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上夜行所见晚九点了!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一条冷僻的街上,有一座败落的小杂货铺子;这杂货铺子不过一间大的门面。
-
——运粮的故事把王保长送走后,刘全福不声不响地在屋檐下踱着,转来转去。他没有一般农人那样的强健的身体,身材不高,很瘦,面孔的表情是冷冷的。
-
来津以后得见知堂老人所作《鲁迅的故家》一书,署名周遐寿,一九五三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
我喜欢夏初的天气。我爱看树和草的鲜嫩的绿叶子。古人说:“春秋多佳日。”今人鲁迅先生又说:“北京仿佛没有春和秋。
-
这是一个秋天,平原的乡村间一个秋天。高粱已“杀”尽,谷子也割了,在地里长着的只有白薯、花生和残余的棉花。
-
余之竹庵在李广桥西街,街之东西两侧即原辅大男女院所据之恭、定二王府。玉言来书考定,恭、定二王府原系曹氏府邸,则述堂十年来乃与雪公故居邻,又曾数至大观园中,亦曾一出《红楼梦》书所言“
-
——疯人的慰藉他忽然疯了;并且疯的情形极奇怪。我们看他很像一个好人,不过他最怕见人,一见了便吓得立刻合住眼睛。
-
离家还有一里路,在脚车上早望见了楼。喜得心里扑通扑通地跳!晚间同父亲母亲和妹妹在灯下谈话——父亲说:“我想你早该来了。
-
上次你来时,不知可曾看见荫君卧室中架上那个鱼钵。钵很小。但里面水中有两根水草浮着,两个小红鱼在里面游来游去的,颇有生趣。
-
——晚清时代牛店子的故事在北地大平原中僻小县份的乡村里,那冬天真像个冬天:寒冷而且寂寞。
-
所谓海,是什刹海,俗或叫作十家海的。为什么要写这《海涯琐记》呢?日昨,可以君到小庵来,说是《红蓝白》将出版了,要我写点什么文章之类。
-
我们宿舍附近,马路两旁,对植着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树,但只有一种:槐树。这很好,虽然较之槐树,我更为喜欢杨柳。
-
余初识L君,在济南民治报社。握手言笑,一若素识;自是游明湖登佛山辄联袂同行。余性恬退,见人不知作何语,尝终日闭户坐,不出。
-
伊从八岁,便被关在深闺里,一直到十七岁上,除了伊的父亲和伊的小兄弟以外,伊从没见过第三个男子。
-
假如有人问:你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妇女是谁呢?我将毫不思索地立刻回答:是我的母亲,死去的母亲。
-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起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
-
佟二是有名字的。他的父亲说他叫佟直;然而村里人都叫他佟二,虽然他并没有大哥。和他亲昵一点的或者同他开玩笑的人,却叫他二佟。
-
——二十六年四月十四日星期三日记昨夜做了不少的梦。早晨起来,头目也不大清楚,知道又该疏散疏散了。
-
夜间十二点钟左右,我登在青州城西门上;也没有鸡叫,也没有狗咬;西南方那些山,好像是睡在月光里;城内的屋宇,浸在月光里更看不见一星灯亮。
-
(蛇之草原集之二)黄昏时候,我出新东门去散步。在门洞子里的墙上,看见一张砍下来的土匪的头的照片。
-
有人送我一盆水仙:她的鳞茎肥白,干净,正如酪酥一样。几枝短而厚的叶子,嫩绿,浓青,又恰似油画画的。
-
第六时——自一点至两点——是三年级的音乐。音乐教员是一位浙江人,也就是T城交际界中有名的刘渡航女士。
-
我在这里所要说的春天的菜,是柳花菜。不尝柳花菜者,已廿馀年。每到初春,望见柳树嫩绿的枝叶,舌端便朦胧地泛起苦味的芳鲜。
-
二月间病榻上时时背诵去冬所作词,初颇自得,继乃发觉篇中每每有俗句,于是四心内向,检点言行,遂乃发现自身充满俗气。
-
老实说,如此生活,也甚觉乏味。所以到了三十二世纪中间,南非洲起了革命,反抗这种制度。
-
在临清,被此间主人“投辖”相留,每日吃睡,更无事可做。案头有一部“野书”,叫什么《永庆升平》。
-
读书多而神劳,毋宁读书少而神逸。劳则纷无所得,逸则静有所会也。读书之法,宁迟勿快,宁静勿慌,宁少勿多,宁拙勿巧。
-
(蛇之草原集之三)我在这条街上住了三年了。每到夜深时,便有小贩们的包子、烧饼之叫卖声,打破了黑暗沉寂的空气。
-
坐了学校的公共汽车出城,路上看见西山,想起乡前辈某先生的两句诗:“一日看山三百里,古人无此快哉游。
-
此时是基督二十六世纪初头。世上情形,已经改变得不能认识了。有色人种,早同白种混合,更生得强壮长寿,正如动物界所有的杂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