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春芍藥花

  你如果到蘇州網師園中去蹓躂一下,走進一間精室,見中間高掛着一塊橫額,大書“殿春簃”三字,就知道這一帶是栽種芍藥的所在。宋人詩云:“過眼一春春又夏,開殘芍藥更無花。”原來芍藥是春花的殿軍,殿春之說,就是由此而起的。

  《本草》說:“芍藥,猶綽約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爲名,處處有之,揚州爲上。”不錯,揚州的芍藥,久已名聞天下,蘇東坡曾說“揚州芍藥爲天下冠”;此外,古人詩中,也有“千葉揚州種,春深霸衆芳”“揚州簾卷春風裏,曾惜名花第一嬌”等句,足見揚州的芍藥,確是出類拔萃,不同尋常的。前年我到揚州去,聽說現存名種只有十多種,而最名貴的“金帶圍”尚在人間,這是一個可喜的消息。至於整個揚州由花農們培植出來的芍藥,共有一千多墩,都已歸公家收買,從事繁殖。我因此建議在瘦西湖公園中闢一廣大的芍藥田,集體栽種,再設法搞些新品種出來,使揚州芍藥發揚光大,在現代仍能爭取第一,與年來嶄露頭角的豐臺芍藥,來一個友誼競賽。

  芍藥的花期,比牡丹遲一些,紅五月中,纔是它盛放的季節。花分黃、紫、紅、白、淺紅、灑金諸色,據舊時《芍藥譜》所載,共有八十餘品。我家愛蓮堂前牡丹壇下,只有紅、白、淺紅三種芍藥,這幾天正在次第開放,可是天不作美,常受雨師風伯的欺凌。一枝方挺秀,風雨中立即倒伏,索性把它剪下來作瓶插,倒有好幾天可以欣賞。另有黃色的一種,種了三年,還是不見一花,真是一件憾事!

  種芍藥應該挑選向陽而排水良好的地方,土壤要肥要鬆。種定之後,不可移種,過了幾年,根株發展太大,那就要分株重栽。分株以秋季爲宜,須挖成尺餘深穴,多施豬、牛、羊、馬糞等堆肥,然後鋪土,把每株有三四個嫩芽的根株種下,根鬚定要垂直,上蓋細土,切忌踏實。一春逐日澆水,發芽前和花落後,都須澆糞水一次。生了花蕾,每莖只留一個,花開必大。開殘後立即將花剪去,不要讓它結籽。天寒地凍時,須在根上鋪蓋稻草,切忌澆水。春季因芽得春氣而長,不可分株,俗有“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之說,雖然說得誇張一些,未必正確,但是輕舉妄動,怕要等上好幾年,才能看到花開。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849
阅读量:64
可阅书店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