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的花與果

  仲秋的花與果,是桂花與柿,金黃色與硃紅色,把秋令點綴得很燦爛。在上海,除了在花店與花擔上可以瞧到折枝的桂花外,難得見整株的桂樹,而在蘇州,人家的庭園中往往種着桂樹,所以經過巷曲,總有一陣陣的桂花香,隨着習習秋風飄散開來,飄進鼻官,沁人心脾。我的園子裏也有三株桂樹,一大二小,大的那株着花很繁,整日聞到它的甜香。我摘了最先開的一枝,供在亡婦鳳君遺像之前,因爲她生前也是愛好桂花的。到得花已開足,就採下來,浸了一瓶酒,以供秋深持螯之用;又漬了一小瓶糖,隨時可加在甜點心的羹湯內,如湯山芋、糖芋艿、栗子、白果羹中,是非此不可的。

  在抗日戰爭以前,我還有三株光福山中的桂花老樹盆栽,都是百年以上物,蒼老可喜,開花時尤其美妙。我曾以小詩寵之:“小山叢桂林林立,移入盆中取次栽。鐵骨金英枝碧玉,天香雲外自飄來。”只因蘇州淪陷後,我羈身海上不回家,園丁疏於培養,已先後枯死了,真是可惜之至!

  柿,大概各地都有,而上市遲早不同,有大小兩種,大的稱銅盆,小的稱金鉢盂。杭州有一種方柿,質地生硬,可削了皮吃。我園有一株大柿樹,每年都是豐收,累累數百顆,趁它略泛紅色時,就隨時摘下來,用楝樹葉鋪蓋,放在一隻木桶裏,過了十天到十五天,柿就軟熟可以吃了。味兒很甜,初拿出來,顆顆發熱,像在太陽下曬過一般。

  古書中說,柿有七絕,一、樹多壽,二、葉多蔭,三、無鳥巢,四、少蟲蠹,五、霜葉可玩,六、佳實可啖,七、落葉肥大,可以臨書。這七絕確是實情,並不誇張。所說“落葉肥大,可以臨書”,有一段故事可以作證:唐代鄭虔任廣文博士時,窮苦得很,學書苦無紙張。知慈恩寺有大柿樹,布蔭達數間屋,他就借住僧房,天天取霜打的紅柿葉作書,一年間全都寫滿。後來他又在葉上寫詩作畫,合成一卷進呈,唐玄宗見了大爲讚許,在卷尾親筆批道:“鄭虔三絕”。

  柿初紅時,也可作瓶供。今秋我曾從樹上摘下一長一短兩大枝,上有柿十餘隻,只因太重了,插在古銅瓶中,方能穩定。我整理了它的姿態,供在愛蓮堂中央的方桌上,到現在快將一月,柿還沒有大熟,卻已紅豔可愛。可惜葉片易於乾枯,索性全都剪去,另行摘了帶葉的大枝插在中間,隨時更換,紅柿綠葉,可以經久觀賞。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887
阅读量:60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