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千秋不死

  “揚旗擊鼓,斬蛟射虎,頭顱碎黃麻天使。專諸匕首信豪雄,笑當日、一人而已。  華表崔巍,鬆衫森肅,壯士千秋不死。從來忠義出屠沽,慚愧殺、乾兒義子。”

  這是清代宋荔裳詠五人墓的一闋《鵲橋仙》詞。五人墓在蘇州虎丘東的山塘上,墓基本是普惠生祠,是明代太監魏忠賢的乾兒子毛一鷺所造,用以獻媚忠賢的;詞末所謂“乾兒義子”就是指毛。當時士大夫因五人仗義捐軀,就捐金將五人殮葬於此,吳默題曰“五人之墓”,此碑至今尚在。五人五人,實與田橫五百人同其壯烈!

  關於五人仗義捐軀的事,是這樣的:當時蘇州有一位萬曆中的進士周順昌,字景賢,歷吏部文選司員外郎,請告歸;同時太監魏忠賢亂政,國事大壞,故給事嘉善魏忠節公觸犯了他,被捕過蘇州,周置酒相迎,歡敘三天,並將季女許嫁其孫。忠賢知道了大爲氣憤,就嗾使御史倪文煥羅織其罪,派旗牌官來捕周,周怡然自若,不爲所動。宣讀詔書時,巡撫都御史毛一鷺、巡按御史徐吉等都在場;人民聚觀的多至數千人,都說周吏部是冤枉的。諸生王節等直前詰責一鷺,說衆怒難犯,何不暫緩宣詔;旗牌官不耐,將刑具擲地威脅民衆,大聲呼喝,說這是魏公的命令,誰敢不從?犯人在哪裏?周公囚服出候宣詔,束手就縛,民衆泣不能抑。就中有一人名顏佩韋的,首先替周公呼冤,願以身代;另有楊念如、沈揚二人,也上前仗義執言,不許旗牌官捕周,羣衆哭聲震天;又有一人名馬傑,破口大罵魏忠賢,聲若洪鐘,旗牌官老羞成怒,拔劍而前,問罵的是誰?割斷他的舌子。民衆頓時譁噪起來,旗牌官們不問皁白,先將武器撲擊沈揚,旁有一人名周文元的,立即攘臂而起,奪取武器,卻被擊傷了頭額。一時民衆怒不可遏,各自折斷了門欄門限,反擊旗牌,旗牌們抱頭鼠竄,有的升樹逃到屋頂上去,有的躲在廁所裏,終於有二人被擊死了。事後一鷺等就上疏告民變,捕去了顏、馬、沈、楊、週五人,處以極刑,臨刑時五人毫無懼色,痛罵忠賢不絕口;遠近民衆,都爲他們傷心落淚,而五人之名卻永垂不朽,真所謂壯士千秋不死了。

  詩人們歌頌五人的作品,不一而足,如孔傳鐸雲:“直是殲兇閹,千秋氣共伸。由來殉義客,何必讀書人。勝國山河改,巍墳俎豆新。三良空惴惴,殊讓爾精神。”張進雲:“意氣偶然激,成名竟殺身。空山餘落日,古木出青磷。地近要離墓,雲連胥水濱。匹夫能就義,嗟爾附炎人!”朱奕恂雲:“花市東頭俠骨香,斷碑和雨立寒塘。屠沽能碧千年血,鬆檜猶飛六月霜。翠石夜通金虎氣,荒丘晴貫鬥牛芒。片帆落處搴清藻,幾伴歸鴉吊夕陽。”這些詩,都是義正詞嚴,足爲五人吐氣的。

  今年蘇州市文物古蹟保管委員會鑑於五人氣節可嘉,而他們的墓卻埋沒在荒草裏,蕪穢不堪,因此已訂出計劃,決定整修一下,將來遊客於暢遊虎丘之後,大可到山塘上來一吊這五人之墓了。

  京劇中有一出《五人義》,就是採取五人這段捨生取義的故事編成的,可是久未上演,似乎變了一出冷門戲咧。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155
阅读量:88
可阅书店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