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思想與生活魯迅的人格和思想

  魯迅是青年的導師,他的書不但爲現代這一代的青年們所愛讀,我相信也將爲第二代第三代……青年們所愛讀。魯迅又是民族的文化鬥士,他暴露了民族性的缺點,揭發了歷史上的暗黑,爲大衆人民開光明自由之路,獨自個首先衝鋒突擊。

  魯迅又是世界的文化鬥士,他的書已經爲世界第一流文學家們所推許,例如法國羅曼•羅蘭見了《阿Q正傳》便稱讚道:“這是世界的。裏面許多譏諷語言,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阿Q那副憂愁的面孔。”他的書國際間這樣馳名,蘇聯的翻譯尤其盛行,單是《阿Q正傳》便有好幾種譯本。日本也盛行,在魯迅逝世後不到半年,就出版了《大魯迅全集》七大冊。日本人本來是器小自慢的,獨對於魯迅作品的偉大,居然俯首承認,說是在他們中竟沒有一個人可以匹敵的。依佐藤春夫氏所說,魯迅佔有以下四個作家的優點,可以列爲算式如下:

魯迅=長谷川+二葉亭+森鷗外+幸田露伴。


  依郁達夫氏所說,則爲:

魯迅=森鷗外+長谷川+二葉亭+夏目漱石。


  小田嶽夫氏推尊魯迅尤至。

  魯迅的作品這樣偉大,其原因何在?我敢說,這是由於他的人格的偉大。說到他的人格,我們就得首先注意於各方面:他的學問的幅員是極其廣博的,不但於說明科學研究有素,於規範科學也涵養甚深。他學醫的時候,倫理學的成績有八十三分。他的日常生活是樸素的,始終維持着學生時代的生活。他的政治識見是特別優越,歐美政治家多不能與之相比,因爲他觀察社會實在來得深刻。他的體力又是很強壯的。有人或許要問,他體力強壯,何以會患肺結核而死呢?這是因爲經濟的壓迫,環境的艱困,工作的繁重,助人的慷慨,弄得積勞過度的緣故。

  他病重的時候,史末特萊女士帶了在上海唯一的西洋肺病專家D醫師去診,他稱讚魯迅是最能夠抵抗疾病的典型的中國人,但宣告已經無希望,這要是在歐洲人,那早在五年以前死亡的了。因之,魯迅沒有請他開方,因爲想他的醫學從歐洲學來,一定沒有學給死了五年的病人開方的法子。即此一端,便可證明魯迅的體力之強。

  現在說到他的人格的偉大和聖潔,可以從種種方面來看:

  (一)是真誠。魯迅無論在求學,在做事,或在寫文章,都是處處認真,字字忠實,不肯有絲毫的苟且,不肯有一點馬馬虎虎,所以他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寫在《》後面)他痛恨“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爲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着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墮落着……”(《》,論睜了眼看)這個真誠,是他的人格的核心之一,也就是作品所以深刻的原因之一。

  (二)是摯愛。魯迅最富於情愛。他對於祖國對於民族的摯愛,是跟着研究人性和國民性問題的深切而越加熱烈,可是他的觀察和抉發病根卻越來越冷靜,“這好比一個醫道高明的醫師,遇到了平生最親愛的人,患着極度危險的痼疾,當仁不讓,見義勇爲,一心要把他治好。試問這個醫師在這時候,是否極度冷靜地診察,還是蹦蹦跳跳,叫囂不止呢?”(拙著《魯迅的生活》)

  他對於友人,尤其對於青年,愛護無所不至,不但是物質上多所資助,便是精神上也肯拼命服務,替他們看稿、改稿、介紹稿子、校對稿子,希望能出幾個有用人才。他說:

……我在過去的近十年中,費去的力氣實在也並不少,即使校對別人的譯著,也真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下去,決不肯隨便放過,敷衍作者和讀者的,並且毫不懷着有所利用的意思。(《三閒集·魯迅譯著書目》)


  魯迅這樣替人用力確乎不虛,因此成名的頗不乏人,固然也有吃力不討好的,或是受騙的,魯迅卻泰然說道:“我不能因爲一個人做了賊,就疑心一切的人。”這是多麼偉大!這個摯愛是他人格的核心,也就是作品所以偉大的原因。

  (三)是堅貞。魯迅要想造出大羣的新的戰士,在文學戰線上的必須“韌”,他自己便是一個“韌”戰的模範。他是一位爲民請命,拼命硬幹的人,民國十九年春,忽負密令通緝的罪名,相識的人都勸他暫避,而魯迅處之泰然,有云:“……故且深自韜晦,冀延餘年,倘舉朝文武,仍不相容,會當相偕以泛海,或相率而授命耳。”(《魯迅書簡·復李秉中函》)

  他雖身在圍攻禁錮之中,毫無畏縮,而堅韌奮鬥,始終不屈。他的上海寓屋是在越界築路的北四川路,即那時所謂“半租界”。所以他的最後的雜文集,題名曰《且介亭雜文》,且介者,租界兩字之各半也。

  他雖因肺結核而至垂死的時候,還是不肯小休,不肯出國去作轉地療養。“要趕快做”,彌留的前夕,還是握管如恆。這種爲民族,爲後代的自我犧牲精神,真是實踐了他自己的詩句“俯首甘爲孺子牛”,我們只有俯首佩服!

  (四)是勤勞。魯迅發憤著譯的時候,我親眼看見他每每忘晝夜,忘寒暑,甚而至於忘食。景宋在《魯迅全集》的《死魂靈》中,有着兩段的話:

  我從《死魂靈》想起他艱苦的工作:全桌面鋪滿了書本,專誠而又認真地,沈湛於中的,一心致志的在翻譯。有時因了原本字彙的豐美,在中國的方塊字裏面,找不出適當的句子來,其窘迫於產生的情況,真不下於科學者的發明。

  當《死魂靈》第二部第三章翻譯完了時,正是一九三六年的五月十五日。其始先生熬住了身體的虛弱,一直支撐着做工。等到翻譯得以告一段落了的晚上,他抱着做下了一件如心的事之後似的,輕鬆地嘆一口氣說:“休息一下吧!”不過覺得人不大好,我就勸告他早些醫治,後來竟病倒了。(見《魯迅全集》第二十卷)

  魯迅工作的認真、刻苦,從來不肯絲毫偷懶。他譯《死魂靈》第二部第三章中有一句“近乎剛剛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位置。”(注:威奴斯是羅馬神話上的美和愛慾的女神,至今還存留着當時的好幾種雕像。“眉提希的威奴斯” Venus de Mediei爲克萊阿美納斯Cleomenes)所雕刻,一手當胸,一手置胸腹之間。)魯迅爲了要說明這姿勢,曾費了很多的金錢和力氣,才得查明。曹靖華的《從翻譯工作看魯迅先生》文中有云:

……他知道眉提希的威奴斯,爲克萊阿美納斯所雕刻,但他沒有見過雕刻的圖像,不知出浴者的姿勢,於是東翻西查,卻偏覓不得。又買了日本新出的《美術百科全書》來查,依然沒有;後來花了更多的力氣,才查到註明出來。


  此外,魯迅的謙遜、節約、整潔、負責任、富友誼,以及爲大衆、爲兒童服務等等,都證明着他的人格的偉大,夠得上做國民的模範。

  至於魯迅的思想,其本質是人道主義,其方法是戰鬥的現實主義。他生在國家民族最困厄的時代,內在者重重腐朽,外來者着着侵凌,他的敵愾心發爲怒吼,來和那封建勢力及帝國主義相搏鬥,三十年如一日,全集二十大冊,都是戰鬥精神的業績。生平所最努力追求闡揚者,在“最理想的人性”,所以對於一切摧殘或毒害“最理想的人性”的發展者——一切片面的、不合理的制度文物莫不施以猛烈的無情的抨擊。《狂人日記》中,首先提出“吃人”的禮教,來揭示其新的人生觀和社會觀。(參閱茅盾著《最理想的人性》。)

  魯迅的思想,雖跟着時代的遷移,大有進展,由進化論而至唯物論,由個人主義而至集體主義,但有爲其一貫的線索者在,這就是戰鬥的現實主義。其思想方法,不是從抽象的理論出發,而是從具體的事實出發的,在現實生活中得其結論。他目睹了父親重病,服了種種奇特的湯藥而終於死掉,便悟到中醫的騙人;目睹了身體茁壯而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將要被日軍斬首示衆,覺得人們的愚昧,無藥可醫,乃毅然棄醫而習文藝;鑑於兩個小白兔的失蹤,生物史上不着一點痕跡,便感到生命的成就和毀壞實在太濫(《吶喊·兔和貓》);鑑於人力車伕扶助一個老女人,及其自我犧牲的精神,便悟到人類之有希望(《吶喊·一件小事》);鑑於漢字學習的艱難,全國文肓多的可怕,便大聲疾呼地說:漢字和大衆勢不兩立,必須改造,用新文字;看穿了孔教的專爲統治者們和侵略者們所利用,而毅然說現在中國人民,對於孔子並無關係,並不親密。

  因之,魯迅的著作中,充滿着戰鬥精神、創造精神,以及爲勞苦大衆請命的精神。

  先說他的戰鬥精神。上面已經略略提過,因爲他對於事物,是非分明,愛憎徹底,發爲戰鬥,所向披靡。常說文人,“不但要以熱烈的憎,向‘異己’者進攻,還得以熱烈的憎,向‘死的說教者’抗戰。在現在這‘可憐’的時代,能殺才能生,能憎才能愛,能生與愛,才能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七論文人相輕——兩傷》)如果要舉例,如《故事新編·鑄劍》《野草·這樣的戰士》便是。

  次說創造精神。創造精神是美的,戰鬥精神是力的,這二者互相關聯,美者必有力,力者必有美。所以上面所舉的《鑄劍》、《這樣的戰士》,也就是壯美的代表。

  魯迅是詩人,他的著作都充滿着美的創造精神,散文詩《野草》不待說,就是其餘也篇篇皆詩。尤其是短評,不但體裁風格,變化無窮,內容又無不精練而鋒利,深刻而明快,匕首似的刺入深際,又快鏡似的反映社會政治的日常事變,使它毫無遁形,這些都是絕好的詩。

  有人說魯迅沒有長篇小說是件憾事,其實他是有三篇腹稿的,其中一篇是《楊貴妃》。他對於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性格,對於盛唐的時代背景,以及宮室服飾、用具等等,統統考證研究得很詳細。他的寫法,曾經說給我聽過,系起於明皇被刺的一剎那間,從此倒回上去,把他的生平一幕一幕似的映出來。他說明皇和貴妃兩人間的愛情早已衰歇了,不然何以會有七夕夜半,兩人密誓願世世爲夫婦的情形呢?在愛情濃烈的時候,哪裏會想到來世呢?他的知人論世,總是比別人深刻一層。這些腹稿,終於因爲國難的嚴重,政治的腐敗,生活的不安定,沒有餘暇把它寫出,轉而至於寫那些匕首似的短評了。

  最後說到爲勞苦大衆請命的精神。魯迅在《我怎麼做起小說來》文中說:“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又在英譯本《短篇小說選集·自序》文中說:“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逐漸知道他們是畢生受着壓迫,很多苦痛。後來我看到一些外國的小說,尤其是俄國、波蘭和巴爾幹諸小國的,才明白了世界上也有這許多和我們的勞苦大衆同一命運的人,而有些作家正在爲此而呼號,而戰鬥。而歷來所見的農村之類的景況,也更加分明地再現於我的眼前。偶然得到一個可寫文章的機會,我便將所謂上流社會的墮落和下層社會的不幸,陸續用短篇小說的形式發表出來了。”

  魯迅這些自述,完全真確,《阿Q正傳》便是一個代表作。他映寫了辛亥革命前夜的時代背景,農村的破產、失業、飢餓,榨取者和被榨取者的鬥爭,土豪劣紳對於革命的厭惡,貪官污吏對於革命的投機,以及阿Q及周圍的人民對於革命的憧憬和模糊的認識,再穿插着革命的不徹底及其妥協精神,封建社會的崩潰。總之把所謂上流社會的墮落和下層社會的不幸,完全發表出來了,宜乎識者看了這篇寫實作品,認爲世界的了。

  以上略述魯迅的著作。

  我們中華民族是偉大的。出了魯迅這樣有偉大人格和偉大思想的人物,足夠增長我們民族的自信力了。我們要學習魯迅!我們要學習魯迅!

民國三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