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七日,掉臂遊行,在樂清縣倪丕柳副縣長和統戰部張友孚祕書熱情導遊、殷勤指示之下,幾乎看遍了“二靈一龍”三個風景區的奇峯怪石;好在到處還有木牌一一標明,更增加了我們的興趣。一行七人,都是老有童心的,除了評頭品足,在像與不像的問題上大動口舌外,一面還要別出心裁,有所發明。例如,在靈峯區合掌峯的觀音洞中,依着巖壁望出去,看到了那個小小的一指觀音。同時我們卻又發見了一塊突出的岩石,有人硬說是像一個土地廟裏的老土地,而我卻認爲活像是一個戴着羅宋帽的上海老頭兒,彼此竟引起了爭論,可發一笑。
靈峯區的花樣兒可真多啦!觀音洞的對面,有一座五老峯,好像是五個肥瘦不一的老公公,連袂接踵地在那裏走,勁頭很足。靈峯寺前,有雙筍峯,兩峯並峙,體圓頂尖,真像是兩隻挺大的玉筍;清代詩人凌夔曾寵之以詩:“瑤筍千年生一芽,何時兩兩茁丹霞。凌空未運青雲帚,拔地齊抽碧玉丫。”倒是一首好詩。寺左有一岩石,好像是一頭雞,翹首向天,因名金雞峯;而換了一個角度,再從將軍洞外望過去時,卻又形似一個女子在那裏梳頭,因此又稱之爲玉女梳妝了。寺右偏後有一岩石,似是一頭犀牛,正在舉首望明月,再像也沒有,這就叫做犀牛望月岩。在五老峯的東北,有雙峯並起,似是兩頭大公雞伸頸相對,分明要鬥將起來,於是被稱爲鬥雞峯。然而它們只是做了個斗的架式,鬥是永遠鬥不成的。
我們兩度住在靈峯寺中,天天看着五老雙筍、犀牛金雞,也看得有些兒膩了,很想換換眼界。有一天冒雨上東石樑洞去,走上謝公嶺,一眼望見遠處有巖,好像是一個和尚危立天際,合掌迎客,據說舊名老僧巖,今稱接客僧;清代曾有人詠以詩云:“大得無生意,真成不壞身。兀然山口立,笑引往來人。”這與接客的含義,倒是相近的。
從靈峯寺上靈巖寺去,在烈士墓的附近向西望去,見有一座岩石,彷彿是一頭老猴子,作昏昏欲睡狀;而從淨名寺前東望時,卻又活像這猴子披着一件長大的蓑衣,要爬上山去。這座巖舊名獼猴石,現在就稱之爲老猴披衣,更覺形象化了。到了靈巖寺,就望見西南方一巖巍然,好像是一個老和尚,正在拱手禮拜前面一塊高聳的大石,因此叫做僧拜石,又稱僧抱石。前人有詩:“說法終年領會稀,坐中片石解皈依。老僧喝石石大笑,獨抱青天看鳥飛。”意含諷刺,大可玩味。
在靈峯、靈巖之間,有一座命名最雅的岩石,這就是聽詩叟;遠遠望去,似是一位清癯的老叟,側着頭,倚着巖壁,作傾聽的模樣。所謂聽詩,不知是聽李白的詩呢,還是聽杜甫的詩?清代詩人袁隨園卻別有高見,要請他老人家聽謝朓的詩,他是這樣說的:“底事聽詩聽不清,此翁耳學欠分明。擬攜謝朓驚人句,來向青天誦數聲。”詩人說他老人家耳聾聽不清,真是形容絕倒;但不知朗誦了謝朓驚人之句,他可聽得清聽不清呢?
我們去看小龍湫瀑布時,見有一峯亭亭玉立,婉孌作態,像個美女子模樣,因名玉女峯。聽說春光好時,峯頂開滿了映山紅,彷彿髻上簪花,打扮得更美了。因此明代就有詩人們紛紛讚美,就中一首是:“瓊媛明妝愛勝遊,梳雲不作望夫愁。蓬鬆只恐人來笑,又倩山花插一頭。”詩人工於想象,描寫得很爲生動。去此不遠,又有一座巖,近頂處豁然開裂,中間嵌着一塊大圓石,好像含着一顆大珍珠一樣;據說就叫做含珠巖。我想這也許是小龍湫的小龍跟大龍湫的大龍雙方搶珠時,一不小心,把珠兒掉落在這裏的吧。
當我們往看大龍湫的大瀑布,向馬鞍嶺進發時,剛走到靈巖附近的一個所在,猛聽得領先的夥伴中,有人大驚小怪地嚷起來道:“咦,一頭貓!一頭貓!”那時我恰恰落後,一聽之下,心想瞧見了一頭貓,有什麼稀罕;要是見了一頭虎,那才稀罕哩。到得趕上前去探看時,原來在路旁的高坡上,有一塊岩石,好像是一頭大貓正跑下山來,耳目口鼻,栩栩欲活。當下倪副縣長給我們解說道:“這叫做下山貓,那邊還有一頭上山鼠哩。”說時,伸手向對面的山上指點着。我們急忙偏過頭去向上一望,果然見到另一塊較小的岩石,活靈活現地像一頭老鼠在逃竄,而那頭大貓怡像是在向它追趕的樣子,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個畫面啊。後來我在馬鞍嶺上坐下來休息時,好奇地把手提包中攜帶着的志書翻開來查閱一下,才知舊時稱爲伏虎峯,又名望天貓,袁隨園又有一首五言好詩,題這一幅天然的靈貓捕鼠圖:“仙鼠飛上天,此貓心不許。意欲往擒之,望天如作語。”我想這頭貓真是枉費心機,追了幾下百年,可也始終追不到啊。
“剪水裁雲別樣圖,年年針線寄麻姑。自從玉女無心嫁,刀尺都陪夜月孤。”這是明代詩人楊龍友的《剪刀峯》詩,原來從大龍湫外望時,就可看到一峯高聳,分作兩股,像一柄剪刀模樣。再進卻又變了樣,似是一張大船帆,那船正在迎風行駛,因此又名一帆峯。要是轉到大龍湫前回望時,那麼這座峯似乎大僅丈許,又好像擎天一柱,真可說是移步換形、變化多端了。
怪石奇峯雁蕩多,這些不過是我們親眼見到而比較突出的。此外如將軍抱印、童子誦經、二仙會詩、一婦抱兒等,都是像人像仙的峯石,不一定全都相像。至於像獅、像虎、像象、像龜、像鳳凰、像橐駝等牲畜的,以至像寶冠、像寶簪、像金鼎、像鏡臺、像茶爐、像藥杵等用具的,那更不勝枚舉,只得從略了。
一九六一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