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竹紅鮮伴蠟梅

  我家有一隻明代甌瓷的長方形淺水盤,右角有一塊綠油油的長着苔蘚的小石峯,後面插着兩枝素心磬口蠟梅花,一枝昂頭挺立,一枝折腰微欹。那疏疏落落的黃花,看起來有寂寞之感,而色彩也似乎單調了一些,不夠耀眼。於是我忙到園子裏去剪了一株天竹,插在那兩枝蠟梅的中間,鮮紅的子、嫩綠的葉,可就把鵝黃色的花襯托了出來,頓覺燦爛奪目。

  天竹是一種屬於小櫱科的常綠灌木,原產在南方地區,因此又稱南天竹。此外,又有南燭、大椿、男續、闌天竹等好幾個別名,連專家李時珍也說南燭諸名多不可解,我們也不必求其甚解了。它性喜叢生,總是一二十株簇聚一起。枝幹挺直,質堅而細,高三四尺至丈餘不等。葉復生作羽片狀,經冬不凋。農曆四五月間,花穗從枝梢抽出,開單瓣小白花,無色無香,不足觀賞。花謝之後,就滿穗結子,初作綠色,經霜漸變爲紅,鮮豔如顆顆火珠,一串串掛在枝頭,十分悅目。它不但爲人們所喜愛,連鳥類如白頭翁也見了垂涎,所以子兒一紅,非將紗布或硬紙包裹起來不可,否則到了春節前後就顆粒無餘了。

  天竹品種,計有十餘個。看子的有狐尾、獅尾、滿天星三種。以狐尾爲最美,產於常熟,所結的子茂密均勻,每穗長尺餘,真像狐尾一樣。獅尾穗短而子大,顧名思義,可知其不如狐尾。滿天星徒長枝葉,結子不多。這三種都結紅子,也有結黃子的,產於蘇州,比較少見;有長短二種,結子較難,穗也較短,色彩當然也不如紅子那麼鮮豔。看葉的有五色南天竹、琴絲南天竹,還有紅葉、黃葉和枝幹屈曲的幾種。就中以五色爲最美,幹矮葉密,四季變色,忽青忽白、忽黃忽紫,忽又一變而爲紅,可作盆玩,以供四時觀賞。所謂琴絲天竹,是形容它的葉細如琴絲,而枝幹也是矮矮的,栽在盆子裏,可作案頭清供。老幹的天竹形成樹樁的,是盆景上品,我有大小四株,有結子的,也有不結子的;其中一株來自天平山,雖結子不多,而紅葉扶疏,大可觀玩。

  中國天竹散佈各處,有的不知從何而來,多數是子落在地自行繁殖的。如用人工繁殖,那麼有播種、分株、扦插三個方法;播種當然慢一些,自以分株爲最快,也最易成長。天竹喜陰而不喜陽,所以種在竹林旁或大樹下,都很適宜;但以稍見陽光、多受雨露爲原則。它也喜肥,每年冬季,必須在根的四周壅以河泥和豆粕;如果在大伏天裏,把紅蠟燭油拌和草木灰壅上去,結子更覺紅豔鮮明。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932
阅读量:55
可阅书店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