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諸藩府刻書之盛
明時官刻書,推南北京監本爲最盛。南監多存宋監、元路學舊板。其無正德以後修補者,品不亞於宋、元。觀《南雍經籍志》所載四部板片,真三朝文獻之所繫矣。北監多據南監本重刻,《十三經》、《二十一史》之外,罕見他書。據其時周弘祖《古今書刻》所錄北國子監書僅四十一種,而經史並不著錄。《書刻》漏略歟?抑弘祖時板已散逸歟?弘祖書世鮮傳本。(吾已影寫重刻。)其臚舉內府部院及直省司府州學所刻書,乃知當時刻書成爲一種例事。如北京都察院刻《三國志演義》、《水滸傳奇》及《萬化玄機》、《悟真篇》之類。又如《太古遺音》,則寧藩所著曲套;《神奇祕譜》,則寧藩所著棋經。堂堂風憲有司,而刻書如此之輕誕,是無怪《五經》、《四書》、《性理大全》等書乃爲司禮監專其事矣。司禮監所刻書見於《經廠書目》。世所傳經廠大字本《五經》、《四書》,頗爲藏書家所詆斥,非盡謂其校勘不精也。夫以一代文教之事,以奄人主之,明政不綱,即此可見。惟諸藩時有佳刻,以其時被賜之書,多有宋元善本,可以糹番雕,藩邸王孫又頗好學故也。今就所存之書錄之。如:
蜀府。洪武甲戌(二十七年。)刻《自警編》九卷,見《丁志》。刻劉向《說苑》二十卷,見《陸跋》。(楚府刻《說苑》下。並刻《新序》十卷,載《古今書刻》。)成化己亥(十五年。)刻《靜修先生文集》三十卷,見《丁志》。(弘治刊本。)嘉靖乙未(十四年。)刻《史通》二十卷,見《繆續記》。(即陸深刻本,云爲蜀藩刻。)萬曆丁丑(五年。)刻《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卷,見《天祿琳琅》九。
寧藩。明初刻《病機氣宜保命集》三卷,見《瞿目》。正統間刻《重編白玉蟾文集》六卷,《續集》二卷,見《阮外集》。(雲南極遐齡老人?翟仙重編。?翟仙乃明太祖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之號。)
代府。天順間刻《譚子化書》六卷,見《瞿目》。
崇府。成化丙申(十二年。)刻《貞觀政要》十卷,見《丁志》。嘉靖癸卯(二十二年。)刻《孝肅包公奏議集》十卷,見《瞿目》。
肅府。成化己亥(十五年。)刻《劉因靜修先生集》三十卷,見《陸志》。(明弘治重刻本。德輝按:此與蜀府刻本年月同,疑《陸志》誤。)
唐府。成化丁未(二十三年。)刻元張伯顏本《文選》六十卷,見《瞿目》、(雲有弘治元年唐世子跋。)《陸續跋》、《繆續記》。
吉府。正德乙亥(十年。)刻賈誼《新書》十卷,見《張志》、《瞿目》、《陸志》。(雲即正德九年陸氏刻本,板歸吉府。)刻正統本《四書》二十六卷,見《丁志》。萬曆丁酉(二十五年。)刻《楚辭集註》八卷、《辨證》二卷、《後語》六卷,見《繆記》。萬曆(缺年月。)刻老子《道德經》二卷,關尹子《文始真經》(九篇。)一卷,亢倉子《洞靈真經》(九篇。)一卷,文子《通玄真經》(十二篇。)一卷,《屍子》(二篇。)一卷,《子華子》二卷,《鬻子》(十四篇。)一卷,《墨子》(十四篇。)一卷,《公孫龍子》(六篇。)一卷,《鬼谷子》(十三篇。)一卷,列子《沖虛真經》二卷,莊子《南華經》二卷,《荀子》三卷,《揚子》(十三篇。)一卷,《文中子》(十篇。)一卷,《抱朴子》二卷,《劉子》(五十五篇。)一卷,黃石公《素書》(六篇。)一卷,《玄真子》(三篇。)一卷,《天隱子》(八篇。)一卷,《無能子》(三十四篇。)一卷。見《袁簿》。
晉府寶賢堂,亦稱志道堂,亦稱虛益堂,又稱養德書院。嘉靖乙酉(四年。)重刻元張伯顏本《文選注》六十卷,見《繆續記》。嘉靖丙戌(五年。)刻《宋文鑑》一百五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二十、《孫記》、《錢日記》、《丁志》、《陸志》、《莫錄》。嘉靖己丑(八年。)刻《唐文粹》一百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九。嘉靖甲午(十三年。)刻安國桂坡館《初學記》三十卷,見《楊志》、《丁志》。嘉靖丁酉(十六年。)刻《元文類》七十卷,見《丁志》、《繆記》。(德輝按:吾藏晉藩所刻書皆全,實非善本。)
益府。嘉靖壬寅(二十一年。)刻張九韶《理學類編》八卷。萬曆初元刻《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見《丁志》。崇禎庚辰(十三年。)刻宋陳敬《香譜》四卷。(據元至治壬戌刻本重雕。)《茶譜》十二卷,內分二十一種:唐陸羽《茶經》上中下三卷,(全卷之一二三。)唐張又新《煎茶水記》一卷,(全卷之四。)宋蔡襄《茶錄》一卷,(全卷之五。)宋朱子安《東溪試茶錄》一卷,(全卷之六。)吳文錫《茶略》一卷,內有孫大綬《茶賦》上下卷,(全卷之七。末有“鹹淳己巳五月夏至後五日審安老人書”一行,當是據宋本重刻。)明屠本?《茗笈》上下篇一卷,(全卷之八。)《香水清供錄》一卷,(全卷之九。)曹士謨《茶事拾遺》一卷,(全卷之十。)《續集古今茶譜》五種,內宋黃儒《品茶要錄》一卷,宋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一卷,宋趙汝礪《北苑別錄》一卷,宋沈括《本朝茶錄》一卷,彰郡程百二《品茶要錄補》一卷;(全卷之十一。)《續集古今茶譜》六種,內明許次紆《茶疏》一卷,明陸樹聲《茶寮記》七類一卷,明田崇衡《煮泉小品》一卷,明馮可賓《{山介}茶箋》一卷,明屠隆《茶箋》一卷,黃龍德《茶說》一卷,(全卷之十二。)見何厚甫培元《經眼書目》。
秦府。嘉靖甲午(十三年。)刻黃善夫本《史記》一百三十卷,見《錢稿書跋》、《繆記》。嘉靖庚戌(二十九年。)刻《天原發微》五卷,見《陸志》、《丁志》。嘉靖丁巳(三十六年。)刻蔡沈《至書》一卷,見《張志》、《陸志》。隆慶六年刻《千金寶要》六卷,見《孫記》。
周藩。洪武庚午(二十三年。)刻《新刊袖珍方大全》四卷,見《丁志》。(弘治翻本。)嘉靖丁酉(十六年。)刻宋董嗣杲《西湖百詠》一卷,見《陸志》。(鈔本。)
徽藩崇德書院。嘉靖乙未(十四年。)刻會通館本《錦繡萬花谷前集》四十卷,《後集》四十卷,《續集》四十卷,見《繆續記》。無年號刻《素書》一卷,《鬻子》一卷,《公孫龍子》一卷,《亢倉子》一卷,《元真子》一卷,《天隱子》一卷,《無能子》一卷,見《陸志》。
沈藩。嘉靖丙午(二十五年。)刻宋張景《醫說》十卷,見《森志》、《丁志》。嘉靖辛酉(四十年。)刻《焦氏易林》二卷,見《丁志》。(雲:前有沈藩西屏道人書於敕賜勉學書院之修業堂翻刊序,卷後有淳?辛丑直齋題識。)
伊府。嘉靖戊申(二十七年。)刻《四書朱注》二十六卷,見《丁志》。
魯府敏學書院,亦稱承訓書院。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刻《誠齋易傳》二十卷,見《繆記》。(雲題敏學書院刊。)嘉靖乙丑(四十四年。)《刻抱朴子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見《黃記》、《陸志》、(舊鈔本。)《丁志》。
趙府居敬堂,亦稱味經堂。嘉靖柔兆執徐(丙辰三十五年。)刻朱子《資治通鑑綱目》五十九卷,見《袁簿》。(雲板心有“趙府居敬堂”五字。)無年號刻嚴粲《詩緝》三十六卷,劉三吾《書傳會選》六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二、《丁志》。刻晁迥《法藏碎金錄》十卷,見《瞿目》、《丁志》。刻《補註釋文黃帝內經素問》十二卷、《遺篇》一卷,《靈樞經》十二卷,(板心有“趙府居敬堂”五字。)刻明崔銑《洹詞》十二卷,(板心有“趙府味經堂”五字。)見《丁志》。刻《脈經》十卷。(吾有藏本。板心有“趙府居敬堂”五字。)
楚府。無年號刻劉向《說苑》二十卷,見《陸跋》。(並刻《新序》十卷,載《古今書刻》。)
遼國寶訓堂。無年號刻《昭明太子文集》五卷,見《孫記》、《繆記》。(雲首行雲“大明遼國寶訓堂重梓”。)
德藩最樂軒。無年號刻《漢書》一百卷,見《莫目》。(餘有藏本。小題在上,大題在下。板心上方有“德藩最樂軒”五字,下有刻工姓名。每頁二十行,行二十一字。白文無注。)
潞藩。崇禎丙子(九年。)刻《述古書法纂》十卷,見《丁志》。大抵諸藩優遊文史,黼黻太平。修學好古,則河間比肩;巾箱寫經,則衡陽接席。又不獨鄭藩世子載?育之通音律,西亭王孫睦?挈之富藏書。爲足增光於玉牒也已。
○明人刻書之精品
明人家刻之書,其中爲收藏家向來珍賞者,如豐城遊明大?,翻雕元中統本《史記集解索隱》一百三十卷,見《繆記》、《森志》、《陸集》。(雲明正統九年舉人,景泰二年進士,天順末官福建提學僉事,又九年而後卒。是書行款紙質與建安餘氏勤有書堂所刊相似,疑爲大?官福建時所刊。)刻《宋史全文續資治通鑑》三十六卷,附《宋季朝事實》二卷,見《張志》、《森志》、《丁志》。
吳郡沈辨之野竹齋。刻《韓詩外傳》十卷,見陳編《廉石居記》、《楊譜》、《丁志》。刻《畫鑑》一卷,見《楊續錄》。(沈辨之,名與文,明嘉靖間人。藏書家多誤以爲元刻。又沈刻書亦有繁露堂名。吾藏所刻顧?《近書》一卷,前序有吳郡沈與文校刻五小字,在翻葉闌邊末有“吳郡沈氏繁露堂雕”亞形印。)
崑山葉氏べ竹堂。(此文莊公盛後人,仍用先人堂名。)刻《雲仙雜記》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廉石居記》、《瞿目》、《丁志》。隆慶六年刻陶?《清異錄》二卷,見《張志》、《瞿目》。(後有“隆慶六年壬申葉氏べ竹堂繡梓印行”十五字。)
江陰塗禎。弘治辛酉(十四年。)仿宋刻九行本桓寬《鹽鐵論》十卷,見《森志》。(德輝按:《孫目》有影寫本,與顧千里校張敦仁刻本,皆明人重刻塗禎十行本也。)
錫山安國桂坡館。嘉靖癸未(二年。)刻《顏魯公文集》十五卷、《補遺》一卷,見《孫記》。嘉靖甲午(十三年。)刻宋紹興本《初學記》三十卷,見《範目》、《天祿琳琅》九、《丁志》、《陸志》、《楊志》。(按:明晉藩及徐守銘寧壽堂本,皆從此出。)
震澤王延?恩褒四世之堂。嘉靖丁亥(六年。)刻《史記集解索隱正義》一百三十卷,見《朱目》、《丁志》、《陸志》、《繆續記》。(據云後序目後有“震澤王氏刻梓”篆文木記,集解序後有“震澤王氏刻於恩褒四世之堂”隸文木記,索隱後序有延?跋,末雲“工始嘉靖乙酉臘月迄丁亥之三月,林屋山人王延?識於七十二峯深處”。)
吳郡金李澤遠堂。嘉靖戊子(七年。)刻《國語韋昭解》二十一卷,見《邵注四庫目》。(德輝按:此亦出宋本,較黃丕烈士禮居仿宋刻註文有多數字者。)
吳門龔雷。嘉靖戊子(七年。)刻鮑彪校注《戰國策》十卷,見《瞿目》。(按:此與金李刻《國語》皆同時仿宋刻本,取校孔繼汾詩禮堂本,勝處頗多。)
吳郡袁?嘉趣堂。嘉靖癸巳(十二年。)仿宋刻《大戴禮記》十三卷,見《天祿琳琅》九、《孫記》。嘉靖乙未(十四年。)仿宋刻《世說新語》三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六、《陸志》。嘉靖己酉(二十八年。)仿宋張之綱本《文選注》六十卷,見《天祿琳琅》十、《朱目》、《丁志》、《繆記》。
顧春世德堂。嘉靖癸巳(十二年。)刻《六子全書》:老子《道德經》二卷、《南華真經》十卷、《沖虛至德真經》八卷、《荀子》二十卷、《新纂門目五臣音注揚子法言》十卷、《中說》十卷,見《孫記》。嘉靖甲午(十三年。)刻王子年《拾遺記》十卷,見《楊志》、《楊譜》。
澶淵晁?慄寶文堂。嘉靖甲午(十三年。)刻《昭德新編》三卷,晁衝之《具茨集》一卷,見《丁志》。嘉靖丙午(二十五年。)刻晁說之《晁氏客語》一卷、《晁氏儒語》一卷、晁迥《道院集要》三卷、《法藏碎金》十卷,見何厚甫培元《經眼書目》。
南平遊居敬。嘉靖丙申(十五年。)刻《韓文》四十卷、《外集》十卷、《集傳遺文》二卷,《柳文》四十三卷、《別集》二卷、《外集》二卷、《附錄》一卷,見《丁志》。(德輝按:嘉靖丙辰(三十五年)莫如士重刻,卷數行格同,吾有藏本。)
餘姚聞人詮。嘉靖己亥(十八年。)刻《舊唐書》二百卷,見《天祿琳琅》九、《孫記》、《丁志》。
金臺汪諒。嘉靖乙酉(四年。)刻《史記索隱正義》一百三十卷,見《錢日記》、《錢稿書跋》、《朱目》、《丁志》、《陸志》。(錢大昕《養新錄》“史記宋元本”一則雲:“明嘉靖四年莆田柯維熊校本,金臺汪諒刻,始合《索隱》、《正義》爲一書。前有費懋中序稱陝西翻宋本無《正義》,白鹿洞本有《正義》,是柯本出於白鹿本。同時震澤王氏亦有翻宋本,大約與柯本不異。”錢泰吉《甘泉鄉人稿》五“校史記雜誌”一則雲:“小題在上,大題在下,柯王兩本皆然。然柯本大題旁註,不若王本並作大字,尤爲近古。”又云:“柯本《索隱》序後有‘紹興三年四月十二日右修職郎充提舉茶鹽司?辦公事石公憲發刊,至四年十月二十日畢工’三十八字,凡三行。始知柯本從紹興本翻刻也。”又云:“《福建通志》卷三十六,正德十二年舒芬榜進士柯維熊工部郎中。”)
福建汪文盛。嘉靖己酉(二十八年。)刻《前漢書》一百二十卷,《後漢書》一百二十二卷,見《錢日記》、《孫記》、《丁志》、《繆記》。(丁雲:“《錢竹汀日記》雲:漢書嘉靖本卷首題福建按察司周採、提學副使周?、巡海副使何喬校刊,末題嘉靖己酉年孟夏月吉旦侯官縣儒學署教諭事舉人廖言監修。今細按周採等銜名,實自後加。其中汪文盛、高氵?、傅汝舟名字,尚有鏟削未盡者。氵?,字宗呂,號髯翁,侯官人,著有《石門詩集》。汝舟,字虛木,氵?同縣人,有《傅山人集》。”德輝按:汪本書名大題後雲“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明汪文盛、高氵?、傅汝舟校”,凡十九字,作兩行書。其中各卷亦或題二週一何名,蓋汪、高、傅爲地方鄉紳,周、何則地方官也。官主刻,紳主校,故皆題名也。)刻《五代史記》七十四卷,見《丁志》。(書名大題後雲“宋歐陽修撰,徐無黨注,明汪文盛、高氵?、傅汝舟校”。每頁二十四行,行二十二字。版式與所刊《兩漢書》同,惟字略肥。天一閣、<百百>宋樓所藏皆此本。文盛所刻《儀禮註疏》、《兩漢》及此書,皆高、傅兩人同校。)
蘇獻可通津草堂。嘉靖己未(三十八年。)刻王充《論衡》三十卷,見《天祿琳琅》九、《孫記》、《朱目》、《陸志》、《森志》、《繆續記》。刻《韓詩外傳》十卷,見《莫目》。(德輝按:此與沈辨之野竹齋刻本實同一版本。細審野竹齋木記,似是將原有木記削去補刻,而通津本則出於自然。世皆以沈本誤作元刻,餘竊疑其更在通津本之後。傳世已久,疑莫能明矣。)
東吳郭雲鵬濟美堂。嘉靖癸卯(二十二年。)刻《分類補註李太白詩集》三十卷,見《丁志》。(雲:後有雲鵬自跋,並“嘉靖癸卯春元月寶雲堂梓行”小木記。)嘉靖己未(三十八年。)刻《曹子建集》十卷,見《丁志》。無年號刻《河東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附錄》二卷、《集傳》一卷、《後序》一卷,見《孫記》、《陸志》、《丁志》。(雲:每卷尾有“東吳郭雲鵬校壽梓”篆文木記,版心有“濟美堂”三字。德輝按:此與徐氏東雅堂韓集板式行字相同,蓋同出宋廖瑩中世綵堂本,但韓集猶刻於柳集之後,而世盛稱東雅堂《韓集》鮮稱此本者,何也。)刻《歐陽先生文粹》二十卷,《補遺》十卷,見《天祿琳琅》十、(雲:雲鵬跋,題寶善堂梓行。德輝按:此與所刻李集木記同,非僅濟美堂矣。)《丁志》。(作《歐陽先生遺粹》。)
俞憲朱?鳴館。嘉靖戊申(二十七年。)刻《西溪叢語》三卷,見《黃記》、《陸志》、《陸跋》、《莫錄》、《繆記》。
東吳徐氏。嘉靖間仿宋刻《儀禮注》十七卷,見《陸志》。(德輝按:徐刻《三禮》罕見。黃丕烈士禮居仿刻之《周禮注》,亦其一也。蓋《三禮》皆據宋本,與武英殿仿岳氏《五經》之一《禮記》,行字相同。但嶽本有釋音,徐本無釋音,以此爲異。吾藏明刻《儀禮》與此同,《周禮》有釋音與《禮記》同,蓋翻嶽本也。)
東吳徐時泰東雅堂。刻宋廖瑩中世綵堂《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陸志》、《繆續記》、《丁志》。(雲:眉間有雍正丁未長洲陳景雲記雲:“近吳中徐氏東雅堂主人徐時泰,萬曆中進士,歷官工部郎中。崇禎末,堂已易主,項宮詹煜居之。煜後以降賊名麗丹書,里人噪而焚其宅,堂遂毀。今僅存池塘遺蹟而已。”德輝按:據陳記,則時泰通籍在萬曆。其刻書必在通籍後,而郭刻柳集疑當在時泰前,故天啓中柳氏有重刻本,韓板乾隆時猶存江蘇洞庭東山王氏。吾藏二本,一本明印,一本後有乾隆十一年洞庭東山王金增師李氏修板跋。)
嘉禾項篤壽萬卷堂。隆慶庚午(四年。)刻《鄭端簡奏議》十四卷,見《丁志》、(雲:末有“隆慶庚午九月雕工畢”一條。)《繆續記》。萬曆甲申(十二年。)刻《東觀餘論》三卷,見《天祿琳琅》九、《孫記》、《陸續跋》、《丁志》。
嘉禾項德?宛委堂。刻元陸友仁《研北雜識》二卷,見《陸志》、《丁志》。天啓甲子(四年。)刻《奇姓通》四十卷,見《繆記》。(德輝按:德?疑篤壽兄弟之子。篤壽之兄名元淇;弟名元汴,字子京,流傳書畫名跡所謂項墨林天籟閣是也。篤壽子德楨,萬曆己未進士。孫鼎鉉,萬曆辛丑進士;聲國,崇禎甲戌進士。見《嘉興府志·進士題名》。元汴子穆,字德純。穆季弟德明,字鑑臺。亦見《府志·列傳》。又德新字又新,見朱彝尊《明詩綜·小傳》。又德宏,見朱彝尊《曝書亭集》“蘭亭神龍本跋”。均以德爲名,則德?必其從子行也。)刻《避暑錄話》四卷,見《莫目》。(吾藏此本。)
馬元調寶儉堂。萬曆甲辰(三十二年。)刻元稹《長慶集》六十卷,白居易《長慶集》七十一卷,見《森志》、《繆記》。
鄧?文遠堂。萬曆丁巳(四十五年。)刻程大昌《演繁露》十六卷、《續》六卷,見《丁志》。無年號刻《唐文粹》一百卷,見《孫記》。刻王楨《農書》三十六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六。
高承埏稽古堂。刻《劉賓客佳話錄》一卷,《劇談錄》二卷,《雲仙散錄》十卷,《隋唐佳話》三卷,見《繆記》。《南部新書》十卷,《友會叢談》十卷,見《繆續記》。(德輝按:吾縣王山長岱《浮槎文集》五“高寓公先生傳”雲:高公諱承埏,字澤外,號寓公,晚號鴻一居士。系出齊公子高後,以王父字爲氏,至宋武烈王諱瓊發跡於汴。至忠節公世,則隨蹕南渡。元末,九世孫文忠公遜志,自蕭縣避地嘉興,因系籍焉。長補諸生,己卯得雋,庚辰捷南宮,廷對三甲,官終工部虞衡司主事。戊子感懷賦詩,絕筆而逝,時年四十六。傳甚詳,茲略摘其仕履。己卯爲崇禎四年,庚辰爲五年,卒於戊子,則順治五年。所刻書又有唐牛僧孺《玄怪錄》,李復言《續玄怪錄》,李浚《北窗續錄》,梅彪《石藥爾雅》,元伊世珍《?郎環記》,高德基《平江紀事》,唐姓??名《灌畦暇語》,明陳繼儒《偃曝餘談》、《墨畦》,袁宏道《關中游歷》等書。總題《稽古堂日鈔》,見顧修《匯刻書目》。以不見於諸家書目,附記於此。)刻《子夏易傳》十一卷。(吾藏此本。)
吳氏西爽堂。無年號刻《晉書》一百三十卷,見《楊志》。刻《三國志》六十五卷,見《繆續記》。
萬玉堂。刻《太玄經》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五、(誤入宋版。)《瞿目》、《森志》、《繆續記》。
吳郡杜詩。刻鮑彪《戰國策校注》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四。(誤入宋版。)
元和吳元恭。刻《爾雅注》三卷,見顧廣圻《思適齋集》。(顧有翻刻。)此皆刻書有根據,不啻爲宋槧作千萬化身者也。其餘叢刻書,以顧元慶《四十家文房小說》爲最精,胡維新《兩京遺編》次之,程榮《漢魏叢書》又次之。吳?《古今逸史》時有脫訛,何允中《增刻漢魏叢書》殊少抉擇。至晚季胡文煥《格致叢書》,陳繼儒《祕笈》之類,割裂首尾,改換頭面,直得謂之焚書,不得謂之刻書矣。
○明人私刻坊刻書
明刻精本,已具於前。其他私刻坊刻之書,以年代相近,存於今者視宋、元刻本爲多。今以書院、精舍、書堂等類,分別記之。一曰書院。則有:
紫陽書院。成化三年刻《瀛奎律髓》四十九卷,見《楊志》。
義陽書院。嘉靖辛卯(十年。)刻何景明《大復集》二十六卷,見《莫目》。
無錫崇正書院。嘉靖壬辰(十一年。)華麟祥刻《事類賦》三十卷,見《天祿琳琅》九、《丁志》。
廣東崇正書院。嘉靖丙申(十五年。)刻《四書集註》十四卷,見《範目》。(《範目》誤丙申爲丙辰,又誤書院爲書堂。)嘉靖丁酉(十六年。)刻《漢書》一百二十卷,見《朱目》、《繆記》。刻《後漢書》一百二十卷,見《範目》、《陸志》、《朱目》、《繆記》、《森志》。
九峯書院。嘉靖丙申(十五年。)刻元好問《中州集》十卷,《中州樂府》一卷,見《黃記》、(金本。)《丁志》。(舊鈔本。)
芸窗書院。嘉靖甲辰(二十二年。)刻《侯鯖錄》八卷,見《繆續記》、《丁志》。(作芸川書院。)無年號刻《荀子》二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六。刻《揚子》十卷、《文中子》十卷,見《繆記》。(雲板心有“芸窗書院刊”五字。)
鰲峯書院。無年號刻《侯鯖錄》八卷,見傅沅叔增湘藏書。(雲小字本,十一行,行二十一字,有“鰲峯書院之記”六字木記。)
籍山書院。萬曆庚子(十九年。)重刊《經史證類大全本草》三十一卷,見《丁志》。(雲大觀二年艾晟序,後有“大德壬寅孟春宗文書院刊行”木記,蓋知南陵縣事楚武昌朱朝望據元本重梓者也。)
正學書院。刻《國語補音》三卷,見《楊志》。
東林書院。刻《龜山楊文靖集》三十五卷,見《瞿目》。
龍川書院。刻《陳龍川先生集》三十卷,見《丁志》。一曰精舍。則有:
建溪精舍。洪武壬戌(十五年。)刻《傅汝礪詩集》八卷,見《瞿目》、《陸志》。(雲後有“洪武壬戌渝川百丈山前建溪精舍新{開木}”一行。)
詹氏進德精舍。弘治壬子(五年。)翻刻南山書院本《廣韻》五卷,見《森志》、《陸續跋》。
餘有堂鳳山精舍。正德丁卯(二年。)刻《論語集註》十卷,見《森志》。
南星精舍。嘉靖乙酉(四年。)刻《嵇中散集》十卷,見《孫記》、《陸志》。(《志》作南星書屋。)
崦西精舍。刻《宋之問集》二卷,見《瞿目》。(雲板心有“崦西精舍”字。)一曰書堂。則有:
古杭勤德書堂。洪武戊午(十一年。)刻《皇元風雅前集》六卷、《後集》六卷,見《楊譜》、《繆續記》。(誤作元刻。)刻楊輝《算書五種》七卷,見《楊志》。
遵正書堂。洪武壬申(二十五年。)刻《增修箋註妙選羣英草堂詩餘前集》二卷、《後集》二卷,見《繆續記》。(《記》載書中印記雲:“洪武壬申孟夏遵正書堂新刊”兩行十二字。德輝按:此本從元泰宇書堂本翻刻。)
廣成書堂。永樂甲辰(二十三年。)翻刻元南山書院本《廣韻》五卷,見《森志》、《陸續跋》、《楊志》、《楊譜》。
書林魏氏仁實書堂。景泰六年刻《性理大全》七十卷,刻王幼學《朱子資治通鑑綱目集覽》五十九卷,見《孫記》、(雲序例後有“歲在上章敦?孟夏書林魏氏仁實書堂新刊”分書木記。上章敦?爲景泰六年庚午也。)《天祿琳琅》五、《瞿目》。(均誤作元版。)弘治甲子(十七年。)刻《楚辭集註》八卷、《後語》六卷、《辨證》二卷,見《繆續記》。(雲後有“書林魏氏仁實堂重刊”一行。)弘治乙丑(十八年。)刻《道德經》二卷,列子《沖虛至德真經》八卷,見《森志》。(每半版十二行,行二十六字,注雙行。)
歙西鮑氏耕讀書堂。天順辛巳(五年。)刻宋鮑雲《天原發微》五卷,見《瞿目》。
玉峯書堂。成化四年刻明寇平《全幼心鑑》八卷,見《繆記》。(雲一小兒捧一牌,曰“玉峯書堂”四字。)
?陽書堂。成化四年刻《長安志》二十卷、《長安志圖》三卷,見《黃記》、《楊錄》。
羅氏竹坪書堂。成化癸巳(九年。)刻《子午流注經》三卷,見《森志》。
崇仁書堂。成化甲午(十年。)刻《春秋胡傳》三十卷,見《範目》。
劉氏明德書堂。弘治七年刻《衛生寶鑑》二十四卷、《補遺》一卷,見《森志》。無年號刻《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見《楊譜》、《楊志》。(大題下跨行木記雲“劉氏明德堂京本校正”,卷末木記雲“劉氏明德書堂新刊”。)
劉氏文明書堂。弘治辛酉(十四年。)刻《廣韻》五卷,見《楊志》。
集賢書堂。弘治乙丑(十八年。)刻周藩《袖珍方大全》四卷,見《丁志》。(雲末有正統十年熊宗立識語,又有“弘治乙丑仲春吉旦集賢書堂新刊”木記。)
陳氏存德書堂。正德戊辰(三年。)刻《類證註釋錢氏小兒方訣》十卷,《陳氏小兒病原方論》四卷,見《森志》、《繆續記》。
錫山秦氏繡石書堂。嘉靖丙申(十五年。)刻《錦繡萬花谷前集》四十卷、《後集》四十卷、《續集》四十卷、《別集》三十卷,見《陸志》、《丁志》、《森志》、《繆記》。無年號刻《漢武故事》二卷,見《錢記》。
崇文書堂。嘉靖戊申(二十七年。)刻宋陳應行編《吟窗雜錄》五十卷,見《繆續記》。(雲序末有“嘉靖戊申孟夏崇文書堂家藏宋本刊行”字。)
新賢書堂。嘉靖壬戌(四十一年。)《新刊四明先生高明大字續資治通鑑》二十卷,見《孫記》。
吳氏玉融書堂。刻《事林廣記外集》二卷,見《陸續跋》。一曰書屋。則有:
南星書屋。嘉靖乙酉(四年,)刻《嵇中散集》十卷,見《陸志》、《孫記》。(孫作“南星精舍”。)
許宗魯宜靜書屋。嘉靜戊子(七年。)刻《呂氏春秋》十六卷,見《森志》。無年號刻《爾雅注》三卷,見《範目》、《丁志》。刻《國語》二十一卷,見《繆記》、《丁志》。(誤作宜靜書堂刊本。)刻吳?或《韻補》五卷,見《瞿目》。(鈔本。)
前山書屋。嘉靖甲午(十三年。)黃省曾刻《水經》四十卷,《山海經》十八卷,見《天祿琳琅》八。(雲惟《山海經》板心上方有“前山書屋”四字,而《水經》無之。)
義興沈氏楚山書屋。嘉靖中刻宋朱弁《曲洧舊聞》十卷,見《瞿目》。(雲板心有“楚山書屋”四字。)
九洲書屋。無年號刻《初學記》三十卷,見《天祿琳琅》九,又《後編》十七、《繆記》。一曰堂。則有:
梁氏安定堂。正統丁巳(二年。)刻《韻府羣玉》二十卷,見《森志》。
善敬堂。正統戊辰(十三年。)刻《增廣註釋音辨唐柳先生集》四十二卷、《別集》二卷、《外集》二卷、《附錄》一卷,見《森志》。
鰲峯熊宗立種德堂。正統五年刻《類證註釋小兒方訣》十卷,天順甲申(八年。)刻《外科備要》三卷,(末題種德堂,未著姓名。)刻《新編婦人良方補遺大全》二十四卷,成化二年刻《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己丑(當是成化四年。)刻《增證陳氏小兒痘疹方論》二卷,見《森志》。刻《新刊補註釋文黃帝內經素問》十二卷,(後有木記雲“鰲峯熊氏種德堂識”八字。)刻《素問入式運氣論奧》三卷,《素問內經遺編》一卷,見《丁志》。
葉氏南山堂。天順壬午(六年。)刻《新增說文韻府羣玉》二十卷,見《丁志》。
書林劉宗器安正堂。弘治甲子(十七年。)刻《鍼灸資生經》七卷,見《森志補遺》。正德六年刻《新刊京本詳增補註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二十五卷,見《張續志》。(無元號年月。吾藏本前有木牌記,末題正德六年。)正德丁丑(十二年。)刻《類聚古今韻府羣玉續編》四十卷,見《孫記補遺》。(雲序後有“正德丁丑書林安正堂劉宗器”題識,末卷後有“正德丁丑仲秋京兆劉氏安正書堂新增刊行”木長印。)正德己卯(十四年。)刻《集千家註批點杜工部詩集》二十卷,見蕙風{?移}藏書。(卷後有木牌記雲“正德己卯仲夏月劉氏安正堂”刊。)辛巳(當是正德十六年。)刻《象山先生集》二十八卷、《外集》五卷,見《天祿琳琅》六。(誤入元版。雲後有“辛巳歲孟冬月安正書堂重刊”木記。)嘉靖二年刻朱公遷《詩經疏義》二十卷,見《吳記》、《瞿目》、(雲前題“書林劉氏安正堂重刊”,後有“癸未年仲夏安正堂刊”墨記。)《丁志》。嘉靖三年重刊《宋濂學士文集》二十六卷、《附錄》一卷,見《丁志》。(雲序後有“嘉靖三年春月安正堂新刊行”一條。)丙戌(當是嘉靖五年。)刻《增刊校正王狀元集諸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三十卷,見《陸志》。(誤作元刻。雲目後有“龍集丙戌秋月劉安正堂刊木”一行,卷末有“丙戌歲孟冬月安正堂新刊”一行。)庚寅(當是嘉靖九年。)刻《韓文正宗》二卷,見《瞿目》。(雲卷末有墨圖記,雲“庚寅年季夏月安正堂新刊行”。)刻陳傅良《止齋集》二十六卷、《附錄》一卷、《遺文》一卷,見《丁志》。嘉靖九年刻明陳?《春秋胡傳集解》三十卷,嘉靖壬辰(十一年。)刻宋劉達可編《璧水羣英待問會元選要》八十二卷,見《範目》。萬曆壬辰(二十年。)刻宋秦觀《淮海集》四十卷、《後集》六卷,見《袁簿》。萬曆辛亥(三十九年。)刻《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大全》一百二十五卷,見《繆續記》。(雲書前牌子末雲“萬曆辛亥歲孟夏月重新整補好紙版,每部價銀壹兩整,安正堂梓”。)
皇甫氏世業堂。正統庚辰(十五年。)刻《博雅》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二。
贛州府清獻堂。嘉靖元年刻《埤雅》二十卷,見《範目》。嘉靖癸未(二年。)刻巾箱本《書經集註》十卷、《序》一卷,見《丁志》。(雲後有木楷書記二行,曰“嘉靖癸未季春月刊行於贛州府清獻堂”。)
南康府六老堂。嘉靖丁亥(六年。)刻陳灝《禮記集說》三十卷,見《範目》、《瞿目》、《丁志》。(不悉刊刻年月。)《四書集註》二十六卷,見《範目》。
書林葉一蘭作德堂。嘉靖乙巳(二十四年。)《新刊演山省翁活幼口議》二十卷,見《森志補遺》。
雷氏文會堂。嘉靖乙□□□夏吉旦新刊《濟世產寶論方》二卷,見《森志》。(鈔本。德輝按:此書前有嘉靖己未王子衝序,則“乙”下缺字當是“卯”字,在作序前四年。)
浙江葉寶山堂。嘉靖癸丑(三十二年。)刻《重訂校正唐荊川先生文集》十二卷,見《繆記》。(雲後有牌記兩行,雲“嘉靖癸丑仲冬浙江葉寶山堂”。)
張之象猗蘭堂。嘉靖甲寅(三十三年。)刻自注《鹽鐵論》十二卷,見《森志》。
寶雲堂。嘉靖十一年趙繼宗刻宋趙偕《寶峯先生文集》二卷,見《丁志》。(雲版心上刊有“寶雲堂文藝”五字。)
陳奇泉積善堂。隆慶辛未(五年。)刻《纂圖互注老莊列三子》二十卷,見《森志》。萬曆己酉(三十七年。)刻《京本排韻增廣事類氏族大全》二十八卷,見《丁志》。
徐守銘寧壽堂。萬曆丁亥(十五年。)刻《初學記》三十卷,見《孫記》、《森志》。刻吳淑《事類賦》三十卷,見《天祿琳琅》九、《學部圖書館目》。(雲項氏刻本,板心有“寧壽堂”三字。德輝按:此當是誤徐爲項,否則徐板項得之印行也。)
吳公宏寶古堂。萬曆癸卯(三十一年。)刻《博古圖》三十卷,見《天祿琳琅》八。
新都吳氏樹滋堂。萬曆丙午(三十四年。)刻《秦漢印統》八卷,見《天祿琳琅》八、《孫記》。
周氏博古堂。萬曆己酉(三十七年。)刻《世說新語》三卷,見《孫記》、《繆記》。
董氏萬卷堂。刻《隆平集》二十卷,見《瞿目》。(雲序後有墨圖記,雲“董氏萬卷堂本”。)
書林龍田劉氏喬山堂。萬曆辛亥(三十九年。)刻《註解傷寒百證歌發微論》四卷,萬曆壬子(四十年。)刻《類證增注傷寒百問歌》四卷,見《森志補遺》。
海虞三槐堂。天啓間刻《侯鯖錄》八卷,見《丁志》。(引鮑以文跋。)
葉益蓀春晝堂。崇禎庚辰(十三年。)刻《陶靖節集》六卷,見《繆續記》。(雲板心有“春晝堂”三字,葉益蓀刻,林有跋,異卿手書上板。後有“崇禎庚辰中秋既望閩中林寵異卿書於金陵清涼寺”兩行。)
新都吳繼仕熙春堂。無年號刻《六經圖》六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三。(雲卷後識雲“圖象俱精,字紙兼美,一照宋本校刻無訛”。)
熊氏衛生堂。無年號刻《新刊銅人鍼灸經》七卷,見《森志》。
明德堂。無年號刻《衛生寶鑑》二十四卷、《補遺》一卷,見《森志》。(雲系萬曆間刊本,末有“皇明歲次乙未明德堂刊”記。德輝按:若萬曆刻本,乙未當在二十三年。)
雙柏堂。無年號仿宋刻丁黼本《越絕書》十五卷,見《陸志》、《陸續跋》。
如隱堂。無年號刻《洛陽伽藍記》五卷,見《張續志》、《瞿目》、《繆續記》。一曰館。則有:
豫章王氏夫容館。隆慶辛未(五年。)刻《楚辭章句》十七卷,見《朱目》、《森志》、《楊志》、《繆續記》。
翠巖館。萬曆戊子(十六年。)刻《素書》一卷,見《陸志》。
潘元度玉峯青霞館。重刻《大唐新語》十卷,改題《唐世說新語》,見《楊志》。
辨疑館。刻《易林》四卷,見《陸志》。(吾藏此本,不佳。明刻此書無善本。)
清真館。刻《雲笈七籤》一百二十二卷,見《瞿目》、《陸志》、《丁志》。一曰齋。則有:
書戶劉洪慎獨齋。弘治戊午(十一年。)刻《資治通鑑綱目》五十九卷,見《範目》。正德戊辰(三年。)刻《山堂羣書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後集》六十五卷、《續集》五十六卷、《別集》二十五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七、《丁志》、《陸志》、《繆記》。(是書前有正德戊辰莆田守鄭京序,稱“僉憲院賓出是書示區玉,玉以義士劉洪校讎督工,復劉徭役一年以償其勞”。每卷有“建陽知縣區玉刊行,木石山人劉宏毅刊,正德十六年十一月書戶劉洪改刊”等字。十六年爲辛巳,蓋閱十年而始刊成。)正德戊寅(十三年。)刻《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見《範目》、《天祿琳琅後編》十五、《廉石居記》、《陸志》、又《天祿琳琅後編》四。(誤作宋版。是書前序後有墨圖記三,曰“慎獨齋”,曰“五忠後裔”,曰“精力史學”。每卷首或刻“建陽慎獨齋”,或刻“建陽木石山人劉宏毅”,各卷不同。)刻《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見《丁志》、《繆記》。正德己巳(四年。)刻《資治通鑑節要》二十卷,見《孫記續編》。正德辛巳(十六年。)重刻《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目錄》一卷,見《森志》。嘉靖癸未(二年。)刻巾箱本《西漢文鑑》二十一卷,《東漢文鑑》十九卷,見《繆記》。(雲後有牌子,雲“龍飛嘉靖癸未京兆慎獨齋刊”。)嘉靖己丑(八年。)刻《資治通鑑綱目》五十九卷,見《森志》。(德輝按:是書據《範目》有弘治戊午刻本,此又復見,或前後重刻,或前板後修,皆未可知。惟吾在廠肆曾見弘治本,絕似元槧,惜未見嘉靖本也。)嘉靖壬辰(十一年。)刻宋劉達可《璧水羣英待問會元》八十二卷,見《丁志》。(宋本注。)嘉靖甲午(十三年。)刻明邵寶《容春堂集》六十六卷,見《丁志》。無年號刻胡寅《讀史管見》八十卷,見《陸志》。(宋刊本跋。)刻《明一統志》九十卷,見《繆記》。
桂連西齋。正德庚午(五年。)刻漢《董仲舒集》一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八。(雲有“正德庚午桂連西齋印行”木記。)
顧起經奇字齋。嘉靖乙卯刻《類箋王右丞詩集》十卷、《文集》四卷,見《範目》詩集類、又見《繆續記》。(雲後有“嘉靖三十四年涂月白分錫武陵家塾刻”一行。)萬曆元年刻《標題補註蒙求》三卷,見《丁志》。(雲板心刊“奇字齋”三字。)
楊氏歸仁齋,亦稱清白堂。嘉靖丁巳(三十六年。)刻《事文類聚》一百十七卷,見《楊志》、《丁志》。(按四庫著錄元麻沙本,前集六十卷,後集五十卷,續集二十八卷,別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遺集十五卷。(餘藏萬曆丁未鄒可章重刻此本))刻陳子??《資治通鑑綱目外紀》一卷,金履祥《通鑑前編》十八卷,朱子《通鑑綱目》五十九卷,商輅《通鑑續編》二十七卷,見《丁志》。(明歸仁齋書林刻本。)
純白齋。萬曆元年重刻《荊川先生文集》十七卷、《外集》三卷、《附錄》一卷,見《丁志》。
武林馮紹祖繩武觀妙齋。萬曆丙戌(十四年。)刻《楚辭章句》十七卷,見《丁志》。
泊如齋。萬曆戊子(十六年。)刻《宣和博古圖》三十卷,見《孫記》、《繆續記》。刻《考古圖》十卷,見《天祿琳琅》八、《陸續跋》。
豫章璩之璞燕石齋。萬曆乙未(二十三年。)刻王世貞《蘇長公外紀》十卷,見《繆記》。
真如齋。萬曆庚戌(三十八年。)刻劉嵩《槎翁詩》八卷,見《丁志》。(雲目錄後有“萬曆庚戌王正吉山陰王應遴堇父監梓於真如齋中”木記。)
喬可傳寄寄齋。萬曆辛亥(三十九年。)刻《路史前紀》九卷、《後紀》十三卷、《國名紀》九卷、《發揮》五卷、《餘論》十卷,見《繆記》。
雙甕齋。萬曆丙辰(四十四年。)蔡達甫刻《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徐?勃輯《外紀》十卷,見《丁志》。(雲板心有“雙甕齋”三字。)
金陵奎壁齋。崇禎六年匯刻《忠經·孝經·小學》十卷,見《繆續記》。(雲前有崇禎六年諭旨,又有牌子,雲“莆陽鄭氏再訂金陵奎壁齋梓”十二字。)
單恂淨名齋。崇禎戊寅(十一年。)刻宋嶽少保《忠武王集》一卷,見《丁志》。(雲華亭陳繼儒輯,門人單恂訂本,板心梓“淨名齋”三字。)
歙巖鎮汪濟川主一齋。無年號刻《巢氏諸病源候總論》五十卷,見《孫記》、《瞿目》、(誤作王氏。)《楊志》、《丁志》。
霏玉齋。無年號刻《重刊分類補註李詩全集》二十五卷、《文集》五卷,見《繆記》。一曰山房。則有:
徐?育萬竹山房。嘉靖甲申(三年。)刻《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見《繆記》。(雲胡序板心有“萬竹山房”四字,目錄後有“姑蘇後學尤桂朱整同校正”字。)
喬世寧小丘山房。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刻《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九十三卷、《目錄》一卷,見《森志》、(雲板心有“喬氏世寧小丘山房刻行”等字。)《丁志》。
武林馮念祖臥龍山房。萬曆丙戌(十四年。)刻元徐天祜《吳越春秋音注》十卷,見《天祿琳琅》八。(德輝按:目後有木牌記,雲“萬曆丙戌之秋武林馮念祖重梓於臥龍山房”。後板歸楊爾曾,丙戌改戊戌,馮名改楊名,二本吾皆有之。)一曰草堂。則有:
椒郡伍氏龍池草堂。嘉靖丁酉(二十五年。)刻《張說之文集》二十五卷,見《孫記》、《瞿目》。(雲明初椒郡伍德手錄本,作記屬子孫付刻。至嘉靖間,其後裔刻之。序後有“嘉靖丁酉冬十月朔旦椒郡伍氏龍池草堂家藏本校刊”一行。)
玉蘭草堂。無年號刻陶九成《南村輟耕錄》三十卷,見《繆記》。(雲邊闌下每葉有“玉蘭草堂”四字,再下則載匠人姓名。)一曰書林。則有:
書林劉寬。宣德乙卯(十年。)刻朱子《資治通鑑綱目》五十九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四。
書林餘氏。正統辛酉(六年。)刻《十八史略》二卷,見《森志》。
書林龔氏。正德己卯(十四年。)刻黃震《黃氏日鈔》九十七卷,見《浙錄》、《楊志》。
書林童文舉。萬曆三年重刻袁表校刻《脈經》十卷,見《森志補遺》。
書林董思泉。萬曆辛巳(九年。)刻《墨子》六卷,見《楊志》。(雲:“首籤題‘鹿門校刻墨子全編’,上層有書林董思泉識語,稱得宋本請茅鹿門讎校。首有萬曆辛巳茅坤序,稱別駕唐公得墨子原本,將歸而梓之云云。然則鹿門第爲唐公作序,並未與讎校之役。其中古字古言,多爲書估所改。如‘丌’本古‘其’字,皆改爲‘亦’字,可笑之甚。鹿門雖陋,恐不至此。”又云:“日本寶曆七年源儀重刻此本,以諸本之異同者校勘於書眉。不惟勝此本,且勝畢氏所據之道藏本。惜乎源氏無卓識,不刻其所引之一本,令人嘆息也。”德輝按:吾有源刻本,又有嘉靖癸丑陸穩序唐堯臣刻本,乃知茅序即用陸序原文,改題茅坤姓名。書估作僞欺人,楊氏誤信之,殊可笑也。)
書林詹氏。無年號刻《京本校正註釋音文黃帝內經素問靈樞集註》十五卷,見《丁志》。一曰鋪。則有:
國子監前趙鋪。弘治丁巳(十年。)刻《澗谷精選陸放翁詩集前集》十卷、《須溪精選後集》八卷、《別集》一卷,見《丁志》。
正陽門內巡警鋪對門金臺書鋪。嘉靖元年翻刻元張伯顏《文選》六十卷,見《範目》、《丁志》。(德輝按:此即嘉靖四年同柯維熊刻《史記》之汪諒。)
杭州錢塘門裏車橋南大街郭宅紙鋪。無年號刻《寒山詩》一卷,《豐幹拾得詩》一卷,附慈受《擬寒山詩》一卷,見《瞿目》。(雲明刻本。德輝按:《黃記》有宋本與此同,惟“紙”字空白。此必翻本,以街名牌記皆似宋式也。)其他牌記尚有:
藍山書舍。洪武庚辰(即建文二年。)刻《武夷藍山先生詩集》八卷,見《丁志》。(雲序後刻有“洪武庚辰秋藍山書舍刊”長方木記。德輝按:成祖篡統,革除建文元號,此豈追改耶。)
劉氏博濟藥室。宣德癸丑(八年。)刻《類證活人書括》四卷,見《森志補遺》。
維楊資政左室。萬曆己卯(七年。)刻《呂氏春秋》二十六卷,見《楊譜》。
蔣德盛武林書室。萬曆庚子(二十八年。)刻《敬齋古今︻》十二卷,見《陸志》、《繆記》、(舊鈔本。)《丁志》。(書室誤雲書屋。)
太元書室。刻桓寬《鹽鐵論》十卷,見《黃記》。(校明鈔本。)
尹耕療鶴亭。嘉靖壬寅(二十一年。)重刻《誠齋先生易傳》二十卷,見《丁志》、《繆記》。
顧汝達萬玉樓。嘉靖庚戌(二十九年。)刻宋本《南唐書》三十卷,見《繆記》。
贛郡蕭氏古翰樓。嘉靖間刻《妙絕古今》四卷,見《繆續記》。(雲板心有“蕭氏古翰樓”五字。)
芙蓉泉屋。嘉靖十八年刻《韓詩外傳》十卷,見《陸志》。
東里董氏茭門別墅。嘉靖壬子(三十一年。)翻刻宋紹興府洪适本《元氏長慶集》六十卷,見《丁志》。
龍邱桐源舒伯仁樑溪寓舍。萬曆二年刻《中興以來絕妙好詞》十卷,見《範目》、《瞿目》、《丁志》。(雲末有墨圖記,雲“萬曆二年七月既望龍邱桐源舒氏伯明新雕樑溪寓舍印行”。)
吳興花林東海居士茅一相文霞閣。萬曆庚辰(八年。)刻《蔡中郎集》十一卷,見《丁志》。
吳郡顧凝遠詩瘦閣。崇禎乙亥(八年。)仿宋刻《濟北晁先生雞肋集》七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丁志》。(雲板心有“詩瘦閣”三字,卷後有“明吳郡顧氏於崇禎乙亥春照宋刻壽梓至中秋工始竣”二行。)
清平山堂。無年號刻葉祖榮《類編分類夷堅志》十一卷,見《繆續記》。(雲當是南宋建陽書肆類集刊本,明人重刻之,板心有“清平山堂”四字。)
衆芳書齋。隆慶元年刻《繪圖增編會真記》四卷,見《繆續記》。
清夢軒。無年號刻蘇轍《欒城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應詔集》十二卷,見《瞿目》、《丁志》。(雲目錄後有“清夢軒藏板”五字。)
三衢近峯夏相。嘉靖壬子(三十一年。)仿宋刻《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前集》六十九卷、《後集》八十一卷、《續集》五十六卷、《別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見《陸志》、《丁志》、《繆記》。
揚州陳大科。萬曆丁酉(二十五年。)刻《初學記》三十卷,見《邵注四庫目》。(德輝按:吾藏此本,雕印甚精。)
金陵王舉直。刻《雅頌正音》五卷,見《黃記》、(雲明初刻本。)《陸志》。
金陵周對峯。萬曆辛卯(十九年。)刻《新刊簪纓必用翰苑新書前集》十二卷、《後集》七卷、《別集》二卷、《續集》八卷,見《丁志》。
姑蘇葉氏戊廿。無年號刻《王狀元荊釵記》全卷,見《黃記再續》。(雲卷末有“姑蘇葉氏戊廿梓行”八字。德輝按:此書似是元末槧本,以葉氏名戊廿證之,亦元時人名俗尚。)
沈啓南。無年號刻《晏子春秋》八卷,見《楊譜》。(按孫星衍爲畢沅校刻此書,及自刻《岱南閣叢書》,均據此本。據云萬曆乙酉年刻。)以上或刻一種,或刻二三種。其中刻書獨多,爲劉洪慎獨齋、劉宗器安正堂,而皆建陽產。自宋至明六百年間,建陽書林擅天下之富,使有史家好事,當援貨殖傳之例增書林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