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譯雜阿含經卷五

△初誦第五

(八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婆羅門。往詣佛所。問訊佛已,在於佛前。而說偈言:云何戒具足,威儀不闕減。

修習何等業,成就何等法。而能得名爲,三明婆羅門。爾時世尊說偈答曰:能知於宿命,見天及惡趣。

盡於生死有,三通並三明。心得好解脫,斷欲及一切。成就上三明,我名爲三明。時婆羅門聞佛所說,踊躍歡喜,退坐而去。

(八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鉢。阿難從佛向舍衛城。時於糞聚窟中。見夫妻二人。年幾老大。柱杖戰慄。如老鸛雀。佛遙見已,告阿難言:汝見夫妻二人極爲老朽在糞窟中不。阿難白佛言:唯然已見。佛告阿難。如斯老人。若年少時。在舍衛城中。應爲第一長者,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應得羅漢。若少年時。聚積財錢。應爲第二長者,若出家者,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應得阿那含。若第三時。聚集錢財。應爲第三長者,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應得須陀洹。如今老熟。亦不能聚財。不能精勤。亦不得上人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少不修梵行,亦不聚財寶。猶如老鸛雀,迻止守空池。不修於梵行,壯不聚財寶。

念壯所好樂,住立如曲弓。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老婆羅門。年耆根熟。先於往日。多造衆惡。極爲粗弊。毀犯所禁。不信福善。不先作福。臨終之時,無所依止。往詣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我於往日。多造衆惡。極爲粗弊。毀犯所禁。不能修福。又不修善。亦復不能先作福德。臨終之時,無所依止。佛言:實如汝語。老婆羅門言:善哉瞿曇。當爲我說。使我長夜獲於安樂。得義得利。佛言:實如汝說。汝於往日。身口意業。不作善行。毀犯禁戒。不修福德。不能先造。臨命終時。作所怙恃。汝於今者,實爲衰老。先造衆罪。所作粗惡。不造福業。不修善行。不能先造。可畏之時,所歸依處。譬如有人。將欲死時。思願逃避。入善舍宅。以自救護。如是之事。都不可得。是故今當身修善行。意口亦然。若三業善。臨命之時,即是舍宅。可逃避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人生壽命促,必將付於死。衰老之所侵,無有能救者,是以應畏死,唯有入佛法。

若修善法者,是則歸依處。

佛說是已,第二經無差別。應求歸依處。大人宜修善,第三長行別。偈則不同。偈言:壯盛及衰老,三時皆過去。餘命既無幾,常爲老所患。

近到閻王際,婆羅門欲生。二間無住處,汝都無資糧。應作小明燈,依憑於精勤。前除於諸使,不復生老死。

(八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老婆羅門。往至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吾今朽邁。往昔已來。造作衆惡。未曾作福。未更修善。又所不行離於怖畏救護之法。善哉瞿曇。爲我說法。使我命終有所救護。屋宅歸依逃避之處。佛告婆羅門。世間熾然。何謂熾然。謂老病死。以是之故。應身修善。口意亦然。汝都不修身口意善。汝今若能於身口意修於善者,即是汝之船濟。乃至死時能爲汝救護。爲汝屋宅。爲汝歸依逃避之處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譬如失火家,焚燒於屋宅。宜急出財寶,以置無火處。生老病死火,焚燒於衆生。宜應修惠施,賑衆於貧窮。

世間金寶等,王賊水火侵。死時悉舍離,無有隨人者,施逐人不捨,猶如堅牢藏。王賊及水火,無能侵奪者,

慳貪不佈施,是名常睡眠。修施濟匱乏,是名爲覺悟。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烏答摩納往至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曇。我如法乞財。供養父母。又以正理。使得樂處。正理供給。得大福不。佛言:如是供養實得大福。佛言:摩納。不限汝也。一切如法乞財。又以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使樂。正理供給。獲無量福。何以故?當知是人梵天即在其家。若正理供養父母。是阿闍梨即在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得樂。一切皆遙敬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使樂。正理供給。當知大天即在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與樂供給。當知一切諸天即在其家。何以故?梵天王由正理供養父母故。得生梵世。若欲供養阿闍梨者,供養父母。即是阿闍梨。若欲禮拜。先應禮拜父母。若欲事火。先當供養父母。若欲事天。先當供養父母。即是供養諸天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梵天及火神,阿闍梨諸天。若供養彼者,應奉養二親。今世得名譽來世生梵天。

(八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摩納。名優北伽。往詣佛所。稽首問訊。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婆羅門如法乞財。聚設大祀。教他設祀。如是之祀。爲當作祀。爲當不作。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馬脂及人脂,牛脂並美食。吸風開祀門,此六名大祀。作業雖廣大,仙聖所毀呰。牂羊及羖羊,牛王諸小牛。

一切殺生類,此不爲正祀。如是是邪祀,衆聖所不過。若設正祀者,終不惱羣生。不害有生命,設祀斷諸有。

是名爲正祀,若設如是祀。大仙必往彼,施及祀場餘。宜與彼應供,清淨心惠施。時施施何處,當施勝福田。

云何勝福田,所謂修梵行。若能如是施,斯名廣大祀。設如是大祀,以如法聚財。淨水手自與,若能如是施。

諸天生信敬,名爲自他利。必獲大果報,如是設大祀。唯有智者能,惱害不能加。得世間衆樂,得生於勝處。

是名爲智者,所設之大祀。佛說是已,優北伽摩納聞佛所說,歡喜而去。

(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摩納。名優北伽。往詣佛所。稽首問訊。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婆羅門如法乞財。聚斂大祀。教他設祀。如是之祀。爲當作祀。爲當不作。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施設大祀具,不擾害羣生。若能如是祀,所作皆清淨。是名祀深隱,梵行者所受。現於世間中,名聞極遠者,

遠離於戰諍,如是祀可贊。諸佛所稱善,祀及祀之道。以清淨惠施,宜施彼應供。施時施何處,斯名廣大祀。

諸天所信敬,以如法聚財。淨水手自與,若能如是祀。名爲自他利,必獲大果報。如是之大祀,唯有智者能。

能生於淨信,亦得心解脫。惱害不能加,得世間最樂。得生於勝處,名爲有智者,佛說是已,優北伽聞佛所說,歡喜而去。

(九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摩納。名曰佛移。往詣佛所。稽首問訊。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爲有幾法教在家人處於家中。得現報利。並得利樂。佛告摩納。有四法。使在家人。得現世報。獲利益樂。何謂爲四。一能精勤。二能守護諸根。三得善知識。四正理養命。云何精勤。隨所作業。家計資生。或爲王臣。或爲農夫。或復治生。或復牧人。隨其所作。不憚劬勞。寒暑風雨。飢渴飽滿。蚊虻蠅蜂。雖有勤苦。不捨作業。爲成業故。終不休廢。是名精勤。云何名爲守護諸根。若族姓子。如法聚財。設有方計。不爲王賊水火之所劫奪。怨憎之處悉不得侵。不生惡子。是名守護。云何名爲近於善友。若族姓子。近於善友。而此善友資性賢良。終不奸盜。亦不放逸飲酒醉亂。吐出實言:不爲欺誑。與如此人。共爲親友。未生憂惱能令不生。已生憂惱能使滅除。未生喜樂能使得生已生喜樂能使不失。是名善友。云何名爲正理養命若族姓子。知其財物。量其多少。節其財用。入多於出。莫苟輕用。譬如有人食優曇果初食之時,樹上甚多。既食之已醉眠七日。既醒悟已,方覺失果。宜處以理。奢儉得中。若有錢財。不能衣食。不能惠施。極自儉用。衆人鹹言:如此之人死如狗死。宜自籌量。不奢不儉。是名正理養命。摩納復白佛言:修何等法。令在家人現受其利。後世得福。佛告摩納。有四種法。能獲福報。何謂爲四。所謂信戒及施聞慧。云何名戒。能行不殺。乃至不飲酒。云何名施。施沙門婆羅門。師長父母。貧窮之者,乞與衣食牀敷臥具。病瘦醫藥。種種所須。盡能惠與。名之爲施。云何聞慧。如實知苦。知苦諦。如實知習。知習諦。如實知道。知道諦。如實知滅。知滅諦。是名聞慧具足。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精心修事業,勤守護不失。親近於善友,能正理養命。信戒施聞慧,除斷於慳貪。若能如是者,速獲清淨道。

如是八種法,能得現利喜。於未來之世,亦得天上樂。佛說是已,佛移摩納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彌絺羅國菴婆羅園。爾時婆私吒婆羅門女。新喪第六子。爲喪子故。心意錯亂。裸形狂走。漸走不已,至彌絺羅菴婆羅園。爾時世尊與無央數大衆圍繞說法。時婆私吒婆羅門女遙見世尊,還得本心。慚愧蹲地。佛告阿難。與其鬱多羅僧。汝可將來。我爲說法。阿難受敕。即與鬱多羅僧。婆私吒婆羅門女。尋取衣著。往詣佛所。頭面禮足。爾時世尊爲婆羅門女。宣種種法。示教利喜。如昔諸佛。爲說法要。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爲不淨苦惱之本。出要爲樂爾時世尊廣爲說法。知彼至心欲離蓋纏。爲說四諦苦習滅道。此婆私吒女。聰明解悟。聞法能持。譬如淨白氎易受染色。婆私吒女即於坐上。見四真諦。見法到法。知法度疑彼岸。自已證法。不隨他教。信不退轉。於佛教法。得無所畏。即從坐起。合掌禮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得度於三惡。盡我形壽。歸依三寶。爲優婆夷。盡壽不殺。清淨信向。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亦復如是,時彼婦女。聞法歡喜。禮佛而去。更於異時。婆私吒喪第七子。心不愁憂。亦不苦惱。亦不追念裸形狂走爾時其夫婆羅突邏闍說偈問言:

汝昔喪子時,追念極荼毒。愁憶纏心情,彌時不飲食。今者第七子,遇患而命終。汝備爲慈母,何故不哀念。

時婆私吒即便說偈答其夫言:從無量劫來,受身無涯際。由於恩愛故,子孫不可計。處處皆受身,喪失亦非一。

生死曠路中,受苦無窮已,我了於生死,往來之所趣。是故於今者,都無哀念情。其夫婆羅門復說偈言:

如汝所說者,自昔未曾有。於誰得解悟,而能忘所憂。時婆私吒復以偈答。婆羅門當知,往日三佛陀。

於彼彌絺羅,菴婆羅園中。說斷一切苦,並與盡苦道。修八聖道分,安隱得涅槃。時婆羅門復說偈言:

我今亦欲詣,菴婆羅園中。諮問彼世尊,除我念子苦。時婆私吒復說偈言:佛身真金色,圓光遍一尋。

永斷衆煩惱,超度生死流。如是大導師,能調伏一切。衆生鹹蒙化,故號爲真濟。汝今宜速往,詣彼世尊所。

時婆羅門聞婦所說,歡喜踊躍。即時嚴駕。詣彼園中。遙見世尊,威光顯赫。倍生恭敬。到已頂禮。在一面坐。爾時世尊以他心智。觀察彼心。知其殷重。即時爲說苦習滅道及八正道。如此等法。能至涅槃。

時婆羅門聞是法已,悟四真諦。已得見法。尋求出家。佛即聽許。既出家已,修不放逸。於三夜中。具得三明。佛記彼人得阿羅漢。是故更名爲善生也。已得三明。敕其御者婆羅提言:汝可乘於所駕寶車還歸於家。語婆私吒。汝於我所。可生隨喜。所以者何。佛今爲我說四諦法。又蒙出家。獲於三明。是故於我應生淨信。時婆羅提乘車還家。時婆私吒見車已還。問御者言:彼婆羅門見於佛不。御者白言:婆羅門即於坐上。見四真諦。既見四諦。求索出家。佛聽出家。得出家已,於三夜中。獲阿羅漢。爾時其婦語御者言:汝今能傳是善消息。當賜汝馬及千金錢。御者白言:我今不用馬及金錢。我欲願往詣佛所聽受妙法。

婆私吒言:汝若如是實爲甚善。若汝出家速能獲得阿羅漢道。婆私吒語其女言:汝善治家。受五欲樂。我欲出家。女孫陀利即白母言:我父尚能捨五欲樂。出家求道。我今亦當隨而出家。離念兄弟眷戀之心。如大象去小象亦隨。我亦如是。當隨出家。執持瓦鉢。而行乞食。我能修於易養之法。不作難養。婆私吒言:汝所欲者真爲吉善。所願必成。我今觀汝不久必當得盡於欲離諸結使。時婆羅門婆羅闍婆私吒。並孫陀利。悉共相隨。俱時出家。皆得盡於諸苦邊際。

(九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舍離國大林之中。爾時如來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食訖攝其衣鉢。並復洗足。坐一樹下。住於天住。時有一婆羅門。名鬱湊羅突邏闍。失產乳牛。遍處推求。經於六日。不知牛處。次第求覓。趣大林中。遙見如來。在樹下坐。容貌殊特。諸根寂定。心意恬靜。獲於最上調伏之意。如似金樓。威光赫然。見是事已,往詣佛所。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云何比丘樂獨靜,如是思惟何所得。爾時世尊說偈答言:我於諸得失,都無有愁憂。汝莫謂於我,與汝等無異。

時婆羅門復說偈言:此中真是梵住處,實如比丘之所說,我欲論我家中事,唯願少聽我所說,沙門汝今者,宴坐林樹間。

亦無有失牛,六日之憂苦。當知此沙門,真爲寂然樂。汝亦不種稻,何憂於灌水。亦不憂稻穗,有出不出者,

如是等衆苦,汝今久舍離。亦不種胡麻,又不恐荒穢。汝亦無如是,耘耨之苦惱。當知彼沙門,實爲寂然樂。

我家有草敷,敷來經七月。中有衆毒蟲,蠍螫生苦惱。汝無如是事,沙門爲快樂。汝無有七子,忄龍悷難教授。

舉貸負他債,汝無如是事。沙門爲快樂,汝又無七女。或有產一子,或有無子者,喪夫來歸家,無有如是事。

當知沙門樂,亦無諸債主。晨朝來至門,債索所負者,無有如是事,沙門爲快樂。汝無有朽舍,遍中諸空器。

鼷鼠在中戲,蹚觸出音聲。擾亂廢我睡,通夕不得眠。汝無有惡婦,鬼陋目黃睛。中夜強驅起,日夕常罵詈。

或說家寒苦,或雲負他債。沙門無此事,當知爲快樂。爾時世尊復說偈言:婆羅門當知,汝言爲至誠。

無賊偷我牛,已經於六日。無有如斯事,真實爲快樂。我實無稻田,而生乏水想。又不憂稻穗,有出不出者,

我無如是苦,常知爲快樂。我無胡麻田,生草而荒穢。我無如是事,真實名爲樂。我實無草敷,經歷於七月。

又無毒蟲出,蠍螫家眷苦。我無如是事,真實爲快樂。我無有七子,忄龍悷而難教。各自而債負,爲他所敦蹙。

我又無七女,或產不產者,喪夫還歸家,我無如此苦。我亦無債主,晨朝來扣門。徵索所負物,又亦無朽舍。

滿中諸空器,鼷鼠戲其中。蹚觸出音聲,擾亂廢我睡。竟宿不得眠,亦無有惡婦。黃眼而鬼陋,中夜強驅起。

日夕常罵詈,或說家貧苦。或雲負他債,都無如斯苦。真實爲快樂,婆羅門當知。汝不斷愛憎,不得免是苦。

斷欲離諸愛,然後得快樂。

爾時世尊,爲婆羅門。種種說法示教利喜。廣說如上。乃至盡諸有結不受後有。時尊者鬱湊羅突邏闍。得阿羅漢得解脫樂。踊躍歡喜。而說偈言:今我極喜樂,大仙所說法。

聞法得解悟,都無諸取捨。不虛見世尊,遇佛獲道果。

(九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羅婆羅門聚落。爾時世尊,於其晨朝。著衣持鉢。欲入娑羅聚落乞食。有非時雲起。天降於雨。如來避雨至彼聚落。時聚落中。婆羅門長者共集論處。遙見佛來鹹作是言:剃髮道人知何等法。佛聞其言即告之曰:汝婆羅門。有知法者不知法者,剎利居士。亦復如是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終不於親友,令其生屈伏。王者亦不取,不應伏者伏。妻不求夫伏,父母衰老至。子應致敬養,不宜生勃逆。

無有衆聚處,而無賢良人。無有善丈夫,而不說法語。斷於貪瞋癡,所說皆如法。

時諸婆羅門言:汝善知婆羅門法。來入此衆。即時敷座請佛就座。爲我說法。我等樂聽。爾時世尊,入其衆中。坐其座上。爲說種種法。示教利喜。而說偈言:

若默無所說,莫知其愚智。要因於言說,然後乃別知。若說妙法者,說法趣涅槃。是以應言說,熾然於法燈。

已立仙聖幢,皆由於言說。言說即聖幢,是以不應嘿。佛說是已,從坐而去。

(九五)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拘薩羅。爾時彼國有婆羅門。名曰天敬。其聚落中。有止客舍。爾時尊者優波摩那。爲佛侍者止客舍中。如來於時。微患風動苦於背痛。尊者優婆摩那。著衣持鉢。詣天敬婆羅門家。爾時天敬。在於門中剃髮而坐。彼婆羅門遙見尊者,即說偈言:

落髮服法衣,手中執應器。住立我門側,將欲何所求。時尊者優波摩那以偈答言:大羅漢善逝,牟尼患背痛。

須少燸藥水,故來從汝乞。

時婆羅門。即取鉢盛滿蘇油。黑石蜜一篋。燸藥水一車。而以與之。爾時尊者,既得之已,齎詣佛所。即以此油並燸藥水洗塗佛身。飲黑蜜漿背痛即愈。時天敬婆羅門。於後日朝。往詣佛所。問訊世尊在一面坐。爾時世尊,以偈問婆羅門言:

云何婆羅門,行婆羅門法。施何獲大果,何者是施時。於何福田中,獲得於勝報。時婆羅門復以偈答言:

有多教學者,多聞能總持。父母真正淨,顏容悉端嚴。如是等名爲,三明婆羅門。若施如斯處,能獲大果報。

隨時施衣食,是名勝福田。時婆羅門復以偈問佛。瞿曇說何種,名爲婆羅門。云何爲三明,施何得大果。

何者是施時,云何勝福田。爾時世尊以偈答言:明知於三世,見人天惡趣。得盡於生死,並獲諸神通。

心智得解脫,是謂爲三明。施彼得大果,是名勝福田。時天敬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而去。

(九六)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拘薩羅國夜止娑羅林。爾時有一婆羅門。近林耕殖由晨行田。因到佛所。白佛言:世尊,我近林耕故樂此林。汝今亦樂此娑羅林。將非此中而耕種耶。時婆羅門。即說偈言:

汝將欲種殖,而樂此林耶。無侶喜空寂,以此林樂耶。爾時世尊說偈答曰:我於斯林中,都無有所作。

拔斷其根本,一切盡枯摧。於林而無林,已得出於林。我永棄所樂,禪定斷染著。時婆羅門復說偈言:

汝實名佛陀,於諸世間尊。善能滅諸結,離於諸畜積。世間之最上,盡後有邊際。汝傾欲華幢,故號爲世尊,

婆羅門。說是偈已,歡喜而去。

(九七)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拘薩羅國。在娑羅林。時有一婆羅門。去林不遠。五百摩納。從其受學。時彼婆羅門。每念世尊如來何時來遊此林。當往諮問。釋我疑滯。時婆羅門。遣諸摩納。詣林採薪。欲以祀火。時諸摩納。既至林已,見於如來。在樹下坐。端正殊特。容貌和奕。如真金樓。暉光赫然。時諸摩納。睹如來已,尋負薪歸。白其師言:和上昔日。每思見佛。今者如來。近在此林。若欲見者,宜知是時,時婆羅門。聞是語已,即詣佛所。問訊起居。在一面坐。即說偈言:

深林極茂盛,其中甚可畏。何故獨宴坐,修禪無懼心。又無衆音樂,可以娛自身。云何樂閒居,實爲未曾有。

汝爲求大梵,世界自在主。爲求於帝釋,三十三天尊。何故樂獨處,可畏深林中。常修於苦行,將欲何所求。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著有所欲者,多懷諸疑惑。於無數境界,各各生染著。一切諸結使,皆因無智起。

我斷無智根,吐結欲泥乾。悉斷於志求,亦無諸諂曲。於諸善法中,證知得清淨。正得無上道,修禪離欲者,

爾時婆羅門復說偈言:我今稽首禮,歸依牟尼尊。於諸禪自在,解悟無量覺。於天人中尊,具三十二相。

端正無與等,猶彼雪山王。於林得解脫,而不著於林。清淨解脫者,無生拔毒箭。如來所說法,於諸論中上。

言說最第一,人中師子吼。敷演四真諦,廣度於一切。自離於大苦,亦度諸羣生。鹹今得安樂,願爲說此法。

我今歸命禮,得度於彼岸。離諸怖畏者,善來住此林。今我得值遇,天人大導師。能除滅衆生,一切諸苦惱。

爾時婆羅門。說是偈已,歡喜而去。

(九八)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拘薩羅國。爾時世尊,止於孫陀利河岸。時彼岸側。有住婆羅門。往詣佛所。問訊已訖。在一面坐。即白佛言:汝欲入此河中浴耶。佛問之曰:入此河浴有何利益。婆羅門言:今此河者古仙度處。若入洗浴能除衆惡清淨鮮潔。名爲大吉。佛聞是已,即說偈言:

非彼孫陀利,得閉及恆河。竭闍婆鉢提,入是諸河浴。終不能洗除,已作之惡業。大力鉢健提,並與愚下劣。

設共於中洗,乃至百千年。終不能除惡,煩惱之垢穢。若人心真淨,具戒常布薩。能修淨業者,常得具足戒。

不殺及不盜,不淫不妄語。能信罪福者,終不嫉於他。法水澡塵垢,宜於是處洗。雖於孫陀利,竭闍等諸河。

此皆是世水,飲之及洗浴。不能除垢污,並祛諸惡業。飲浴何用爲,實語而調順。舍瞋不害物,此是真淨水。

若入淨戒河,洗除諸塵勞。雖不除外穢,能祛於內垢。兇嶮殘害者,嬰愚造諸惡。如是等不淨,穢污垢惡者,

水正洗身垢,不能除此惡。

時婆羅門。聞佛所說贊言:善哉善哉。誠如所言:夫洗浴者,能除身垢。爲惡業者,非洗能除。

(九九)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拘薩羅孫陀利河岸。爾時世尊,新剃鬚發宿彼河岸。後夜早起以衣覆頭。正身端坐繫念在前。時彼河岸有祀火婆羅門。祀火之法。餘應施與諸婆羅門。於天欲曉即持祀餘。求婆羅門。欲以施之。過值於佛。爾時世尊,聞其行聲。即發卻覆。?磬咳出聲。此婆羅門。既見佛已,而作是言:此非婆羅門。乃是剃髮道人。尋欲回還。復作是念。夫剃髮者,不必沙門。婆羅門中亦有剃髮。我當至彼問其因緣所生種姓。時婆羅門。即至佛所問訊言:汝生何處。爲姓何等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不應問生處,宜問其所行。微木能生火,卑賤生賢達。亦生善調乘,慚愧爲善行。精勤自調順,度韋陀彼岸。

定意收其心,具足修梵行。晨朝應施與,祠祀之遺餘。汝今婆羅門,若欲修福者,宜當速施與,如是善丈夫。

時婆羅門說偈答言:我今遇善祀,此處真祀火。我今觀察汝,實度韋陀岸。昔來祠祀殘,每施與餘人。

未曾得如汝,勝妙可施處。婆羅門。即以此食。奉上世尊,佛不爲受。即說偈言:先無惠施情,說法而後與。如斯之飲食,不應爲受取。

常法封如是,故我不應食。所以不受者,爲說法偈故。現諸大人等,盡滅於煩惱。應以衆飲食,種種供養之。

欲求福田者,斯處亦應施。若欲爲福者,我即是福田。

時婆羅門。重白佛言:今我此食當施與誰。佛言:我不見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能受是食正理消化。無有是處。佛言:宜置於彼無蟲水中。時婆羅門。受佛教已,即持置彼無蟲水中煙炎俱起氵怱氵怱作聲。時婆是事已,生大驚怖。身毛爲豎。以驚懼故。更採取薪。以用祀火。爾時世尊,即到其所。而說偈言:

汝齊整薪燃,謂爲得清淨。薄福無智人,乃然於外火。婆羅門應當,棄汝所燃火。宜修內心火,熾然不斷絕。

增廣如是火,斯名爲真祀。數數生信施,汝應如是祀。汝今憍慢重,非車所能載。瞋毒猶如煙,亦如油投火。

舌能熾惡言,心爲火伏藏。不能自調順,云何名丈夫。若以信爲河,戒爲津濟渡。如是清淨水,善人之所贊。

若入信戒洗,即汝毗陀咒。能滅衆惡相,得度於彼岸。以法用爲池,瞿曇真濟渡。清潔之淨水,善丈夫所貴。

諸能洗浴者,毗陀功德人。身體不污溼,得度於彼岸。實語調諸根,隱藏於三業。具修於梵行,忍慚愧最上。

信向質直人,斯是法洗浴。是故汝今者,應當如是知。

時婆羅門聞佛所說,棄事火具即起禮佛。合掌白言:唯願聽我於佛法中出家受具。得爲比丘入於佛法修於梵行。佛即聽許。令得出家受具足戒。時彼尊者,勤修克己專精獨一。樂於閒靜離於放逸。不樂親近出家在家。所以者何。此族姓子。剃除鬚髮服於法衣。正信出家。爲修無上梵行。現在知見自身證故。時此比丘。修集定慧。得羅漢果。盡諸有漏。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髻發婆羅突邏闍婆羅門。往詣佛所。問訊已訖。在一面坐。即說偈言:外發悉被髻,內有髻發不。

世間發所髻,誰有能除者,爾時世尊復說偈言:明智豎立戒,心修於智慧。專精能勤學,年少除髻發。

時婆羅門復說偈言:外發悉被髻,內有髻發不。世間發所髻,誰能斷除者,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眼耳鼻舌身,及與於意法。名色都無餘,心意盡滅度。若能如是者,斷除於髻發。旃陀、婆私吒失牛、講集處。

天敬娑羅林,聚薪、二孫陀。一髻發爲十。

(一○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優樓頻螺聚落泥連河岸菩提樹下。成佛未久。爾時世尊獨坐思惟。而作是念。夫人無敬心。不能恭順於其尊長。不受教誨。無所畏憚。縱情自逸。永失義利。若如是者,衆苦纏集。若人孝事尊長。敬養畏慎。隨順不逆。所願滿足。得大義利。若如是者,觸事安樂。復作是念。一切世間。若天若人。若天世界。若人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有生類中。若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勝於我者,我當親近。依止於彼。供養恭敬。遍觀察已,都不見於世間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有勝於我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爲我依止。復作是念。我所覺法。我今應當親近供養恭敬誠心尊重。何以故?過去諸佛。一切皆悉親近依止供養恭敬尊重斯法。未來現在諸佛。亦復親近依止斯法。供養恭敬。生尊重心。我今亦當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親近依止供養恭敬尊重於法。爾時梵主天王。遙知世尊在優樓頻螺聚落泥連河岸菩提樹下。而作是念。觀察世間。若天若人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一切生類。若有勝我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者,我當依止。然都不見有能勝我者,又復觀察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悉皆親近依止於法。供養恭敬。生尊重心。我今亦當隨三世佛之所。應作親近依止供養恭敬尊重於法。時梵主天。彼作是念。我當從此處沒。往到佛所。時梵主天。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來至佛所。白佛言:世尊,實如所念。誠如所念。即說偈言:

過去現在諸如來,未來世中一切佛。是諸正覺能除惱,一切皆依法爲師。親近於法依止住,斯是三世諸佛法。是故欲尊於己者,應先尊重敬彼法。

宜當憶念佛所教,尊重供養無上法。爾時梵王。讚歎世尊,深生隨喜作禮而去。

(一○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優樓頻螺聚落泥連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佛於樹下。獨坐思惟。而作是念。唯有一道。能淨衆生。使離苦惱。亦能除滅不善惡業。獲正法利。所言法者,即四念處。云何名爲四念處耶。觀身念處。觀受念處。觀心念處。觀法念處。若人不修四念處者,爲遠離賢聖之法遠離聖道。若離聖道。即遠離甘露。若遠離甘露。則不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我說終不能得離於一切諸苦。若修四念處。即親近賢聖法者,若親近賢聖法。即親近賢聖道。若親近賢聖道。即親近甘露法。若親近甘露法。即能得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若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即說離苦。時梵主天。遙知如來心之所念。作是念言:我於今者,當至佛所。隨喜勸善。思惟是已,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誠如世尊心之所念。唯有一道。能淨衆生。乃至得免憂悲苦惱。時梵主天。即說偈言:

唯此道出要,斯處可精勤。欲求遠離苦,唯有此一道。若涉斯道者,如鶴飛空逝。釋迦牟尼尊,逮得於佛道。

一切正導師,當以此覺道。顯示於衆生,常應數數說。鹹令一切知,生有之邊際。唯願說一道,愍濟諸衆生。

過去一切佛,從斯道得度。未來及今佛,亦從此道度。云何名爲度,能度瀑駚流。究竟於無邊,調伏得極淨。

世間悉生死,解知一切界。爲於具眼者,宣明如此道。譬如彼恆河,流赴於大海。聖道亦如是,佛爲開顯現。

斯道如彼河,趣於甘露海。昔來未曾聞,轉妙法輪音。唯願天人尊,度老病死者,一切所歸命,爲轉妙法輪。

時梵主天。頂禮佛足。即沒而去。

(一○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梵主天。於其中夜。光明倍常。來詣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梵主威光。照於時會。赫然大明。即於坐上。而說偈言:

剎利二足尊,種姓真正者,明行已具足,人天中最勝。

佛告梵主言:誠如是言:誠如是言:剎利二足尊。種姓真正者,明行已具足。天人中最勝。時梵主天。聞佛所說,踊躍歡喜。頂禮佛足。於彼坐沒。還於天宮。

(一○四)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拘薩羅國。時彼國中有一阿蘭若住處。爾時世尊,與諸大衆比丘僧俱在彼止宿。於時世尊,贊斯住處。說阿蘭若住處法。時梵主天。知如來遊於拘薩羅。與比丘衆。止宿阿蘭若住處。讚歎阿蘭若住處。說阿蘭若住處法。梵主天王。作是念言:我今當詣佛所。讚歎隨喜。時梵主天。即於彼沒。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即說偈言:

處靜有敷具,應斷於結縛。若不能愛樂,還應住僧中。恆應正憶念,調根行乞食。具足禁戒者,應至空靜處。

放舍於怖懼,堅住於無畏。斷除憍慢者,堅心處中住。如是我所聞,不應懷疑惑。一千阿羅漢,於此斷生死。

學者二五百,千一百須陀。隨流修正道,長不趣邪徑。不能具宣說,諸道得果者,所以不能說,畏懼不信敬。

時梵主天。說是偈已,頂禮佛足。還於天宮。

(一○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釋翅迦毗羅衛林。與五百大比丘衆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舍於重擔。逮得己利。盡於後有。無復結使。正智解脫。復有十世界大威德諸天。來至佛所。問訊佛僧。於時世尊,說於隨順涅盤之法。有四梵身天。各作是念。今佛在釋翅迦羅衛林。與五百比丘僧俱。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舍於重擔。逮得己利。盡於後有。無復結使。正智解脫。復有十世界大威德天。來至佛所。問訊佛僧。世尊爲其說於隨順涅盤之法。我於今者,當往於彼佛世尊所。時梵身天。作是念已,即於彼沒。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時第一梵身天。而說偈言:

今於此林中,集會於大衆。是故我等來,正欲觀衆僧。不以不善心,壞僧破和合。第二梵身天覆說偈言:

比丘誠實心,宜應務精勤。猶如善御者,制馬令調順。比丘亦如是,應制御諸根。第三梵身天覆說偈言:

譬如野馬被羈繫,拔柱蹋塹安隱出。諸比丘等亦如是,拔三毒柱斷欲塹。世尊導師之所調,能出是等大龍象。第四梵身天覆說偈言:

諸有歸依於佛者,人中舍形得天身。時四梵身天。各說偈已,在於僧中。敬心戰慄。作禮而去。

(一○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梵主天。於其中夜。威光甚明。來至佛所。爾時世尊,入火光三昧。時梵主天。作是心念。今者如來。入於三昧。我來至此。甚爲非時。當爾之時,提婆達多親友。瞿迦梨比丘。謗舍利弗及大目連。此梵主天。即詣其所。扣瞿迦梨門喚言:瞿迦梨瞿迦梨。汝於舍利弗目連。當生淨信。彼二尊者,心淨柔軟。梵行具足。汝作是謗。後於長夜。受諸衰苦。瞿迦梨即問之言:汝爲是誰。答曰:我是梵主天。瞿迦梨言:佛記汝得阿那含耶。梵主答言:實爾。瞿迦梨言:阿那含名爲不還。汝云何還梵主天。復作是念。如此等人。不應與語。而說偈言:

欲測無量法,智者所不應。若測無量法,必爲所燒害。

時梵主天。說是偈已,即往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以瞿迦梨所說因緣。具白世尊,佛告梵言實爾實爾。欲測無量法。能燒凡夫。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夫人生世,斧在口中,由其惡口。自斬其身,應贊者毀,應毀者贊。如斯惡人,終不見樂,迦梨僞謗。於佛賢聖,迦梨爲重,百千地獄。

時阿浮陀,毀謗賢聖,口意惡故。入此地獄。時梵主天聞是偈已,禮佛而退。

?此卷末五經及第六卷初五經。皆國宋本所無而丹本獨有者,第九是梵問經,第十是度須跋經。今撿梵問經者,與彼大本雜阿含經第四十四卷之初同本異譯。度須跋經與大本第三十五卷十六幅已下同本異譯。則國宋二本無此經者脫之耳。今依丹藏加之分入二卷焉。?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