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卷三 北山經

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多機木①,其上多華草②。漨(fēng)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水,其中多芘(茈)石、文石③。

①機木:即榿(qī)木樹,長得像榆樹,把枝葉燒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②華草:不詳何草。③茈石:紫顏色的漂亮石頭。文石:有紋理的漂亮石頭。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銅,其下多玉,無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諸[囪比](Pí)之水。其中多滑魚,其狀如[魚單](shàn)①,赤背,其音如梧②,食之已疣③。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①[魚單]:即鱔魚。俗稱黃鱔,體形如蛇,又長又圓又光滑,肉味鮮美。②梧:枝梧,也作“支吾”,用含混的言語搪塞。③疣:皮膚上的贅生物,俗稱瘊子。

又北二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①,其名曰[月雚](huān)疏,可以闢火。有鳥焉,其狀如烏,五采而赤文,名曰鵸(yī)[餘鳥](yú),是自爲牝牡,食之不疽(jǔ)。彭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芘湖之水,其中多儵(yóu)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目,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①錯:“厝”(cuò)的假借字。厝:磨刀石。

又北四百里,曰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有獸焉,其狀如貆(huán)而赤毫①,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兇。是山也,無草木,多青、雄黃。

①狟:豪豬。毫:細毛。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嚻(xiāo)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其中多鰼鰼(xí)之魚,其狀鵲而十翼,鱗皆在羽端,其音如鵲,可以御火,食之不癉。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獸多麢(1íng)羊,其鳥多蕃。

①蕃:不詳何鳥。也有認爲可能是貓頭鷹之類的鳥。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guó)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qū)①。其陽多玉,其陰多鐵。伊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獸多橐(tuó)駝②,其鳥多寓③,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④。

①椐:椐樹,也就是靈壽木,樹幹上多長着腫節,古人常用來製做柺杖。②橐駝:就是駱駝,身上有肉鞍,善於在沙漠中行走,知道水泉所在的地方,揹負千斤重物而日行三百里。③寓:即蝙蝠之類的小飛禽。④御兵:即闢兵。兵在這裏是指各種兵器的鋒刃。闢兵就是兵器的尖鋒利刃不能傷及身子。

又北四百里,至於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無石。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文貝。

又北二百里,曰丹薰之山,其上多樗(chū)柏,其草多韭薤(xié)①,多丹雘。薰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棠水。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tù)首麋身②,其音如嗥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月採](cǎi)③,又可以御百毒④。

①薤:也叫蕌頭,一種野菜,莖可食用,並能入藥。②菟:通“兔”。③[月採]:臌脹。④百:這裏表示多的意思,非實指。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無草木,多瑤、碧。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①,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

①文:花紋。這裏指野獸的皮毛因多種顏色相間雜而呈現出的斑紋或斑點。題:額頭。

又北百一十里,曰邊春之山,多蔥、葵、韭、桃、李①。槓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身,善笑,見人則臥,名曰幽鴳(é),其鳴自呼。

①蔥:山蔥,又叫茖蔥,一種野菜。莖生有枝格,一邊拔取一邊又生長起來,食之不盡。冬天也不枯萎。桃:山桃,又叫榹(sī)桃,也叫毛桃,一種野果木。果子很小,核與果肉粘結一起,桃仁多脂,可入藥。

又北二百里,曰蔓聯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蹄,見人則呼,名曰足訾(zǐ),其鳴自呼。有鳥焉,羣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鵁(jiāo),其鳴自呼,食之已風。

又北百八十里,曰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善吒①,行則銜其尾,居則蟠其尾②。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鵺(yé),食之已嗌(yì)痛③,可以已痸(zhì)④。櫟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槓水。

①吒:怒聲。這裏是大聲吼叫的意思。②蟠:盤曲而伏。③嗌:咽喉。④痸:癡病,瘋癲病。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題之山,其上多樗柘①(zhé),其下多流沙,多砥。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jiào)②,名曰那父。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名曰竦(sǔ)斯,其鳴自呼也。匠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其中多磁石③。

①柘:柘樹,也叫黃桑,奴柘。落葉灌木,葉子可以喂蠶,果子可以食用,樹皮可以造紙。②訆:同“叫”。大呼。③磁石:也作“慈石”,一種天然礦石,具有吸引鐵、鎳、鈷等金屬物質的屬性。俗稱吸鐵石,今稱磁鐵石。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就是利用磁石製做成的。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zhēn)楛(hǔ),其陽多玉,其陰多鐵。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邊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櫟澤。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鹹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無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長蛇①,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tuō)②。

①長蛇:傳說有幾十丈長,能把鹿、象等動物吞入腹中。②鼓:擊物作聲。柝:是古代巡夜人在報時間時所敲擊的一種木梆子。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hōng)之山,其上多棕、枏,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出於崑崙之東北隅,實惟河原。其中多赤鮭(guī)①。其獸多兕、旄牛,其鳥多鳲鳩②。

①赤鮭:身體呈流線型,有小圓鱗,口大而斜,錐狀牙齒,是一種冷水性的經濟魚類。②鳲鳩:即尸鳩,也就是布穀鳥。

又北二百里,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zhá)窳(yǔ),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魚市][魚市](péi)之魚①,食之殺人。

①[魚市][魚市]:據古人說就是江豚,黑色,大小如同一百斤重的豬。

又北二百里,曰獄法之山。瀤(huái)澤之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泰澤。其中多[魚巢](zǎo)魚,其狀如鯉而雞足,食之已疣。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犭軍](hún),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又北二百里,曰北嶽之山,多枳棘剛木①。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諸懷,其音如鳴雁,是食人。諸懷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嚻水,其中多鮨(yì)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②。

①枳棘:枳木和棘木,兩種矮小的樹。枳木像橘樹而小一些,葉子上長滿刺。春天開白花,秋天成果實,果子小而味道酸,不能吃,可入藥。棘木就是叢生的小棗樹,即酸棗樹,枝葉上長滿了刺。剛木:指木質堅硬的樹,即檀木材、柘樹之類。②狂:本義是說狗發瘋。後來也指人的神經錯亂,精神失常。

又北百八十里,曰渾夕之山,無草木,多銅玉。嚻水出焉,而西北流注於海。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

又北五十里,曰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

又北百里,曰羆差之山,無草木,多馬①。

①馬:指一種野馬,與一般的馬相似而個頭小一些。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鮮之山,是多馬。鮮水出焉,而西北流注於塗吾之水。

又北百七十里,曰隄(tí)山,多馬。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首,名曰狕(yāo)。隄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泰澤,其中多龍龜①。

①龍龜:也有把龍龜看作是一種動物的,即龍種龜身的吉吊。

凡北山經之首,自單狐之山至於隄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雞彘瘞(yì),吉玉用一珪,瘞而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北次二經之首,在河之東,其首枕汾, 其名曰管涔(cén)之山。其上無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少陽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銀①。酸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汾水,其中多美赭②。

①赤銀:最精最純的銀子。這裏指天然含銀量很高的優質銀礦石。②赭:即赭石,一種紅土中含着鐵質的礦物。

又北五十里,曰縣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其獸多閭(lǔ)麋①,其鳥多白翟白[有鳥](yóu)②。晉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汾水。其中多鮆(zī)魚,其狀如儵(yóu)而赤麟③,其音如叱④,食之不驕。

①閭:據古人講,是一種黑母羊,形體似驢而蹄子歧分,角如同羚羊的角,也叫山驢。②白[有鳥]:據古人講,就是前面已說過的白翰鳥。③儵:通“鯈”,這裏指的是小魚。④叱:大聲呵斥。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無草木,多青碧。勝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汾水,其中多蒼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廣員三百里,盡沙也,無草木鳥獸。鮪(Wěi)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是多白玉。

又北四百里,曰爾是之山,無草木,無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無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浮水,其中多美玉。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諸餘之山,其上多銅玉,其下多松柏。諸餘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頭之山,其上多金玉,無草木。旄水出焉,而東流注於(印)[邛(qióng)]澤。其中多[馬勃-力](bó)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páo)鴞(xiāo)①,是食人。

①狍鴞:傳說中的一種怪獸,非常貪婪,不但吃人,而且在吃不完時,還要把人身的各個部位咬碎。

又北三百里,曰北嚻之山,無石,其陽多碧,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白身犬首,馬尾彘鬣,名曰獨[犭谷](gú)。有鳥焉,其狀如烏,人面,名曰[般/鳥](bàn)[冒鳥](mào),宵飛而晝伏,食之已暍(yē)①。涔(cén)水出焉,而東流注於邛(qióng)澤。

①暍:中暑,受暴熱。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樑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東流注於雁門。其獸多居暨(jī),其狀如彙(wéi)而赤毛①,其音如豚(tún)。有鳥焉,其狀如夸父②,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嚻,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dòng)③。

①彙:據古人講,這種動物長得像老鼠,紅色的毛硬得像刺蝟身上的刺。②夸父:即前文所說的舉父,一種長得像獼猴的野獸。③衕:腹瀉。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無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碧、多馬。湖灌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海,其中多[魚旦](shàn)①。有木焉,其葉如柳而赤理。

①[魚旦]:同“鱓”。即黃鱔。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於洹(huán)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樹皆無枝,其高百仞①,百果樹生之。其下多怪蛇。

①仞:古代的八尺爲一仞。

又北三百里,曰敦題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是錞(chún)於北海①。

①錞:依附。這裏是座落、高踞的意思。

凡北次二經之首,自管涔之山至於敦題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雞、彘瘞;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

北次三經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獸焉,其狀如麢(líng)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①,其名曰[馬軍](huī),善還(xuán)②,其名自訆(jiào)。有鳥焉,其狀如鵲,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賁鳥](bēn),是善驚,其鳴自詨(jiào)③。

①距:雄雞、野雞等跖後面突出像腳趾的部分。這裏指雞爪子。②還:通“旋”。旋轉。③詨:叫,呼。

又東北二百里,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帝](tí)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疾。

又東北二百里,曰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訆。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黃,是名曰鶌(qǔ)鶋(jū),其鳴自詨(jiào), 食之不飢,可以已寓①。

①寓:古人認爲寓即“誤”字,大概以音近爲義,指昏忘之病,就是現在所謂的老 年健忘症,或老年癡呆症。也有另一種意見認爲指疣病,就是中醫學上所謂的千日瘡,是因病毒感染而在皮膚上生出小疙瘩。

又東北七十里,曰鹹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銅,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條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長澤。其中多器酸①,三歲一成,食之已癘。

①器酸:據古人講,大概是一種可以吃而有酸味的東西,就像山西解州鹽池所生產的鹽之類的東西。因爲澤水靜止而不流動,積的時間長了,就形成一種酸味的物質。

又東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無草木,多文石。有獸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澠(shéng)水出焉,潛於其下,其中多黃堊(é)。

又東三百里,曰陽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銅。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尾,其頸[竪/肉-立](shén)①,其狀如句(gōu)瞿②,其名曰領胡,其鳴自詨,食之已狂。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爲牝牡,名曰象蛇,其鳴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河。其中有[魚陷-阝](xiàn)父之魚,其狀如鮒魚,魚首而彘身,食之已嘔。

①[竪/肉-立]:肉瘤。②句瞿:鬥。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賁聞之山,其上多蒼玉,其下多黃堊,多涅石①。

①涅石:一種黑色礬石,可做黑色染料。礬石是一種礦物,爲透明結晶體,有白、黃、青、黑、絳五種。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氵取](niǎn)水出焉,而西北流於泰澤。

又東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無石。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是水冬幹而夏流,實惟幹河。其中有兩山,是山也,廣員三百步,其名曰發丸之山①,其上有金玉。

①發丸之山:據古人講,發丸山居於水中,形狀像似神人所發射的兩顆彈丸,所以這樣叫。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鹽販之澤,北望少澤。其上多草、藷薁(yú)①,其草多秦椒②,其陰多赭,其陽多玉。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與,其鳴自詨,見則其邑有恐。

①藷薁:一種植物,根像羊蹄,可以食用,就是今天所說的山藥。②秦椒:一種草,所結的子實像花椒,葉子細長。

又東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門之山,其上多蒼玉,多金,其下多黃堊,多涅石。

又東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是多美玉。

又東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陽有赤銅,其陰有玄[石肅](sǔ)①。高水出焉,南流注於河。

①玄:黑色。[石肅]:砥石。就是磨刀石。

又東二百里,曰蟲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於河。薄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黃澤。

又東三百里,曰彭[囪比](pí)之山,其上無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zào)林之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於牀水,其中多肥遺之蛇。

又東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於黃澤。有鳥焉,其狀如烏而白文,名曰鴣(gū)[習鳥](xī),食之不灂(jiào)①。

①灂:眼昏矇。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泰頭之山。共水出焉,南注於虖(hū)沱(tuó)。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①。

①箭:一種生長較小的竹子,堅硬可做箭矢。

又東北二百里,曰軒轅之山,其上多銅,其下多竹。有鳥焉,其狀如梟而白首,其名曰黃鳥,其鳴自詨,食之不妒。

又北二百里,曰謁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於河。其東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於河。嬰侯之水出焉,北流注於氾水。

東三百里,曰沮洳之山,無草木,有金玉。濝(qì)水出焉,南流注於河。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qǔn)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飛蟲①。黃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洹。滏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歐水。

①飛蟲:指蠛(mié)蠓、蚊子之類的小飛蟲,成羣成堆地亂飛,滿天蔽日。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zhé)木①。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②,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於東海③。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①柘木:柘樹,是桑樹的一種,葉子可以餵養蠶,果實可以吃,樹根樹皮可作藥用。②炎帝:號稱神農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③堙:堵塞。

又東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銅。清漳之水出焉,東流於濁漳之水。

又東北二百里,曰錫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海澤。

又北百里,曰題首之山,有玉焉,多石,無水。

又北百里,曰繡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xún)①,其草多芍(shuó)藥、芎(xiōng)?(qiōng)②。洧(wěi)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有鱯(hù)、黽(mǐn)③。

①栒:栒樹,古人常用樹幹部分的木材製做柺杖。②芍藥:多年生草本花卉,初夏開花,與牡丹相似、花朵大而美麗,有白、紅等顏色。③鱯:鱯魚,體態較細,灰褐色,頭扁平,背鰭、胸鰭相對有一硬刺,後緣有踞齒。黽:蛙的一種,形體同蝦蟆相似而小一些,皮膚青色。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陽水出焉,東北流注於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與之山,其上無草木,有金玉。溹(suǒ)水出於其陽,而東流注於泰陸之水;泜(dǐ)水出於其陰,而東流注於彭水;槐水出焉,而東流注泜澤。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歷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洧水。

又北三百里,曰維龍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陽有金,其陰有鐵。肥水出焉,而東流注於皋澤,其中多礨(lěi)石①。敞鐵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大澤。

①礨石:礨的本義是地勢突然高出的樣子。礨石在這裏指河道中的大石頭高出水面許多,顯得突兀。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馬之山,其陽多石玉,其陰多鐵,多赤銅。木馬之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虖(hū)沱(tuó)。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東流注於虖沱。

又北三百里,曰泰戲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後,其名曰[羊東][羊東](dòng),其鳴自訆。虖沱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漊(lóu)水。液女之水出於其陽,南流注於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huò)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虖沱;鮮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虖沱。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塗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漊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條。滱(kòu)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又北三百里,曰陸山,多美玉。[炎阝]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qí)山。般(pán)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嬰石①。燕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①嬰石:一種像玉一樣的帶有彩色條紋的漂亮石頭。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於饒山。是無草木,多瑤、碧,其獸多橐(tuó)橐①,其鳥多鶹(liú)②。歷虢(guó)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有師魚③,食之殺人。

①橐駞:就是駱駝。②鶹:即鵂鶹,也叫做橫紋小鴞,頭和頸側及翼上覆羽暗褐色,密佈棕白色狹橫斑。③師魚:即鯢魚,就是前面所說的人魚。

又北四百里,曰乾(gān)山,無草木,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而無水。有獸焉,其狀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豲](huán)其鳴自詨。

又北五百里,曰倫山。倫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有獸焉,其狀如麋,其川在尾上①,其名曰羆。

①州:古人注“州”爲“竅”。上竅謂耳目鼻口,下竅謂前陰後陰。這裏的竅是指後陰而言,就是肛門的意思。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繩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蒲夷之魚①。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①蒲夷之魚:古人認爲就是冉遺魚,它的形體似蛇,有六隻腳,眼睛像馬的眼睛,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做惡夢。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於雁門之山,無草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於泰澤。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廣員百里,無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錞於毋(wú)逢之山,北望雞號之山,其風如[風力/力力](lì)①。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

①[風力/力力]:急風的樣子。

凡北次三經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於無逢之山①,凡四十六山,萬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馬身而人面者廿(niàn)神②。其祠之:皆用一藻茝(zhǐ)瘞之③。其十四神狀皆彘身而載玉④。其祠之:皆玉,不瘞。其十神狀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瘞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tú)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①無逢之山:即上文所說的錞於毋逢山。②廿:二十。③藻:聚藻,一種香草。茝:香草,屬於蘭草之類。④載:通“戴”。

右北經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萬三千二百三十里。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