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唐伯虎訴冤

  記得一九五三年春節,蘇州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在人民文化宮舉行文物書畫展覽,蘇南文物保管委員會也在拙政園舉行文物書畫展覽,張掛着許多古今書畫,滿目琳琅,參觀的人接踵而至。我戲問幾位朋友:中國古今來第一大畫家是誰?他們都瞠目不知所答。我接口道:“是唐伯虎!”他們忙問怎見得?我帶笑說道:“你們不見那許多參觀的人,不論男女老少,一踏進門,不是都在問唐伯虎的畫在哪裏麼?兩面展覽會中的情形,竟是一模一樣;唐伯虎要不是中國第一大畫家,大家爲甚麼都要看他的畫?”說得他們都笑了起來。

  唐伯虎的畫原很不差,而其所以能享大名,弄得盡人皆知,實在由於彈詞中的那部《三笑因緣》,傳播太廣之故;凡是聽過《三笑》的,就人人都知道這位爲了秋香而賣身投靠的風流才子唐伯虎了。其實唐爲人並不佻𠉂,所謂追求秋香、賣身投靠、九美團圓等,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所以我要爲唐伯虎訴冤了。

  關於追求秋香的事,據《古夫子亭雜錄》所記,是吉道人而並非唐伯虎。吉的父親是御史,因事獲罪被放;傳說吉在洞庭遇一異人,得道術,能役使鬼神。有一天遊虎丘,他因長兄之喪,身穿麻衣,而內着紫綾袴;那時上海某大家眷屬也在遊虎丘,有小婢秋香,見吉所穿衣袴不倫不類,不由得嫣然一笑。吉以爲她有情於己,就變裝改姓名,投身其家充小使,後來竟得秋香爲妻,一同出走。某大家使人探尋,才知中了吉道人的計,但因木已成舟,就送了妝奩,成全他們。不知怎的,後人竟把這回事附會到唐伯虎身上去?秋香的主人也並不是甚麼無錫華太師,而吉道人卻是姓華,因此又附會到華的身上。華名鴻山,官至學士,並無太師官銜;並且是唐伯虎的後輩,年齡相差十五歲,就是那一對呆頭呆腦的難兄難弟,也完全是彈詞家捏造出來的。連正人君子祝枝山,也被形容作洞裏赤鏈蛇!

  因《三笑因緣》而誤解唐伯虎的,不但是聽這彈詞的廣大聽衆,連通人如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吳穀人,也會誤解,他有一闋《桂枝香》詞,題唐的《美人拈花圖》,竟說圖中的美人,就是《三笑因緣》中的秋香,詞雲:“秋回一翦。只脈脈無言,折枝低捻。金粟前身約略,破禪香濺。風前記起靈山笑,證三生、眼波重展。泥金衫袖,滲金窗戶,斜陽人面。  料只是、情天眷戀。肯才人名字,押上紅券。遊戲光陰盡彀,風花磨鍊。初三下九頻頻約,怕梨渦暈來難淺。幾時圓合,蘭因絮果,畫圖相見。”這詞中竟詠及秋香名字,詠及三笑留情,詠及賣身投靠,詠及兩相愛好,真是活見鬼了;六如在天之靈,應該奪去他的那枝生花彩筆,以示懲戒。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003
阅读量:84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