如是族姓子。斯諸比丘,求於滅度行於泥洹。而求滅度。不解所入。所以者何。所謂言曰得滅度者,但假號耳,猶如虛空。若有行空經遊虛空。所言亦空。其泥洹者假託言耳。於是五百比丘聞說是語。漏盡意解逮得神通。各嘆頌曰:唯然世尊,一切諸法皆悉滅度。假使有人求滅度者,則於其人佛不興世。我等大聖。非爲凡夫亦無所學。亦無不學。不生死不泥洹。無滅度法。所以者何。又諸通慧。我等已離所有道慧。興諸佛法。於是尊者舍利弗。謂諸比丘曰:仁等已得造立。入於斯慧自獲利耶。答曰:吾等已入造於塵勞而無所作。又問。何故說此。諸比丘曰:唯舍利弗。設斷塵勞便入欲塵。不欲滅度。由是之故。吾等說言已得入矣。造於塵勞而無所作。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族姓子。當諮嗟之。諸仁所立衆祐之地。諸比丘曰:唯舍利弗。仁者世尊亦復是卿不淨衆祐。何況我等至清淨乎。又問。此言何謂。諸比丘曰:佛知諸法界本悉清淨。於是持心梵天。白世尊曰:唯然世尊,何謂世之衆祐。佛告梵天。不爲世法之所迷惑。不恥世法。又問世尊,云何淨畢衆祐之事乎。答曰:若於諸法無所受故。又問。誰爲世間之福田乎。答曰:若有不失佛道故。又問。何謂衆生之善友。答曰:不捨一切羣黎故。又問。誰於如來有反覆乎。答曰:其不違疑佛教命者,又問。何謂奉事如來乎。答曰:其曉瞭解不起際故。又問。何謂親近如來行乎。答曰:寧失身命不毀禁戒故。又問。何謂恭敬於如來者乎。答曰:設使行者將養諸根故。又問。何謂世間大財富乎。答曰:七寶滿具故。又問。何謂於世知厭足者乎。答曰:其已逮得度世智慧故。又問。何謂曉了乎。答曰:其於三界悉無所願故。又問。何謂諫喻於世乎。答曰:其有休息一切結縛故。又問。何謂處世而安隱乎。答曰:其不貪者無受財故。又問。何謂不貪乎。答曰:無有陰蓋故。又問。何謂離於陰蓋乎。答曰:舍於六入亦無所釋故。又問。何謂己過乎。答曰:曉了道慧故。又問。何謂菩薩爲佈施主乎。答曰:勸化一切衆生之類。入諸通慧心故。又問。何謂禁戒乎。答曰:不捨道心故。又問。何謂爲忍乎。答曰:見心滅盡故。又問。何謂精進乎。答曰:若求於心不得處所故。又問。何謂一心乎。答曰:心休息故。又問。何謂智慧乎。答曰:於一切法無音聲故。又問。何謂菩薩行慈者乎。答曰:不隨一切諸想行故。又問。何謂菩薩行哀者乎。答曰:無諸法念故。又問。何謂菩薩行喜者乎。答曰:不計吾我故。又問。何謂菩薩行護者乎。答曰:不計彼我想故。又問。何謂菩薩博立篤信乎。答曰:不捨諸法清白故。又問。何謂菩薩博聞住空者乎。答曰:不猗一切音聲故。又問。何謂爲慚。答曰:曉了內法蠲除故也。又問。何謂爲愧。答曰:不習外事故也。又問世尊,何謂菩薩普無不入。於是世尊以頌答曰:

其身清淨,不犯衆惡,口言清淨。常說至誠,秉意清淨,常行慈心。斯謂菩薩,普無不入,遵修慈行。不猗染塵,專於哀行,無有恚害。

加以仁護,無有愚癡,斯謂菩薩。普無不入,若遊聚落,閒居亦然。縣邑燕處,衆會無差,未曾違失。威儀禮節,斯謂菩薩,普無不入。

皆悉遍信,諸佛正法,又常樂喜。無我之典,悅喜聖衆,無所有議。斯謂菩薩,普無不入,脫於色慾。不知所行,度於瞋怒,亦無所度。

曉了衆行,之所歸趣,斯謂菩薩。普無不入,亦不造著,於欲之界。亦不住立,於形之界,不著無形。皆亦如是,斯謂菩薩,普無不入。

信樂諸法,一切悉空,然而衆生。馳騁思想,由是之故,不盡諸漏。斯謂菩薩,普無不入,方便曉了。緣一覺乘,示以音聲,而教化之。

於佛大乘,靡不達了,斯謂菩薩。普無不入,一切皆知,所當至處。未曾違失,導師之教,常行等心。於諸憎愛,斯謂菩薩,普無不入。

未曾想念,過去之法,當來現在。亦復如是,一切遊居,無所猗著。斯謂菩薩,普無不入。

於是持心梵天。白世尊曰:何謂菩薩度於世法。不處世法。現入於世。度脫衆生。於世間法。示現世間平等。世法因緣遊世。雖處於世。不壞世法。不失道法。於是世尊,尋時嘆頌答持心曰:

吾說世五陰,於世無所著。以不貪著世,不捨世間法。菩薩能了彼,解知世自然。諸陰爲無本,不著世間法。

有利若無利,嗟嘆若謗毀。有名若無名,恥世苦樂法。彼用大智慧,雖遊於世法。不見世所貪,道意不可動。

得利不以悅,棄捐亦不慼。堅住如太山,無能動搖者,嗟嘆若毀呰,其志常平等。名無名苦樂,堅住於等心。

曉知世自然,因從顛倒興。不生於世間,明達獨遊步。若入於世俗,綜了所至處。是故隨習俗,度脫衆生苦。

勇猛雖遊世,在俗如蓮華。不破壞世俗,分別了法性。假使行在世,不分別世法。故遊於彼間,究縛世俗相。

世相如虛空,亦無處空相。已能解了此,則不著世俗。隨方俗所知,順而化衆生。貫達世自然,不毀敗於俗。

設無有五陰,斯謂世自然。其不曉了者,常倚於世俗。若能捨諸陰,不起無所有。雖現於世間,於俗無所著。

其不了世法,熾然於諍訟。斯虛妄無誠,常立處二相。吾未曾預世,亦無所諍訟。佛以是之故,部分自然法。

法者無所諍,諸佛之所說,通了世平等,不虛無至誠。兩舌若誠諦,逮得於教命。假使爲毒害,與外道無異。

諸法誠審者,無實無有虛。是故世尊說,度世無二法。吾所達世慧,斯爲方俗法。則無虛無實,見世之罪惡。

爲世之光明,逮成大名聞。佛所開了世,清淨無瑕穢。假有觀俗者,身以睹自然。則見等正覺,現在十方者,

知諸法因緣,諸法無自然。若剖折因緣,則能綜理法。其能解達法,則能曉了空。設能解識空,則能別導師。

設分別講世,而求於音聲。雖行世間事,不與世間俱。若墮於諸見,一切不及此。假名遊於世,而不著俗事。

佛滅度之後,其樂於忍者,於彼佛現在,導師之法身。若持如此法,則爲供養佛。處世爲世尊,導師之所知。

設弊魔波旬,不能得其便。若在於人間,廣說斯經者,是黨大智慧,主佈施一切。戒禁爲具足,曉佛導師者,

斯度忍力勇,遊步於精進。聰達樂禪定,分別於世間。說佛空無法,其聞斯等類。

大士不復久,處道場降魔。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