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吃荔枝

  唐代開元年間,四海承平,明皇在位,便以聲色自娛;貴妃楊玉環最得他的寵愛,白香山《長恨歌》所謂“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因此她要什麼,就依她什麼,真的是百依百順。貴妃生於蜀中,愛吃荔枝,一定要新鮮的,於是下旨取涪州荔枝,從子午谷路進入,飛騎傳送,歷程數千裏,到達京師時,色香味都還未變,可知一路傳送的速度。

  關於楊貴妃所吃的荔枝的來源,言人人殊,《楊妃外傳》說貢自南海,杜詩中也說是南海與炎方;而張君房以爲貢自忠州,蘇東坡卻說是涪州,都未肯定;可是《涪州圖經》所載與當地人士聲稱,涪州有妃子園荔枝,即是進貢給貴妃吃的。又據蔡君謨《荔枝譜》說:“天寶中,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致。”又稱:“洛陽取於嶺南,長安來於巴蜀。”於是後人都深信此說,沒有爭論了。可是又有人證明其非,據說襄州人鮑防,天寶末舉進士,那時明皇恰下詔飛騎遞進南海荔枝,以七日七夜到達京師,鮑因作《雜感》詩云:“五月荔枝初破顏,朝離象郡夕函關。雁飛不到桂陽嶺,馬走皆從林邑山。”這就說貴妃所吃的荔枝是從南海去的,涪州之說又不可靠。

  《唐書·禮樂志》稱明皇臨幸驪山時,逢楊貴妃生日,命小部在長生殿張樂,奏新曲上壽,一時還沒有名稱;恰巧南方進貢荔枝,因此就定名“荔枝香”。天寶中正月十五夜,明皇在常春殿撒閩江紅錦荔枝,命宮人爭相拾取以爲戲,那麼這又是辱貢自閩中的荔枝了。

  關於楊貴妃吃荔枝的詩,自以唐杜牧《華清宮》一首最爲傳誦人口,詩云:“長安回首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最近嶺南荔枝有妃子笑一種,即因此定名的。宋曾鞏《荔枝》雲:“玉潤冰清不受塵,仙衣裁剪絳紗新。千門萬戶誰曾得,只有昭陽第一人。”明張燮《荔枝詞》雲:“長生殿上紫煙開,妃子紅妝映酒杯。小部新聲歌未了,嶺南飛騎帶香來。”這是詠及《荔枝香》新曲的。

  楊貴妃病齒,據說就爲了多吃荔枝內熱太重之故;宋黃庭堅《題楊妃病齒》雲:“多食側生,損其左車。”側生就是指荔枝。又元楊維楨《宮詞》雲:“薰風殿閣日初長,南貢新來荔子香。西邸阿環方病齒,金籠分賜雪衣娘。”這是詩中有畫,分明是一幅楊妃病齒圖了。荔枝生於炎方,多吃確是太熱,據說蜜漿可解,或以荔殼浸水飲之亦可。

  清代洪昉思的《長生殿傳奇》中,有《進果》一出,寫貢使的勞苦,和一路上傷害人命,摧殘莊稼的種種擾民之舉,足見統治階級的罪惡。《舞盤》一出,就是寫明皇在楊貴妃生日壽宴初開進獻荔枝,與梨園子弟歌舞祝壽情形,中有〔杯底慶長生〕〔傾杯序〕〔換頭〕唱詞雲:“盈筐,佳果香,幸黃封,遠敕來川廣。愛他濃染紅綃,薄裹晶丸,入手清芬,沁齒甘涼。〔長生導引〕便火棗交梨應讓。只合來萬歲臺前,千秋筵上,伴瑤池阿母進瓊漿。”這是楊貴妃的全盛時期,不料後來卻有馬嵬之變,“六軍不發無奈何,蛾眉宛轉馬前死”,那沁齒甘涼的荔枝,可就永永吃不成了。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153
阅读量:126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