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類若古史及宋以前雜史、雜地誌,多在通行諸叢書內,此舉善本,若諸本相等,舉易得者。
(事實先以正史爲據。)
《欽定二十四史》。乾隆間欽定。此二十四部皆爲正史,共三千二百四十三卷,目列後。正史撰人不錄。
(今案:有中華書局1959年版。)
《史記》一百三十卷。(晉裴る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汲古本、掃葉本無索隱、正義。)《漢書》一百二十卷。(唐顏師古注。即宋慶元附三劉刊誤、宋祁校語本。明監本、汲古本、掃葉本無校語。)《後漢書》一百二十卷。(唐章懷太子賢注。《內志》三十卷,晉司馬彪撰,樑劉昭注。)《三國志》六十五卷。(宋裴松之注。)《晉書》一百三十卷。(附唐何超《音義》三卷。)《宋書》一百卷。《南齊書》五十九卷。《梁書》五十六卷。《陳書》三十六卷。《魏書》一百一十四卷。《北齊書》五十卷。《周書》五十卷。《隋書》八十五卷。《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舊唐書》二百卷。
《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明南監本附宋董衝《釋音》二十五卷。)《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目錄》二卷。《新五代史記》七十四卷,《目錄》一卷。宋徐無黨注。《宋史》四百九十六卷。《遼史》一百一十六卷。《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元史》二百一十卷。《明史》三百三十六卷。(武英殿附《考證》本,江寧、蘇州、揚州、杭州、武昌五書局合刻本,新會陳氏覆刻殿本。明南、北監本《廿一史》,斷自元止,無《舊唐》、《舊五代》。北監合刻,南監乃新舊版輳集而成,或別刻,或復刻。毛氏汲古閣本《十七史》,至《新五代》止,亦無《舊唐》、《舊五代》。席氏掃葉山房本,與毛本同,增《舊唐》、《舊五代》。北監本、掃葉本、陳本、坊翻毛本有脫誤。)
【補】五局合刻本,光緒間刻成,江寧局據汲古本刻《史記》、兩漢書、《三國志》、《晉書》、《南北史》、《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揚州局據汲古本刻《隋書》,今版歸江寧局。杭州局據江都懼盈齋本刻《舊唐書》,據汲古本刻《新唐書》,據殿本刻《宋史》。蘇州局據道光補印殿本刻《遼》、《金》、《元》三史;附《欽金、元三史國語解》四十六卷,厲鶚《遼史拾遺》二十四卷,楊循吉《拾遺補》五卷,錢大昕《元史·氏族表》三卷、《元史·藝文志》四卷。武昌局據汲古本刻《新五代史》,據殿本刻舊《五代史》、《明史》,皆可單行。殿本中,舊五代史乾隆四十九年刻,餘皆乾隆四年刻,其《宋》、《遼》、《金》、《元》四史,在乾隆十四年後印者,爲譯名新改之本。道光四年修補殿版本,經淺學誤改,不善。光緒間湖南寶慶三味書坊翻殿本。光緒間上海同文書局影印殿本,惟《舊五代史》則由他本託名殿本者。民國五年涵芬樓影印殿本。
以上正史合刻本
重刻明震澤王氏本《史記》一百三十卷。(武昌局本,間有依明柯校汪刻本者,王延?、柯維熊、汪諒,有《索隱》、《正義》。)
古香齋袖珍《史記》一百三十卷。(內府本。)
【補】光緒間重刻本。同治五年江寧局刻南匯張文虎校本,附《校刊札記》五卷,此本善。上海博古齋影印宋王善夫刻本,日本亦影印。涵芬樓影印劉燕庭舊藏宋百衲本。貴池劉世珩玉海堂覆宋百衲本。吳興劉承?嘉業堂覆宋蜀大字本。桐鄉馮應榴刻本,單刻正文無注。
重刻殿本附《考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新五代史》。成都局本。卷數與殿本同。
重刻聞人本《舊唐書》二百卷。(明聞人詮原刻。揚州岑建功重校刻本,附《逸文》十二卷、《校勘記》六十六卷。)
【補】岑版今藏南京龍蟠裏圖書館。定遠方氏翻岑本。
重刻殿本《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汲古閣本《新五代史》七十四卷。(武昌局本。)
【補】即前所舉五局《合刻二十四史》本,此復見。邵晉涵《舊五代史箋註》一百五十卷、《目錄》二卷,吳興劉承?嘉業堂刻單行本。《新五代史》,乾隆十一年歐陽氏刻本,近年貴池劉世珩玉海堂覆宋小字本。
重刻《明史》三百三十六卷。(江寧藩庫本。)
《史記評林》一百三十卷,《漢書評林》一百二十卷。(明凌稚隆刻本,較勝他坊本,有《索隱》、《正義》。)
【補】此本之可取在正文及注校刻不苟。
以上正史分刻本此外若明刻之秦藩本《史記》,劉氏翻刻元中統本《史記索隱》,汪文盛本兩漢書,馮夢禎刻《三國志》,皆善本。其餘明刻、近人坊刻《史》《漢》甚多,不具錄。
單行本《史記索隱》三十卷。(汲古閣本,掃葉山房本。)
【補】江寧局重刻汲古閣本,廣州局重刻汲古閣本。丁晏《史記毛氏正誤》一卷,六藝堂本,廣州局本。廣州局所刻史部諸書,總稱《史學叢書》,並皆單行。
《史記志疑》三十六卷。(樑玉繩。原刻本。)
【補】光緒間會稽章壽康刻本,廣州局本。方苞《史記注補正》一卷,廣州局本。保靖瞿方梅《史記三家注補正》八卷,載學衡,無刻本。瑞安李笠《史記訂補》八卷,自刻本。歸安崔適《史記探源》八卷,辨證《史記之竄亂》,純以今文家言爲主,原刻本,北京大學排印本。富陽繆鳳林《史記探源正謬》四卷,未刊,又《讀史微言》一卷,載史學與地學,無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0年版,賀次君點校。)
《史記三書釋疑》三卷。(錢塘。錢坫補《史記注》一百三十卷,未刊。)
《史記三書正訛》三卷。(王元啓。?平居士集本。《律書》一卷,《曆書》一卷,《天官書》一卷。孫星衍《史記天官書考證》十卷,未見傳本。)
【補】王元啓《史記三書正訛》三卷,又《史記月表正訛》一卷,並廣州局本。孫考證未刊,原稿舊藏吳襄勤處。孫星衍《史記天官書補目》一卷,《昭代叢書·壬集》本,廣州局本。崑山朱文鑫《史記天官書恆星圖考》一卷,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
《讀史記十表》十卷。(汪越。)
【補】民國十六年南陵徐乃昌影印康熙刻本。儀徵張錫瑜《史表功比說》一卷,廣州局本。劉文淇《楚漢諸侯疆域志》三卷,廣州局本,吳縣朱記榮刻本。
(江:以上考證《史記》)
《古今人表考》九卷。(樑玉繩。《清白士集》本。《人表考校補》一卷,《續考校補》一卷。蔡雲。自刻本。)
【補】樑、蔡書廣州局皆有刻本。翟雲升《校正古今人表》九卷,道光十二年刻本。
《漢書律曆志正訛》上下卷。(王元啓。?平居士集。杭世駿《漢書疏證》、《北齊書疏證》,未見傳本。)
【補】杭書未刊。
《漢書地理志校本》二卷。(汪邁孫。杭州刻本。)
【補】汪遠孫。汪氏振綺堂版,今歸杭州局。宜都楊守敬《漢書地理志補校》二卷,觀海堂自刻本。段玉裁校本,未刊。
《漢書地理志稽疑》六卷。(全祖望。朱文翰刻本,粵雅堂本。)
《新?注地理志》十六卷。(錢坫。原刻本,同治甲戌會稽章氏重刻本附徐鬆《集釋》。又《漢書十表注》十卷,未刊。)
《漢書地理志補註》一百三卷。(吳卓信。安徽包氏刻本。)
《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七卷,《考正德清胡氏禹貢圖》一卷。
(今人。廣州刻本。)
【補】此書番禺陳澧撰,刻《東塾遺書》內,今版在廣州局。錢塘吳承志《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補正》二卷,吳興劉承?刻《求恕齋叢書》本。
《漢志水道疏證》五卷。(洪頤煊。問經堂本。)
【補】光緒九年長洲蔣氏刻《心矩齋叢書》本,廣州局本。
《補漢兵志》一卷。(宋錢文子。知不足齋本。)
《漢藝文志考證》十卷。(王應麟。《玉海》附刻本。)
【補】宋王應麟。山陰姚振宗《漢書藝文志條理》八卷、《拾補》六卷,原稿藏浙江圖書館,民國十八年珍本叢刊排印本。武進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不分卷,民國十三年涵芬樓排印本。
《漢書西域傳補註》二卷。(徐鬆。原刻本,張琦刻本,《指海》本。)
【補】光緒五年定州王灝刻《畿輔叢書》本,光緒十二年會稽章壽康刻《式訓堂叢書》本。仁和丁謙於正史各外夷傳地理俱有考證,用力甚勤,但未盡足據,書凡十七種,三十五卷,民國四年杭州局刻爲《浙江圖書館叢書》第一集。西人所著如喜爾慈《西域地理考》、斯坦因《西域新圖志》諸書,尚無譯本。
《漢西域圖考》七卷。(李光廷。同治庚午刻本。王峻《漢書正誤》四卷,自刻本。)
【補】會稽李慈銘《漢書札記》七卷,北平北海圖書館排印本。
(江:以上考證《漢書》)
《班馬字類》五卷,附《補遺》。(宋婁機。別下齋刻涉聞梓舊本,小玲瓏館仿宋大字本,又仿宋中字本。)
【補】張氏澤存堂本,常熟鮑氏後知不足齋本,長沙思賢書局刻本。
《班馬異同評》三十五卷。(宋倪思。劉辰翁評。嘉慶丁酉福建刻本。倪書爲考史、漢文辭異同,劉評無謂,今倪書無單行本。)
【補】成鏞輯隋蕭該《漢書音義》三卷、《敘錄》一卷,原刻本,德化李氏木犀軒本。
(江:以上《史》、《漢》互證)
《後漢書補逸》二十一卷。(姚之る。刻本。孫志祖補輯謝承《後漢書》五卷,未見傳本。)
【補】黟縣汪文臺輯《七家後漢書》二十一卷,光緒間南昌刻本。黃?漢學堂亦輯《後漢書》數種。楊守敬《漢書二十四家古注輯存》十二卷,未刊。孫輯謝承《後漢書》,未刊,南京龍蟠裏圖書館有鈔本。章實齋文外集嘗謂山陰王氏有謝承《後漢書》一部,守藏至祕,是乾隆間其書尚未佚絕,今又百餘年,幾經變亂,不知孤本猶存否。
《補後漢書年表》十卷。(宋熊方。盧校鮑刻本。)
《後漢書補表》八卷。(錢大昭。汗筠齋本,粵雅堂本。)
【補】常熟鮑氏後知不足齋本,廣州局本。金匱華湛恩《後漢書三公年表》一卷,廣州局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59年版《後漢書補表校錄》,陳漢章著。)
《補後漢藝文志》四卷。侯康。伍氏《嶺南遺書》本。錢大昭《補續漢書藝文志》二卷、《後漢郡國令長考》一卷,錢塘《續漢書律曆志補註》二卷,未刊。
【補】侯書廣州局本。錢大昭《補續漢書藝文志》已刊,有家刻本,《昭代叢書·壬集》本,南陵徐乃昌積學齋本,廣州局本。錢大昭《後漢郡國令長考》已刊,有武昌局《正覺樓叢書》本,南城蔡學蘇刻《三餘書屋叢書》本,徐氏積學齋本,廣州局本。江寧顧??三《補後漢書藝文志》三十一卷,光緒二十一年南清河王錫祺排印《小方壺齋叢書》本,民國間江寧蔣國榜排印《金陵叢書本》十卷。姚振宗《補後漢藝文志》四卷,吳興張鈞衡刻《適園叢書》本。常熟曾樸《補後漢書藝文志》一卷、《志考》十卷,活字本。杭世駿《補歷代藝文志》,未刊。
《後漢書補註》二十四卷。(惠棟。寶山李氏刻本,粵雅堂本,馮集梧刻本。)
【補】廣州局本。惠棟《漢書會最人物誌》三卷,元和江標刻入《靈鶼閣叢書》,即補註底本。
《後漢書補註續》一卷。(侯康。《嶺南遺書》本。)
【補】廣州局本。嘉興沈銘彝《後漢書注又補》一卷,原刻本,廣州局本。海鹽李韋求《後漢書儒林傳補》二卷,虎溪山房刻本。儀徵田普光《後漢儒林傳補遺》一卷,南陵徐乃昌《續》一卷,徐氏《無阝齋叢書》本。朱右曾《後漢郡國志校補》,未見傳本。
(江:以上考證《後漢書》)
《兩漢刊誤補遺》十卷。(宋吳仁杰。聚珍本,福本,知不足齋本。陳景雲《兩漢舉正》五卷、錢大昭《兩漢書釋疑》四十四卷、沈欽韓《兩漢書疏證》七十四卷,未刊。)
【補】吳書光緒間儀徵張丙炎刻《榕園叢書》本。上虞羅氏宸翰樓覆宋刻《東漢書刊誤》四卷。《陳書》未刊,仁和朱氏舊有鈔本。錢、沈書今皆已刊。錢大昭《漢書辨疑》二十二卷、《後漢書辨疑》十一卷、《續漢書辨疑》九卷,並廣州局本,即《兩漢書釋疑》。沈欽韓《漢書疏證》三十六卷、《後漢書疏證》三十卷,並杭州局本。番禺何若瑤《前後漢書注考證》二卷,廣州局本。長沙周壽昌《漢書注校補》五十六卷、《後漢書注補正》八卷,家刻本,廣州局本。長沙王先謙《漢書補註》一百卷,光緒二十六年虛受堂自刻本,坊間石印本,又《後漢書集解》一百二十卷、《續漢書補註》三十卷,民國十二年長沙新刻本,此二書晚出最備。(今案: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8年影印本。)
(江:此刊證《兩漢書》)
《三國職官表》三卷。(洪飴孫。道光元年李兆洛《合樑疆域志》刻本。)
【補】武昌局《正覺樓叢書》本,廣州局本。
《三國疆域志》二卷。(洪亮吉。卷施閣集本。)
【補】武昌局《洪北江全集》本,廣州局本。武進謝鍾英《三國疆域志補註》十五卷,附《大事表》一卷、《疆域表》二卷、《疆域志疑》一卷,光緒二十四年湖南刻本。《三國郡縣表》八卷,盱眙吳增僅撰,宜都楊守敬《補正》,楊氏觀海堂刻本,又光緒間原刻本。
《補三國藝文志》四卷。(侯康。《嶺南遺書》本。)
【補】廣州局本。姚振宗《三國藝文志》四卷,《張氏適園叢書》本。
《三國志補註》六卷,附《諸史然疑》一卷。(杭世駿。刻本。)
【補】杭氏刻《外集》本,《昭代叢書》己集、《知不足齋叢書》及杭氏七種,皆止刻《然疑》。
《三國志補註續》一卷。(侯康。《嶺南遺書》本,《學海堂二集》本。)
【補】廣州局本。
《三國志辨誤》一卷。(宋人闕名。聚珍本,福本,守山閣本,金壺本。陳景雲《國志舉正》四卷、錢大昭《三國志辨疑》三卷,未刊。)
【補】《辨誤》,桐華館本。孫詒讓見舊鈔本,題何焯撰。陳書,仁和朱氏舊有鈔本。錢書已刊,武昌局《正覺樓叢書》本,廣州局本,家刻本。錢儀吉《三國志證聞》三卷,蘇州局本。羅振玉《三國志證聞校勘記》一卷,羅氏雪堂補刻排印本。樑章鉅《三國志旁證》三十卷,家刻本,廣州局本。趙一清《三國志注補》六十五卷,廣州局本。周壽昌《三國志注證遺》四卷,家刻本,廣州局本。
《三國志考證》八卷。(潘眉。嘉慶間刻本。沈欽韓《三國志補訓詁》八卷、《釋地理》八卷,未見傳本。)
【補】潘書廣州局本。山陰周星詒《三國志考證校記》一卷,載《國粹學報》。盧文?召《三國志續考證》一卷,未刊,南京龍蟠裏圖書館有鈔本。長沙易培基《校本三國志》,未刊。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三國志校詁》,吳金華著。)
(江:以上考證《三國志》)
《晉書地理志新補正》五卷。(畢沅。經訓堂本。)
【補】章氏《式訓堂叢書》本,廣州局本。畢沅《晉太康地誌》一卷、《晉書地道記》一卷,廣州局本。陽湖方愷《晉書地理志校補》一卷,廣州局本。
《東晉疆域志》四卷,《十六國疆域志》十六卷。(洪亮吉。卷施閣集本。)
【補】武昌局《洪北江全集》本,廣州局本。
《補晉兵志》一卷。(錢儀吉。《彳?石齋記事初稿》本。)
【補】光緒間貴築楊氏刻《訓纂堂叢書》本,廣州局本。常熟丁國鈞《補晉書藝文志》四卷,光緒二十年自印活字本,廣州局本。萍鄉文廷式《補晉書藝文志》六卷,宣統元年湖南排印本。錢塘吳士鑑《補晉書經籍志》四卷,光緒三十年自刻本。海門周家祿《晉書校勘記》五卷,廣州局本。仁和勞格《晉書校勘記》三卷,月河精舍本,廣州局本。吳士鑑《晉書?注》一百三十卷,吳興劉承?嘉業堂刻單行本。
(江:以上補《晉書》)
《補宋書刑法志》一卷,《食貨志》一卷。(郝懿行。《郝氏遺書》本。)
【補】嘉興錢儀吉刻《郝氏史學三種》本,廣州局本,粵雅堂本。寶應成蓉鏡《宋州郡志校勘記》一卷,《南菁書院叢書》本,廣州局本。上虞羅振玉《補宋書宗室世系表》一卷,自刻《永豐鄉人雜著續編》本。
《晉宋書故》一卷。(同上。洪亮吉《宋書音義》四卷,未刊。)
【補】《晉宋書故》,同治四年郝懿行、孫聯薇《重刻郝氏遺書》本,廣州局本,粵雅堂本。郝懿行《晉宋書故補》,錢儀吉刻《郝氏史學三種》本。
《補樑疆域志》四卷。(洪?孫。李兆洛刻本。)
【補】廣州局本。嘉定徐文範《東晉南北朝地輿表》十二卷,兼詳人事,廣州局本。侯康補《宋》、《齊》、《樑》、《陳》、《魏》、《北齊》、《周》各書《藝文志》各一卷,武進湯洽補梁書、《陳書藝文志》各一卷,合州張森楷《北齊書》三卷,未見傳本。王先謙《魏書校勘記》一卷,廣州局本。張穆《延昌地形志》,未見傳本,此書爲補正《魏書地形志》而作,全書未成,僅成十三卷。烏程溫曰睿《魏書地形志集釋》三卷,張氏《適園叢書》本。羅振玉《魏書宗室傳注》六卷、《表》一卷,東方學會排印本。
《南北史表》六卷。(周嘉猷。原刻本。章宗源《隋書經籍志考證》,未刊。)
【補】《南北史表年表》一卷,《帝王世系表》一卷,《世系表》五卷,共七卷,雲六卷者誤,廣州局本。江寧汪士鐸《南北史補志》十四卷,補《天文》、《地理》、《五行》、《禮儀四志》,江寧局本,原書凡三十卷,其《輿服》、《樂律》、《刑法》、《職官》、《食貨》、《氏族》、《釋老》、《藝文》八志未刊,稿已佚。明李清《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刊本罕見,北平故宮圖書館、德化李氏木犀軒並藏有《四庫傳鈔》本。章宗源《隋書經籍志考證》,止成史部十三卷,武昌局本。姚振宗、柳逢良、楊守敬皆撰《隋書經籍志考證》,未刊。富平張鵬一《隋書經籍志補》二卷,光緒三十年刻本。楊守敬《隋書地理志考證》九卷、《補遺》一卷,光緒二十年觀海堂自刻本。
(江:以上考證六朝)
《舊唐書校勘記》六十六卷。(羅士琳、陳立、劉文淇、劉毓崧同校。)
《舊唐書逸文》十二卷。(岑建功輯。揚州岑氏附《舊唐書》刻本。互見。)
【補】錢塘張道《舊唐書疑義》四卷,武昌局《正覺樓叢書》本。
《新唐書糾繆》二十卷。(宋吳縝。聚珍本,福本,知不足齋本。陳黃中《新唐書誤》三卷,未刊。)
【補】《糾謬》海虞趙開美校刻本。陳黃中書名《新唐書刊誤》。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四部叢刊三編·新唐書糾繆》。)
《新舊唐書合鈔》二百六十卷。沈炳震。海寧查氏刻本。丁小鶴新《舊唐書合鈔補正》,有刻本,未見。
【補】《丁氏補正》六卷,及沈炳震《唐宰相世系表訂訛》十二卷,並海寧查世亻炎刻本,即附《合鈔》後。咸豐八年錢塘吳氏重刻沈書,亦附丁《補正》。王先謙《新舊唐書合鈔補註》二百六十卷,未刊,稿藏王氏。
《新舊唐書互證》二十卷。(趙紹祖。原刻本。)
【補】廣州局本。武億《新唐書注》、臨桂唐景崇《兩唐書校注》,未刊。金匱華湛恩《唐藩鎮表》,未見傳本。鄞縣董沛《唐書方鎮表考證》二十卷、甘泉張宗泰《新唐書天文志疏證》,未刊。
(江:以上考證新、舊《唐書》)
《五代史補》五卷。(宋陶嶽。汲古閣本,掃葉山房本。)
【補】新昌胡思敬編刻《豫章叢書》本,山陰宋澤元刻《懺花?叢書》本。宋王禹?《五代史闕文》一卷,汲古閣本,懺花?本。顧??三《補五代藝文志》一卷,光緒間江寧博春官刻《金陵叢刻》本,會稽趙之謙刻本,廣州局本,蔣國榜排印《金陵叢書》本。周嘉猷《五代紀年表》一卷,武昌局《正覺樓叢書》本,廣州局本。
《五代史記纂誤》三卷。(宋吳縝。聚珍本,福本,知不足齋本。)
【補】南昌局重刻聚珍本。
《五代史記纂誤補》四卷。(吳蘭庭。知不足齋本,《珠塵》本,單刻本。)
【補】劉承?刻《吳興叢書》本。江夏吳光耀《五代史記纂誤續補》六卷,光緒間吳氏刻本。周壽昌《五代史記纂誤補續》一卷,附刻《三國志證遺》後。
《新五代史記補註》七十四卷。彭元瑞、劉鳳誥同撰。原刻通行本,中分子卷。
(江:以上考證五代)
《宋遼金元四史朔閏考》二卷。(錢大昕。錢侗續成。文選樓本,粵雅堂本。)
【補】廣州局本。歸安陸心源《宋史翼》四十卷,十萬卷樓自刻本。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錢大昕全集(第五冊)·宋遼金元四史朔閏考》,陳文和等點校。)
《遼金元三史國語解》四十六卷。(乾隆四十六年敕撰。殿本。《宋》、《遼》、《金》、《元》史原書譯語不合者,殿本四史奉敕改正。)
【補】蘇州局重刻本。
《補遼金元三史藝文志》。(倪?。抱經堂《羣書拾補》之一。)
【補】單刻本一卷。廣州局本,亦在鎮海張壽榮刻《八史經籍志》內。此上元倪燦所撰,非倪?也,盧文?召復採海寧張錦雲《元史藝文志補》入之,張書無刻本。江都金門詔《補遼金元三史藝文志》一卷,《金東山集》本,《昭代叢書》庚集本,廣州局本,亦在《八史經籍志》內。倪燦《宋史藝文志補》一卷,傅氏《金陵叢刻》本,廣州局本,亦在《羣書拾補》及《八史經籍志》內。鄭文焯《補金文藝文志》,未見傳本。
《遼金元三史拾遺》五卷。(錢大昕。《潛研堂全書》本。)
【補】廣州局本。三史乃《史記》、前後《漢書》,此作《遼》、《金》、《元》誤。此書當次《兩漢刊誤補遺》後。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錢大昕全集(第四冊)·三史拾遺》,陳文和等點校。)
《遼史拾遺》二十四卷,《補》五卷。(厲鶚。汪刻本。杭世駿《補金史》一百卷,未刊。)
【補】《遼史拾遺補》五卷,震澤楊復吉撰。蘇州局本,廣州局本,皆附刻楊《補》。楊《補》有單刻本。杭書,南京龍蟠裏圖書館有鈔本,殘帙,不分卷,五冊。李慎儒《遼史地理志考》五卷,新刻本。烏程施國祁《金史詳校》十卷,會稽章壽康刻本,蘇州局本,廣州局本。施國祁《金源札記》二卷,會稽趙之謙刻本。吳縣洪鈞《元史譯文證補》三十卷,光緒二十三年元和陸潤庠刻本,上海文瑞樓縮印本,廣州局本。長沙王先謙《元史拾補》十卷,未刊,稿藏王氏。
《元史氏族表》三卷。(錢大昕。潛研堂本。別有《元史稿》一百卷,未刊。)
【補】《元史氏族表》,蘇州局本,廣州局本。清末日本人島田《翰訪餘錄》內有錢氏手寫《元史稿》殘本二十八巨冊,雲闕卷首至卷二十五,則此稿今當仍在。膠縣柯紹?《新元史》二百五十七卷,民國十一年天津徐世昌退耕堂刻本,坊間排印本,此書晚出,勝邵、魏、屠諸家。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錢大昕全集(第五冊)·元史氏族表》,陳文和等點校。)
《補元史藝文志》四卷。(同上。潛研堂本。)
【補】蘇州局本,廣州局本,亦在《八史經籍志》及邵陽魏源《元史新編》內。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錢大昕全集(第五冊)·元史藝文志》,陳文和等點校。)
《元史備忘錄》一卷。(明王光魯。借月山房本。)
【補】《琅琊山館叢書》本。
《元史本證》五十卷。(汪輝祖。家刻本。)
【補】光緒間會稽徐友蘭刻《紹興先正遺書》本,廣州局本。長洲王頌蔚《明史考證扌?逸》四十二卷,吳興劉承?《明史例案》九卷,並劉氏嘉業堂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4年版,姚景安點校。)
(江:以上考證《宋》、《遼》、《金》、《元》四史。按以上各書,皆分考各史,以下諸書,乃總括各史者。)
《諸史拾遺》五卷。(錢大昕。潛研堂本。)
【補】廣州局本。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錢大昕全集(第四冊)·諸史拾遺》,陳文和等點校。)
《歷代史表》五十九卷。(萬斯同。原刻足本,初印本少末六卷。錢大昕《唐學士年表》一卷、《五代學士年表》一卷、《宋中興學士年表》一卷,德清徐氏刻本。)
【補】廣州局重刻足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9年影印本《四部備要·歷代史表》。)
《史目表》卷洪飴孫。(李兆洛刻本。乃合編歷代史目錄。)
【補】二卷。光緒四年啓秀山房重刻本,《宏達堂叢書》本,武昌局《洪北江遺書》附刻本,民國十年東南大學石印本,附元和江標、吳縣王仁俊、鹽城陳鍾凡《校補》。歸安錢恂《史目表》一卷,原刻本。
《歷代帝王年表》三卷。(齊召南。文選樓本,粵雅堂本,仁和葉氏重刻本。此書最簡括。)
【補】浦江戴氏校刻本。
《歷代帝王廟諡年諱譜》一卷。(陸費墀。阮福刻本,仁和葉氏重刻本。)
【補】附刻右書末。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9年影印本《帝王廟諡年諱譜》。)
《歷代統紀表》十三卷,《疆域表》三卷,《沿革表》三卷。(段承基。自刻本。)
【補】黃本驥《歷代統系錄》六卷,附《紀元表》一卷、《年號分韻考》十卷,三長物齋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9年影印本《四部備要·歷代統紀表》。)
《廿一史四譜》五十四卷。(沈炳震。海寧查氏刻本。)
【補】廣州局本。《紀元譜》四卷,《封爵譜》二十四卷,《宰執譜》十卷,《諡法譜》十六卷,所譜皆自漢迄元。烏程汪曰禎《二十四史日月考》五十三卷,附《推策小識》三十六卷,未刊,稿本藏吳興蔣氏密韻樓。新會陳垣《二十史朔閏表》不分卷、《中西回史日曆》二十卷,民國十五年北京大學研究所印本,《朔閏表》石印,《日曆》排印。
(江:以上表譜)
《歷代建元考》十卷。(鍾淵映。守山閣本,金壺本。)
《紀元要略》二卷。(陳景雲。《補註》一卷。子黃中。《文道十書》本,《學津》本,《珠塵》本。)
《元號略》四卷,《補遺》一卷。(樑玉繩。《清白士集》本。)
【補】章學誠《紀元經緯考》七卷,嘉慶十三年江寧刻本,民國十八年吳興劉氏嘉業堂重刻本。錢東垣《建元類考》二卷、羅以智《建元匯考》不分卷,未刊,南京龍蟠裏圖書館並有寫本。
《紀元通考》十二卷。(葉維庚。自刻本。此書最詳。萬斯大《紀元會考》四卷,未見傳本。錢東垣《建元類聚考》二卷,嘉慶壬戌青浦刻本。)
《歷代紀元編》三卷。(李兆洛。江寧官本,粵雅堂本。此書最便。)
【補】此書江陰六承如撰。同治間合肥李氏刻本。羅振玉《重訂紀元編》三卷,排印本。
(江:以上考紀元)
《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二十卷。(同上。江寧官本。此書最便。)
【補】咸豐間鄧傳密湖南刻本,同治間合肥李氏刻本。
《歷代沿革圖》一卷。(六嚴。江寧官本。以上三書與《皇朝輿地韻編》、《輿地圖》合刻,通稱《李申耆五種》。)
【補】同治間合肥李氏刻本。宜都楊守敬《歷代輿地全圖》三十四冊,自《歷代地理沿革總圖》一冊外,自春秋至明爲圖四十五種,漢魏以前據《水經注》,隋唐以後據正史,考證詳審,洵稱鉅製,楊氏觀海堂木刻套印本。寶慶歐陽纓《中國曆代疆域戰爭合圖附說》一冊,民國間武昌亞新地學社石版套印本。鎮江柳翼謀《編繪沿革圖》百餘幅,精核,未刊。
《歷代地理沿革表》四十七卷。(陳芳績。道光間刻本。)
【補】廣州局本。
(江:以上考地理)
《十七史商榷》一百卷。(王鳴盛。原刻本。)
【補】廣州局本。
《廿二史考異》一百卷。(錢大昕。潛研堂本。李貽德《十七史考異》,未刊。)
【補】錢書光緒十年長沙龍氏刻本,廣州局本。仁和張燴《讀史舉正》八卷,乾隆五十一年許?良刻本,光緒七年會稽趙之謙刻本,廣州局本。洪亮吉《四史發伏》十卷,季氏刻本。洪頤煊《諸史考異》十八卷,附《讀書叢錄》,廣州局本。濰縣宋書升《二十四史正訛》,未見傳本。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錢大昕全集(第二、三冊)·廿二史考異》,陳文和等點校。)
《廿二史札記》三十六卷。(趙翼。原刻本。)
【補】廣州局本通行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4年版《廿二史札記校證》,王樹民校證。)
(江:以上總考證)
《南史識小錄》八卷,《北史識小錄》八卷。(沈名蓀、朱昆田同編。刻本。錢大昕《南北史雋》一卷,未刊。)
《宋瑣語》一卷。(郝懿行。《郝氏遺書》本。此二書爲史鈔類,附此。)
以上正史注補、表譜、考證之屬(此類各書,爲讀正史之資糧。)
──右正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