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俗流傳太白以捉月騎鯨而終,本屬荒誕。此詩所述亦憑臆造,無非欲藉以描畫詩人底人格罷了。
-
一望無涯的綠茸茸的——是青苔?是蔓草?是禾稼?是病眼發花?——只在火車窗口像走馬燈樣旋着。
-
九年底清華底生活,回頭一看——是秋夜裏一片沙漠,卻露着一顆螢火,越望越光明,四圍是迷茫莫測的淒涼黑暗。
-
生波停了掀簸,深夜啊!——沉默的寒潭!澈虛的古鏡!行人啊!迴轉頭來,照照你的顏容罷!啊!這般憔悴……輕柔的淚,溫熱的淚,洗得淨這僕僕的征塵?無端地一滴滴流到脣邊,想是要你嚐嚐他的滋
-
輾轉在眼簾前,縈迴在鼻觀裏,錘旋在心窩頭——心愛的人兒啊!這樣清幽的香,只堪供祝神聖的你:我祝你黛髮長青!又祝你朱顏長姣!同我們的愛萬壽無疆!。
-
(1922年5月直奉戰爭時)夕陽將詩人交付給煩悶的夜了,叮嚀道:“把你的祕密都吐給他了罷!”紫穹窿下灑着些碎了的珠子——詩人想:該穿成一串掛在死底胸前。
-
淚繩捆住的紅燭已被海風吹熄了;跟着有一縷猶疑的輕煙,左顧右盼,不知往那裏去好。啊!解體的靈魂喲!失路底悲哀喲!在黑暗底嚴城裏,恐怖方施行他的高壓政策:詩人底屍肉在那裏倉皇着,彷彿一
-
一個遲笨的晴朝,比年還長得多,像條懶洋洋的凍蛇,從我的窗前爬過。一陣淡青的煙雲偷着跨進了街心……對面的一帶朱樓忽都被他咒入夢境。
-
(重陽前一日作)插在長頸的蝦青瓷的瓶裏,六方的水晶瓶裏的菊花,鑽在紫藤仙姑籃裏的菊花;守着酒壺的菊花,陪着螯盞的菊花;未放,將放,半放,盛放的菊花。
-
秋深了,人病了。人敵不住秋了,鎮日擁着件大氅,像只煨竈的貓,蜷在搖椅上搖……搖……搖……想着祖國,想着家庭,想着母校,想着故人,想着不勝想,不堪想的勝境良朝。
-
我的肉早被黑蟲子咬爛了。我睡在冷辣的青苔上,索性讓爛的越加爛了,只等爛穿了我的核甲,爛破了我的監牢,我的幽閉的靈魂便穿着豆綠的背心,笑迷迷地要跳出來了!。
-
“鄧尉梅花錦作堆,千枝萬朵滿山隈。幾時修得山中住,朝夕吹香嚼蕊來。”這是我往年在梅花時節爲了懷念鄧尉山梅花而作。
-
百花生日又稱花朝,日期倒有三個:宋時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曰爲花朝節,又爲挑菜節;東京以二月十二日爲花朝,作撲蝶會;成都以二月十五日爲花朝,也有撲蝶會。
-
“山茶花開春未歸,春歸正值花盛時”,這是宋代曾鞏詠山茶花句,將山茶開花的時期說得很明白。
-
染出春花無數。薔薇開殿春風。滿架花光豔濃。濃豔。濃豔。疏密淺深相間。”這是清代詞人葉申薌詠薔薇的《轉應曲》。
-
春光老去,花事闌珊,庭園中萬綠成陰,幾乎連一朵花都沒有,只有仗着那紅若火齊的石榴花來點綴風光,正如元代詩人馬祖常所謂“只待綠陰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了。
-
宋代周濂溪作《愛蓮說》,對於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給與最高的評價,自是蓮花知己。所以後人推定一年十二個月的花神,就推濂溪先生爲六月蓮花之神。
-
蘇州市的水果鋪裏,自從柑橘落市以後,就略顯寂寞。直到初夏枇杷上市,才又熱鬧起來,到處是金丸累累,可說是枇杷的天下了。
-
“秋菊有佳色”,是陶淵明對於秋天的菊花的評價。秋天實在少不了菊花,有了菊花,就把這秋的世界裝點得分外地清麗起來。
-
無錫是江蘇省著名的工業城市,生產能力極強,在祖國建設大計中起重大作用。它因地瀕太湖,山明水秀,又是一個著名的風景區,每逢春秋佳日,聯袂來遊的人真是不少。
-
清明時節,往往多雨,所以唐人詩中,曾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之句。一九五五年自入春以來,分外的多雨,所謂杏花春雨江南,竟做得十足,連杏花也給打壞了。
-
二十年來,上海南京西路的靜安寺一帶,商店櫛比,車輛輻輳,已變做了滬西區唯一的鬧市;而在明末清初之際,卻是一個非常清靜的所在,現在所有的屋子,都是後來才造的。
-
當我在琢磨那首詠“長沙”的《沁園春》詞時,一時不知該怎樣着手?窮思極想之餘,卻給我抓住了末一句“浪遏飛舟”四個字,得到了啓發,可就聯想到那三萬六千頃浪遏飛舟的太湖,又聯想到那太湖上
-
我家庭園正中偏東一口井的旁邊,有一株年過花甲的柿樹,高高地挺立着,虯枝粗壯,過於壯夫的臂膀,爲了枝條特多,大葉四展,因此布蔭很廣。
-
我愛竹,愛它的高逸;我愛桃,愛它的鮮豔。夾竹桃花似桃而葉似竹,兼有二美,所以我更愛夾竹桃。
-
從小兒女的衣襟上聞到了一陣陣的白蘭花香,引起了我一個甜津津的回憶。那時是一九五九年的初夏,我訪問了珠江畔的一顆明珠——廣州市。
-
芭蕉湛然一碧,當得上一個“清”字,可是清而不豔,未免美中不足;清與豔兼而有之的,那要推它同族中的美人蕉。
-
花中有合歡,看了這名稱,就覺得歡喜,何況看到了它的花。記得三四年前,我在一家花圃中買到一株盆栽的矮合歡樹,枯乾長條,婀娜可喜;可是頭二年卻不見開花。
-
菊花是衆香國中的硬骨頭,它不怕霜而反傲霜,偏要在肅肅霜飛的時節,爛漫地開起花來,並且開得分外鮮妍,因此古詩人對它的評價很高,宋代蘇洵詠菊詩,曾有“粲粲秋菊早,卓爲霜中英”之句。
-
正在百卉凋零的季節,我家廊下,卻有異軍突起,那就是一大株盆栽的鳥不宿。這株鳥不宿原爲蘇州老園藝家徐明之先生手植,在我家已有二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