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類
劉歆、班固雖以《禮》、《樂》著之六藝略,要皆非孔氏之舊也,然《三禮》至今行於世,猶是先秦舊傳。而所謂《樂》六家者,影響不復存矣。竇公之《大司樂章》既已見於《周禮》,河間獻王之《樂記》亦已錄於《小戴》,則古樂已不復有書。而前志相承,乃取樂府、教坊、琵琶、羯鼓之類,以充樂類,與聖經並列,不亦悖乎!晚得鄭子敬氏《書目》獨不然,其爲說曰:儀注、編年,各自爲類,不得附於《禮》、《春秋》,則後之樂書,固不得列於六藝。今從之,而著於子錄雜藝之前。
△《樂府維錄》一卷
唐國子司業段安節撰。
△《琴說》一卷
唐工部尚書李勉撰。
△《琴書》三卷
唐待詔趙惟暕撰。稱前進士滁州全椒尉。
△《琴經》一卷
託名諸葛亮。淺俚之甚。
△《琴說》一卷
唐待詔薛易簡撰。衡州耒陽尉。
△《琴義》一卷
稱野人劉籍撰。
△《琴三訣》一卷
稱天台白雲先生。
△《指訣》一卷
唐道士趙邪利撰。一名《彈琴古手法》。
△《琴操》一卷
不著名氏。《中興書目》雲:晉廣陵守孔衍以琴調《周詩》五篇、古操、引共五十篇,述所以命題之意。今《周詩》篇同而操、引財二十一篇,似非全書也。
△《琴曲詞》一卷
不知作者。凡十一曲。辭皆鄙俚。
△《琴史》六卷
吳郡朱長文伯原撰。唐、虞以來迄於本朝,琴之人與事備矣。
△《制瑟法》一卷
不知何人撰。
△《大胡笳十九拍》一卷
題隴西董庭蘭撰,連劉商辭。又云祝家聲、沈家譜,不可曉也。
△《琴譜》八卷
鄞學魏邸舊書有之,己卯分教傳錄,亦益以他所得譜。
△《琴操譜》十五卷、調譜四卷
參政歷陽張嚴肖翁以善鼓琴聞一時,餘從其子佖得此譜。
△《琴譜》十六卷
新昌石孝隆君大所錄。
△《羯鼓錄》一卷
唐婺州刺史南卓撰。
△《琵琶故事》一卷
段安節撰。
△《景祐樂府奏議》一卷
殿中丞致仕胡瑗翼之撰。
△《皇祐樂府奏議》一卷
胡瑗撰。
△《三聖樂書》一卷
宋祁子京撰。
△《景祐廣樂記》八十卷
翰林院侍講學士馮元等撰。闕八卷。景祐元年,判太常寺燕肅建言鍾律不調,欲以王樸《律準》更加考詳。詔宋祁與集賢校理李照共領其事,照言樸律太高,比之古樂,約高五律,遂欲改定大樂,制管鑄鍾,並引校理聶冠卿爲檢討官,又詔元等修撰樂書,爲一代之典。三年七月,書成。然未幾,照樂廢不用。
△《皇祐新樂圖記》三卷
(屯)田員外郎阮逸、光祿寺丞胡瑗撰。凡十二篇,首載詔旨,次及律度量衡、鍾磬、鼓鼎、鸞刀,圖其形制,刊板頒之天下。虎丘寺有本,當時所頒藏之名山者也。其末志頒降歲月,實皇祐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用蘇州觀察使印,長貳押字。餘平生每見承平故物,未嘗不起敬,因錄藏之,一切依元本摹寫,不少異。
△《大樂演義》三卷
成都房審權撰。皇祐中宋祁、田況薦益州進士房庶曉音律,上其《樂書補亡》三卷。庶自言得古本《漢書》,雲“度起於黃鍾之長,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起,積一千二百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鍾之長,一爲一分”。今本脫“之起,積一千二百黍”八字。故前世累黍爲尺,以制律。是律生於尺,非尺生於律也。且“一爲一分”者,蓋九十分之一也,後世誤以一黍爲一分,非是。當以秬黍中者一千二百實管中,黍盡得九十分,爲黃鍾之長九寸,加一,以爲尺,則律定矣。惟範鎮是之。時胡璦、阮逸制樂,已有定議,遂格不行,詳見《國史律曆志》。審權,庶之子也,元豐四年爲此書,以述父之意。其後元祐初,範蜀公老矣,自爲新樂奏之於朝,蓋用其說雲。
△《樂書》二百卷
祕書省正字三山陳陽晉之撰。建中靖國元年進之。爲《禮書》陳祥道者,其兄也。其書雅、俗、胡部音器、歌舞,下及優伶、雜戲,無不備載。博則博矣,未免於蕪穢也。賜紹聖元年制科,終禮部侍郎。
△《大晟樂書》二十卷
大中大夫開封劉炳子蒙撰。“大晟”者,本方士魏漢津妄出新意,以祐陵指節定尺律,傅會身爲度之說。炳爲大司樂,精爲緣飾。又有《圖譜》一卷。
△《隆韶導和集》一卷
保義郎大晟府案協律姚公立撰。以律呂、節氣、陰陽爲說,凡四十九條。
○雜藝類
△《九鏡射經》一卷
唐檢校太子詹事韋韓撰。《制弓矢法》三篇,《射法》九篇。
△《射訣》一卷
韋韓撰。敘其學射之初,有張宗者授之訣,遼著於篇。
△《射評要略》一卷
稱李廣撰。固依託也,而亦鄙淺亡奇。
△《射訓》一卷
監察御史張仲殷撰。《中興書目》雲本朝人,果也,不應名犯廟諱。
△《射議》一卷
元城王越石仲寶撰。凡七條。
△《增廣射譜》七卷
淳熙中詔進士習射,書坊爲此以射利。末二卷爲盧宗邁《射法》,亦簡要可觀。
△《書品》七卷
樑度支尚書庾肩吾撰。
△《書評》一卷
樑侍中袁昂撰。
△《藥石論》一卷
唐昇州司馬張懷瓘撰。
△《六體論》一卷
△《書斷》三卷
△《書估》一卷
△《論書》一卷
以上四種亦皆張懷瓘撰。
△《翰林禁書》三卷
無名氏。
△《書後品》一卷
唐御史中丞李嗣真撰。
△《墨藪》一卷
不知何人所集。凡十八篇。又一本二十一篇。
△《古今法書苑》十卷
主客郎中臨淄周越撰。越與兄起皆有書名。起書未見,越書間有之,俗甚。
△《金壺記》一卷
僧適之撰。集書家故事。以二字爲題,而注所出於其下。凡三百餘條。
△《書史》一卷
禮部員外郎米芾元章撰。
△《祕閣法帖跋》一卷
米芾撰。
△《翰墨志》一卷
高宗皇帝御製。
△《法帖刊誤》二卷
黃伯思長睿撰。《淳化法帖》出於待詔王著去取。時祕府墨跡真贗雜居,著不能辨也,但欲備晉、宋間名跡,遂至以江南人一手僞帖,竄入其間,鄙惡之甚。米南宮辨之,十已得七八,至長睿,益精詳矣。
△《籀史》二卷
翟耆年伯壽撰。裒諸家鐘鼎圖說爲一編,頗有考究。
△《續書譜》一卷
鄱陽姜夔堯章撰。
△《絳帖評》一卷
姜夔撰。
△《法帖要錄》十卷
唐大理卿河東張彥遠愛賓撰。彥遠,宏靖之孫。三世相門。其父文規嘗刺湖州,著《吳興雜錄》。
△《飛白敘錄》一卷
錢惟演希聖撰。天聖四年序進。
△《蘭亭博議》十五卷
淮海桑世昌澤卿撰。世昌居天台,放翁陸氏諸甥也,博雅能詩。又嘗爲《西湖紀逸》,考林逋遺事甚詳。
△《蘭亭考》十二卷
即前書。浙東庾司所刻,視初本頗有刪改。初十五篇,今存十三篇,去其《集字篇》後人集《蘭亭》字作書帖、詩銘之類者,又《附見篇》兼及右軍他書跡,於《樂毅論》尤詳。其書始成,本名《博議》,高內翰文虎炳如爲之序。及其刊也,其子似孫,主爲刪改,去此二篇固當,而其他務從省文,多失事實,或戾本意。其最甚者,序文本亦條達可觀,亦竄改無完篇,首末闕漏,文理斷續,於其父猶然,深可怪也。此書累十餘卷,不過爲晉人一遺帖,自是作無益,玩物喪志,本無足雲。其中所錄諸家跋語,有昭然僞妄而不能辨者,未暇疏舉。
△《法書撮要》十卷
吳興蔡耑山父撰。以書家事實,分門條類,亦無所發明。淳熙中人,雲紹聖御史之孫,吾鄉不聞有此人也,當考。然其名耑而字山父,“耑”者,物之初生,從“屮”,不從“山”也。偏旁之未審,何取其爲法書?餘於小學家黜書法於雜藝,有以也。
△《武岡法帖釋文》二十卷
劉次莊元祐中爲《官帖釋文》,刻石於臨江。而武岡又嘗傳刻絳州民潘氏帖。嘉定中,汪立中取劉本分入二十卷中。《官帖》所無者,增附之。
△《書苑菁華》二十卷
臨安書肆陳思者集。
△《齊樑畫目錄》一卷
唐竇蒙子泉錄。
△《古今畫人名》一卷
唐李嗣真錄。
△《唐朝畫斷》一卷
唐翰林學士朱景玄撰。一名《唐朝名畫錄。》前有目錄,後有天聖三年商宗儒後序,與《畫斷》大同小異。
△《唐朝名畫錄》一卷
即《畫斷》也。前有目錄,後有天聖三年商宗儒後序,與前本大同小異。
△《歷代名畫記》十卷
唐張彥遠撰。彥遠家世藏法書、名畫,收藏鑑識,自謂有一日之長。既作《法書要錄》,又爲此《記》,且曰:“有好事者傳餘二書,書畫之事畢矣。”
△《五代名畫記》
大梁劉道醇撰。嘉祐四年陳洵直序。
△《聖朝名畫評》一卷
劉道醇撰。
△《益州名畫錄》三卷
黃休復撰。中興書目以爲李略撰,而謂休復書今亡。
△《山水受筆法》一卷
唐沁水荊浩浩然撰。
△《圖畫見聞志》六卷
太原郭若虛撰。元豐中自序,稱大父司徒公,未知何人。郭氏在國初無顯人,但有郭承祐耳。其書欲繼張彥遠之後。
△《畫史》一卷
米芾撰。
△《德隅堂畫品》一卷
李廌方叔撰。趙令時德麟官襄陽,行橐中諸畫,方叔皆爲評品之。元符元年也。
△《林泉高致集》一卷
直徽猷閣待制河陽郭思撰。其父熙,字淳夫,善畫。思,元豐五年進士。既貴,追述其父遺蹟、事實。待制許光疑爲之序。曰《畫訓》、《畫意》、《畫題》、《畫訣》。而序又稱《詩歌》、《贊記》、《詔誥》、《銘誌》,今本闕。
△《廣川畫跋》五卷
董逌撰。
△《畫繼》十卷
鄧椿公壽撰。以繼郭若虛之後。張彥遠《記》止會昌元年,若虛《志》止熙寧七年,今書止乾道三年。
△《文房四譜》五卷
參政梓潼蘇易簡太簡撰。
△《歙硯圖譜》一卷
太子中舍知婺源縣唐積撰。治平丙午歲。
△《歙硯說》一卷、又《辨歙石說》一卷
皆不著名氏。
△《墨苑》三卷
趙郡李孝美伯揚撰。曰《圖》,曰《式》,曰《法》。元符中馬涓、李元膺爲之序。
△《硯史》一卷
米芾撰。
△《北海公硯錄》一卷
唐詢彥猷撰。專以青州紅絲石爲貴。
△《閒堂雜記》四卷
不著名氏。述《文房四譜》,而首載唐氏《硯錄》。
△《硯箋》一卷
高似孫撰。
△《續文房四譜》五卷
司農卿李洪秀穎撰。
△《算經》三卷
夏侯陽撰。大抵乘除法。《隋志》二卷;《唐志》一卷,甄鸞注。今本無注,元豐京監本。
△《算經》三卷
張丘建撰。有序,首言:“算者不患乘除之爲難,而患分之爲難,是以序列諸分之本原,宣明約通之要法。”
△《應用算法》一卷
夷門叟郭京元豐三年序。稱平陽奇士蔣舜元撰。凡八篇,曰:《釋數》、《田畝》、《粟米》、《端匹》、《斤秤》、《修築》、《差分》、《雜法》,總爲百五十七門。前《志》在歷算類。
△《香譜》一卷
不知名氏。
△《萱堂香譜》一卷
稱侯氏萱堂,而不著名。
△《香嚴三昧》一卷
不知名氏。
△《南蕃香錄》一卷
知泉州葉廷珪撰。
△《茶經》一卷
唐陸羽鴻漸撰。羽自號竟陵子,又號桑苧翁。
△《煎茶水記》一卷
唐涪州刺史張又新撰。本刑部侍郎劉伯芻稱水之與茶,宜者凡七等。又新復言得李季卿所筆錄陸鴻漸《水品》,凡二十。歐公《大明水記》嘗辨之,今亦載卷末。餘足跡所至不廣,於《水品》僅嘗三四,若惠山泉甘美,置之第二不忝,特未知康王谷水何如爾。其次,吳淞第四橋水亦不惡。虎丘劍池殊未佳,而在第四,已不可曉。至於雪水,清甘絕佳,而居其末,尤不可曉也。大抵水活而後宜茶,活而不清潔猶不宜,故乳泉、石池、漫流者爲上,爲其活且潔也。若夫天一生水,烝爲雲雨,水之活且潔者,何以過此?餘嘗用淨器承雨水,試以烹煎,不減雪水。故知又新之說妄也。
△《茶譜》一卷
後蜀毛文錫撰。
△《北苑茶錄》三卷
三司戶部判官丁謂謂之撰。鹹平中進。
△《茶錄》二卷
右正言修起居注莆田蔡襄君謨撰。皇祐中進。
△《北苑拾遺》一卷
劉昇撰。慶曆元年序。
△《補茶經》一卷
知建州周絳撰。當大中祥符間。
△《東溪試茶錄》一卷
宋子安撰。
△《北苑總錄》十二卷
興化軍判官曾伉錄《茶經》諸書,而益以詩歌二首。
△《茶山節對》一卷
攝衢州長史蔡宗顏撰。
△《宣和北苑貢茶錄》一卷
建陽熊蕃叔茂撰。其子克又益寫其形制而傳之。
△《北苑別錄》一卷
趙汝礪撰。
△《品茶要錄》一卷
建安黃儒道父撰。元祐中東坡嘗跋其後。
△《酒譜》一卷
汶上竇蘋叔野撰。其人即著《唐書音訓》者。
△《北山酒經》三卷
大隱翁撰。
△《鼎錄》一卷
樑中書侍郎虞荔纂。
△《古今刀劍錄》一卷
粱陶弘景撰。
△《泉志》十五卷
洪遵景伯撰。記歷代錢貨。
△《浸銅要略》一卷
張甲撰。稱德興草澤紹聖元年序。蓋膽水浸鐵成銅之始。甲,參政子公之祖。
△《冶金錄》一卷
泉司吏所爲也。
△《彈棋經》一卷
題張柬之撰。
△《五木經》一卷並圖例
唐李翱撰,元革注。蓋古樗蒱之戲也。
△《三象戲圖》一卷
汲陽成師仲編。
△《打馬格局》一卷
無名氏。
△《打馬圖式》一卷
鄭寅子敬撰。用五十馬。
△《打馬賦》一卷
易安李氏撰。用二十馬。以上三者,各不同。今世打馬,大約與古之樗蒱相類。
△《譜雙》十卷
洪遵集。此戲今人不復爲。
△《進士採選》一卷
趙明遠景昭撰。此元豐未改官制時遷轉格例也。
△《希古集》一卷
括蒼何宗姚取投壺新舊式及馮氏《射法》爲一編。
△《忘憂清樂集》一卷
棋待詔李逸民撰集。
△《通遠集》一卷
無名氏。視《清樂》爲略。
△《象棋神機集》一卷
稱於陽葉茂卿撰。
△《約鰲圖》一卷
△《採珠格局》一卷
△《勸酒玉燭詩》一卷
皆無名氏。
△《捉臥甕人事數》一卷
李庭中撰。以上四種皆酒邊雅戲。
○類書類
△《語麗》十卷
樑湘東王功曹參軍朱澹遠撰。採摭書語之麗者,爲四十門。
△《修文殿御覽》三百六十卷
北齊尚書左僕射范陽祖珽孝徵等撰。案《唐志》類書,在前者有《皇覽》、《類苑》、《華林遍略》等六家,今皆不存。則此書當爲古今類書之首。珽之行事,奸貪兇險,盜賊小人之尤無良者,言之則汙口舌。而其所編集,乃獨至今傳於世。然珽嘗以他人所賣《遍略》質錢受杖。又嘗盜官《遍略》一部,坐獄論罪。今書毋乃亦盜《遍略》之舊,以爲己功耶?《遍略》者,樑徐僧權所爲也。又案《隋志》作《聖壽堂御覽》,卷數同。聖壽者,實齊後主所居。
△《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
唐祕書監餘姚虞世南伯施撰。其書成於隋世。
△《藝文類聚》一百卷
唐弘文館學士長沙歐陽詢信本撰。
△《初學記》三十卷
唐集賢院學士長城徐堅元固撰。
△《六帖》三十卷
唐太子少傅太原白居易撰。《唐志》作《白氏經史事類》,一名《六帖》。《醉吟先生墓誌》雲:又著《事類集要》三十部,時人目爲《白氏六帖》。
△《金鑰》二卷
唐太學博士河內李商隱義山撰。分四部,曰《帝室》、《職官》、《歲時》、《州府》。大略爲箋啓應用之備。
△《玉屑》十五卷
無名氏。
△《蒙求》三卷
唐李翰撰。本無義例,信手肆意雜襲成章,取其韻語易於訓誦而已。遂至舉世誦之,以爲小學發矇之首,事有甚不可曉者。餘家諸子在褓,未嘗令誦此也。△《戚苑纂要》十卷唐劉揚名撰。皆集內外宗族姻親故事。
△《戚苑英華》十卷
唐仙居令袁悅撰。唐志雲重修,蓋因揚名之舊而廣之。
△《太平御覽》一千卷
翰林學士李昉、扈蒙等撰。以前代《修文御覽》、《藝文類聚》、《文思博要》及諸書參詳條次修纂。本號《太平總類》,太平興國二年受詔,八年書成,改名《御覽》。或言,國初古書多未亡,以《御覽》所引用書名故也,其實不然,特因前諸家類書之舊爾。以《三朝國史》考之,館閣及禁中書總三萬六千餘卷,而《御覽》所引書多不著錄,蓋可見矣。
△《鹿門家鈔詩詠》五十卷
鴻臚少卿襄陽皮文璨撰。以羣書分類事爲詩而註釋之。其祖舊休,有書名《鹿門家鈔》,故今述其名。
△《冊府元龜》一千卷
景德二年命資政殿學士王欽若、知制誥楊憶修歷代君臣事蹟,八年而成。總五十部,部有總序,一千一百四門,門有小序。賜名制序。所採正經史之外,惟取《戰國策》、《國語》、《韓詩外傳》、《呂氏春秋》、《管》、《晏》、《韓子》、《孟子》、《淮南子》及《修文殿御覽》。每門具進,上親覽,摘其舛誤,多出手書,或詔對,揩示商略。
△《天和殿御覽》四十卷
侍讀學士臨川晏殊等天聖中受詔,取《冊府元龜》,掇其要者,分類爲二百十五門。
△《類要》七十六卷
晏殊撰。曾鞏爲序。
△《事類賦》三十卷
校理丹陽吳淑正儀撰進並注。
△《韻類題選》一百卷
朝奉大夫知處州鄞袁轂容直撰。以韻類事纂集,頗精要。世所行《書林韻會》,蓋依倣而附益之者也。轂,嘉祐六年進士。東坡守杭時爲倅,“風月平分”之詞,爲轂作也。其後累世登科。絜齋燮,其四世孫也。
△《本朝蒙求》三卷
端明殿學士成都範鎮景仁撰。
△《十七史蒙求》一卷
題王先生。不著名氏。或雲王令也。
△《書敘指南》二十卷
任廣撰。崇寧中人。皆經傳四字語,備尺牘應用者也。
△《實賓錄》三十卷、《後集》三十卷
高郵馬永易明叟撰,蜀人句龍材校正,文彪增廣。其三十卷者,本書也。義取“名者實之賓”爲名。
△《史韻》四十九卷
嘉禾錢諷正初撰。附韻類事,頗便檢閱。
△《後六帖》三十卷
知撫州孔傳世文撰。以續白氏之後也。傳襲封衍聖公。
△《海錄碎事》三十三卷
知泉州建安葉廷珪撰。
△《皇朝事實類苑》二十六卷
知吉州江少虞撰。紹興中人。其書亦可入小說類。
△《兩漢蒙求》十卷
樞密吳興劉珏希範撰。紹聖中所序。
△《補註蒙求》八卷
徐子光撰。以李翰《蒙求》句爲之注。本句之外,兼及其人他事。
△《羣書類句》十四卷
三山葉鳳撰。以《羣書新語》增廣。自五字以至九字,爲七百五十一門,各以平仄聲爲偶對。
△《書林韻會》一百卷
無名氏。蜀書坊所刻,規模《韻類題選》而加詳焉。
△《幼學須知》五卷
餘姚孫應符仲潛撰次。此書本書坊所爲,以教小學。應符從而增廣之。
△《兩漢博聞》二十卷
無名氏。或雲楊侃。
△《班左誨蒙》三卷
程俱致道撰。
△《左氏摘奇》十三卷
給事中吳郡胡元質長文撰。
△《諸史提要》十五卷
參政吳越錢端禮處和撰。泛然鈔錄,無義類。
△《漢雋》十卷
括蒼林越撰。以《西漢書》,分類爲十五篇。皆句字之古雅者。“雋”者,取雋永之義也。
△《文選雙字類要》三卷
蘇易簡撰。摘取雙字,以類編集。
△《選腴》五卷
天台王若撰。以五聲韻編集《文選》中字。淳熙元年序。
△《晉史屬辭》三卷
永嘉戴迅簡之撰。用《蒙求》體,以類晉事。元祐癸酉歲也。
△《觀史類編》六卷
呂祖謙撰。初輯此篇爲六門,曰“擇善”、曰“儆戒”、曰“閫範”、曰“治體”、曰“論議”、曰“處事”。而“閫範”最先成,既別行,今惟五門,而“論議”分上、下卷。
△《帝王經世圖譜》十卷
著作佐郎金華唐仲友與正撰。凡天文、地理、禮樂、刑政、陰陽、度數、兵農、王霸,本之經典,兼採傳注,類聚羣分。凡百二十二篇。
△《經子法語》二十四卷
△《左傳法語》六卷
△《史記法語》十八卷
△《西漢法語》二十卷
△《後漢精語》十六卷
△《三國精語》六卷
△《晉書精語》五卷
△《南史精語》十卷
洪邁撰。自《博聞》、《誨蒙》、《漢雋》、《摘奇》、《提要》及此《法語》諸書,皆所以備遺忘。而洪氏多取句法,《漢雋》類例有倫,餘皆隨筆信意鈔錄者也。
△《遷史刪改古書異辭》十二卷
倪思撰。以遷《史》多易經語,更簡嚴爲平易體,當然也。然易辭而失其義,書事而與經異者多,不可以無考,故爲是編。經之外與他書異者,亦並載焉。
△《馬班異辭》三十五卷
倪思撰。以班史仍《史記》之舊而多刪改,大抵務趨簡嚴,然或刪而遺其事實,或改而失其本意。因其異,則可以知其筆力之優劣,而又知作史述史之法矣。
△《杜詩六帖》十八卷
建安陳應行季陵撰。用《白氏》門類,編類杜詩語。
△《錦繡萬花谷》四十卷、《續》四十卷
序稱淳熙十五年作,而不著名氏。門類無倫理,序文亦拙。
△《趙氏家塾蒙求》二十五卷、《宗室蒙求》三卷
趙彥絟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