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清供

  今年快過完了,我們將怎樣來迎接這新的一年來臨呢?除了在精神上、思想上要作迎新的準備外,在物質上也有點綴一下的必要。我愛園藝,就得借重那些盆供、瓶供來迎新了。

  入冬以來,各地的菊花展覽會早已結束了,而我家的愛蓮堂、紫羅蘭盦、寒香閣且住各處,仍還供滿着多種多樣的盆菊,內中有好多盆經我整理加工以後,儘可維持到元旦;並且還有幾盆遲開的黃菊和綠菊,含苞未放,可以參加迎新的行列。晚節黃花,居然也作了迎新清供的生力軍,使這新年的元旦,更豐富多彩。

  今冬氣候比較溫暖,愛蓮堂前東面廊下的那株雙幹老蠟梅,已陸續開放;更有一株盆栽的,磬口素心,也已開了幾朵。這株蠟梅雖已年過花甲,而枯乾虯枝,還是充滿着生命力,今年着花特多,勝於往年,大概它也在作躍進的表示吧。我已準備在元旦那天,把它移到愛蓮堂上來作供,預料那時花蕊兒定可齊放,發出那種檀香似的妙香來,我又少不得要吟哦着元人“枝橫碧玉天然瘦,蕾破黃金分外香”的詩句兒,和朋友們共同欣賞了。

  提起了蠟梅,就自然而然地會想到天竹,它們倆真是像管、鮑一般的好朋友,每逢歲寒時節,人家用作過年的裝飾品,相偎相依的,廝守在一起。我小園子裏地植的天竹,足有一二百枝,多半是結籽累累,霜降後早就猩紅照眼了。盆栽的天竹,共有大小四盆,可是內中三盆所結的籽,都給貪嘴的鳥作了點心;最小的一盆今年得天獨厚,三枝上共結了五串籽,襯托着纖小的綠葉,分外可愛。我怕再給鳥兒瞧上了當點心吃,先就搶救了進來;現在正高供在愛蓮堂上,等候它的老朋友來作伴。在迎新的行列中,要算它們倆是主角了。

  常年老例,蠟梅花開放之後,迎春花情不自禁,總是急着要趕上來的。迎春是一種灌木性的植物,每一本可發好多幹,而以單幹爲貴。枝條伸展像綬帶模樣,所以別稱腰金帶。花型較小,共有六瓣,色作嫩黃,也有兩花疊在一起的,較爲名貴。我有好幾個盆景,大小不等,有作懸崖形的,有欹斜而吊根的,有種在石上的。懸崖的一本,姿態最美,着花也最多,年年總是獨佔鰲頭,從不使我失望。爲了它的許多枝條都紛披四垂,因此種在一隻白釉方形的深盆中,高高地供在一個棗木樹根几上,自有雍容華貴之致。每年迎新清供,總少不了它,要迎接新年的元旦,當然也非借重它不可。

  紅色是大吉祥的象徵,迎新當然要多用紅色,單是天竹子還嫌不夠,於是準備請兩位朋友來作陪客。一位是原產西方的象牙紅,又名一品紅,它是年年耶穌聖誕節的座上客,因此俗稱聖誕花,花色鮮豔,紅如火齊,最好是用大型的白色瓷膽瓶來作供,嬌滴滴越顯紅白,生色不少。一位是常住在中國各地高山上的鳥不宿,它與天竹一樣,不以花顯而是以籽顯的。它於初夏開小白花,結籽初作青色,入冬泛紅;葉形略似定勝,共有七角,角尖很爲尖銳,所以連鳥也不敢投宿,而就獲得了“鳥不宿”的名稱。我有盆栽的幾本,今冬結籽不多,而在園南紫蘭臺上種着的一大株,卻是豐收,全株分作十餘片,每片結籽無數,猩紅奪目,來賓們見了,都嘖嘖稱賞,歎爲觀止。我從中剪下了幾枝,插在一個圓形的豆青色古瓷盆中,注以清泉,和那盆栽天竹供在一起,相映成趣。

  除了這些紅籽的天竹和鳥不宿外,還有一位佳賓,在迎新清供中嶄露頭角,那是一株盆栽的橘樹,今冬結了十多個橘子,皮色已由綠泛紅,一到元旦,就得供在愛蓮堂上,與其他供品分庭抗禮。橘的諧音是吉祥的吉,元旦供橘,就是取“吉祥止止”的意義;況且我們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曾有《橘頌》之作,早就大加歌頌了。

  此外,如萬年青、吉祥草,蘇滬人家舊時結婚行聘以至過年賀歲,都要利用它們作爲裝飾品,就爲它們的名稱太好之故。再加上蒼松、翠柏、綠竹等許多盆景,分外熱鬧。鬆與柏向有“松柏長春”的美名,而竹子又有“節節高”的俗稱,如今一併請它們來迎接新年,也可算得是善頌善禱的了。

  迎新清供所需用的瓶花盆樹,大致如此,我已做好了準備,興奮地期待着這幸福的一天。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553
阅读量:103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