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吐拉汗家里春风吹过了玉门关,缓缓地来到吐鲁番;杏花、桃花都绽放了,苹果的花苞半扬起脸。
-
我迈开雄劲的脚步,走进海湾里的小市镇;于是,那石板铺成的街道上,流荡着金属的响声……风从海上追来,拨弄我黑的飘带、蓝的衣领。
-
今夜的夜色好啊!海在低声地笑,白云在天上飞,月亮在波浪上跳……我拉起手风琴,歌唱我的青春;请海风把它带走,告慰远方的母亲——我走过东海的路,哪有今夜这么平静?多少个白天和黑夜,风波
-
秋天的夜晚多么宁静,满月高挂在暗蓝的天空;两位姑娘来到水渠边上,一边说笑一边洗头巾。
-
沙枣生长在荒原中,在沙漠里也同样枝叶茂盛;凡是能够扎根的地方,就有它绿色的生命。
-
古城在党河西岸,相传为东汉元鼎六年所建,现只剩下两处戍楼的废墟。县志载:“古城晚眺为敦煌第七景也!”傍晚,我站在古城上眺望,夕阳投来它最后的光芒,仿佛从天外突然伸来一万只手,给敦煌
-
深夜,列车向西疾行,旅伴把我从沉睡中摇醒:我们贴着车窗的玻璃,欣赏那神秘的玉门夜景——他指着山坳的一片灯火,说它是银河灿烂的星群;我指着山顶的几点灯火,说它是永恒的北斗七星;他说绿
-
他还穿着那套绿色的军装,一只空袖筒在风中来回地晃荡,红军战士勤恳又朴实的作风,原样地保留在他的身上。
-
“在我们的部落里,诗人拿笔也拿刀,诗能叫眉月含羞,也能叫长风咆哮。“强盗来杀人放火,诗人就拔出钢刀。
-
第一部第一章草原上红花年年开放,草原上绿草年年生长;静静的巴里坤草原啊!哈萨克人出生的地方。
-
××,我该真心来感谢你,为你那封短短的信,醒了我一场大梦。这场梦,前前后后占了七年的时日,一直我就是沉在那里,守着那不落边际的理想活了下来。
-
××,原谅我上次回信的草率,你要知道那时候我整个的情感是在多么大的颠仆之中。我几乎都失却了自信力,我不知道那件突发的事该给我多么大的影响。
-
××,在你的面前来说明或解释我自己,将是一桩最愚蠢的事。你知道你懂得我甚于我自己。
-
弟弟:不幸早就笼盖在我们的头上,我曾用了全力去顶撞,我想用我的手臂高高扬起,冲破了它;我也想用我的脚,把土地踏成了一个深洞,我们都沉下去。
-
对于那些选择了高贵的从业,以救人为己任的医生们该有什么话可以说呢?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说是能医疗人的病痛,奉公守法,注重道德,更被尊为有仁慈心肠的。
-
那个老丑角是一路翻着筋斗出来的,一直到空场的中心,就纹丝不动地竖个蜻蜓倒立着。谁知道他用全力忍着喘息,谁知道他通体都打着抖,谁知道他的血是从脚跟向头上流?谁知道他的心悬着,像秋风里
-
我对着这个跳动的菜油灯芯已经呆住了许久,我想对于我曾经先后住过八年的上海引起一些具体的思念和忆恋来;可是我失败了。
-
对于死,这战争的年代,我是不常悲哀或感动的;但如你那青春的夭折我欲要向苍天怨诉了!满红:《哀萧红》如果能把悲哀留在人间,也还算是活在人的心上(就是极少的人也算数的)。
-
——献给忘年的好友S那个二十岁时便在欧洲露了头角、被目为绘画天才、后来又经过十多年的苦作、现在正是艺术学院教授的李元瑜,两手提了两只水桶,从河边三步一歇五步一停地走回来了。
-
细纱间里的几万只飞转的锭子像哨子一样尖着,分不出个点子来地响成一片。车间里迷迷蒙蒙,不知道是喷雾还是飞舞的细花绒,简直像漫天大雾。
-
三十岁,来的快!三岁唱的歌,至今我还爱:“亮摩拜,拜到来年好世界。世界多!莫奈何!三钱银子买只大雄鹅,飞来飞去过江河。江河过边姊妹多,勿做生活就唱歌。
-
劈风劈雨打熄仔我格灯笼火,我走过你门头躲一躲。我也勿想你放脱仔棉条来开我,只要看看你门缝里格灯光听你唱唱歌。
-
大战过去了,我看见的是不出烟的烟囱,我看见的是赤脚的孩儿满街走!去年到德国去,火车开进德境,满眼都是烟囱,可以看出当初工业之盛;但现在是十个里九个没有烟了。
-
Y·Z·君:敝志是绝对主张白话文学的;现在虽然未能全用白话文,却是为事实所限,一时难于办到;并不是胆小,更不是不专诚。
-
南阳邓文滨所作《醒睡录》(同治七年成书,光绪初申报馆出版)第三卷中有“京华二好二丑”一节。
-
—谨贡此意于全国学界同人苏州人打架,把辫子往头上一盘,握着拳头大呼三声“来!来!来!”到真要打了,他却把辫子往后一抹,发脚便逃,口中说声“今天没吃饱饭,不打你,明天收拾你”。
-
花也怜侬所作《海上花列传》,现由上海亚东图书馆标点重印。当其清样打成时,恰巧我经过上海,馆中就把校阅清样这一件事嘱付了我。
-
(特勒舒门译)蒙旦是近代小品文的鼻祖,同时他又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小品文家。他除开几十篇长长短短绝妙的小品文外,没有别的文学作品,但是这一千多页的无所不谈的絮语已够固定他在文学史里的
-
在法国文坛上居于权威者地位的文艺杂志LaRevuedesDeuxMondes最近披露发现有一部拿破仑著的小说,书名是《克利逊同厄热尼》(ClissonetFvgenie),原稿从拿
-
这不是一本新书,七十年前这书曾引起俄国出版界极大的注意,当时读者对于这本书的热烈欢迎是屠格涅夫任何一本小说都没有受过的,然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多而夫斯基的读者一天一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