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水能仙天與奇

  “得水能仙天與奇”,這七個字中嵌着“水仙”二字,原是宋代詩人劉邦直詠水仙花的,以下三句是:“寒香寂寞動冰肌。仙風道骨今誰有,淡掃蛾眉簪一枝。”這首詩確是貼切水仙,移詠他花不得。

  水仙是多年生草,生在溼地,莖幹中空如大蔥,而根如蒜頭,出在廈門的,往往三四個排在一起;出在崇明的,只是單獨的一個。葉與萱草很相像,可是較萱葉爲厚,春初有莖從葉中抽出,漸抽漸長,梢頭有薄膜包着花蕊數朵,開放時花作白色,圓瓣黃心,有似一盞,因此有“金盞銀臺”的別稱。此花清姿幽香,自是俊物。花有復瓣與單瓣二種,復瓣的名“玉玲瓏”,花瓣折皺,下部青黃而上部淡白,稱爲“真水仙”;據說還有開花作紅色的,卻從未見過。我偏愛單瓣,以爲可以入畫,幾位畫友,也深以爲然。六朝人稱水仙爲雅蒜,我前年曾從骨董鋪中買到一個不等邊形的漢磚所琢成的水仙盆,上刻“雅蒜”二字,署名“之謙”,歲首供崇明水仙十餘株,伴以荊州紅石子,饒有畫意。

  水仙也有神話,據說華陰人湯夷,服水仙八石爲水仙,即名河伯。謝公夢一仙女贈與水仙一束,次日生一女,長而聰慧工詩。姚姥住長離橋,寒夜夢見觀星落地,化作水仙一叢,又美又香,就吃了下去;醒來生下一女,稍長,聰明能文,因名“觀星”,觀星即是天柱下的女史星,所以水仙一名“女史花”,又名“姚女花”。

  宋代楊仲囦從蕭山買到水仙花一二百本,種在兩個古銅洗中,十分茂美,因學《洛神賦》體,作《水仙花賦》。此外,如高似孫有《水仙花前賦》《後賦》,洋洋千餘言,的是傑作。元代任士林、明代姚綬,也各有《水仙花賦》,都以洛浦神女相比擬。清代龔定盦,十三歲作《水仙花賦》,有“有一仙子兮其居何處,是幻非真兮降於水涯。嚲翠爲裾,天然妝束。將黃染額,不事鉛華”之句,也是比作水中仙女的。

  詩詞中詠水仙花的,佳作很多,如明王穀祥雲:“仙卉發瓊英,娟娟不染塵。月明江上望,疑是弄珠人。”元陳旅雲:“莫信陳王賦洛神,凌波那得更生塵。水香露影空清處,留得當年解佩人。”袁士元雲:“醉闌月落金盃側,舞倦風翻翠袖長。相對了無塵俗態,麻姑曾約過潯陽。”丁鶴年雲:“影娥池上曉涼多,羅襪生塵水不波。一夜碧雲凝作夢,醒來無奈月明何。”明文徵明雲:“羅帶無風翠自流,晚寒微嚲玉搔頭。九疑不見蒼梧遠,憐取湘江一片愁。”清金逸雲:“枯楊池館響棲鴉,招得妲娥做一家。綠綺攜來橫膝上,夜涼彈醒水仙花。”這些詩句,都是雅韻欲流,足爲水仙生色。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981
阅读量:228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