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偶得

  年來以心爲形役,未嘗不惆悵而獨悲,唯生於今日工商業發達之世,欲不爲中腹之累,悄然遠行,勢有所不可能者,無已則忙裏偷閒,於口耕舌種之餘暇,閉戶焚香,細品清茗,讀古人佳作,俾此心暫入“悠閒”之境,亦擾擾人世中之一樂事也歟?

  近讀古人詩,偶有會心處,輒拉雜書之,今以公之同好,不知亦有當否?

  (一)詩不可學,然亦不能不學。蓋不可學者,詩人銳敏之感覺,熱烈之情感,豐富之想象耳。而不能不學者,則其描寫之技巧,如音調之鏗鏘,聲律之和協等,皆由於鍛鍊而成。

  學古人詩有二法:(1)客觀方法學詩,即每家一體,分而學之。如王湘綺是。(2)主觀方法學詩:以自己爲中心,無論何詩,皆當前後一調,成爲自己獨具之風格。李太白學詩亦分而學之,如其五言詩、擬古詩學劉心幹,寫景學謝玄輝。以太白大才尚分而學之,則吾人學詩尤不能不揣摸各家之長,俟既得之矣,則不難融化而自成風格。

  又學詩應以“清新”爲主。“清新”二字見於杜詩:去重謂之清,去陳意謂之新,故唐人詩多描寫女性,多“比興”之法,而宋人則多描寫男性(表現自己之人格)。按詩之正宗,則以“比興”爲尚,但宋人以爲如此,不過多贈古人數詩耳,故必推陳出新,別開生面。蓋詩之上乘,應具有時代精神,不應唯學古代之軀殼。雖初學時,不能無所取法,但終必須自成格調,所謂始於模擬,終於創造也。

  (二)作詩絕不可繩之以邏輯。蓋詩人造句,率在感覺所得來一瞬之情感耳,非從考慮上得來,其不通處,正是其絕妙處,如王昌齡之《送魏二》:“辭別江樓桔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

  此詩之“夢裏長”三字即有不通之妙。

  又王昌齡之《聽流入水調子》:“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嶺色千重萬重雨/斷絃收與淚痕深。”

  此詩蓋作於昌齡因不護細行,謫於汶州之時。汶州地近蠻荒,瘴煙溯氣,至足惹人愁思,故聽鳴箏而下淚也。按理“雨痕”自多於“淚痕”,但詩人只以其感覺所得而書之,故不計事實上之雨痕深於淚痕否也。

  (三)作詩有因景生情者,如王涯之《宮詞》:“碧繡檐前柳散垂(此寫景也)/守門宮女欲攀時/曾經玉輦從容處/不敢臨風折一枝”(此由景生情也)。

  又如楊巨源之《折楊柳》:“水邊楊柳麴塵絲(此寫景也)/立馬煩君折一枝/唯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水中吹”(此因景生情也)。

  但因景生情,第一須先造景。夫景何能造?即以特殊之境界而移其感想也。如一樣月色,因人地之不同,其所生之感想亦異也。

  (四)作絕句最應着力於一開一合,即以二不同之境界相貫而一之。如李白之《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將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

  此詩有二不同之境界,上三句爲一境界,寫得如荼如火,而第四句一轉,——另換一境界,將上面之境界,收拾乾淨,真有千鈞之力。

  又元稹之《劉阮妻》:“芙蓉脂肉緣雲鬟/罨畫樓臺青黛山/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戀人間。”

  此詩乃元稹代劉阮妻,送劉阮迴天臺所作,前三句極寫天台之佳,而結尾一轉,則三句皆抹煞淨矣,此種詩前三句應每句一意,極力開拓,使力量堆積雄厚,然後用一句翻轉,則不至於鬆懈無味矣。

  (五)作詩貴用襯托之筆,如劉禹錫之《金陵五首》之一: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此詩爲懷古傷今之作,即懷其變遷而吊之,然另一方面,則必襯之以不變化者始能動人,故以“舊時月”而襯“空城”也,“還”字寓有無限感慨。

  又岑參之《山房春事》:“樑圍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夜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此詩亦以不變之花,而襯出已變之樑圍,此“還”字亦同前詩寓有無限之感慨也。

  又顧況之《贈遠》:“暫出河連思遠道/卻來窗下聽鶯聲/故人一別幾時見/青草還從舊處生。”

  此詩亦以不變之境界,而襯出已變之境界,與上二詩同一筆法,唯以不變之物襯出已變之物,尤應使目前之物,成爲極妍麗明媚者,始能形容他方之寂寞荒涼來,如王安石《送客因寄女》詩:“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巾不自知/除卻春風沙繼綠/一如看汝過江時。”此乃變“春草還從舊處生”之調。

  (六)詩人應有忘小我而存大我之超然情感,宋末謝皋羽《晞髮集》(《西臺慟哭記》)論作詩:“當其運思,身與天地俱忘”,有如是超然情感,然後能以無生命之物,視爲有生命者,即加以人格化,如李白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此詩之“明月”、“清風”皆由無知無情,而變成有知有情矣。

  又詩人恆能破除人間所謂寬闊遠近之見解,如戎昱之《旅次寄湖南張郎中》:“寒江近戶漫流聲/竹影臨窗亂月明/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

  洛陽乃唐之東都,湖者洞庭湖也,其中相距雖遠,而詩人能破除之。此亦即所謂超然之情感也。
上一頁
作者:廬隱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875
阅读量:163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