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

  杭州的西湖,名聞世界,而蘇州的石湖,實在也不在西湖之下。石湖是太湖的支流,周圍二十里,相傳范蠡就由這裏進入五湖的。東有越來溪,越國侵略吳國來自此處,故名“越來”。那時原有越城,宋代名臣范成大就其原址造了一所別墅,有亭有榭,種了不少梅花,別築豐圃堂,下臨石湖,宋孝宗親書“石湖”二大字賜與他,中有北山堂、天鏡閣、玉雪坡、錦繡坡、千巖觀、夢漁軒、說虎軒、盟鷗室、綺川亭等,而以天鏡閣爲第一。範氏曾作上梁文,有“吳波萬頃,偶維風雨之舟;越戍千年,因築湖山之觀”諸語,其旨趣如此。一時名人,都紛紛以文詞讚美他;可是時異世變,到現在早已蕩然無存了。

  距今約三十年前,蘇州名書家餘冰臣覺,曾就範氏天鏡閣舊址造一別墅,恰與上方山遙遙相對,風景絕勝。他的夫人沈壽,以刺繡享盛名於國際。餘氏八十歲生日,我和範煙橋、範君博二兄等同去祝嘏,就參觀了他的別墅,憑闌小立,湖水盪漾於前,使人塵襟盡滌。

  行春橋接近上方山麓,有環洞九個,倒影湖水中,足供觀賞。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蘇滬一帶工農男女,都到這裏來看串月,橋邊船舶如雲,聯接不斷,鼓樂之聲響徹雲霄,一直要到天明才散。所謂串月,據說是十八夜月光初現的時候,映入行春橋橋洞中,其影如串;又有一說:十八夜從上方塔的鐵鏈中間,可以看到此夜月的分度,恰當鐵鏈的中央,聯成一串,所以名爲串月。清代沈朝初有《憶江南》詞詠之:“蘇州好,串月看長橋。橋畔重重湖面闊,月光片片桂輪高。此夜愛吹簫。”

  一九五三年的農曆中秋後二日,老友俞子才、徐紹青、葉藜青三畫師約同往觀串月,我因返蘇卜居已達二十年,而從未見過,因欣然追隨前去;前一天已定好了一艘畫舫,並備了旨酒佳餚,共謀一醉,三君因愛好寫生,所以也帶了全副畫具,打算合作一幅《石湖秋泛圖》。飽餐了一頓之後,船已停泊中流,大家坐在船頭看月,那一輪滿月,像明鏡般掛在中天,照映着萬頃清波,似乎特別的明朗,我於歡喜讚歎之餘,口占了七絕二首:“一水溶溶似玉壺,行春橋畔萬船趨。二分明月揚州好,今夜還須讓石湖。”“秋水淪漣月滿鋪,長空如洗點塵無。嫦娥絕色傾天下,此夕分明嫁石湖。”大家聽了,以爲想入非非。看了好一會月,回到船艙裏,三君就殺粉調鉛,開始作畫,先給我合作了一張便面,紹青畫高士,藜青畫古鬆,子才補景足成之,三君爲吳湖帆兄高弟,所作自成逸品;我喜題一絕:“飛瀑千尋絕點塵,虯鬆百尺綴龍鱗。翩翩白袷誰家子,疑是六如畫里人。”這便面後來給湖帆兄看見了,就在背面題了一闋《和範石湖三登樂》詞,更覺得添花錦上了。我看畫看月,興高采烈,始終沒有倦意;直到天明時,送去了殘月,迎來了朝陽,才興盡而返。這時遊人漸散,遊船漸稀,石湖也似乎沉沉欲睡了。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094
阅读量:61
可阅书店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