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雲集江上三山記

  當我們烹調需要用醋的時候,就會聯想到鎮江。因爲鎮江的醋色、香、味俱佳,爲其他地方的出品所不及,於是鎮江醋就名滿天下,而鎮江也似乎因醋而相得益彰。然而鎮江的三座名山——聳峙在江岸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各據一方,鼎足而三,更是名滿天下。

  一九五八年,我們蘇州的幾個朋友,剛從南京遊罷回去,路過鎮江,忽動一遊三山之興,並且想買些鎮江醋,準備作持螯賞菊之用。於是就相率下車,欣欣然作三山之遊。

  金山和焦山,一向並稱,好像手足情深的兄弟一樣。金山是兄,焦山是弟,各有名勝,各有特色。明代王思任曾對金、焦品評過一下,他說:“金以巧勝,焦以拙勝。金爲貴公子,焦似淡道人。金宜遊,焦宜隱。金宜月,焦宜雨。金宜小李將軍,焦則大米。金宜神,焦宜佛。金乃夏日之日,而焦則冬日之日也。”我們爲了要體驗這評語對頭不對頭,就決計先訪“兄”而後訪“弟”,先遊金而後遊焦。

  到得我們遊過金、焦之後,彼此作了對比,我覺得王思任的評語,自有見地。試以藥來作比,金山之屬於熱性的,焦山是屬於涼性的;試以文章來作比,金山是典麗矞皇的駢體文,焦山是雋永淡雅的明人小品。我曾把這個對比徵求朋友們的意見,大家一致通過,並無異議。

  一登金山,那座七層寶塔所謂江山寺塔,早就在那裏含笑迎客了。我們一面擡頭望着塔答禮,腳下卻不知不覺地跨進了金山寺。這個寺原名江天寺,殿宇很多,氣派很大,據說抗戰初期的某一年不知怎麼起了火,毀了一部分,遺址倒形成了一片小小的廣場,使塔下空曠多了。塔在山的北部,宋元符末初建,名薦慈塔,又名慈壽塔。宋末毀於兵火,明代隆慶三年重建,改名江天寺塔。塔木質,七級,作八角形,四周有欄杆,中有塔心。金山有此一塔,生色不少。山頂有江天閣,是登眺的好去處;另有一座海嶽樓,宋代大書法家米元章曾在這裏住過;樓上有橫額,三大字就是他的手筆。江邊名勝有善才、石簰(一稱石排)、巧石、郭璞墓等,都是遊人流連的所在。清代詩人王漁洋曾有《登金山》詩,雲:“振衣直上江天閣,懷古仍登海嶽樓。三楚風濤杯底合,九江雲物坐中收。石簰落照翻孤影,玉帶山門訪舊遊。我醉吟詩最高頂,蚊龍驚起暮潮秋。”這一首詩,差不多已道盡了金山之勝,所謂玉帶山門,卻包含着一段故事。據說宋代高僧佛印住金山寺,蘇東坡前來談禪,佛印對東坡說:“這裏有一句轉語,要是回答不出,就得留下你的玉帶來,鎮住山門。”當時東坡聽了轉語,不知所對,只得解下了腰間玉帶,留在寺中。現在寺中新闢了一個文物陳列室,不知有沒有東坡的玉帶啊?

  金山的名勝,我只是粗粗領略,印象較爲深刻的,卻是號稱“天下第一泉”的中泠泉。我們一行人被“天下第一”這個誇大的贊同吸引住了,就坐在那邊的軒榭裏品茗小憩,我們爲了喝的是天下第一的泉水,就一杯又一杯地灌下去,似乎分外地津津有味。我喝飽了茶,就站起身來溜達一下,看軒榭中有沒有好的聯語。就中有兩副,一副是集宋人同句:“闌干斜照未滿,江山特地愁餘。”一副是“予初無心皆可樂,人非有品不能閒”。語意空泛,都是與天下第一泉無關的。這時我們就告別了“金兄”,再去拜訪它的“焦弟”。

  焦山浮在江上,正如古美人頭上的螺髻,峨峨高聳,顯得十分美好。我們一個個踏上了渡船,不多一會,早就到了焦山腳下。怎麼叫做焦山呢?只因漢代有處士焦光隱居在這裏,從此得名,而在漢代以前,是稱爲譙山的。山並不太大,而山上的巖和石,卻豐富多彩、名目繁多,巖有獅子、棧道、觀音、瘞鶴、羅漢、獨臥、浮玉諸稱,石有善才、心經、蝦蟆、銅鼓、翠微、霹靂、繫纜、釣魚、角牴以及醉石、音石諸稱。這許多巖啊、石啊,散在各處,都要自己去找尋,自己去觀賞的。

  山麓有一石洞,洞壁刻着一頭張牙舞爪的獅子,因名獅窟。窟外有小院,堆石爲山,叫做一笑崖。崖有小石龕供彌勒佛,老是對人作憨笑。崖下有小池,種着蓮花;中有片石矗立,刻着章太炎手寫的“壽山福海”四字,古樸可喜。這小院的面積不過二三丈,而小小結構,很有丘壑,帶着一些蘇州園林的風格。上了山,一路多小庵,有碧山、石壁、自然、香林、玉峯諸稱,而以鬆寥閣最爲幽秀。小軒面江,和象山遙遙相對。站在崗前看山看水,長江滾滾,後浪推着前浪,似乎要滾到窗子上來,看着看着,真可以大豁胸襟,大開眼界哩。

  定慧寺是山中著名的古剎,建自東漢,歷史悠久,已飽閱了滄桑。寺門口的石壁上,有“海不揚波”四大字,用石砌成,非常光滑,聽說舊時一般船戶往往取了制錢在這四個字上用力磨擦,帶回去給小孩子佩帶在身上,說是可以壓邪的。山門內有地一弓,綠竹猗猗,很有幽致。貼鄰就是紀念焦光的焦公祠,這裏陳列着不少文物,多數是和焦山有關的。最好玩的是用清水養着的幾個奇石,石紋如畫,有的像梅鶴,有的像壽星,有的像美人,有的像船隻,五色斑斕,十分可愛。

  出焦公祠,魚貫登山,那古來著名的《瘞鶴銘》殘碑,就在山麓的石壁上。宋代愛國大詩人陸放翁和他的朋友們曾來此尋碑,勒石爲記:“陸務觀、何德器、張玉仲、韓無咎,隆興甲申閏月廿九日踏雪觀《瘞鶴銘》,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風檣戰艦,在煙靄間,慨然盡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歸。明年二月壬午圜師刻之石,務觀書。”文章和書法,堪稱雙絕。從這裏上觀音崖,有樓名夕陽樓,可以送夕陽,迎素月。再上去,有軒名聽濤書屋,當前有一株挺大的枇杷樹,綠葉重重,垂蔭很低,樹下有石案、石磴,坐在這裏望江聽濤,真可撲去俗塵一斗。左面有亭翼然,名堅白亭,有集句聯雲:“金山共此一江水,王母來尋五色龍。”好語如珠,把金山聯繫起來,自覺雋永有味。最後我們直上東峯,在吸江樓上放眼四望,忽有一種豪情涌上心頭,想長嘯,想高歌,終於想起了清代詩人李龍川的一首詩,就臨風朗誦起來:“長江水,長江水,千古興亡都若此。扁舟來往幾千年,借問長江誰似我。我來焦公巖下坐,秋陰黯黯迷朝暮。別有秋心天外飛,化爲孤鶴橫江過。江雲漠漠水悠悠,雨雨風風總是秋。江妃知我心中事,一夜秋聲到枕頭。”

  遊過了金焦,當然不肯放過那鼎足而三的北固山。一上北固山,當然忘不了那劉備相親的甘露寺,因爲《三國演義》中的這一出喜劇,早就在我們心上紮了根了。傳說劉備相親時,和他的舅子孫權同在一起,爲了示威起見,曾揮劍向殿前一塊橢圓形的大石頭砍去,砍出一條裂紋來。後人就稱此石爲試劍石。近旁另有一塊較平的石頭,沒有名稱,據說是劉備和他的未婚妻孫尚香曾經坐在石上賞月的。寺下的山坡,叫做跑馬坡,傳說是當時孫權和劉備跑馬競賽的所在。傳說畢竟是傳說罷了,姑妄聽之,又有何妨。山門大書“天下第一江山”六字,是南宋吳琚的手筆;又有明代米萬鍾所寫的“宏開鷲嶺”四字,都是鐵畫銀鉤,雄健得很。

  山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江蘇全省獨有的那座鐵塔,塔爲唐代李德裕所建,已有一千一百餘年的歷史。據文獻記載,鐵塔共有七層,作八角形,高約十三米,乾符中毀,宋元豐中裴據重建。明萬曆癸未童謠:“風吹鐵寶塔,水淹京口閘。”這一年海嘯塔頹,後經僧性成、功淇重建。清同治七年,塔頂又斷,迄未修復,只剩最下二層,面目全非。

  甘露寺內有小樓,名石騷樓,踏進去時,忽有桂香撲鼻,很爲濃郁,可是並不見有桂花,奇極!也許是我的錯覺吧。此外又有一樓,名風價樓,橫額上有跋雲:“昔人謂五月買松風,人間本無價,而華陽洞三層樓乃得終日聽之。今竊二義,用題茲額,誰歟欲買松風,請於此中論價也可。蔣壽昌。”寥寥數語,卻也雋妙可誦。又有五言聯“山從平地有,水到遠天無”,也是很可玩味的。臨江有亭,叫做江山第一亭,這是全山最勝處,望江也好,看山也好,望長江如在腳下,看金焦如在肘腋間。入亭處橫額上題有“頭頭是道”四字,並不見好,而亭柱上的三副聯語,卻很可取,我尤其愛“客心洗流水,蕩胸生層雲”“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鰲”二聯。一面唱,一面踱下山去,我雖不能垂手釣巨鰲,卻已“蕩胸生層雲”了。

一九五八年二月

Previous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