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答問補正儒家第二

(《曾子》、《子思子》,乃宋汪?卓割裂輳合,非原書,不錄。)

《法言》李軌注十三卷,《音義》一卷。(漢揚雄。秦恩復仿宋大字本,又徐養原校李賡芸刻本。)

【補】李軌東晉人。《音義》不著撰人。杭州局《二十二子》重刻秦本,《四部叢刊》影印秦本。

《法言五臣注》十卷。(世德堂本,《十子》本同。李軌、柳宗元、宋鹹、吳礻必、司馬光。)

【補】柳唐人,宋、吳、司馬皆宋人。王念孫、洪頤煊、俞樾、孫詒讓各校《法言》若干條,在《讀書雜誌》、《讀書叢錄》、《諸子平議》、《札┢》內。吳縣汪榮寶《法言疏證》四卷,未見傳本。汪東《疏證別錄》,載《華國月刊》。儀徵劉師培《法言校補》一卷、《逸文》一卷,未刊。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7年版《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法言義疏》,陳仲天點校。)

新語》一卷。(漢陸賈。《漢魏叢書》本。)

【補】《漢魏叢書》本一卷,他本多作二卷。《四部叢刊》影印明弘治間李仲陽刻本,沔陽盧氏《湖北先正遺書》影印明天一閣刻本。俞樾、孫詒讓皆有條校。盧文?召手校本,今在江寧龍蟠裏圖書館。宋翔鳳校本,瑞安孫氏玉海樓傳錄,並未刊。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6年版《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新語校注》,王利器撰。)

新書》十卷。(漢賈誼。盧大?召校。抱經堂校本。)

【補】杭州局《二十二子》本,潮州鄭氏《龍溪精舍叢書》本,皆據抱經堂本重刻。又《四部叢刊》影印明正德間吉藩刻本。洪頤煊、俞越、孫詒讓皆有條校。德清戴望《新書校本》,儀徵劉師培《新書校補》二卷、《佚文輯補》一卷。正定王耕心《賈子次詁》十六卷,光緒二十九年龍樹精舍刻本。

鹽鐵論》十卷,《考證》三卷。(漢桓寬。張敦仁考證。岱南閣刻本,明張之象注本。)

【補】《考證》顧廣圻代張撰。浦江周心如刻《紛欣閣叢書》本,附張《考證》,即張氏原版。潮州鄭氏龍溪精舍重刻《張氏考證》本,海寧陳氏影印《張氏考證》本,又長沙王先謙校刻本,附《校勘小識》一卷。又《四部叢刊》影印明刻本。盧文?召、洪頤煊、俞樾、孫詒讓皆有條校。蕭山王紹南《鹽鐵論注》,未刊。

(今案:有中華書局1996年版《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鹽鐵論校注》,王利器校注。)

論衡》三十卷。(漢王充。明刻單行本,《漢魏叢書》本。)

【補】四部叢刊影印明通津草堂仿宋本,潮州鄭氏龍溪精舍重刻明通津草堂本附諸家校識。蔣光煦、俞樾、孫詒讓皆有條校。盧文?召手校本,今在江寧龍蟠裏圖書館,未刊。

(今案:有中華書局1990年版《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黃暉撰。)

《潛夫論箋》十卷。(漢王符。汪繼培箋。湖海樓本,《漢魏叢書》本無《箋》。)

【補】《四部叢刊》影印錢氏述古堂寫本無《箋》。俞樾、孫詒讓皆有條校。盧文?召手校明刻本,今在江寧龍蟠裏圖書館,未刊。嚴可均輯漢仲長統昌言二卷,刻《全後漢文》內,又馬國翰玉函山房輯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5年版《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潛夫論箋校證》,彭鐸校證。)

新論》一卷。(漢桓譚。問經堂輯本。)

【補】孫馮翼輯。《指海續刻》本,潮州鄭氏龍溪精舍本,皆據問經堂本重刻。又《說郛》本。又嚴可均輯本三卷,刻《全後漢文》內。

(今案: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申鑑》五卷。(漢荀悅。《漢魏叢書》本。)

【補】金山錢氏小萬卷樓校刻本,附《補遺》、《札記》。潮州鄭氏龍溪精舍重刻明黃省曾刻本,《四部叢刊》影印明黃省曾刻本。盧文?召、孫詒讓皆有條校。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諸子百家叢書·申鑑》。)

(江:以上漢)

《典論》一卷。(魏文帝。問經堂輯本。)

【補】又黃?漢學堂輯本,潮州鄭氏龍溪精舍重刻漢學堂本。又嚴可均輯本,刻《全三國文》內。

《中論》二卷。(魏徐?。《漢魏叢書》本。)

【補】金山錢氏小萬卷樓校刻本,附《札記》、《逸文》。潮州鄭氏龍溪精舍重刻元本,附陳?《校記》。《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間杜思刻本。俞樾、孫詒讓皆有條校。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諸子百家叢書·中論》。)

《人物誌》三卷。(魏劉邵。守山閣本,金壺本。舊入名家。)

【補】北魏劉?注。《四部叢刊》影印隆慶間鄭星刻本,《漢魏叢書》本,華陽傅世洵刻《益雅堂叢書》本,定州王灝刻《畿輔叢書》本,潮州鄭氏龍溪精舍重刻乾隆間彭氏校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傅子》一卷。(晉傅玄。聚珍本,杭本,福本。)

【補】《指海續刻》本。又嚴可均輯本四卷,刻《全晉文》內。又湘潭葉德輝輯刻本三卷,訂誤一卷。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諸子百家叢書·傅子》,黃省吾注。)

《物理論》一卷。(晉楊泉。平津館輯本。)

【補】孫星衍輯。潮州鄭氏龍溪精舍重刻平津館本。

《中說》十卷。(舊題隋王通。宋阮逸注。世德堂本。即《文中子》。)

【補】光緒十六年貴陽陳氏重刻世德堂本,杭州局《二十二子》重刻世德堂本,民國三年上海右文社影印世德堂本,《四部叢刊》影印宋王氏取瑟堂刻本,涵芬樓《續古逸叢書》影印宋刻本。

(江:以上魏至六朝)

《因論》一卷。(唐劉禹錫。《百川》本。)

《續孟子》二卷。(唐林慎思。知不足齋本。)

【補】《函海》本。

《伸蒙子》三卷。(唐林慎思。知不足齋本,《珠塵》本。)

【補】《函海》本。

《公是先生弟子記》一卷。(宋劉敞。聚珍本,福本,知不足齋本。)

【補】南昌局重刻聚珍本。

《郁離子》二卷。(明劉基。《學津》本。)

【補】杭州局《誠意伯文集》本,單行本。

(今案:有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郁離子評註》,傅正谷評註。)

(江:以上唐至明)

《明夷待訪錄》二卷。(黃宗羲。粵雅堂本,《指海》本,海山仙館本。)

【補】《梨洲遺書》本,單行本。

(今案:有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

《潛書》四卷。(唐甄。王聞遠刻本。)

【補】二卷。光緒間李氏重刻本。天門胡承諾《繹志》十七卷,道光十七年顧錫麟刻本,杭州局重刻本,武昌局湖北叢書本。又《讀書說》四卷,附《年譜》一卷,湖北叢書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63年版,附《詩文錄》,吳澤民編校。)

《法書》十卷。(檀萃。刻本。)

(江:以上國朝)

《羣書治要》五十卷。(舊題唐魏徵。《連筠{?移}》本。闕三卷。)

以下二種爲子鈔之屬,附此。此書兼有經史。

【補】闕卷四、卷十三、卷二十。《連筠{?移}》本據日本寬政本重刻,粵雅堂本據日本天明本重刻,《四部叢刊》本據日本尾張刻本影印。《古格言》十二卷。樑章鉅。自刻本。

以上儒家類議論經濟之屬此類兼綜事理,亦尚修辭,後世古文家,即出於此類。此類多唐以前書,故列前。

《周子通書注》一卷。(李光地注。《榕村全集》本。)

【補】康熙庚午吳興費丹樞刻《周子全書》本,方宗誠《周子通書講義》刊本。

(《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五卷,《附錄》一卷,《外書》十二卷,《文集》十二卷,《遺文》一卷,《附錄》一卷,《周易傳》四卷,《經說》八卷,《粹言》二卷。同治十年求我齋江寧刻本,又寶誥堂呂氏刻本。)

【補】六安塗氏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1年版《二程集》,王孝魚點校。)

《張子全書》十五卷。(高安朱氏藏書本。)

【補】嘉慶十一年上元葉世倬補刻本。

《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宋黎靖德編。明刻本,日本刻本。)

【補】石門呂留良寶誥堂刻本,廣州局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6年版,王星賢點校。)

《朱子全書》六十六卷。(康熙五十二年敕編。殿本,古香齋本,貴陽官本。)

【補】六安塗氏刻本,南昌局本,成都存古書局本。

《象山語錄》四卷。(宋陸九淵。附《象山全集》本,止二卷。)

【補】單行本。《象山先生集》三十六卷,《四部叢刊》影印明刻本。

(江:以上週、程、張、朱、陸學術,國朝表章朱子,故四庫退陸、王之書於別集,然程、朱、陸、王皆聖人之支派,各有所得,不必偏廢,以啓門戶之爭,後錄《學?通辨》、《東莞學案》,亦此意。)

《黃氏日鈔》九十五卷。(宋黃震。通行本。)

【補】乾隆三十二年新安汪佩鍔芸暉閣重刻宋本,附《古今紀要》。

《大學衍義》四十三卷。(宋真德秀。通行本。)

【補】康熙間刻本,乾隆四年尹會一刻本,汲古閣本,江寧局本,杭州局本。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明邱?。通行本,雲陽重刻本。)

【補】汲古閣本。溧陽強汝詢《大學衍義續》七十卷,刊本。

《讀書錄》十卷,《續錄》十二卷。(明薛?。《薛文清公集》本。)

【補】石門呂氏寶誥堂刻本。

傳習錄》三卷。(明王守仁。明刻單行本,《王文成公集》本。)

《呻吟語》選二卷。(明呂坤。阮福改輯。文選樓本。別有《呻吟語節錄》,通行本。)

【補】《呻吟語節錄》四卷、《補遺》二卷,陳宏謀輯,一名《呂子節錄》,乾隆間陳氏刻《培遠堂全集》本,南昌局本。呂坤《呻吟語摘》二卷,明萬曆四十四年刻本,此乃晚年自定之本,原書六卷。

(今案:有嶽麓書社1991年版《呻吟語》。)

《子劉子學言》三卷。(明劉宗周。黃宗羲、姜希轍校刻本。)

【補】道光間山陰刻《劉子全書》本。

《三魚堂剩言》十二卷。(陸隴其。《全集》本,正誼堂本,同治浙江刻本。)

《陸清獻公日記》十卷。(陸隴其。道光辛丑柳氏刻本,《指海》本二卷,浙江刻本。)

《五種遺規》十五卷。(陳宏謀。通行本。《養正遺規》,《教女遺規》,《訓俗遺規》,《從政遺規》,《學仕遺規》。)

【補】乾隆間家刻《培遠堂全集》本,南昌、武昌、杭州三局,皆有刻本。

《女教經傳通纂》一卷。(任啓運。)

《婦學》一卷。(章學誠。《文史通義》之一篇,舊別行,亦收《經世文編》中。《珠塵》本。)

【補】吳興劉氏嘉業堂刻,《章氏遺書》亦收入。

《小學集註》六卷。(舊題《宋朱子》。通行本。)

(以上儒家類理學之屬專書舉其關係學派及其書簡明切於人事者。胡居仁《居業錄》,羅欽順《困知記》,章懋楓《山語錄》,皆有行本,餘散見。)

【補】明胡直《鬍子衡齊》八卷,明萬曆癸未刻本,光緒間新昌胡思敬刻《豫章叢書》本。王夫之《思問錄》二卷,《船山遺書》本。戴望《顏氏學記》十卷,原刻本,光緒二十年李雒才重刻本,宣統間上海國學保存會排印本,近年影印原刻本。戴震《原善》三卷,《戴氏遺書》本,近年排印本。

《性理精義》十二卷。(康熙五十六年敕編。通行本。)

《近思錄集註》十四卷。(宋朱子、呂祖謙同撰。江永注。原刻本,武昌局本,吳氏望三益齋本。)

【補】嘉慶間有京師、江西兩刻本,蘇州、杭州、廣州諸局,皆有重刻本。

(今案:有上海書店1987年影印本。)

(江:以上裒集宋儒精粹性理精義,兼採元儒。)

《重修宋元學案》卷。(黃宗羲原本,全祖望修。諸星杓校。慈溪馮氏刻本。黃爲陸、王之學,全爲程、朱之學。)

(今案: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黃宗羲全集》,沈善洪主編。)

《增補宋元學案》一百卷。(全祖望修。王梓材增補。道光丙戌何氏刻本。)

【補】道光丙午道州何紹基京師刻本,光緒五年長沙寄廬重刻本。

《明儒學案》六十二卷。(黃宗羲。乾隆己未慈溪鄭氏補刻本,又故城賈氏刻本。萬氏原刻本,未足。此書爲陸、王之學。)

【補】會稽莫晉刻本,善。長沙刻本,江西刻本,又涵芬樓排印新會梁啓超節錄本。

(今案: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黃宗羲全集》,沈善洪主編。)

《學?通辨》十二卷。(明陳建。原刻本,《正誼堂全書》本。此書辨陸、王之學。)

(《東莞學案》。無卷數。吳鼎。此書攻陳建書,申陸、王之學。)

《國朝學案小識》卷。(唐鑑。自刻本。此書爲程、朱之學。孫奇逢《理學宗傳》二十六卷,通行本,爲陸、王兼程、朱之學。)

【補】唐書十五卷。孫書杭州局本。

(江:以上以朝代爲斷限)

《正誼堂全書》四百七十八卷。(張伯行編。福州局本。六十三種。此書爲程、朱之學。)

【補】又《續編》十四卷,《續刻》本。

以上儒家類理學之屬彙集書舉其博通,不腐陋者。此外若《北學編》、《洛學編》、《關學編》、《浙學宗傳》、《閩中理學淵源考》,皆有刊本,亦可備考。

《獨斷》二卷。(漢蔡邕。抱經堂校本,又《百川》本,《漢魏叢書》本,聊城楊氏刻附《蔡中郎集》本,揚州局刻附《疏證》。)

【補】潮州鄭氏龍溪精舍重刻盧校本。《書目答問》重刻本無揚州局刻附《疏證》七字。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風俗通義》十卷。(漢應劭。《漢魏叢書》本,又仿宋單行本。《四庫》本有《附錄》一卷,即輯《姓氏篇》佚文,詳見後。)

【補】南陵徐乃昌覆元大德本,《四部叢刊》影印元大德本。盧文?召、孫詒讓皆有條校,在《羣書拾補》、《札┢》內。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補風俗通姓氏篇》一卷。(張澍。二酉堂本。錢大昕輯本,在《羣書拾補》中。)

【補】張書二卷。順德龍氏知服齋重刻二西堂本。又江寧顧??三輯本,蔣氏刻《金陵叢書》本。

(《古今注》三卷,晉崔豹。附《中華古今注》三卷。五代馬縞。《古今逸史》本,《漢魏叢書》本。)

【補】涵芬樓影印明《顧氏文房小說》本,定州王灝《畿輔叢書》本,覆宋大字本。上補三本及《漢魏叢書》本,皆無附。淮安顧震福《崔豹古今注校正》三卷,光緒間自刻本。

(今案:有商務印書館1956年版《古今注·中華古今注》。)

(江:以上漢至六朝)

《封氏聞見記》十卷。(唐封演。雅雨堂本,《學津》本。)

【補】《學海類編》本,乾隆五十七年江都秦黌刻本,道光十年江都秦恩復刻本,《指海續刻》本,《畿輔叢書》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58年版《封氏聞見記校注》,趙貞信校注。)

《刊誤》二卷。(唐李涪。照曠閣本,青照堂本。)

【補】《學津》本即照曠閣版。光緒間儀徵張丙炎刻《榕園叢書》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四庫筆記小說叢書·白虎通義(外十三種)》。)

《蘇氏演義》二卷。(唐蘇鶚。《珠塵》本,《函海》本。)

【補】《榕園叢書》本。

(今案:有商務印書館1956年版。)

《資暇集》三卷。(唐李匡?。《續百川》本。)

【補】《學海類編》本,金壺本,道光間渤海高承勳刻《續知不足齋叢書》本,涵芬樓影印明《顧氏文房小說》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四庫筆記小說叢書·白虎通義(外十三種)》。)

《兼明書》五卷。(五代邱光庭。明陳繼儒刻《寶顏堂祕笈》本。)

(江:以上唐至五代)

《宋景文筆記》三卷。(宋宋祁。《百川》本,《學津》本。)

【補】《榕園叢書》本。

夢溪筆談》二十六卷,《補》二卷,《續》一卷。(宋沈括。《津逮》本,《學津》本。)

【補】《津逮》本無《補》、《續》。光緒間大關唐氏刻本。貴池劉世珩玉海堂覆宋乾道本,附《札記》,無《補》、《續》。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夢溪筆談校證》,胡道靜校證。)

《靖康緗素雜記》十卷。(宋黃朝英。守山閣本,金壺本,《唐宋叢書》本。)

【補】《唐宋叢書》本、《說郛》本,皆止節錄爲一卷。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吳企明點校。)

《能改齋漫錄》十八卷。(宋吳曾。聚珍本,福本,守山閣本,金壺本。)

【補】《琅琊山館叢書》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西溪叢語》三卷。(宋姚寬。《津逮》本,《學津》本。)

【補】光緒間仁和葛元煦《嘯園叢書》本。此本及《學津》本皆作二卷,即三卷。《涵芬樓祕笈》第八集影印明臨溪楊氏朱?鳴館刊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97年版《唐宋史料筆記叢刊·西溪叢語》,孔凡禮點校。)

《學林》十卷。(宋王觀國。聚珍本,福本,湖海樓本。)

【補】長沙餘肇鈞刻《明辨齋叢書》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8年版《學術筆記叢刊·學林》,田瑞娟點校。)

(《容齋隨筆》十六卷,《續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宋洪邁。通行本。)

【補】康熙間洪?刻本,乾隆間掃葉山房刻本。光緒壬辰洪氏刻本,今版在成都存古書局。

(今案:有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容齋隨筆五集》。)

《雲谷雜記》四卷。(宋張氵昊。聚珍本,杭本,福本,海山仙館本附一卷。)

【補】南昌局重刻聚珍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版,張宗祥校錄。)

《示兒編》二十三卷。(宋孫奕。明潘氏刻本,知不足齋本。)

《考古編》十卷。(宋程大昌。《學津》本,《函海》本,單行明刻本。)

《演繁露》十六卷,《續》六卷。(宋程大昌。《學津》本,《唐宋叢書》本。)

【補】《唐宋叢書》本、《說郛》本,皆止節錄爲一卷。

《緯略》十二卷。(宋高似孫。守山閣本,金壺本。)

《野客叢書》三十卷,附《野老紀聞》一卷。(宋王?。《唐宋叢書》本,《稗海》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宋代筆記叢書·野客叢書》,鄭明、王義耀校點。)

《考古質疑》六卷。(宋葉大慶。聚珍本,杭本,福本,海山仙館本。)

【補】南昌局重刻聚珍本,《嘯國叢書》本。

(今案:有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考古質疑校證》,陳大同校證。)

《習學記言》五十卷。(宋葉適。《四庫傳鈔》本,溫州新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77年版《習學記言序目》。)

《老學庵筆記》十卷,《續》二卷。(宋陸游。《津逮》本,《學津》本,《湖北新刻叢書》本。)

【補】涵芬樓《宋人小說》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79年版《唐宋史料筆記叢刊·老學庵筆記》,李劍雄、劉德權點校。)

《賓退錄》十卷。(宋趙與[B081]。單刻仿宋本。)

【補】此單刻本即乾隆十七年存恕堂本。《學海類編》本,吳興張鈞衡擇是居仿宋本,貴池劉世珩玉海堂仿宋本。《涇川叢書》內《賓退錄》四卷,乃明趙善政撰,與此非一書。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宋元筆記叢書·賓退錄》,齊治平校點。)

《坦齋通編》一卷。(宋邢凱。守山閣本。)

《翁注困學紀聞》二十卷。(宋王應麟。翁元圻注。家刻本,長沙重刻巾箱本。此注更勝《七箋》本。)

【補】家刻本,即道光乙酉餘姚守福堂刊本。

(今案:有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

《困學紀聞七箋》,附《集證》二十卷。(閻若璩、全祖望、程瑤田、何焊、錢大昕、屠繼序箋。萬希槐《集證》。通行本。)

【補】又涵芬樓影印元慶元路刻本,無注。

《敬齋古今︻》八卷。(元李冶。聚珍本,杭本,福本,海山仙館本。)

【補】南昌局重刻聚珍本,《畿輔叢書》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95年版《學術筆記叢刊·敬齋古今︻》,劉德權點校。)

(江:以上宋、元)

《譚苑醍醐》九卷。(明楊慎。《升庵集》本。)

【補】《指海》本八卷,亦足。

(《丹鉛總錄》二十七卷。明楊慎。楊氏教忠堂刻本。又《升庵集》本分《餘錄》、《續錄》、《摘錄》、《總錄》,共六十三卷。函海編刻《丹鉛雜錄》十卷。)

《筆乘》六卷。(明焦?。粵雅堂本。《續》八卷,皆談釋理,無謂。)

【補】江寧蔣國榜刻《金陵叢書》本。

《井觀瑣言》三卷。(明鄭瑗。《唐宋叢書》本,《祕笈》本。)

【補】《學海類編》本,《祕笈》本,皆三卷。《唐宋叢書》本及《說郛》本,止節錄一卷。

《少室山房筆叢正集》二十二卷,《續集》十六卷。(明胡應麟。明刊本。)

【補】《正集》三十二卷,《續集》十六卷,此雲《正集》二十二卷,非。廣州局重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版《少室山房筆叢》。)

《通雅》五十二卷。(明方以智。此藏軒刻本。)

【補】此藏軒本,康熙五年姚燮刻。日本刻本。光緒四年桐城方氏家刻本,附《刊誤》一卷。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方以智全書(第一冊)·通雅》,侯外廬主編。)

《卮林》十卷。(明周嬰。《補遺》一卷。湖海樓本。)

(江:以上明)

《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顧炎武。黃汝成箋。原刊本,廣州重刻本,武昌局本,朝宗書室活字本。)

【補】掃葉山房刻本,坊刻巾箱本,諸本並附黃汝成《日知錄刊誤》四卷。又康熙三十四年潘耒福建刻本,無註釋。又坊刻小字本,附《補遺》四卷。蘇州局單刻《補遺》四卷,書名《日知錄》之餘。顧炎武《菰中隨筆》三卷,光緒間吳縣朱記榮《重刻亭林遺書》本。丁晏《日知錄校正》卷,光緒間南清河王錫祺排印《小方壺齋叢書》本。李遇孫《日知錄補正》三卷,民國間上海廣倉學{宀君}排印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羣書疑辨》十二卷。(萬斯同。刻本。)

(今案: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影印本。)

《蒿庵閒話》二卷。(張爾岐。《貸園叢書》本,粵雅堂本。)

《潛邱札記》六卷。(閻若璩。吳玉?編刻本,家刻本,學海堂摘本二卷。)

【補】家刻本與吳刻編次不同,吳本善。

《義府》二卷。(黃生。《指海》本,家刻本。)

【補】乾隆五十二年與《字詁》同刻,道光二十二年黃承吉重刊。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4年版《訓詁學叢書·字詁義府合按》,黃承吉合按,包殿淑點校。)

《白田雜著》八卷。(王懋?。刻本。)

【補】廣州局刻《白田草堂存稿》八卷,杭州局刻《白田草堂存稿》二十四卷。同治刻《讀書記疑》十六卷。學海堂摘本一卷。

《鬆崖筆記》二卷。(惠棟。道光壬午徐氏刻本。)

【補】此書三卷。劉氏《聚學軒叢書》本。惠棟《九曜齋筆記》三卷,劉亦刻。

《樵香小記》二卷。(何?。守山閣本。)

【補】定州王灝刻《畿輔叢書》本。

《掌錄》二卷。(陳祖範。家刻本。)

【補】光緒十七年廣州局與經咫合刊本。

《管城碩記》三十卷。(徐文靖。乾隆九年刻本,半畝園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98年版《學術筆記叢刊·管城碩記》,範祥雍點校。)

《訂訛雜錄》十卷。(胡鳴玉。湖海樓本。)

【補】戢箴書屋刻本。

(《韓門綴學》五卷,《續編》一卷。汪師韓。《上湖文編》附刻本,叢睦《汪氏遺書》本。又《談書錄》一卷、《詩學纂聞》一卷。)

《經史問答》十卷。(全祖望。《鮚琦亭集》附刻本,學海堂摘本七卷。)

【補】單行本,《四部叢刊》影印附刻本。

《南江札記》四卷。(邵晉涵。刻本。)

【補】會稽章壽康式訓堂重刻本,會稽徐友蘭編刻《紹興先正遺書》本。

《鐘山札記》四卷,《龍城札記》四卷。(盧文?召。抱經堂本。)

【補】校經山房本即式訓堂版。學海堂摘本各一卷。

《蛾術編》一百卷。(王鳴盛。陸氏刻本,未足。)

(今案:有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十駕齋養新錄》二十卷,《餘錄》三卷。(錢大昕。潛研堂本抽印單行,阮刻本無餘錄。)

【補】杭州局本附《年譜》一卷,學海堂摘本《養新錄》、《餘錄》各二卷。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錢大昕全集(第七冊)·十駕齋養新錄》,陳文和等點校。)

《曉讀書齋四錄》八卷。(洪亮吉。集外奕氏刻本。)

【補】道光二十二年洪氏蘇州刻本,武昌局《洪北江全集》本。

《考古錄》四卷。(鍾?。甘泉阮刻本。)

《讀書脞錄》七卷。(孫志祖。嘉慶己未家刻本,學海堂本。)

【補】學海堂本止摘刻二卷。又《續編》四卷,家刻本。

《惜抱軒筆記》八卷。(姚鼐。《全集》本。)

(今案:有中國書店1991年影印本《惜抱軒全集》。)

《札樸》十卷。(桂馥。原刻本。)

【補】光緒九年長洲蔣氏刻《心矩齋叢書》本。

(今案:有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炳燭編》四卷。(李賡芸。滂喜齋校錄刻本。)

【補】上海古今圖書館影印原刻本。

《溉亭述古錄》二卷。(錢塘。文選樓本。)

【補】學海堂本,式訓堂本。

《癸巳類稿》十五卷。(俞正燮。何氏刻本{?移}。)

【補】道光十三年王藻求日益齋刻本,式訓堂單刻本,《續經解》摘刻六卷。

(今案:有1957商務印書館排印版。)

《癸巳存稿》十五卷。(俞正燮。連筠本。)

【補】光緒十年重刻本,《續經解》摘刻四卷。

(今案:有商務印書館1957年版。)

《合肥學舍札記》八卷。(陸繼輅。自刻本。)

《瞥記七卷》。樑玉繩。《庭立記聞》四卷。(玉繩子學昌等輯。)

《清白士集》本。

【補】學海堂摘刻《瞥記》一卷。

《過庭錄》十六卷。(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補】式訓堂單刻本,《續經解》摘本四卷。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6年版,樑運華點校。)

《筠軒讀書叢錄》二十四卷,《台州札記》十二卷。(洪頤煊。傳經堂本。)

《落帆樓初稿》四卷。(沈堯。《連筠{?移}》本。)

《經傳考證》八卷。(朱彬。學海堂本。)

《拜經日記》十二卷。(臧庸。自刻本,學海堂本止八卷。)

《秋槎雜記》卷。(劉履恂。學海堂摘本。)

《研六室雜著》卷。(胡培?。學海堂摘本。)

【補】摘本一卷。《研六室文鈔》十卷,光緒戊寅刻本。

《吾亦廬稿》卷。(崔應榴。學海堂摘本。)

【補】摘本一卷。

《寶甓齋札記》卷。(趙坦。學海堂摘本。)

【補】摘本十卷。

《書林揚觶》二卷。(方東樹。盱眙吳氏刻本。)

【補】中國書店據儀衛軒刻本,校印木活字本。

《古書疑義舉例》七卷。(今人。《俞氏叢書》本。此書甚有益於學者。)

【補】德清俞樾撰。《續經解》本,單行活字本。民國十三年長沙鼎文書社刻《古書疑義舉例叢書》,俞撰七卷與劉師培《補》一卷、楊樹達《續補》二卷、馬敘倫《校錄》一卷合刊。

(今案:有中華書局1956年版《古書疑義舉例》五種。)

(江:以上國朝)

《四庫全書考證》一百卷。(乾隆四十一年敕撰。聚珍本,福本。以下十種,皆校勘之學。)

《義門讀書記》五十八卷。(何焯。通行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7年版《學術筆記叢刊·義門讀書記》,崔高維點校。)

《援鶉堂隨筆》四十卷。(姚範。家刻本。)

【補】書名《援鶉堂筆記》。道光間刻五十卷,附《刊誤》、《補遺》。

(今案: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7年影印本《援鶉堂筆記》。)

《讀書雜誌》八十卷。(王念孫。家刻本。)

【補】此書八十二卷,又《餘志》二卷,共十八種。北京坊間補印家刻本,江寧局重刻本,坊間石印本,學海堂摘本止二卷。《續經解》抽刻此中《讀逸周書雜誌》四卷。德清俞樾《諸子平議》即仿王書而作,已見前。瑞安孫詒讓《札┢》十二卷,光緒二十年自刻本。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高郵王氏四種·讀書雜誌》。)

《羣書拾補三十八種》。盧文?召。抱經堂本。

【補】蜚英館石印本,光緒間會稽徐友蘭刻紹興《先正遺書本》三十七卷、《補遺》三卷、《識語》一卷。歸安陸心源《羣書校補》一百卷,四十種,光緒間家刻本。

(今案: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7年影印本。)

《?補隅錄》二十四種。蔣光煦。別下齋刻《涉聞梓舊》本。目列後:《尚書全解》二十一葉,《爾雅》十八葉,《續通鑑》七葉,《東漢會要》二十九葉,《吳越春秋》十二葉,《錢塘遺事》十二葉,《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六葉,《管子》三十四葉,《荀子》九葉,《酉陽雜俎》十二葉,《唐摭言》十四葉,《蘆浦筆記》四葉,《陳後山集》十三葉,《意林》十葉。

《竹汀日記鈔》三卷。(錢大昕。何元錫刻本,《滂喜齋編錄》本二卷。)

【補】式訓堂重刻何編本三卷,《藕香零拾》刻張標《編錄》本一卷。《日記》六十卷,未刊。會稽李慈銘《越縵堂日記鈔》二卷,不著鈔者名氏,宣統間上海神州國光社排印《古學彙刊》本,所錄多有關經籍,與何鈔《竹汀日記》用意略似。《越饅堂日記》五十一冊,不分卷,有北京浙江會館影印手寫本。曾國藩《求闕齋日記》四十冊,光緒間上海影印手寫本。王定安《求闕齋日記類鈔》二卷,長沙刻本。翁同?《翁文恭公日記》四十冊,民國十二年涵芬樓影印手寫本。王?運《湘綺樓日記》三十二冊,民國十六年涵芬樓排印本。諸書同爲日記,連類附此。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錢大昕全集(第八冊)·竹汀日記鈔》,陳文和等點校。)

《拜經樓藏書題跋記》六卷。(吳壽?。別下齋本。)

【補】式訓堂本。

《經籍跋文》一卷。(陳?。《涉聞梓舊》本。)

【補】式訓堂本。

《曝書雜記》三卷。(錢泰吉。甘泉鄉人稿本,滂喜齋本,別下齋本二卷。)

【補】式訓堂本三卷。

(江:以上校勘,原注已言之。)

《甕牖閒評》八卷。(宋袁文。聚珍本,杭本,福本。)

【補】南昌局重刻聚珍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李偉國校點。)

《陔餘叢考》四十三卷。(趙翼。原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63年版。)

《恆言錄》六卷。(錢大昕。文選樓本。)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錢大昕全集(第八冊)·恆言錄》,陳文和等點校。)

《通俗編》三十八卷。(翟灝。無不宜齋刻本,《指海》本。)

【補】《指海》內無此書,《函海》本二十五卷。上虞朱亦棟《羣書札記》十六卷,雲鶴堂刻本。週中孚《鄭堂札記》五卷,趙之謙刻《鶴齋叢書》本。凌曙《羣書答問》二卷、《補遺》一卷,德化李氏刻《木犀軒叢書》本。朱駿聲《經史答問》二十六卷,家刻本。仁和勞格《讀書雜識》十二卷,歸安丁氏刻《月河精舍叢鈔》本。番禺陳澧《東塾讀書記》十五卷,廣州局本,通行本。南匯張文虎《舒藝室隨筆》六卷、《續筆》一卷、《餘筆》三卷,同治間刻本。義烏朱一新《無邪堂答問》五卷,家刻《拙?叢稿》本,廣州局本,石印巾箱本。

(今案:有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附《直語補正》。)

以上儒家類考訂之屬錄其有關經史者。此類各書,爲讀一切經、史、子、集之羽翼。

──右儒家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