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八

○別集類下

△《演山》集六十卷

端明殿學士延平黃裳冕仲撰。元豐二年進士第一人,貴顯於崇、觀,死於建炎,年八十有七。方三舍法初行,裳謂:“宜近不宜遠,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貧,不如遵祖宗科舉之制。”世傳以爲口實。

△《景迂集》二十卷

徽猷閣待制晁說之以道撰。又本止刊前十卷。說之平生著述至多,兵火散逸。其孫子健裒其遺文,得十二卷,續廣之爲二十卷。別本刊前十卷而止者,不知何說也。劉跂斯立墓誌,景迂所撰,見《學易集》後,而此集無之,計其逸者多矣。說之,元豐五年進士。元祐初,蘇文忠、範太史、曾文昭皆薦之。坐元祐邪等,廢棄,靖康末始爲從官。卒於建炎三年。慕司馬溫公爲人,自號景迂生。

△《龜山集》二十八卷

工部侍郎延平楊時中立撰。時及從明道,死當建炎四年,年八十有七,於程門最爲壽考。

△《樑谿集》一百二十卷

丞相忠定公昭武李綱伯紀撰。父夔,進士起家,至右文殿修撰,黃右丞履之甥也。綱娶吳園先生張根之女,亦右丞外孫。“樑谿”名集者,修撰葬錫山,忠定嘗廬墓雲。

△《襄陵集》二十四卷

尚書右丞襄陵許翰崧老撰。元祐三年進士,靖康初入西府,建炎爲丞轄,與黃潛善輩不合而去。

△《後湖集》十卷

丹陽蘇庠養直撰。其父堅伯固,亦有詩名。庠以遺澤畀其子,而自放江湖間。東坡見其清江曲,大愛之,由是得名。僧祖可正平號癩可者,其弟也。庠中子扶,亦工詩,有清苦之節。庠,紳之後,頌之族。

△《初寮集》四十卷、《後集》十卷、《內外製》二十四卷

尚書左丞中山王安中履道撰。安中年十四薦於鄉,凡四舉乃登第。爲中司受旨,攻蔡京,京子攸入禁中,日夕泣涕,告於上,安中亟改翰苑,事遂止。其自政府出守燕,京父子排之也。然安中之進,亦本由樑師成。始,東坡帥定武,安中未弱冠,猶及師事焉,未卒業而坡去。其後,晁以道爲無極令,安中既第,修邑子禮用長箋自言以新學竊一第爲親榮,非其志也。以道曰:“爲學當謹初,何患不遠到?”安中築室,榜曰“初寮”。其議論聞見,多得於以道,既貴顯,遂諱晁學,但稱成州使君四丈,無復先生之號矣。甚哉!籍、湜不畔之難也。

△《劉給事集》五卷

給事中劉安上元禮撰。紹聖四年登第,歷臺諫、掖垣、瑣闥,以次對歷三郡而終。集中有《彈蔡京疏》。

△《橫塘集》三十卷

尚書右丞瑞安許景衡少伊撰。亦嘗從程氏學。建炎初爲執政,與黃、汪不合罷。建議渡江幸建康,言者以爲非是,及下還京之詔,景衡以憂卒於瓜洲。未幾,敵騎奄至淮揚,倉卒南渡。

△《章貢集》二十卷

祕書監章貢李樸先之撰。紹聖元年進士。坐言隆祐之賢,廢二十年,蔡京欲強致之,不屈。靖康、建炎之間,半歲五遷,而病不能行以死。其教授西京國子監也,程伊川與之甚厚,然謂其太直,以洛中風波爲戒。樸笑曰:“不意此言發於先生之口。”伊川爲之改容愧謝,其風節可畏也。

△《歐陽修撰集》六卷

崇仁布衣贈祕閣修撰歐陽澈德明撰。澈死時年三十一。環溪吳沆裒其詩爲《飄然集》三卷,而會稽胡衍晉遠取其所上三書,並刻之臨川倅廨。

△《空青遺文》十卷

直寶文閣南豐曾紆公卷撰。紆,布之子,有異材。建中靖國初,布在相位,奉詔爲《景靈西宮碑》,紆之筆也。建炎、紹興之際,將漕江浙,入爲司農少卿,知信、衢州以卒。汪彥章志其墓,孫仲益序其文。王銍性之,其婿也。

△《石林總集》一百卷、《年譜》一卷

尚書左丞吳郡葉夢得少蘊撰。紹聖四年進士。崇觀間驟貴顯,三十一歲掌外製,次年遂入翰林。中廢,至建炎乃執政,然財數日而罷。平生所歷州鎮,皆有能聲。胡文定安國嘗以其蔡、潁、南京之政薦於朝,謂不當以宿累廢。晚兩帥金陵,當烏珠臨江,移三山平羣寇,其功不可沒也。秦檜秉政,欲令帥蜀,辭不行,忤檜意,以崇慶節度使致仕。其居在卞山,奇石森列,藏書數萬卷。既沒,守者不謹,屋與書俱燼於火。“石林”二字,本出《楚辭》天問。

△《石林建康集》十卷

皆帥建康時詩文。其初,以所蒞官各爲一集,後其家編次,總而合之,此集其一也。

△《石林審是集》八卷

其門人盛光祖子紹所錄。亦已入總集。

△《浮溪集》六十卷

翰林學士婺源汪藻彥章撰。四六偶儷之文,起於齊、樑,歷隋、唐之世,表章、詔、誥多用之。然令狐楚、李商隱之流號爲能者,殊不工也。本朝楊、劉諸名公猶未變唐體,至歐、蘇,始以博學富文,爲大篇長句,敘事達意,無艱難牽強之態,而王荊公尤深厚爾雅,儷語之工,昔所未有。紹聖後置詞科,習者益衆,格律精嚴,一字不苟措,若浮溪尤其集大成者也。

△《翟忠惠集》三十卷

參政丹陽翟汝文公巽撰。汝文制誥古雅,多用全句,氣格渾厚,近世罕及。夫人邢氏,恕之女。居實,其弟也。長子耆年,實邢出,好古博文,高尚不仕。忠惠者,私諡也。

△《鴻慶集》四十二卷

戶部尚書晉陵孫覿仲益撰。大觀三年進士,政和四年詞科。《代高麗謝賜燕樂表》,膾炙人口。生元豐辛酉,卒乾道己丑,蓋年八十有九,可謂耆宿矣。而其平生出處,至不足道也。嘗提舉鴻慶宮,故以名集。

△《呂忠穆集》十五卷

丞相濟南呂頤浩元直撰。後三卷爲《燕魏錄》,雜記古今事。卷末言金人敗盟始末甚詳。

△《忠正德文集》十卷

丞相聞喜趙鼎元鎮撰。四字,高廟所賜宸翰中語也。

△《北山小集》四十卷

中書舍人信安程俱致道撰。俱父祖世科,而俱乃以外祖鄧潤甫蔭入仕,宣和中賜上舍出身,爲南宮舍人,紹興初入西掖。徐俯爲諫議大夫,封還詞頭,罷去。後以次對修史,病不能赴而卒。

△《陵陽集》五十卷

中書舍人仙井韓駒子蒼撰。自幼能詩,黃太史稱其超軼絕塵,蘇文定以此儲光羲。遊太學不第,政和初獻書召試,賜出身,後入西掖。坐蘇氏鄉黨曲學罷。

△《丹陽集》四十二卷、《後集》四十二卷

顯謨閣待制江陰葛勝仲魯卿撰。紹聖四年進士,元符三年詞科。洪慶善序其文,有所謂“絕郭天信、拒朱勔、慚盛章而怒李彥”者,蓋其平生出處之略也。再知湖州,後遂家焉。

△《尹和靖集》一卷、《附集》一卷

徽猷閣待制河南尹焞彥明撰。子漸之孫。年十九舉進士,策問欲誅元祐黨籍,不對而出,遂罷舉。靖康賜號和靖處士。敵陷洛陽,闔門遇害,死而復甦,門人潛載以逃。客涪州,以範元長薦入經筵,擢列侍從。葬會稽山。

△《綦北海集》六十卷

翰林學士北海綦崈禮叔厚撰。工於四六。秦檜初罷相,崈禮當制,有御筆詞頭藏其家。檜再相,下臺州追索,時崈禮已死,幸不及禍。

△《雲龕草堂後集》二十六卷

參政鉅野李邴漢老撰。明受之變,以兵部侍郎直學士院叱責兇渠,朝廷賴焉。既復辟,首擢執政。周益公作神道碑,言《前》、《後集》一百卷,今惟《後集》,蓋皆南渡後所作也。朱文公爲之序。漢老,樂靜右史之侄。五世祖濤,五代時宰相。石晉之亂,弟澣在翰林,陷於敵。及邴立節於建炎,而其弟鄴守會稽,亦隨金人北去,世以爲異。

△《龜谿集》十二卷

知樞密院忠敏吳興沈與求必先撰。建炎、紹興之間,歷三院、翰苑以至執政,嘗奏言王安石之罪,大者在於取楊雄、馮道,當時學者惟知有安石,喪亂之際,甘心從僞,無仗節死義之風,實安石倡之。此論前未之及也。紹興七年終於位。

△《胡忠獻集》六十卷

端明殿學士晉陵胡世將承公撰。文恭公宿之曾孫。以兵部侍郎爲川陝副宣,金人敗盟,繼吳玠之後,經畫守禦,以迄和議再成,分疆未定,死於河池。世將好古博雅,有《資古紹志錄》,仿《集古錄》,跋尾亦見集中。諡忠獻。

△《胡文定公武夷集》十五卷

給事中崇安胡安國康侯撰。紹聖四年進士第三人。仕四十年,實歷不及三載。著《春秋傳》,行於世。本喜爲文,後篤志於學,乃不復作。其辭召試,曰:“少習藝文,不稱語妙。晚捐華藻,才取理明。既覺昨非,更無餘習。”故其文集止此。

△《毗陵集》五十卷

參政文靖毗陵張守全真撰。一字子固。崇寧進士、詞科。紹興執政,張魏公在相位,薦秦檜再用,守有力焉。一日,與魏公言:“某誤公聽,今朝夕同班列,得款曲,其人似以曩者一跌爲戒,有患失心,宜自劾謝上。”魏公爲作墓誌,著其語。

△《張章簡華陽集》四十卷

參政金壇張綱彥正撰。大觀中舍法,三中首選,釋褐承事郎,辟雍正,蓋專於新學者。紹興初,在瑣闥忤張俊求去,復與秦隙,遂引年。秦亡乃召用。乾道初,年八十四而終。自號華陽老人,“華陽”者,茅山也。

△《非有齋類藁》五十卷

給事中吳興劉一止行簡撰。宣和三年進士。居瑣闥僅百餘日,忤秦檜罷去,閒居十餘年,以次對致仕。檜死。被召,力辭,進雜學士而終,年八十二,實紹興庚辰。

△《竹西集》十卷、《西垣集》五卷

兵部侍郎維揚王居正剛中撰。宣和三年進士。紹興初入詞掖。西垣集者,制草及繳章也。其篇目,凡繳章皆雲“封還詞頭”,蓋其子孫編次者之失也,除授則有詞頭,政刑庶事,何詞頭之有?

△《張巨山集》三十卷

中書舍人光化張嵲巨山撰。嵲爲司勳郎官,金人再取河南,秦相惶恐,上章引伊尹“善無常主”及周任“不能者止”之文以自解:嵲之筆也。秦德之,遂擢修注掌制,而其具藁倉卒,誤以伊尹告太甲爲告湯,及周任之言爲孔子自言,時密書省寓傳法寺,有書其門曰:“周任爲孔聖,太甲作成湯”,秦疑諸館職爲之,多被逐。然嵲亦以答檜“三折肱”之語,謂其貳於己,無幾亦罷。

△《默成居士集》十五卷

中書舍人潘良貴子賤撰。一字義榮。剛介之士也。朱侍講序其集,略見其出處大致。

△《默堂集》二十二卷

宗正少卿延平陳淵知默撰。一字幾叟。了翁之侄孫,楊龜山門人,紹興初嘗爲諫官。

△《筠谿集》二十四卷

戶部侍郎連江李彌遜似之撰。大觀三年上舍第一,知冀州,能抗金敵,攝江東帥,與李忠定平周德之亂。晚爲從官,沮和議,坐廢而終。

△《鄱陽集》十卷

徽獻閣直學士鄱陽洪皓光弼撰。皓奉使金國,守節不屈。既歸,爲秦所忌,謫英州。死之日與秦適相先後。三子登詞科,俱貴顯。

△《東窗集》四十卷

中書舍人鄱陽張廣彥實撰。與呂居仁爲詩友,其在西掖,當紹興十一年。

△《雪谿集略》八卷

汝陰王銍性之撰。國初《周易》博士昭素之後也。其父莘樂道嘗從歐公學。銍爲曾紆婿,嘗撰《七朝國史》,紹興初,常同子正薦之,詔視秩史官,給札奏御,會秦氏柄國中止,書竟不傳。其子明清,著《揮麈錄》。

△《致堂斐然集》三十卷

禮部侍郎胡寅明仲撰。文定公長子也。本其兄子,初生棄不舉,文定於水盆內收育之。既長,俾自絕於本生,不爲心喪,止服世父之服,寅遵行之。集中有《與秦丞相書》,言之甚詳。人倫之變,古今所未有也。寅,宣和初進士,紹興初已爲從官,不主和議,秦本與其父子有契分,竟謫新州。檜死北歸,沒於嶽州。

△《五峯集》五卷

右承務郎胡宏仁仲撰。文定季子。不出仕,篤意理學。南軒張栻,其門人也。別本不分卷。

△《竹軒雜著》十五卷

太常少卿永嘉林季仲懿成撰。以趙元鎮薦入朝,奏疏沮和議得罪。仲熊、叔豹、季貍,其弟也,皆知名。

△《北山集》三十卷

端陰殿學士金華鄭剛中亨仲撰。紹興二年進士亞魁。受知秦相,擢使川陝,後忤意,貶死封州。

△《澹庵集》七十八卷

端明殿學士忠簡廬陵胡銓邦衡撰。建炎甲科第五人。既上書乞斬秦檜,謫嶺海,秦死得歸。孝宗即位,始復官召用,又以沮再和之議得罪去。乾道中入爲丞郎,亦不容於時,奉祠,至淳熙七年乃終,年七十有九。

△《相山集》二十六卷

朝奉大夫濡須王之道彥猷撰。宣和六年,兄弟三人同登科。建炎寇亂,率衆保明避山,從之者皆得免。以功改京官,沮和議得罪。晚乃歷麾節,其子藺被遇阜陵,貴顯。

△《韋齋小集》十二卷

吏部員外郎新安朱松喬年撰。侍講文公之父也。文公嘗言,韋齋先生自爲兒童時,出語已驚人,及去場屋,始致意爲詩文。其詩初亦不事雕飾,而天然秀髮,格律閒暇,超然有出塵寰之趣。

△《關博士集》二十卷

太學博士錢塘關注子東撰。紹興五年進士。嘗爲湖州教授。自號香巖居士。

△《石月老人集》三十五卷

朝議大夫致仕鄱陽餘安行勉仲撰。安行累舉不第。其子應求以童子登崇寧五年進士科,爲御史,歷麾節,所至迎養其父,至九十六乃終。著書號《至言》,蓋純篤之士也。

△《王著作集》四卷

著作佐郎福清王蘋信伯撰、從程門學,以趙忠簡薦,召對,賜出身。秦檜惡之,會其族子坐法,牽連文致,奪官以死。

△《屏山集》二十卷

通判興化軍崇安劉子翬彥沖撰。父韐,兄子羽。子翬以蔭入仕。年甫四十八而卒。朱文公,其門人也,嘗謂朱曰:“吾少聞佛老之說,歸讀吾書,然後知吾道之大,體用之全如此。《於易》得入德之門焉。作《復齋銘》、《聖傳論》,可以見吾志矣。”

△《東溪集》十二卷

冪迪功郎漳浦高登彥先撰。考試潮州,策問忤秦相,謫死。

△《繙經堂集》八卷

知盱眙軍東平畢良史少董撰。文簡公士安五世孫。嘗陷敵,有從之遊者,因爲圖,名《繙經》,寫其訪問紬繹之狀。

△《藥寮叢藁》二十卷

太常少卿上蔡謝伋景思撰。參政克家之子。

△《巖壑老人詩文》一卷

左朝請大夫洛陽朱敦儒希真撰。初以遺逸召用,嘗爲館職。既掛冠,秦檜之孫壎欲學爲詩,起希真爲鴻臚少卿,將使教之,懼禍不敢辭。不久秦亡,物論少之。合有全集,未見。

△《鶴溪集》十二卷

辟雍博士青田陳汝錫師予撰。紹聖四年進士,持節數路,帥越而卒。青田登科人自汝錫始。希點子與,其孫也。

△《嶽武穆集》十卷

樞密副使鄴郡岳飛鵬舉撰。飛功業偉矣,不必以集著也。世所傳誦其《賀和議成》一表,當亦是幕客所爲,而意則出於嶽也。

△《漢濱集》六十卷

參政襄陽王之望瞻叔撰。周益公爲集序。

△《玉山翰林詞草》五卷

尚書玉山汪應辰聖錫撰。紹興五年進士首選。本名洋,御筆改賜。天材甚高,而不喜爲文,謂不宜弊精神於無用,然每作輒過人。以天官兼翰苑近二年,所撰制詔溫雅典實,得王言體,朱晦翁稱爲近世第一。

△《太倉稊米集》七十卷

樞密編修宣城周紫芝少隱撰。自號竹坡居士。

△《白蘋集》四卷

右文林郎單父龐謙儒祐甫撰。莊敏公籍之曾孫。用季父恩仕,不遂而死,韓南澗志其墓。嘗客居吳興,故集名“白蘋”。

△《南澗甲乙藁》七十卷

吏部尚書潁川韓元吉無咎撰。門下侍郎維之玄孫。與其從兄元龍子云皆嘗試詞科不利。居廣信溪南,號南澗。

△《艇齋雜著》一卷

南豐曾季貍裘父撰。鞏之弟曰湘潭主簿宰,宰之孫曰大理司直晦之,季貍其子也。少從呂居仁、徐師川遊,嘗一試禮部不中,乾淳間名公多敬畏之,具見其子濰所集《師友尺牘》。此編蓋其議論古今之文,辭質而義正,可以得其人之大略。

△《溪園集》十卷

蘄春吳億大年撰。其父擇仁爲尚書。億仕至靜江倅,居餘干,有溪園佳勝。世傳其“樓雪初銷”詞,爲建康帥晁謙之作。

△《於湖集》四十卷

中書舍人歷陽張孝祥安國撰。甲戌冠多士,出思陵親擢,秦相孫壎遂居其下。秦忌惡之,以他事下其父子大理獄。明年秦亡,上既素眷,不五年登法從。阜陵尤眷之。不幸不得年,死時財四十餘。上嘗有“用不盡”之歡。其文翰皆超逸天才也。

△《南軒集》三十卷

侍講廣漢張栻敬夫撰。魏忠獻公浚之長子。當孝宗朝,以任子不賜第入西掖者,韓元吉、劉孝韙,其入經筵則栻也。

△《王司業集》二十卷

國子司業宛丘王逨致君撰。建炎初,其家避亂,沿汴南下,逨年十一,偶小泊登岸,敵適至,亟解維不暇顧,遂失之。在金十年,間關得歸。其父,工部尚書俁也,既歸,入太學,登癸未科,爲諫官、御史,歷麾節,終於少司成。

△《浮山集》十六卷

左朝請大夫江都仲並彌性撰。紹興壬子進士。晚丞光祿寺,得知蘄州。並嘗倅湖,籍中有所盼,爲作生朝青詞,好事者傳誦之,遂漏露,坐謫官,其訓詞略曰:“爾爲瀆侮之詞,曾弗知畏天,其知畏吾法乎?”吾鄉前輩能道其事如此。

△《小丑集》十二卷、《續集》三卷

直祕閣眉山任盡言元受撰。元符諫官伯雨之孫,紹興從臣申先之子。乙卯甲科,仕爲太常寺主簿,終於閩憲。

△《拙齋集》二十二卷

校書郎侯官林之奇少穎撰。之奇學於呂本中,而太史祖謙學於之奇。其登第當紹興辛未,年已四十,未幾郎入館。方鄉用,而得末疾。

△《霜傑集》三十卷

德興董穎仲達撰。紹興初人。從汪彥章、徐師川遊。彥章爲作序。

△《妙筆集》四十卷

中書舍人福清林遹述中撰。元符三年甲科。苗、劉之變,在西掖不失節,思陵嘉之。終龍圖直學士。

△《貿阝峯真隱漫錄》五十卷

丞相文惠公四明史浩直翁撰。

△《詅癡符》二十卷

御史臨海李庚子長撰。“詅”之義,炫鬻也。市人鬻物於市,誇號之,曰“詅”。此三字本出《顏氏家訓》,以譏無才思而流佈醜拙者,以名其集,示謙也。庚,乙丑進士,以湯鵬舉薦闢入臺,家藏書甚富。

△《梯雲集》二十五卷

中書舍人資川趙逵莊叔撰。辛未大魁。有氣節。四十一歲卒。

△《海陵集》三十二卷

同知樞密院海陵周麟之茂振撰。乙丑進士,戊辰詞科。既執政,被命使金亮,辭行得罪,去。

△《胡獻簡詞垣草》四卷

禮部尚書會稽胡沂周伯撰。

△《介庵集》十卷

左司郎官趙彥端德莊撰。乾淳間名士也。嘗宰餘干,趙忠定其邑人,初冠多士,德莊在朝,往謁謝,德莊語之曰:“謹勿以一魁先置胸中。”可謂名言。

△《石湖集》一百三十六卷

參政吳郡范成大致能撰。初以起居郎使金,附奏受書事,抗金主於其殿陛間,歸而益被上眷,以至柄用。石湖在太湖之濱,姑蘇臺之下,去城十餘里。面湖爲堂,號鏡天閣,又一堂扁“石湖”二字,阜陵宸翰也。今日就荒毀,更數年,恐無復遺蹟矣。頃一再過之,爲之慨然。

△《周益公集》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一卷

丞相益文忠公廬陵周必大子充撰。一字洪道。其家既刊《六一集》,故此集編次一切視其凡目,其間有《奉詔錄》、《親征錄》、《龍飛錄》、《思陵錄》凡十一卷,以其多及時事,託言未刊,人莫之見。鄭子敬守吉,募工人印得之,餘在莆田借錄爲全書,然猶漫其數十處。益公自號平園叟。

△《渭南集》三十卷、《劍南詩藁》、《續藁》八十七卷

華文閣待制山陰陸游務觀撰。左丞佃之孫。紹興末召對,賜出身。隆興初爲樞密院編修官,鄉用矣,坐漏泄省中語,阜陵以爲反覆,斥遠之。後以夔倅入蜀,益自放肆,不護細行,自號放翁。在蜀九年乃歸。晚由嚴陵召爲南宮舍人。將內禪,益公薦直北門,上終不用。及韓氏用事,遊既掛冠久矣,有幼子澤不逮,爲侂胄作《南園記》,起爲大蓬。以次對再致仕。嘉定庚午年八十六而終。遊才甚高,幼爲曾吉父所賞識。詩爲中興之冠,他文亦佳,而詩最富,至萬餘篇,古今未有,故文與詩別行。“渭南”者,封渭南縣伯。

△《復齋製表》二卷

刑部侍郎王秬嘉叟撰。初寮安中之孫,紹興、乾道間名士也,陸放翁與之厚善。

△《盤洲集》八十卷

丞相文惠公鄱陽洪适景伯撰。忠宣之長子。方奉使時,文惠甫十三歲,後與其弟遵同中壬戌宏博科。本名造,後改焉。又三年乙丑,弟邁繼之,世號三洪。其自淮東總領入爲太常少卿,一年而入右府,又半年而拜相,然在位僅三閱月,爲林安宅所攻而去。嘗一帥越,閒居十六年而終。

△《小隱集》七十卷

樞密文安公洪遵景嚴撰。其進用最先於兄弟,而得年不永,薨於淳熙元年。

△《野處類藁》一卷

二翰林學士文敏公洪邁景廬撰。其全集未見。

△《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

寶謨閣學士文節公廬陵楊萬里廷秀撰。當淳熙末爲大蓬,論思陵配饗不合,去。及韓侂冑用事,召之,卒不至。自次對遷至學士,聞開禧出師,不食而死。自作《江湖集》序曰:“予少作有詩千餘篇,至紹興壬午皆焚之。”大概江西體也。今所存曰《江湖集》者,蓋學後山及半山及唐人者也。

△《程文簡集》二十卷

吏部尚書新安程大昌泰之撰。每卷分上下,其實四十卷也。博學,長於考究,著述甚多,皆傳於世。

△《樵隱集》十五卷

信安毛大選平仲撰。禮部尚書友之子。負才傲世,仕止州倅。與尤遂初厚善,臨終以書別之,囑以志墓,延之既爲銘,又序其集。

△《樑谿集》五十卷

禮部尚書錫山尤袤延之撰。家有遂初堂,藏書爲近世冠。

△《鄭景望集》三十卷

宗正少卿永嘉鄭伯熊景望撰。

△《歸愚翁集》二十六卷

秀州判官鄭伯英景元撰。近世永嘉學者推二鄭。伯熊,紹興乙丑進士,自隆興初爲館職、王府、東宮,官至少司成、宗正,鄉用矣,每小不合,輒乞去,卒於建寧守。伯英癸未甲科第四人,以親養,三十年不調,竟不出。二人皆豪傑之士也。

△《晦庵集》一百卷、《紫陽年譜》三卷

待制侍講文公新安朱熹元晦撰。《年譜》,昭武李方子公晦所述,其門人也。

△《習庵集》十二卷

戶部侍郎曾逮仲躬撰。文清公幾之子。

△《東萊呂太史集》十五卷、《別集》十六卷、《外集》五卷、《附錄》三卷

著作郎東萊呂祖謙伯恭撰,其弟祖儉編錄。凡家範、尺牘之類,總之《別集》;策問、宏詞、程文之類,總之《外集》;年譜、遺事則見《附錄》。太史,曾文清外孫,隆興癸未鎖廳甲科,宏詞亦入等。仕未達,得末疾,奉祠,年財四十五,卒於淳熙辛丑。平生著述皆略舉端緒,未有成書者,學者惜之。

△《大愚叟集》十一卷

太府寺丞呂祖儉子約撰。祖謙弟也。慶元初上封事,論救祭酒李祥,謫高安以沒。寓居大愚寺,故以名集。

△《千巖擇藁》七卷、《外編》三卷、《續編》四卷

知峽州三山蕭德藻東夫撰。嘗宰烏程,後遂家焉。楊誠齋序其集曰:“近世詩人若範石湖之清新,尤樑谿之平淡,陸放翁之敷腴,蕭千巖之工緻,皆餘所畏也。”

△《濟溪老人遺藁》一卷

通判明州濟源李迎彥將撰。永嘉周浮沚先生之婿,與先大父爲襟袂;集中有送先君子赴戊子秋試詩,首句“籍甚人言《易》已東”,蓋先君治《易》故也。集序周益公作。

△《沂庵集》四十卷

新津任淵子淵撰。紹興乙丑類試第一人,仕至潼川憲。嘗注山谷、後山詩,行於世。新津有天社山,故稱天社任淵。

△《方舟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

資陽李石知幾撰。石有盛名於蜀。少嘗客蘇符尚書家。紹興末爲學官,乾道中爲郎,歷麾節,皆以論罷。趙丞相雄,其鄉人也,素不善石,石以是晚益困,其自敘支雲“宋魋、魯倉今猶古”也。

△《歸愚集》二十卷

吏部侍郎葛立方常之撰。勝仲之子,丞相邲之父也。以郎官攝西掖,忤秦相得罪。更化召用,言者又以爲附會沈該,罷去,遂不復起。

△《綺川集》十五卷

太常寺主簿歸安倪稱文舉撰。紹興八年進士。齊齋之父。

△《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

知荊門軍金谿陸九淵子靜撰。與其兄九齡子壽,乾淳聞名士也。象山在貴溪,結茅其上,與土友講學,山形如象,故名。

△《施正憲集》六十七卷、《外集》二卷

知樞密院廣信施師點聖與撰。其在政府六年,上眷未衰,慨然勇退引去不可回。識者壯其決。趙南塘汝談,其婿也,爲序其集而傳之。

△《適齋類藁》八卷

奉新袁去華定卿撰。紹興乙丑進士,改官知石首縣而卒。善爲歌詞,嘗賦《長沙定王臺》,見稱於張安國,爲書之。

△《梅溪集》三十二卷、《續集》五卷

詹事樂清王十朋龜齡撰。丁丑大魁,立朝剛正。劉珙作序。

△《酒隱集》三卷

宣州司理趙育去病撰。其父鼎臣承之,號竹隱畸士者也。

△《四六類藁》三十卷

起居郎建安熊克子復撰。皆四六應用之文也,亦無過人者。克以王丞相季海薦驟用。王時在樞府,趙溫叔當國,莫知其所從來,頗疑其由徑,沮之,而上意鄉之,不能回也。

△《拙庵雜著》三十卷、《外集》四卷

工部侍郎東平趙?老渭師撰。門下侍郎野之侄。以婦翁歐陽懋待制澤入仕,從範石湖使金。虞丞相併父亦薦之,遂擢用知臨安。坐殿司招兵事,謫饒州。

△《雙溪集》二十卷

知郴州東陽曹冠宗臣撰。由舍選登甲科,世爲秦壎假手,奪官,再赴廷試,得初品。

△《止齋集》五十三卷

中書舍人永嘉陳傅良君舉撰。三山本五十卷。

△《水心集》二十八卷、《拾遺》一卷、《別集》十六卷

吏部侍郎永嘉葉適正則撰。淮東本無拾遺,編次亦不同。《外集》,前九卷爲制科進卷,後六卷號“外藁”,皆論時事,末卷號“後總”,專論買田贍兵。

△《丘文定集》十卷、《拾遺》一卷

樞密江陰丘崈宗卿撰。隆興癸未進士第三人。其文慷慨有氣,而以吏能顯,故其文不彰。

△《趙忠定集》十五卷、《奏議》十五卷

丞相福公趙汝愚子直撰。別本總爲一集,亦三十卷。

△《龍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

永康陳亮同父撰。少入太學,嘗三上孝廟書,召詣政事堂,宰相無宏度,迄報罷。後以免舉爲癸丑進士第一,未祿而卒。所上書論本朝治體本末源流,一時諸賢未之及也。亮才甚高而學駁,其與朱晦翁往返書,所謂“金銀銅鐵混爲一器”者可見矣。平生不能詩,《外集》皆長短句,極不工而自負,以爲經綸之意具在是,尤不可曉也。葉適。未遇時,亮獨先識之,後爲集序及跋皆含譏誚,識者以爲議。

△《軒山集》十卷

樞密使獻肅公濡須王藺謙仲撰。淳熙乙未,駕幸太學,藺爲武學諭,在班列中,人物偉然,上一見奇之,自是擢用,馴至執政。其在經帷,論官僚攀附而登輔佐者,挾數用術,道諛濟私,陳義凜然。嘉定以來,其子孫不敢求仕,亦不敢請諡,至端平乃得諡。

△《合齋集》十六卷

祕書少監永嘉王楠木叔撰。乾道丙戌進士。在永嘉諸老最爲先登。其容貌偉然,襟韻灑然,雖不以文自鳴,而諸老皆推敬之。

△《兼山集》四十卷

端明殿學士劍門黃裳文叔撰。在嘉邸最久,備盡忠益,甲寅御極,未及大用,病不能朝,士論惜之。

△《攻愧集》一百二十卷

參政四明樓鑰大防撰。隆興癸未省試考作賦魁,以犯諱當黜,知舉洪文安遵奏收置末甲首。

△《齊齋甲藁》二十卷、《乙藁》十五卷、《翰林前藁》二十卷、《後藁》二卷、《掖垣詞草》二十卷、《兼山論著》三十卷、《附益》五卷、《年譜》一卷

禮部尚書歸安倪思正父撰。丙戌進士,戊戌宏詞。受知阜陵,蚤登禁直。紹熙間遂位法從,立朝剛介不苟合。慶元、嘉定,屢召屢出,嘗言“與其爲有瑕執政,寧爲無瑕從官”,由是名重天下。端平初,詔以先朝遺直,得諡文節。

△《晦巖集》十二卷

密書丞鹽官沈清臣正卿撰。嘗爲國子錄,有薦於朝,欲得召試,執政有發笑者曰:“安有張子蓋女婿,而可爲館職者乎?”遂罷。欲爲奇節以蓋之,會王希呂爲諫官,上書力言其不可,孝宗大怒,時相虞允文惡沈介,下清臣大理,風使引介,不從,謫封州。晚乃召用,勸孝宗力行三年喪,爲翊善嘉邸,以直諒稱。初從張無垢學,後居霅川。自嶺南歸,開門受徒,動以聖賢自命,效禪門入室規式,與其徒問答,下語不契,輒使再參,頗爲人所譏。

△《靜安作具》十四卷、《別集》十卷

清江徐得之思叔撰。與其子筠孟堅同甲辰進士,次子天麟仲祥亦乙丑甲科。其家長於史學。

△《定齋集》四十卷

寶謨閣直學士蔡戡定夫撰。君謨四世孫,丙戌甲科。

△《東江集》十卷

丞相臨海謝深甫子肅撰。

△《小山雜著》八卷

知樞密院龍泉何潛自然撰。

△《慈谿甲藁》二十卷

寶謨閣直學士慈谿楊簡敬仲撰。

△《鈍齋集》六十卷

著作郎唐安楊濟濟道撰。淳熙五年進士。京鏜帥蜀,上巳出遨,濟爲樂語,首雲:“三月三日,豈無水邊麗人;一詠一觴,亦有山陰禊事。”又云:“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崇山峻嶺,脩竹茂林,羣賢畢至。”一時傳誦。京爲相,召入館權郎,出知果州而終。

△《周氏山房集》二十卷、《後集》二十卷

祕書省正字吳郡周南南仲撰。南有聲學校,庚戌登甲科,而仕不偶,再入館,再罷,以殿廷所授文林郎終焉。

△《二鬆集》十八卷

廬陵王子俊才臣撰。周益公、楊誠齋客,以列薦補官入蜀,爲成都帥幕。

△《橫堂小集》十卷

右司郎中樞清林桷子長撰。

△《潔齋集》二十六卷、《後集》十三卷

禮部侍郎四明袁燮和叔撰。

△《北山集略》十卷

直龍圖閣三山陳孔碩膚仲撰。全集未傳。

△《育德堂外製集》八卷、《內製集》三卷

兵部尚書永嘉蔡幼學行之撰。成童穎異,從同郡陳傅良君舉學治《春秋》,年十七,試補上庠,首選,陳反出其下。明年,陳改用賦,冠監舉而幼學爲經魁。又明年,省闈先多士,而傅良亦爲賦魁。一時師弟子雄視場屋,莫不歆豔。

△《止安齋集》十八卷

太府寺丞三山陳振震亭撰。

△《西山集》五十六卷

參政浦城真德秀希元撰。

△《平齋集》三十二卷

翰林學士於潛洪諮夔舜俞撰。

△《退庵集》十五卷

提轄文思院龍泉陳炳撰。

△《梅軒集》十二卷

奉化丞山陰諸葛興仁叟撰。

△《遁思遺藁》六卷、《事監韻語》三卷

永康呂皓子陽撰。“遁思”,其庵名,後溪劉光祖德修爲作記。當淳熙中投匭救父兄之難,朝奏上,夕報“可”。一時非辜,盡得清脫。其書辭甚偉,然非孝廟聖陰,安能照覆盆之下哉?

△《劉汝一進卷》十卷

諫議大夫吳興劉度汝一撰。度嘗應大科,此其所業也。策曰《傳言》、論曰《鑑古》,各二十五篇。

△《唯室兩漢論》一卷

吳郡陳長方齊之撰。紹興八年進士。

△《鼎論》三卷、《時議》一卷

三山何萬一之撰。隆興元年進士。仕爲都司,知漳州。

△《治述》十卷

從政郎鄭湜紹熙元年撰進。按:丙戌榜有三山鄭湜溥之,是年已爲祕書郎,面對劄子,剴切通練,於今傳誦。此當別是一鄭湜耶。

△《廬山雜著》一卷

知南康軍錢聞詩撰。

△《閒靜治本論》五卷、《將論》五卷

知樞密院廣陵張巖肖翁撰。

△《閨秀集》二卷

建安徐氏撰。徐林稚山之從姑,祥符敕頭。奭之侄孫女,嫁括蒼祝璣,璣爲部使者。有子曰永之,嘗知滁州。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