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盆景一席談

  “三尺宣州白狹盆。吳人偏不把、種蘭蓀。釵鬆拳石疊成村。茶煙裏、渾似冷雲昏。  丘壑望中存。依然溪曲折、護柴門。秋霖長爲洗苔痕。丹青叟、見也定銷魂。”

  這是清代詞人龔翔麟詠蘇州盆景的一闋《小重山》詞,他說的把一株小松種在一隻狹長的宣石盆中,配以拳石,富有畫意,成爲一個上好的盆景,因此老畫師也一見銷魂了。

  盆景是什麼?盆景的構成,是將老幹或枯乾的花樹、果樹、常綠樹、落葉樹等一株或二株種在盆子裏,抑制它們的發育,不使長得太高太野;一面用人工整修它們的姿態,力求美化,好像把山野間的樹木縮小了放在盆裏一樣。其實盆景大部分也就是利用這種野生的樹木作爲材料,由於藝術加工而製成的。原來那山野、巖谷間所生長的鬆、柏、榆、楓、雀梅、米葉、冬青等,經過數十年或數百年之久,枯乾虯枝,形成了蒼老的姿態,只因一年年常經樵夫砍伐,高度只有一二尺左右。這種矮小而蒼老的樹木,俗稱樹樁或老樁頭,如果掘來上盆,加以整理,一面修剪,一面扎縛,就可成爲盆景。要是單獨的一株,那麼可以依樹身原來的形態,種在深的或淺的方形、圓形以及其他長方形、橢圓形、六角形等陶、瓷或石盆中,樹下樹旁可適當地安放一二塊拳石或石筍。例如一株懸崖形的樹木,種在方形或圓形的深盆裏,根旁倘有餘地,可以插上一根石筍。欹斜形的樹木,種在長方形的淺盆中,不論一株、二株,倘覺樹下餘地太大,顯得空虛,那就可以配上一塊英石或宣石。像這樣的栽種和佈置,可稱爲簡單化的盆景。

  那麼怎樣纔是複雜化的盆景呢?這就須更進一步,製作比較細緻;倘以繪畫作比,等於畫一幅山水或一幅園林,又等於在盆子裏製成一個山水或園林的模型,成爲立體的實物了。農村漁莊,都可用作絕妙的題材,並可在配置的人物上,設法將勞動生產的情況表現出來。凡是山岩、坡灘、島嶼、石壁,等等,都可用安徽沙積石或廣東英石、蘇州陽山石等作適當的佈局。人如漁、樵、耕、讀,物如亭、臺、樓、閣、橋、船、寺、塔、水車、茆舍,等等,都以廣東石灣制的出品最爲精緻。樹木一株、二株,或三五株以至七株、九株,樹身不必粗大,務求形態美好,必須有高低、有遠近、有疏密,並以葉片細小爲必要條件,否則與全景不稱。就是人與物配置的遠近,也都要有一定的比例;而人與物的形體,爲了要與樹葉作比例,所以不宜太小,還是要選用較大的較爲合適。凡是製作盆景的高手,必須胸有丘壑,腹有詩書,多看古今名畫,才能製成一盆富有詩情畫意的高品。如果有這麼一個水平較高的盆景,供在几案上,朝夕觀賞,不知不覺地把一切煩慮完全忘卻,彷彿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裏,作神遊、作臥遊,胸襟爲之一暢。

  蘇州的盆景,已有很悠久的歷史,可是過去傳統的風格,總是把樹木紮成屏風式、扭結式、順風式和六臺三託式,等等,加工太多,很不自然;並且千篇一律,也顯得呆板而缺少變化。後來由於盆景愛好者觀賞的眼光逐漸提高,厭棄舊時那種呆板的風格,於是一般製作盆景的技工,也就推陳出新,提高了藝術水平,在加工整姿時,力求自然。凡是老幹或枯乾的樹木,依據它們原來的形態,栽成種種不同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作五種,對於剪片、扎縛等手法,起了顯著的變化。

  一、直乾式:主幹直立,只有一本的,稱爲單幹式;主幹有二本的,稱爲雙乾式;不過雙幹長短不宜相等,應分高低。主幹三本或五本的,稱爲多幹式。本數以單數爲宜,不宜雙數。

  二、懸崖式:此式俗稱“掛口”,有全懸崖、小懸崖、半懸崖各式。全懸崖的主幹懸出盆外較長,角度較大,枝葉不在盆面,要用深盆栽種;近根處豎一石筍或瘦長的石峯,這樹就好像生長在懸崖峭壁上一樣。小懸崖的主幹懸出盆外較短,少數枝葉布在盆面,但仍需要深盆。半懸崖的主幹只有少許斜出盆外,並不向下懸掛,角度更小,大部分的枝葉都在盆面,所以栽種時可用較淺的盆子。

  三、合栽式:十多株同一種類的樹木,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地栽在一隻淺而狹的長方盆中,樹下配以若干塊大小高低的英石或宣石,好像是一片山野間的樹林,很爲自然。

  四、垂枝式:盆樹有枝條太多太長,無法整形的,可將長條一根根屈曲攀紮下來,形成垂柳的模樣,這就叫做垂枝式。例如迎春、檉柳、金雀、枸杞、金銀花、金茉莉、紫藤花等,枝條又長又多,都可用此式處理。

  五、附石式:把盆樹的根株、根鬚附着在易於吸水的沙積石上,因吸收石塊的水分而生長;或就石塊的窟窿中加泥栽種,更爲容易。這種附石式的盆景,既可將淺盆用土栽種,也可安放在瓷質或石質的水盆裏,盛以清泉,陪以小塊雨花石,分外美觀。

  總之,盆樹的形態變化很多,能夠入畫的,纔可稱爲上品。枯朽的老幹,中空而仍堅實,自覺老氣橫秋。露根的老幹,突起土面,有如龍爪一樣。這些樹木,都是山野間老樹常有的美態,在盆景中也大可增加美觀。盆樹的整姿定型,一定要有充分的藝術修養和靈巧的手法,纔不致因加工過度而成爲矯揉造作,落入下乘。春秋佳日,要經常地出外遊山玩水,從巖壑、溪灘、山野、村落以及崇山峻嶺之間,可以找到不少奇樹怪石,都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要隨時隨地多多留意,不可輕輕放過。平日還要經常觀摩古今名畫,可以作爲盆景的範本,比自己沒根沒據想出來的,高明得多。我曾經利用沈周的《鶴聽琴圖》、唐寅的《蕉石圖》、夏昶的《竹趣圖》、王煙客的《新蒲壽石圖》、齊白石的《獨樹庵圖》等,依樣畫葫蘆似地製成了幾個盆景。像這樣的取法乎上,不用說是更饒畫意了。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2142
阅读量:70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