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之學,今爲專家,依鄭夾氵祭例,別出一門,無考證者不錄,疏舛者不錄。)
《集古錄跋尾》十卷。(宋歐陽修。《目》五卷。歐陽?。三長物齋合刻本,《跋尾》附《集》本。)
【補】光緒間吳縣朱記榮《金石叢書重刻》三長物齋本,何焯校本,未刊,寫本舊藏豐順丁氏持靜齋。江陰繆荃孫輯宋歐陽?《集古錄》《目》十卷,自刻《雲自在龕叢書》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四庫藝術叢書·集古錄》。)
《金石錄》三十卷。(宋趙明誠。雅雨堂本。又三長物齋本,凡歐《錄》所有者,旁加墨圈,便於檢核。歐、趙二書,其要在《目錄》,故列目錄之屬。)
【補】朱記榮《重刻三長物齋》本。光緒三十一年仁和朱氏結一廬重刻汲古閣本,附江陰繆荃孫《札記》一卷,今存《碑目》一卷,此版今歸吳興劉氏,編入《嘉業堂叢書》。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2年影印本《古逸叢書三編·金石錄》。)
《金石錄補》二十七卷,《續跋》七卷。(葉奕包。涉聞梓舊本。)
【補】朱記榮重刻本。
《輿地碑記目》四卷。(宋王象之。潘氏滂喜齋刻本。)
【補】道光十年上元車氏刻本,永康胡鳳丹刻《金華叢書》本,粵雅堂續刻本。
《蜀碑記》一卷。(宋王象之。永康胡氏刻《金華叢書》本。《函海》內《蜀碑記補》,不善。)
《寶刻叢編》二十卷。(宋陳思。翁刻本。)
【補】道光間海豐吳式芬刻本,光緒間歸安陸心源刻《十萬卷樓叢書》本。
《寶刻類編》八卷。(宋闕名。劉喜海刻本。)
【補】粵雅堂續刻本。
《寰宇訪碑錄》十二卷。(孫星衍、邢澍。平津館本。)
【補】蘇州局本,朱記榮刻本。上虞羅振玉《寰宇訪碑錄刊謬》一卷,自刻本。
《寰宇訪碑錄補》十二卷。(今人。自刻本。)
【補】此書五卷,附佚編一卷,會稽趙之謙撰。朱記榮重刻本。繆荃孫《寰宇記碑續錄》不分卷、宜都楊守敬《續寰宇訪碑錄》十二卷,未刊。海豐吳式芬《扌麇古錄》二十卷,自刻本。
《金石萃編》一百二十七卷。(王昶。原刻本。嚴可均編平津館《金石萃編正續》三十一卷,未刊。)
【補】王書一百六十卷,民國十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小字本。嚴書吳興劉氏希古樓刻,未畢工。王昶《金石萃編未刻稿》三卷,民國七年羅振玉石印鈔本。羅振玉《金石萃編校字記》一卷,光緒十一年自刻本。黃本驥《金石萃編補目》三卷,貴池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本。大興方履?《金石萃編補正》四卷,附《澠池》、《新鄭》、《鹿邑碑目》,光緒甲午石印本,民國十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仁和王言《金石萃編補略》二卷,光緒八年刻本。武進陸耀?《金石續編》二十一卷,太倉陸增祥刻本,上虞羅振玉重刻本,民國十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小字本。歸安陸心源《金石續編》二百卷,家刻本。太倉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一百三十卷,《目錄》三卷,附《金石札記》四卷、《金石祛僞》一卷、《元金石偶存》一卷,民國十四年吳興劉氏刻《希古樓叢書》本。
(今案:有中國書店1985年影印本。)
《兩漢金石記》二十二卷。(翁方綱。《蘇齋叢書》本。以上二書,兼目錄、文字。)
【補】《漢石存目》二卷,《魏晉石存目》一卷,福山王懿榮編,諸城尹彭壽、上虞羅振玉《補》,羅氏排印《雪堂叢刻》本。黃本驥《元碑存目》一卷,《聚學軒叢書》本。海寧王國維《宋代金文著錄表》一卷、《國朝金文著錄表》六卷,《雪堂叢刻》本,王氏排印《觀堂遺書》本。
《潛研堂金石目》八卷。(錢大昕。潛研堂本。)
【補】光緒間長沙龍氏重刻本。江陰繆荃孫《藝風堂金石目》十八卷,光緒三十二年刻本。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錢大昕全集(第六冊)·潛研堂金石目》,陳文和等點校。)
《金石學》卷。(國朝人。原刻本。記近人爲金石之學者。)
【補】國朝人,《書目答問》原刻後印本改作李遇孫三字。李書四卷,名《金石學錄》,乃記古今人爲金石之學者,丹徒劉氏刊行,上海神州國光社有《古學彙刊》排印本。陸心源《金石學錄補》四卷,光緒間家刻本。餘杭褚德彝《金石學錄續編》二卷、《拾遺》一卷,民國間活字本。
以上金石目錄之屬
《考古圖》十卷,《續圖》五卷,《釋音》五卷。(宋呂大防。通行本。)
【補】《考古圖》一作宋呂大臨撰,《續圖》宋人撰,闕名,《釋文》一卷,宋趙九成,此作《釋音》五卷誤。乾隆十八年天都黃晟亦政堂刻本無《續》五卷,附元朱德潤《集古玉圖》二卷。歸安陸心源十萬卷樓刻《續考古圖》五卷、《釋文》一卷。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四庫藝術叢書·考古圖》。)
《宣和博古圖》三十卷。(宋王黼等。通行本。)
【補】黃氏亦政堂刻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四庫藝術叢書·考古圖(外六種)》。)
《王復齋鐘鼎款識》一卷。(阮刻本,葉氏重刻本。)
【補】影印阮刻本。
《嘯堂集古錄》二卷。(宋王俅。明刻本。摹篆形,故列此。)
【補】嘉慶十七年張蓉鏡醉經堂刻本,附《考異》一卷,涵芬樓《續古逸叢書》影印宋淳熙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
《西清古鑑》四十卷。(乾隆十四年敕撰。殿本。)
【補】乾隆十四年敕撰。日本翻殿本,坊間石印本,銅版仿殿本。《寧壽鑑古》十六卷,《西清續鑑甲編》二十卷,《附錄》一卷,並乾隆間敕撰。涵芬樓影印清內府寫本,又《乙編》,未刊。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金石經眼錄》一卷。(褚峻圖,牛運震說。原刻本。即《金石圖》上卷。)
【補】《金石圖》四卷,貴池劉世珩刻本。
《金石苑》。無卷數。劉喜海。自刻本。
【補】貴池劉世珩刻本,石印本。瞿中溶《漢武梁祠畫像考》八卷,吳興劉氏《希古樓金石叢書》本。
《錢錄》十六卷。(乾隆十六年敕撰。殿本。嚴可均《古今錢圖》三十卷,錢東垣《錢志》二卷,錢侗《歷代錢幣圖考》二十卷、《古錢待訪錄》二卷:未刊。)
【補】《錢錄》金壺本,亦附《西清古鑑》後。
利津李佐賢《古泉匯》六十卷、《續》十四卷、《補遺》二卷,同治三年家刻本。華亭馬昂《貨布文字考》四卷,道光二十二年金山錢氏蘭隱園刻本,民國十三年上虞羅振玉重印本。元和蔡雲《癖談》六卷,道光七年蘇州刻本,《式訓堂叢書》本。楊守敬《古泉藪》,原拓本。羅振玉《四朝寶鈔圖錄》一卷,玻璃版影印本。
薛、阮、吳諸家《款識》,已入經部小學類。
《小蓬萊閣金石文字》。無卷數。黃易。自刻本。
【補】宜都楊守敬重刻本。
《隨軒金石文字八種》。無卷數。徐渭仁。自刻本。
【補】錢坫《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四卷,嘉慶元年自刻本。海鹽張廷濟《清儀閣集》,《古款識》一卷,東武劉氏《款識》一卷,並涵芬樓影印寫本。嘉興徐同柏《從古堂款識學》十六卷,同文書局影印寫本。海豐吳式芳《扌麇古錄金文》三卷,自刻本。濰縣陳介祺《?齋吉金錄》不分卷,上海神州國光社影印本。吳縣播祖蔭《攀古樓彝器款識》不分卷,原刻本。吳縣吳大澄《恆軒吉金錄》不分券,光緒十一年刻本,《恪齋集古錄》附《釋文剩稿》,涵芬樓影印原拓本。氵更陽端方《?齋吉金錄》八卷、《續錄》二卷,上海有正書局影印本。嘉魚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二十卷,影印本。杭縣鄒安《周金文存》六卷,上海廣倉學{宀君}玻璃版印《藝術叢編》本。羅振玉《殷文存》二卷,《殷墟古器物圖錄》一卷,《古器物範圖錄》三卷,《古明器圖錄》四卷,並《藝術叢編》本,《夢韋阝草堂吉金圖》三卷、《續編》一卷,《隋唐以來官印集存》三卷,《齊魯封泥集存》一卷,《歷代符牌錄》三卷,《後錄》一卷,《古鏡圖錄》三卷,並羅氏自印玻璃版本。東莞容庚《寶蘊樓彝器圖錄》不分卷,燕京大學玻璃版影印拓本。開封關百益《新鄭古器圖錄》不分卷,二冊,民國十八年玻璃版影印拓本。
以上金石圖象之屬縮摹百漢碑硯石刻拓本,較褚圖爲詳,可考漢刻原式,非玩物也。
《古刻叢鈔》一卷。(明陶宗儀。平津館本,讀畫齋本。)
【補】知不足齋本,光緒間葛氏學古齋刻《金石叢書》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四庫藝術叢書·古刻叢鈔(外十二種)》。)
《金薤琳琅》二十卷。(明都穆。)
【補】乾隆四十三年盧文?召校刻本,葛氏學古齋刻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四庫藝術叢書·古刻叢鈔(外十二種)》。)
《石墨鐫華》六卷,《附錄》二卷。(明趙?函。知不足齋本。)
【補】葛氏學古齋刻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四庫藝術叢書·古刻叢鈔(外十二種)》。)
《古志石華》三十卷。(黃本驥。三長物齋本。)
《金石存》十六卷。(吳玉?。道光刻本。)
【補】李調元刻在函海內,嘉慶工十四年山陽李宗?聞妙香室刻本善,影印嘉慶刻本。
《金石文宇記》六卷。(顧炎武。《亭林遺書》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
【補】葛氏學古齋刻本。
《潛研堂金石跋尾》二十五卷。(錢大昕。潛研堂本。錢師徵《金石文字管見錄》二卷,未刊。)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錢大昕全集(第六冊)·潛研堂金石跋尾》,陳文和等點校。)
《金石三跋》十卷。(武億。授經堂本。)
【補】武億《授經堂金石續跋》十四卷,嘉慶元年授經堂本。
《鐵橋金石跋》四卷。(嚴可均。《鐵橋漫稿》內。)
【補】貴池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本。
《平津讀碑記》八卷,《續記》一卷,《再續》一卷,《三續》二卷。(洪頤煊。傳經堂本。)
【補】光緒間德化李氏木犀軒、吳縣朱氏槐廬,皆刻《正》《續》九卷。
《古墨齋金石文跋》六卷。(趙紹祖。《續涇川叢書》本。瞿中溶《官印考證》卷,家刻本,未畢工。)
【補】趙書貴池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本。瞿中溶《集古官印考證》七卷,附《符考》一卷,光緒十五年刻成,近年東方學會有重印鉛字本。《封泥考略》十卷,海豐吳式芬、濰縣陳介祺同撰,光緒三十年上海石印本。
《秦漢瓦當文字》一卷。(程敦。乾隆丁未刻本。)
【補】此書二卷,又《續》一卷。(羅振玉《秦漢瓦當文字》五卷,自刻本。臨海宋經?《磚文考略》四卷,上海廣倉學{宀君}排印本。)
《吉金所見錄》十六卷。(祁書齡。嘉慶己卯刻本。錢坫《鏡銘集錄》四卷、錢東垣《豐宮瓦當文考》一卷、錢師徵《漢玉剛卯考》一卷,未刊。)
【補】《吉金所見錄》,乃錢譜、初尚齡撰,嘉慶己卯初氏家刻本,此作祁書齡,誤。錢坫《浣花拜石軒鏡銘集錄》二卷,錢東垣《豐宮瓦當文考》一卷,並嘉慶間刻本,此雲未刊,誤。《鏡銘集錄》,近年有海寧陳氏編《百一廬金石叢書》影印原刻本。羅振玉《殷商貞卜文字考》一卷,宣統二年石印本。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卷、《續考》一卷,上海廣倉學{宀君}排印本,亦在《觀堂集林》內。《流沙墜簡》三卷、《考釋》三卷、《補遺》一卷,羅振玉、王國維同編釋,宣統間羅氏玻璃版影印本。王國維《簡犢檢署考》一卷,羅氏《雲窗叢刻》本,王氏《觀堂遺書》本。龜甲、竹簡,非金石,附此。
附錄:國朝各省金石書精審者。皆舉有刻本者,其止考一碑者不錄,目列後。
《京畿金石考》上下卷。(孫星衍。)
【補】岱南閣刻單行本,道光間惜陰軒刻本,光緒間滂喜齋刻本,朱記榮刻本。江左《石刻文編》卷。韓履卿。
【補】十卷。韓氏名崇,字履卿,元和人。此書未刊,稿藏閩侯林氏石廬。繆荃孫《江蘇金石志》二十四卷、《待訪目》二卷,民國十六年石印,《江蘇通志稿》單行本。《兩浙金石志》十八卷,《補遺》一卷。阮元。
【補】道光間廣州刊本,光緒間杭州局重刻本。羅振玉《兩浙佚金佚石集存》一卷,影印拓本。會稽顧燮光《兩浙金石別錄》三卷,石印本。錢塘丁敬《武林金石記》十卷,活字本。陸心源《吳興金石記》十六卷,家刻本。烏程張鑑《墨妙亭碑目考》五卷,江蘇局本。李遇孫括蒼《金石志》十二卷、《續》四卷,同治間刻本,又道光間原刻本無《續》。海寧鄒伯森《括蒼金石志補遺》四卷,劉氏《聚學軒叢書》本。嘉善戴鹹弼《東甌金石志》十二卷,光緒八年瑞安孫衣言刻《永嘉叢書》本。臨海黃瑞《台州金石錄》十三卷、《磚錄》五卷、《闕訪》四卷,吳興劉氏《嘉業堂叢書》本。海寧鄒伯森《嚴州金石志》二卷,吳興劉氏《嘉業堂叢書》本。
(今案: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影印本《兩浙金石志》。)《湖北金石詩》一卷。嚴觀。《連筠{?移}叢書》。意在考據。
【補】蘄州陳詩《湖北金石存佚考》二十二卷,嘉慶二十四年江漢書院刻本。繆荃孫《湖北金石志》十四卷,附《省志》。《中州金石記》五卷。畢沅。《經訓堂叢書》。
【補】歸安姚晏《中州金石目》四卷、《補遺》一卷,咫進齋本。商城楊鐸《中州金石目錄》八卷,原刻本,南陵徐乃昌刻《積學齋叢書》本。祥符常《茂徠洛陽石刻錄》一卷,羅氏排印《雪堂叢刻》本。羅振玉《洛陽存古閣藏石目》一卷,《雪堂叢刻》本。《山左金石志》二十四卷。畢沅、阮元同撰。《文選樓叢書》。
【補】益都段鬆苓《山左碑目》四卷,光緒間武進李氏刻《聖譯樓叢書》本。諸城尹彭壽《山左南北朝石刻存目》一卷,元和江標刻《靈鶼閣叢書》本。曲阜孔昭薰《至聖林廟碑目》六卷,南陵徐氏刻本。曲阜孔祥霖《曲阜碑碣考》四卷,排印本。《關中金石記》八卷。畢沅。經訓堂叢書。
【補】渭南焦氏刻本。《關中金石附記》一卷。焦汝霖。
【補】此書渭南蔡汝霖撰,焦氏刻,附畢沅《關中金石記》後。黃本驥《隋唐石刻拾遺》二卷,補畢書之遺,劉氏聚學軒本。《雍州金石記》十卷。朱楓。
【補】原刻本,惜陰軒本。甘泉毛鳳枝《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十二卷、會稽顧氏刻本。侯官林侗《唐昭陵石跡考略》五卷,《粵雅堂續刻》本,石埭徐氏《觀自得齋叢書》本。羅振玉《唐昭陵碑錄》三卷、《校錄雜記》一卷、《補》一卷,自刻本,又番禺沈氏刻《晨風閣叢書》本。長洲葉昌熾《?州石室錄》三卷,劉氏《希古樓金石叢書》本。《粵東金石略》十二卷。翁方綱。《蘇齋叢書》。《粵東金石略》十六卷。阮元。《省志》內抽印別行。《粵西金石略》十六卷。謝啓昆。《省志》內抽印別行。《滇南古金石錄》一卷。阮福。
【補】單行本。《常山貞石志》二十四卷。沈濤。
【補】《聚學軒叢書》本,靈溪精舍本。《江寧金石考》十二卷。嚴觀。
【補】嚴觀《江寧金石記》八卷、《待訪目》二卷,嘉慶間賜書堂刻本,江寧局刻本。此作《金石考》,誤。孫彤《江寧金石待訪錄》四卷,《問經堂叢書》本。《涇川金石記》一卷。趙良澍。《續涇川叢書》。
【補】此書趙紹祖撰,《聚學軒叢書》本。《金石文鈔》八卷。趙紹祖。
【補】嘉慶間古墨齋自刻本,《續鈔》二卷,《續刻》本。是書意在續都氏《金薤琳琅》,所錄不限一地,不應列此。《會稽金石志》六卷。杜。
【補】山陰杜春生《越中金石記》十二卷,家刻本。此但著杜氏,未詳其名。書名卷數又異,不知即春生書否。《安陽金石錄》十六卷。武億。附《縣誌》。
【補】止十二卷,抽印本。
《偃城金石錄》卷。(武億。附《縣誌》。)
【補】二卷。武別有定本十六卷,號《偃師金石遺文補錄》,秀水王復《續補》,單行刻本。《浚縣金石錄》上下卷。熊象階。
【補】原刻本。《益都金石記》卷。段赤亭。
【補】四卷,光緒九年丁氏刻本。段氏名鬆苓,字赤亭。《南漢金石志》二卷。吳蘭修。《嶺南遺書》。趙紹祖《安徽金石文編》八卷、瞿中溶《吳郡金石志》、錢大昭《嘉定金石文字記》四卷,未見傳本。
【補】吳蘭修《南漢金石志》,《翠琅?叢書》本。趙紹祖《安徽金石略》十卷,《聚學軒叢書》本。瞿中溶《湖南金石志》二十卷,《省志》內抽印別行,又光緒重修《湖南通志》內《金石志》,視瞿氏有增補,乃太倉陸增祥重纂。天門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四十卷,原刻本。高郵夏保晉《山右金石錄》二卷,歸安石氏刻本。《山右金石記》十卷,《省志》內抽印別行,不著撰人。會稽顧燮光《河朔新碑目》三卷,附《河南古物調查表正誤》一卷,石印本。羅振玉《芒洛家墓遺文》三卷,玻璃版印,《雲窗叢刻》本。劉喜海《三巴金石苑》不分卷,來鳳閣原刻本,上海石印本,是書一名《三巴[B13F]古志》,乃劉撰《金石苑全書》中之一種,《全書》未盡刊行,稿藏上海涵芬樓。臨桂況周頤《萬縣西南山石刻記》三卷,自刻本。馮登府《閩中金石志》十四卷,吳興劉承?希古樓刻本。晉江陳?《閩中金石略》十五卷,未刊,稿藏閩侯林氏石廬。新城王樹?冉《新疆訪古錄》二卷,排印本。元和江標《和林金石錄》一卷,自刻《靈鶼閣叢書》本。程祖慶《吳郡金石目》一卷,滂喜齋本。羅振玉《楚州金石錄》一卷,石印本。《西陲石刻錄》二卷、《後錄》一卷,羅氏自刻本。《三韓冢墓遺文目錄》一卷,《雪堂叢刻》本。《海外貞珉錄》一卷,記中國石刻之流傳海外者,《雪堂叢刻》本。以上三種並羅振玉撰。劉喜海《海東金石苑》八卷,《補遺》六卷,《附錄》二卷,記錄朝鮮金石,吳興劉承?希古樓刻本。又歙縣鮑康觀古閣刻本,一卷,止刊跋語,未錄金石全文,非完帙。德清傅雲龍《日本金石志》五卷,載《傅氏遊歷日本圖經》內。
考石經者,已入經部,石經類《隸釋》、《隸續》、《漢隸字原》,已入經部小學類。
以上金石文字之屬
《金石例》十卷。(元潘昂霄。)
【補】南陵徐乃昌影元至正鄱陽刻本,附《札記》一卷。
《墓銘舉例》四卷。(明王行。乾隆丙子王穎銳刻本。)
《金石要例》一卷。(黃宗羲。王穎銳刻本,借月山房本。以上通名《金石三例》,雅雨堂合刻本,小玲瓏山館本,嘉慶辛未郝懿行重刻本。)
【補】《金石三例》,光緒間讀有用書齋刻本,《式訓堂叢書》本。以上三種與《郭麟金石例補》合刻,通名《金石四例》,道光間李瑤刻本,光緒間馮氏刻本。朱記榮刻《金石全例》十一種,以上三種亦在其內。
《志銘廣例》二卷。(樑玉繩。《清白士集》本。)
【補】《式訓堂叢書》本,坊間易名《校經山房叢書》。朱氏《金石全例》本,即式訓堂版。
《碑版廣例》十卷。(王芑孫。自刻本。)
【補】《金石全例》本。
《金石例補》二卷。(郭麟。靈芬館集本。)
【補】道光間李瑤刻《金石四例》本,光緒間馮氏刻《金石四例》本,《式訓堂叢書》本,朱氏《金石全例》本。
《漢石例》六卷。(劉寶楠。《連筠{?移}》本,山東單刻本。)
【補】《金石全例》本。
《漢魏六朝墓銘纂例》四卷。(李富孫。別下齋本。)
【補】《金石全例》本。
《金石綜例》四卷。(馮登府。自刻本。《漢魏六朝志墓金石例》三卷,附《唐人志墓諸例》一卷。吳鎬。道光己酉顧氏刻本。)
【補】馮書《金石全例》本。吳書太倉張氏刻本,常熟鮑氏後知不足齋本。常熟鮑振方《金石訂例》四卷,後知不足齋本。樑廷?冉《金石稱例》四卷、續一卷,自著《有藤花亭十種》本,《金石全例》本。長洲葉昌熾《語石》十卷,論列古今石刻,極有條理,宣統元年自刻本。
以上金石義例之屬
──右金石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