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邊文學商賈的批評


  及鋒

  中國現今沒有好作品,早已使批評家或胡評家不滿,前些時還曾經探究過它的所以沒有的原因。結果是沒有結果。但還有新解釋。林希雋(2)先生說是因爲“作家毀掉了自己,以投機取巧的手腕“去作“雜文”了,所以也害得做不成莘克萊或托爾斯泰(《現代》九月號)。還有一位希雋(3)先生,卻以爲“在這資本主義的社會裏頭,……作家無形中也就成爲商賈了。……爲了獲利較多的報酬起見,便也不得不採用‘粗製濫造’的方法,再沒有人殫精竭慮用苦工夫去認真創作了。”(《社會月報》九月號)

  着眼在經濟上,當然可以說是進了一步。但這“殫精竭慮用苦工夫去認真創作”出來的學說,和我們只有常識的見解是很不一樣的。我們向來只以爲用資本來獲利的是商人,所以在出版界,商人是用錢開書店來賺錢的老闆。到現在才知道用文章去賣有限的稿費的也是商人,不過是一種“無形中”的商人。農民省幾鬥米去出售,工人用筋力去換錢,教授賣嘴,妓女賣淫,也都是“無形中”的商人。只有買主不是商人了,但他的錢一定是用東西換來的,所以也是商人。於是“在這資本主義社會裏頭”,個個都是商人,但可分爲在“無形中”和有形中的兩大類。

  用希雋先生自己的定義來斷定他自己,自然是一位“無形中”的商人;如果並不以賣文爲活,因此也無須“粗製濫造”,那麼,怎樣過活呢,一定另外在做買賣,也許竟是有形中的商人了,所以他的見識,無論怎麼看,總逃不脫一個商人見識。

  “雜文”很短,就是寫下來的工夫,也決不要寫“和平與戰爭”(這是照林希雋先生的文章抄下來的(4),原名其實是《戰爭與和平》)的那麼長久,用力極少,是一點也不錯的。不過也要有一點常識,用一點苦工,要不然,就是“雜文”,也不免更進一步的“粗製濫造”,只剩下笑柄。作品,總是有些缺點的。亞波理奈爾(5)詠孔雀,說它翹起尾巴,光輝燦爛,但後面的屁股眼也露出來了。所以批評家的指摘是要的,不過批評家這時卻也就翹起了尾巴,露出他的屁眼。但爲什麼還要呢,就因爲它正面還有光輝燦爛的羽毛。不過倘使並非孔雀,僅僅是鵝鴨之流,它應該想一想翹起尾巴來,露出的只有些什麼!

  九月二十五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九日《中華日報·動向》。

  (2)林希雋廣東潮安人,當時上海大夏大學學生。他在《現代》第五卷第五期(一九三四年九月)上發表的反對雜文的文章,題爲《雜文與雜文家》。

  (3)希雋即林希雋。他在《社會月報》第一卷第四期(一九三四年九月)發表的文章,題爲《文章商品化》。《社會月報》,綜合性刊物,陳靈犀主編,一九三四年六月在上海創刊,一九三五年九月停刊。

  (4)林希雋在《雜文與雜文家》中說:“俄國爲什麼能夠有《和平與戰爭》這類偉大的作品的產生?美國爲什麼能夠有辛克萊、傑克倫敦等享世界盛譽的偉大的作家?而我們的作家呢,豈就永遠寫寫雜文而引爲莫大的滿足麼?”《和平與戰爭》,應爲《戰爭與和平》,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

  (5)亞波理奈爾(G.Apollinaire,1880—1918)法國詩人。《詠孔雀》是他的《動物寓言詩》(《LeBestiaire》)中的一首短詩。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