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橙黃橘綠時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讀了蘇東坡這兩句詩,不禁神往於三萬六千頃太湖上的洞庭山,又不禁神往於洞庭山的名橘洞庭紅。其實橙黃橘綠雖然好看,而一經霜打、滿山紅酣時,那才真的是一年好景哩。前幾天孩子們從市上買來了幾斤洞庭橘,爭着嘗新,皆大歡喜;我見橘色還是綠多紅少,以爲味兒一定很酸,誰知上口一嘗,卻沒有酸味而有甜味,足見洞庭橘之所以會流芳千古了。

  我說它流芳千古,倒並非誇張,原來遠在唐代,洞庭橘就頗爲有名,每年秋收之後,照例要進貢皇家,給獨夫去嘗新。當時曾有善於趨奉的近臣,寫了兩篇《洞庭獻新橘賦》,歌頌一番。至於詩人們專詠洞庭橘的詩,那就更多了,例如韋應物的“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皮日休的“個個和枝葉捧鮮,彩凝猶帶洞庭煙”;顧況的“洞庭橘樹籠煙碧,洞庭波月連沙白。待取天公放恩赦,儂家定作湖中客”。這一位詩人,爲了熱愛洞庭橘,竟想乞得天公恩赦,讓他住到太湖上去了。

  我園東部百花坡下有兩株橘樹,十餘年前從洞庭西山移來,就是著名的洞庭紅,可是因爲不常施肥,結實不多;而盆植的一株,每年總結十多顆,經霜泛紅之後,與綠葉相映,鮮豔可愛。橘樹的好處,不但能結美果,而又好在葉片常綠,並且有香,用沸水加糖衝飲,香沁心脾。葉作長卵形,柄上有節,枝上有刺。夏季開白花,每朵五瓣,也帶着清香。入秋結實,初綠後黃,經霜漸紅,那就完全成熟了。橘皮香更濃郁,當你剝開皮來時,會噴出香霧沾在手指上,老是香噴噴的。

  中國地大物博,產橘的地方多得很,並且橘的質量也有超過洞庭紅的。過去我就愛吃汕頭、廈門的大蜜橘,漳州的福橘,新會的廣橘,天台山和黃岩的蜜橘;還有一種嬌小玲瓏的南豐橘,妙在無核,而肉細味甜,清代也是進貢皇家給少數人享受的,而現在早就像洞庭橘一樣,顆顆都是歸大衆享受的了。

  橘的繁殖方法,以嫁接爲主,可用普通的枸橘作爲砧木,於農歷四月前後施行切接;倘用芽接,那麼要在九月初施行。苗木生長很慢,必須在苗圃裏培養二三年,才能露地定植。要用黏質壤土,而排水須良好,不需肥土,以免樹勢陡長,結實推遲。冬季不可施肥,入春施以腐熟的菜粕,幫助它發育成長。

  橘的全身樣樣有用,肉多丙種維生素,可浸酒、榨汁、制果醬。橘皮、橘核、橘絡都可作藥籠中物,有治病救人之功。屈原作《橘頌》,可也頌不勝頌了。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939
阅读量:73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