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繡與蘇繡

  近世統稱刺繡爲顧繡,代表顧繡最著名的,是露香園顧氏。繡品有如繪畫,因有畫繡之稱。繡價最爲昂貴,可惜現已失傳了。此外又有顧氏蘭玉,也是刺繡名手,曾經設帳招收生徒,傳授繡法,她的作品也稱爲顧繡。可是顧繡除了上海之外,松江也有顧繡。清代詞人程墨仙有《顧繡》一記雲:“雲間顧伯露,會餘於海虞,兩月盤桓,言語相得;餘時將別,伯露出其太夫人所制繡囊爲贈,蓋雲間之有繡,自顧始也。囊制圓大如荇葉,其一面繡絕句,字如粟米,筆法遒勁,即運毫爲之,類難如意,而舒展有度,無針線痕,睇視之,莫知其爲繡也。其一面則白馬一大將突陣,一胡兒騎赤馬,二馬交錯;大將猿臂修髯,眉目雄傑,胡兒深目兕脣,狀如鷹顧,袍鎧鍪帶,鞍韉具備,錦襠繡服,朱纓綠縢,鮮熠炫耀。白馬騰躍,尾刷霄漢,勢若飛龍;赤馬失主,驚潰奔逸,神姿蕭索。一小胡雛遠坡遙望,一胡方騎馬赴陣,皆首蒙貂襆,毛毳散亂,光采凌轢,有非漢物,窄袖裹體,蕃部結束。復有旗幡刀戟,布密森嚴,幡綴金牙,旗張雲彩,蕃漢二屯,遙相犄向。共計遠坡二,白赤黃戰馬三,大將、胡將及小雛四,戈戟五,雲旗錦幡各一;界二寸許地,爲大戰場,而中間空闊,氣象寥遠,不見有物,繡法奇妙,真有莫知其巧者。餘攜歸,終日流玩,爲紀於簡。”以二寸許的面積,而繡出這許多人馬刀戟旗幡,也可見它的精巧細緻,不愧爲神針了。

  蘇繡中的第一名手,要算是清末的沈壽。她於一九〇九年,曾繡成意大利君後肖像,由清政府送去,作爲國際禮物。意國君後特贈沈壽鑽石金時計一枚,嵌有王家徽章,系御用品。她四十二歲時,又繡成耶穌像一幅,由其夫餘覺親自送往美國,陳列巴拿馬展覽會中,得一等大獎。四十六歲時,又繡了一幅美國名女伶的肖像,面目如畫,這是她最後的傑作。不久她就在南通女工傳習所所長任上因病去世了。她的作品,一部分存在江蘇省博物館,都很精緻。她在中國刺繡史中,是有很大貢獻的。

  清代詩人樊樊山有《憶繡》詩十首,斐然可誦,茲錄其五雲:“繡繃花鳥逐時新,活色生香可奪真。近世寫生無好手,熙荃畫意屬針神。”“淡白吳綾四角方,風荷水鳥畫湘江。去年繡得鴛鴦只,直到今年始作雙。”“枕函繡出紅蓮朵,比並真如臉際霞。猛憶北池同避暑,翠盤高捧兩三花。”“妃儷鮮明五色絲,花跗鳥翼下針遲。亦如文筆天然巧,盡在挑紗破線時。”“十景西湖只等閒,裙花枕鳳許多般。金針線腳從人看,願度鴛鴦滿世間。”詩中所詠繡件,幾乎應有盡有,也總算想得周到的了。

  亡妻鳳君胡氏,工繡,先前所用繡繃和繃凳,至今仍還存在。她繡有綵鳳一幅,我曾借郭頻迦《清平樂》詠繡鳳仕女一闋題其上雲:“低鬟斜嚲。淺砑吳綾妥。喚作針神應也可。一口紅霞濃唾。  秦樓煙月微茫。當年有個蕭郎。到底神仙堪羨。等閒不繡鴛鴦。”這一幅繡鳳遺作,已在抗日戰爭時失去,爲之惋惜不止!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128
阅读量:91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