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孝經教孝章第五

【原文】


真君曰:孝自性具,教爲後起。世多不孝,皆因習移。意既罔覺①,智又誤用。聖人在上,惟教爲急。教之之責,重在師傅,尤當慎擇。賢良之師,化惡爲善;不賢之師,變善爲惡。師而不教,過且有歸;教飯王應夢之不善,其罪尤大。不賢之師,導之匪僻②,引之邪佞,養成不肖,流爲兇頑③,越禮④犯紀,妄作無忌。雖欲救之,急難格化。如是爲教,罪實非輕。


【註釋】


①意:清刻本《文昌孝經註解》中爲“愚”。本書採用其說法。罔覺:無知。


②匪僻:邪惡。


③兇頑:兇狂且不易制伏。


④越禮:不遵循禮儀法度。


【譯文】


真君說:孝是人性中本來自有的,教育盡孝則是後來出現的。世人多半不孝,都是因爲習俗使其改變。愚笨之人不明道理,聰明的人又錯用心思。聖人在上,唯獨對於孝道而着急。教習孝道的責任,重要的是在師傅,尤其應當慎重選擇。賢良的師傅,能將惡人化導成善人;不賢明的師傅,卻能將善人變成惡人。作爲師傅而不教導學生,師傅有過錯,並對過錯負有責任;而如果教導不好的東西,其罪過就更加重大了。不賢明的師傅,會教導人行爲邪惡,引到奸邪的道路上,教成品行不端之人,流變爲兇狂頑劣之人,毀越禮法,違犯法紀,胡作非爲而沒有忌憚。雖然想拯救這樣的人,但急切間也難以改正變化。如果像這樣爲師教人,罪過實在是不輕。


【原文】


藥石①之師,惟賢是與。行己②端莊,導人忠信,教不他設。孝無畸形,因其本然,還所固有。朝敦③夕誨,幼育長循,惟茲孝弟,化行是先。雖至愚氓,無不曉習。如是爲教,功實不少。爲功爲罪,職豈易任。惟名尊嚴,其實如何?孝弟④是宗。能孚孝者,弟亦本諸。助君爲理,轉移風俗,全在師儒。教不可誤,師不可違。自重在師,率教⑤在弟。孝原自具,有覺斯興。


【註釋】


①藥石:古時指治病的藥物和砭石,後比喻規勸別人改過向善。


②行己:謂立身行事。


③敦:敦促;督促。


④弟(tì):同“悌”,遵從兄長。


⑤率教:聽從指教,遵從教導。


【譯文】


能夠導人向善的師傅,只教人以賢良的品德。立身行事端正莊重,以忠信引導人,其他不合乎孝道的事情,不敢教人。孝道更沒有畸巧,不過依於人的自然本性,復歸人的固有善性。朝夕不斷地敦促教導,長幼都依循而行,總要用此孝悌之道,先行教育化導。雖是愚笨之平民百姓,也沒有不熟悉的。像這樣教育學生,功德實在是不少。既能立功也能獲罪,師傅一職不是那麼容易勝任的。師傅的名稱甚是尊貴威嚴,其實質又是什麼呢?就是以“孝”“悌”爲根本。如果能夠以孝服人,“悌”的品質也就本於此而立了。幫助國君治理國家,移風易俗,完全在於以儒爲師。師傅不可誤人子弟,子弟不可以違背師傅。師傅應當自重自愛,弟子應當遵從教導。孝本來都是自性具備的,但有了師傅的提醒,孝心才得以興起。


【原文】


偈曰:孝弟雖天性,良師當時省。一或幹不孝,何能全弟行。罪愆①有攸歸,師實難卸任。能作如是觀,訓之方有定。


【註釋】


①罪愆(qiān):罪過;過失。


【譯文】


偈說:孝悌雖然都是源自天性,但也有賴良師的時時警省。一干不孝的事情,怎麼能使“悌”行圓滿。罪愆有所源自,師傅實在難於推卸責任。能夠有這樣的認識,訓導弟子纔能有確定的準則。


【原文】


又說偈曰:教雖賴良師,人亦當自謹。無自幹不孝,徒然費師訓。


【譯文】


又有偈說:教化雖然有賴好的師傅,人們也應當自己謹慎。無故做不孝的事情,就白白地浪費了師傅的教訓。


【評析】


教孝,即教訓孝道。本章意在說明,孝道雖爲人之本來善性所具備,但有賴於良師的教導。老師既可以教人爲善,也能夠教人爲惡,所以老師更應該自重自愛。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