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花木事  國色天香說牡丹

  不知從前是哪個人,主觀地妄稱牡丹爲“花王”、爲“富貴花”;其實它本來是我國北方山地上一種野生的落葉灌木,連名稱都沒有;只因是木本而花似芍藥,就被稱爲“木芍藥”。它的歷史倒是很古老的,晉朝謝康樂曾說:“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北齊畫家楊子華,曾作牡丹圖,到了唐朝開元年間,長安牡丹大盛,明皇和楊妃在沉香亭前賞牡丹,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要算是牡丹詩中的代表作。到了宋朝,洛陽牡丹甲天下,甚至稱爲“洛陽花”,品種多至一百七十餘,有黃、紫、紅、白、綠諸色。黃色的有姚黃、縷金衣等二十四種;紫色的有魏家紫、墨葵等三十種;桃色的有洗妝紅、醉西施等九十種;白色的有無瑕玉、萬疊雪峯等二十九種;綠色的有歐碧、萼綠華等三種。後來品種一年年地減少,最近山東菏澤縣(今荷澤市。——編者注)所產牡丹,不過幾十種,但是智慧的花農,正在努力培植新種,將來牡丹的品種一定會大大超過往昔的。

  牡丹的花型,的確雍容華貴,並且有色有香,可是經不起風雨和烈日的考驗。若說它真是花王、是富貴花,那麼王運不長而富貴也是短暫的。在舊時代裏,只有大戶人家才種得起牡丹,而現在各地園林中幾乎都有牡丹臺,廣大羣衆也可以盡情欣賞了。

  牡丹喜燥喜涼,秋分後可以移植,根部留一些宿土,而在新土內拌以白蘞末,有殺蟲的功效,然後用細土鬆鬆地覆滿,使根莖直向地下,容易舒展,勿用腳踏築實。種好之後,澆以河水或雨,再添蓋細土,過了三四天再澆水。每本相隔三尺,使葉子相接,而枝條互不摩擦,主要是使它們通風透氣,並且不使陽光直射根部。開花結籽之後,收籽曬乾,用溼土拌和放在瓦器裏。到秋分後,把它們分畦播種,等到來春發了芽,必須加意養護,再隔一年,纔可移植。這樣的播種比較遲緩,不如分取根上幼苗栽種來得快。夏季澆水宜在清早或傍晚,秋季可隔幾天澆一次,冬季不須再澆,而在近根處壅以豬窠灰,再用稻草將枝幹全部包裹,等來年大地春回時解開,那麼到了穀雨節,就可欣賞古詩人所誇張的“國色天香”了。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