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遊恆山日記

恆山,在山西渾源縣東南,原稱玄嶽、紫嶽、陰嶽,明代列爲五嶽之一,始稱北嶽恆山。

該記短小精悍,文字優美,寫景與抒情結合完美,可堪一讀。

記遊恆山,先記游龍山,實出意外,謂之“桑榆之收”。

接近恆山而未登進,已見山峯連綿,好不氣派。至入倒馬關和紫荊關,則描繪壁立雙闕,評價此峽已超過武彝九曲。對懸空寺的描繪,則比之蜃樓閣宇,當可認爲作者十分欣賞。

既登恆山,則曲盡筆墨,寫物產、寫土石松影、寫寢宮、寫飛石窟直至會仙台。爲登頂峯,不惜棄衣踐棘,鼓勇而上,見莽莽蒼蒼一覽衆山之小,登臨的樂趣由此可見。

此篇遊記充實豐滿,不但山景風光盡顯筆下,而且活脫脫刻畫出登山之人的勉力求索,與《遊雁宕山日記(後)》之形象刻畫有異曲同工之妙。

去北臺七十里,山始豁然,曰東底山。台山北盡,即屬繁峙界矣。

初九日出南山。大溪從山中俱來者,別而西去。餘北馳平陸中,望外界之山,高不及台山十之四,其長繚繞如垣矮牆,東帶平邢,西接雁門,橫而徑者十五里。北抵山麓,渡沙河,即爲沙河堡。依山瞰流,磚甃高整。由堡西北七十里,出小石口,爲大同西道;直北六十里,出北路口,爲大同東道。餘從堡後登山,東北數裏,至峽口,有水自北而南,即下注沙河者也。循水入峽,與流屈曲,荒谷絕人。數裏,義興寨。數裏,朱家坊。又數裏,至葫蘆嘴。舍澗登山,循嘴而上,地覆成塢四周高中央凹的地方,溪流北行,爲渾源界。又數裏,爲土嶺,去州尚六十里,西南去沙河,共五十里矣,遂止居住居民同姓家。

初十日循南來之澗北去三裏,有澗自西來合,共東北折而去。餘溯西澗入,又一澗自北來,遂從其西登嶺,道甚峻。北向直上者六七裏,西轉,又北躋而上者五六裏,登峯兩重,造其巔,是名箭筸嶺。

自沙河登山涉潤,盤旋山谷,所值皆土魁土堆荒阜;不意至此而忽躋穹窿,然嶺南猶復阿蒙也。

一逾嶺北,瞰東西峯連壁隤同頹,翠蜚飛丹流。

其盤空環映者,皆石也,而石又皆樹;石之色一也、而神理又各分妍;樹之色不一也,而錯綜又成合錦。石得樹而嵯峨傾嵌者,幕覆蓋以藻繪文采而愈奇;樹得石而平鋪倒蟠彎曲者,緣以突兀而尤古。

如此五十里,直下至阮大土山底,則奔泉一壑,自南注北,遂與之俱出塢口,是名龍峪口,堡臨之。村居頗盛,皆植梅杏,成林蔽麓。既出谷,復得平陸。其北又有外界山環之,長亦自東而西,東去渾源州三十里,西去應州七十里。龍峪之臨外界,高卑遠近,一如東底山之視沙河峽口諸山也。於是沿山東向,望峪之東,山愈嶙嶒鬥峭,問知爲龍山。龍山之名,舊著于山西,而不知與恆嶽比肩;至是既西涉其閫kùn內境域,又北覽其面目,從不意中得之,可當五臺桑榆之收矣。東行十里,爲龍山大雲寺,寺南面向山。又東十里,有大道往西北,直抵恆山之麓,遂折而從之,去山麓尚十里。望其山兩峯亙峙,車騎接軫zhěn形容車馬絡繹不絕,破壁而出,乃大同入倒馬、紫荊大道也。循之抵山下,兩崖壁立,一澗中流,透罅而入,逼仄如無所向,曲折上下,俱成窈窕,伊闕雙峯,武彝九曲,俱不足以擬之也。時清流未泛,行即溯澗。不知何年兩崖俱鑿石坎、大四、五尺,深及丈,上下排列,想水溢時插木爲閣道者,今廢已久,僅存二木懸架高處,猶棟樑之巨擘bò巨擘即領先或首要之意也。三轉,峽愈隘,崖愈高。西崖之半,層樓高懸,曲榭斜倚,望之如蜃shěn吐重臺者,懸空寺也。

五臺北壑亦有懸空寺,擬此未能具體。仰之神飛,鼓勇獨登。

入則樓閣高下,檻路屈曲。崖既矗削,爲天下巨觀,而寺之點綴,兼能盡勝。依巖結構,而不爲岩石累者,僅此。而僧寮位置適序,凡客坐禪龕kān,明窗暖榻,尋丈之間,肅然中雅。既下,又行峽中者三四轉,則洞門豁然,巒壑掩映,若別有一天者。又一里,澗東有門榜匾額三重,高列阜上,其下石級數百層承之,則北嶽恆山廟之山門也。去廟尚十里,左右皆土山層晝,嶽頂杳不可見。止門側土人家,爲明日登頂計。

十一日風翳淨盡,澄碧如洗。

策杖登嶽,面東而上,土岡淺阜,無攀躋勞。蓋山自龍泉來,凡三重。惟龍泉一重峭削在內,而關以外反土脊平曠;五臺一重雖崇峻,而骨石聳拔,俱在東底山一帶出峪之處;其第三重自峽口入山而北,西極龍山之頂,東至恆嶽之陽,亦皆藏鋒斂鍔,一臨北面,則峯峯陡削,悉現巖巖本色。一里轉北,山皆煤炭,不深鑿即可得。

又一里,則土石皆赤,有虯鬆離立道旁,亭曰望仙。

又三裏,則崖石漸起,鬆影篩陰,是名虎風口。於是石路縈迴,始循崖乘峭而上。三裏,有傑坊曰“朔方第一山”,內則官廨xiè廚井俱備。

坊右東向拾級上,崖半爲寢宮,宮北爲飛石窟,相傳真定府恆山從此飛去。

再上,則北嶽殿也。

上負絕壁,下臨宮廨,殿下雲級插天,廡wǔ小屋子門上下,穹碑很高的碑森立。

從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會仙台。臺中像羣仙,環列無隙。

餘時欲躋危崖,登絕頂。

還過嶽殿東,望兩崖斷處,中垂草莽者千尺,爲登頂間道,遂解衣攀躡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絕頂,猶傑然天半,而滿山短樹蒙密,槎椏枝柯歧出枯竹,但能鉤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用力雖勤,若墮洪濤,汩汩不能出。餘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時日色澄麗,俯瞰山北,崩崖亂墜,雜樹密翳。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

渾源州城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蒼茫無際;南惟龍泉,西惟五臺,青青與此作伍;近則龍山西亙,支峯東連,若比肩連袂,下扼沙漠者。

既而下西峯,尋前入峽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東顧,有一人飄搖於上,因覆上其處問之,指東南松柏間。望而趨,乃上時寢宮後危崖頂。未幾,果得徑,南經松柏林。先從頂上望,松柏蔥青,如蒜葉草莖,至此則合抱參天,虎風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從崖隙直下,恰在寢官之右,即飛石窟也,視餘前上隘,中止隔崖一片耳。下山五里,由懸空寺危崖出。又十五里,至渾源州西關外。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