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共敵不如分敵: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打集中的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後再打。
敵陽不如敵陰: 敵,動詞,攻打。句意爲 先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不如後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
古人按語說: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 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故當齊救趙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鬥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爲解耳。”(《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對敵作戰,好比治水:敵人勢頭強大,就要躲過沖擊,如用疏導之法分流。對弱小的敵人,就抓住時機消滅它,就象築堤圍堰,不讓水流走。孫子的比喻十分生動形象,想理順亂絲和結繩,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鬥糾紛,只能動口勸說,不能動手參加。對敵人,應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受到牽制,圍困可以自解。
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是講戰國時 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 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 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 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爲中山不過彈丸之地, 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 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 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爲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於齊 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爲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爲軍師領兵出發。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 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 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於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並在他 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後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
這是一段關於龐涓與孫臏的舊事,且說田忌與 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 國邯鄲, 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鬥,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 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 必敗。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 退回大梁 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 又後十三年,齊魏之 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復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太平天國後期,由於內訌加劇,大大削弱了革命軍的力量。公元1860年,清軍派和春率領數十萬大軍進攻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今江蘇南京),清軍仗着人馬衆多,層層包圍,使天京成爲一座孤城。爲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諸王衆將商討對策,但對如此險惡的形勢,大家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這時,年輕的將領忠王李秀成爲洪秀全獻上一計。他說:“如今,清軍人馬衆多,硬拼只會凶多吉少。請天王撥給我兩萬人馬,乘夜突圍,偷襲敵軍屯糧之地杭州。這樣,敵人一定會分兵救援抗州。然後天王乘此機會突圍,我也回兵天京,形成兩面夾擊之勢,天京之圍可解。”
翼王石達開急忙響應,並表示也帶一支人馬協同忠王作戰。諸王全將都認爲這是“圍魏救趙”之計,有兩位王爺親率精兵突圍,勝利是有把握的。可是洪秀全生性喜歡猜疑,以爲天京被圍,形勢險惡,懷疑二王是不是想乘機脫逃,所以遲疑不決,沒有吭聲。
李秀成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他突然跪倒在地淚如泉涌,說道:“天王,天國危在旦夕,我等若有二心。對得起天王和全軍將士嗎?”石達開也跪在天王面前,懇求洪秀全下令發兵。
洪秀全深受感動,終於同意照計而行。這年正月初二,正值過年,清軍仗着人多勢衆,已把天京團團圍住,也就略有鬆懈。
這天半夜時分,李秀成、石達開各率一部人馬,乘着黑夜,從敵人封鎖薄弱的東南角突圍出去。清將和春見是小股部隊逃竄,也就沒有追擊。
二王突圍後,分兵兩路:李秀成奔杭州,石達開奔湖州。李秀成抵杭州城下,見守備森嚴,他急令士兵攻城,但都被擊退。原來這杭州是清軍的重要糧草基地,城內守軍也有一萬餘人。他們只堅守城池,並不出城反攻。李秀成見三天三夜未能攻下抗州,心中焦急。
突然天降大雨,城內守軍見太平軍久攻不下,都很疲憊,天又降雨,就都躲進城堡休息,因爲幾天幾夜沒好生睡覺,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李秀成乘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用雲梯偷偷爬上城牆,等守城兵士驚醒,城門己經大開,李秀成率部衝入城內,攻了杭州。
爲了吸引圍困天京的清軍,李秀成下令焚燒清軍的糧倉。和春聞訊,知道杭州已失,斷了後勤供應,急今副將張玉良率十萬人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見清軍已分兵解救杭州,敵軍正在調動,於是下令全線出擊。李秀成攻下抗州,放火燒了糧倉之後,火速回兵天京。石達開也率部回撒天京。兩路兵馬匯合一處,機智地繞道而行,迴避了張玉良回救抗州的部隊,終於順利地趕回天京。
此時城內城外的太平軍對清軍形成夾擊之勢,清兵始料不及,左衝右突,陣勢大亂,死傷六萬餘人,一敗塗地。清軍慘敗,天京之圍已解。短時期內,清軍已無力再打天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