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鲁迅先生10月19日下午5点钟,我在一家编译所一位朋友的桌上,偶然拿起了一份刚送来的EueningPost,被这样的一个标题:“中国的高尔基今晨5时去世,惊骇得一跳。
-
你若是在春天到北平,第一个印象也许便会给你以十分的不愉快。你从前门东车站或西车站下了火车,出了站门,踏上了北平的灰黑的土地上时,一阵大风刮来,刮得你不能不向后倒退几步;那风卷起了一
-
我搜求明代雕版画已十余年。初仅留意小说戏曲的插图,后更推及于画谱及他书之有插图者。
-
今天午餐刚毕,便有人叫道:“快来看火山,看火山!”我们知道是经过意大利了,经过那风景秀丽的意大利了;来不及把最后的一口咖啡喝完,便飞快的跑上了甲板。
-
——献给上海的诸友回过头去,你将望见那些向来不曾留恋过的境地,那些以前曾匆匆的吞嚼过的美味,那些使你低徊不已的情怀,以及一切一切;回过头去,你便如立在名山之最高峰,将一段一段所经历
-
虽然是冬天,天气却并不怎么冷,雨点淅淅沥沥的滴个不已,灰色云是弥漫着;火炉的火是熄下了,在这样的秋天似的天气中,生了火炉未免是过于燠暖了。
-
一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林,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
-
10日,5时即起身。6时20分由张家口开车。过阳高时,本想下去游白登堡,因昨夜大雨滂沱,遍地泥泞,不能下足,只好打消此议。
-
《原乡人》名列 世纪百强 第 37。该书收录有十三短篇,分别如下:柳阴、原乡人、逝、秋、门、第四日、白薯的悲哀、校长、浮沉、竹头庄、山火、阿煌叔、亲家与山歌。
-
下了糖厂的五分车,眼睛注四下里搜寻,却看不见平妹的影子。我稍感到意外。也许她没有接到我的信,我这样想:否则她是不能不来的,她是我的妻,我知道她最清楚。
-
我一边静听着隔河传来的山歌,把整个上午的时间,化在廊庑下的引目远眺。在山坡下,人物、田野、村庄、云烟、竹树和山川,展开了它们那悠悠千古的面目;风景依稀似旧。
-
因为我短少一间厨房,哥哥临时靠屋檐给我搭了间茅屋,六支硬竹柱已经埋下,屋架,和唐枝竹的桶子也已扎好,以后祇要把茅草摊盖下去就行。
-
走到有两条小河汇合,河岸有着一排高耸入云的竹郁山嘴,眼前便现出了一个狭窄的山谷。
-
三十五年四月的一天--近午的时分,我搭着糖厂的五分车。回到离别了十五年的故乡--竹头庄。
-
我放下耳机,不禁心中生疑:“台南的李新昌?”于是我向同事请教:“老林,你认不认识李新昌?”“认识。
-
走在铺有小石头子,两边种着橄榄树和椰子树的校道上,一边在心里揣想着自己所要会见的人--校长,是否还保持着十年前那个模样。
-
一由马关条约到九九南京受降之间,时间是长或短,那是不难知道的。这时间,就这样子剖开了,或冲淡了他们之间的血缘吗?那更是不难知道的。
-
一在一个宁静而和平的秋日,他们俩结了婚。但徐光祖却有些迷糊不清,好像他是糊里糊涂就结了婚的一般。
-
小禄今年十五岁。但个子很小,并且还浓重的有一团孩子气,所以看起来祇像十二三岁的样子;也许他的“小”子,便是由此而得。
-
我和朴信骏的认识是在沈阳,他是一个朝鲜青年,生长在大同江边。那是一个我们在人生的广野上偶尔能够遇见,而且值得作为自己的最好记忆,长远留在心角里的一种人。
-
“先生!可怜咧,求你向志舍(舍,为搢绅子弟之称,犹言舍人也。)讲一声,实在是真穷苦,这是先生所素知的;一具薄板仔(棺材),亲戚间已经是艰苦负担,散人(散赤人,穷苦人)本无富户的亲戚
-
“发育这样好,无二十五万,二十万准有。”添福兄心里私自揣测着,农会技手(日语,技术员)也来看过,也奖赏我栽培去(得)好,会社(日语,公司。
-
一件商品,在工场里设使不合格,还可以改装再制,一旦搬到市场上,若是不能合用,不称顾客的意思,就只有永远被遗弃了。
-
“来啦,一大阵(一大群)!”众人正赌得兴热,忽听着“看头”(把风)的警报,大众匆惶起来,有人收拾自己的现钱,有人毁弃赌博的证据、赌具。
-
懒先生当他自家有点事,方在烦忙的时候,接到了一封意外的信。懒先生很觉得奇怪,也就偷了一刻工夫,把信拆开来看,还未读下去,便觉有点不高兴了,因为在信笺的尾端粘着一张三点(三分)邮票,
-
蛇先生在这几百里路内外是真有声名的人。他的职业是拿水鸡(田鸡),这虽是一种不用本钱的头路(职业,工作),却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做得来的事,有时也有生命上的危险。
-
镇南威丽村里,住的人家,大都是勤俭、耐苦、平和、顺从的农民。村中除了包办官业的几家势豪,从事公职的几家下级官吏,其余都是穷苦的占多数。
-
拭过似的、万里澄碧的天空,抹着一缕两缕白云,觉得分外悠远,一颗银亮亮的月球,由深蓝色的山头,不声不响地滚到了天半,把她清冷冷的光辉,包围住这人世间。
-
查大人(查,巡查。大人,日据下台湾人对日本警察的尊称。)这几日来总有些愤慨。因为今年的岁暮,照例的御岁暮(日语,年礼)乃意外减少,而且又是意外轻薄。
-
一间矮窄的房子里,点着一个五烛的暗淡的电灯,两个约莫四十岁左右的夫妇坐在室的左旁的床上,夫妇的中间睡着一个约十一、二岁的女孩儿,由他们的身上推想起来,可以知道是一个贫穷的劳动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