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看見清朝幾件重案的記載,“臣工”〔2〕擬罪很嚴重,“聖上”常常減輕,便心裏想:大約因爲要博仁厚的美名,所以玩這些花樣罷了。後來細想,殊不盡然。
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時常還不能饜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慾望。
中國不要提了罷。在外國舉一個例:小事件則如Gogol的劇本《按察使》〔3〕,衆人都禁止他,俄皇卻準開演;大事件則如巡撫想放耶穌,衆人卻要求將他釘上十字架〔4〕。
暴君的臣民,只願暴政暴在他人的頭上,他卻看着高興,拿“殘酷”做娛樂,拿“他人的苦”做賞玩,做慰安。自己的本領只是“倖免”。
從“倖免”裏又選出犧牲,供給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渴血的慾望,但誰也不明白。死的說“阿呀”,活的高興着。KK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一日《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署名唐俟。
〔2〕“臣工”羣臣百官。
〔3〕Gogol果戈理。參看本卷第102頁注〔18〕。《按察使》,今譯《欽差大臣》,作於一人三四年至一八三六年間。〔4〕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故事,據《新約全書》記載,耶穌在耶路撒冷傳道時,爲門徒猶大所出賣,被捕後解交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彼拉多因耶穌無罪,想釋放他,但遭到祭司長、文士和民間長老們的反對,結果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