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之行

  久聞吾蘇甪直鎮唐塑羅漢像的大名,卻因一再蹉跎,從未前去鑑賞,引爲遺憾!勞動節前五天,蒙老友吳本澄兄與費怡庵畫師見邀,因欣然同往。上午七時,從閶門外萬人碼頭搭船出發;一行七人,都已年過半百,綜計共四百十四歲,而逸興遄飛,過於少壯。船行極穩,真有“春水船如天上坐”的感覺;過胥門後,水面漸見開闊,水色漸見澄清,青山環繞,如迎如送。我站在船頭,飽餐綠水青山的秀色,頓覺撲去了萬斛俗塵,不由得喊一聲“不亦快哉”了。

  十時到達甪直鎮,找到了附設在保聖寺內的文化站,由唐君陪同我們入寺觀光。此寺相傳創立於樑代,一說是唐代,宋真宗時重建;大殿也是宋代建築,原有唐代塑壁和羅漢像十六尊,據說是出於大雕塑家楊惠之之手。民初殿堂倒塌,壁像也都有毀壞,民七顧頡剛先生見了塑像,大爲讚歎,後又寫了文章宣傳,引起日本美術權威大村西崖的注意,不遠萬里而來,在甪直逗留了五天,拍了二十多張照片,他之愛好塑壁,過於塑像,回國後就寫了一本《吳郡奇蹟:塑壁殘影》加以考證,他說塑壁上的雲石、洞窟、樹木、海水等,製作之妙,雖山水名手,也難與比肩。所稱塑壁,只剩東壁一堵,有羅漢像四尊,另有五尊是先前拆存的;西壁早已坍塌,只剩碎片若干,真是可惜!民十八由當時的教育部和江蘇省政府等撥款修復,於大殿址建古物館,推蔡元培、馬敘倫、葉譽虎、陳萬里諸先生主持,由雕塑家江小鶼、滑田友二先生擔任整修塑壁塑像,因東西兩壁已無從復原,所以歸併在北壁,凡是結構、形態、色澤,都不失其舊。羅漢像位置已不可考,或上或下,只求其俯仰呼應而已。自民國十九年秋動工,二十一年秋工成,開幕之日,葉譽虎先生親往參加,並賦詩記其事,詩云:“年來寡所營,萬事付休莫。法門勤外護,矢志非有託。甫裏唐塑像,神物九鼎若。歷劫蕩菸灰,隨風譬枯籜。我來不自量,辛苦強營度。中遘萬迍邅,危途輕岞崿。觀成幸有日,茹苦乃成樂。涌現彈指間,華嚴幾樓閣。因思塑造工,歷朝頗彰灼。戴顒稱聖手,惠之多傑作。元代得劉蘭,功堪繼疏鑿。所惜兵火餘,遺制久凋落。楊塑僅此堵,亦幾歸冥漠。願力保區區,孤懷殊硌硌。有爲固如幻,衛道寧自薄。”葉先生對於這民族遺產的保存,是煞費苦心的。

  我們看那塑壁和塑像,因已加上了小方格的玻璃窗,覺得視線有礙,不很暢快;然而看上去古意盎然,的非凡品。據唐君說,這九尊羅漢像,未必出於楊惠之之手,就是日本人大村西崖也不置一辭,只在塑壁上着眼;然而考據大殿是宋代的建築,那麼羅漢像出於宋塑,是可以肯定的。我們鑑賞了半小時,才興辭而出;那個張口獰笑、右手上舉的羅漢,卻給我留下了活生生的印象。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053
阅读量:70
可阅书店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