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南京是值得留連的地方,雖然我只是來來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誇說誇說,可惜知道的太少;現在所寫的,只是一個旅行人的印象罷了。

  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豔跡。這些也許只是老調子,不過經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所以我勸你上雞鳴寺去,最好選一個微雨天或月夜。在朦朧裏,才醞釀着那一縷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樓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蒼然蜿蜒着的臺城。臺城外明淨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滌子的畫。豁蒙樓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讓你看的一點不多,一點不少。寺後有一口灌園的井,可不是那陳後主和張麗華躲在一堆兒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邊,得破費點工夫尋覓。井欄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遠地上明故宮遺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從寺後的園地,揀着路上臺城;沒有垛子,真像平臺一樣。踏在茸茸的草上,說不出的靜。夏天白晝有成羣的黑蝴蝶,在微風裏飛;這些黑蝴蝶上下旋轉地飛,遠看像一根粗的圓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這時候若有個熟悉歷代形勢的人,給你指點,隋兵是從這角進來的,湘軍是從那角進來的,你可以想像異樣裝束的隊伍,打着異樣的旗幟,拿着異樣的武器,洶洶涌涌地進來,遠遠彷彿還有哭喊之聲。假如你記得一些金陵懷古的詩詞,趁這時候闇誦幾回,也可印證印證,許更能領略作者當日的情思。

  從前可以從臺城爬出去,在玄武湖邊;若是月夜,兩三個人,兩三個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夠多好。現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繞着大彎兒出城。七八年前,湖裏幾乎長滿了葦子,一味地荒寒,雖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着愁着。這幾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見湖,就有煙水蒼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椅子可以躺着。水中岸上都光光的;虧得湖裏有五個洲子點綴着,不然便一覽無餘了。這裏的水是白的,又有波瀾,儼然長江大河的氣勢,與西湖的靜綠不同,最宜於看月,一片空濛,無邊無界。若在微醺之後,迎着小風,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聽着船底汩汩的波響與不知何方來的簫聲,真會教你忘卻身在那裏。五個洲子似乎都侷促無可看,但長堤宛轉相通,卻值得走走。湖上的櫻桃最出名。據說櫻桃熟時,遊人在樹下現買,現摘,現吃,談着笑着,多熱鬧的。

  清涼山在一個角落裏,似乎人跡不多。掃葉樓的安排與豁蒙樓相彷彿,但窗外的景象不同。這裏是滴綠的山環抱着,山下一片滴綠的樹;那綠色真是撲到人眉宇上來。若許我再用畫來比,這怕像王石谷的手筆了。在豁蒙樓上不容易坐得久,你至少要上臺城去看看。在掃葉樓上卻不想走;窗外的光景好像滿爲這座樓而設,一上樓便什麼都有了。夏天去確有一股“清涼”味。這裏與豁蒙樓全有素面吃,又可口,又賤。

  莫愁湖在華嚴庵裏。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卻有荷花荷葉。臨湖一帶屋子,憑欄眺望,也頗有遠情。莫愁小像,在勝棋樓下,不知誰畫的,大約不很古吧;但臉子開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揮袖凌虛翔”的意思;若讓我題,我將毫不躊躇地寫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畫像,也在這裏,想來許是那一幅畫所從出;但生氣反而差得多。這裏雖也臨湖,因爲屋子深,顯得陰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陰暗得好。詩文聯語當然多,只記得王湘綺的半聯雲:“莫輕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來,江南兒女無顏色。”氣概很不錯。所謂勝棋樓,相傳是明太祖與徐達下棋,徐達勝了,太祖便賜給他這一所屋子。太祖那樣人,居然也會做出這種雅事來了。左手臨湖的小閣卻敞亮得多,也敞亮得好。有曾國藩畫像,忘記是誰橫題着“江天小閣坐人豪”一句。我喜歡這個題句,“江天”與“坐人豪”,景象闊大,使得這屋子更加開朗起來。

  秦淮河我已另有記。但那文裏所說的情形,現在已大變了。從前讀《桃花扇》《板橋雜記》一類書,頗有滄桑之感;現在想到自己十多年前身歷的情形,怕也會有滄桑之感了。前年看見夫子廟前舊日的畫舫,那樣狼狽的樣子,又在老萬全酒棧看秦淮河水,差不多全黑了,加上巴掌大,透不出氣的所謂秦淮小公園,簡直有些厭惡,再別提做什麼夢了。貢院原也在秦淮河上,現在早拆得只剩一點兒了。民國五年父親帶我去看過,已經荒涼不堪,號舍裏草都長滿了。父親曾經辦過江南闈差,熟悉考場的情形,說來頭頭是道。他說考生入場時,都有送場的,人很多,門口鬧嚷嚷的。天不亮就點名,搜夾帶。大家都歸號。似乎直到晚上,頭場題纔出來,寫在燈牌上,由號軍扛着在各號裏走。所謂“號”,就是一條狹長的衚衕,兩旁排列着號舍,口兒上寫着什麼天字號,地字號等等的。每一號舍之大,恰好容一個人坐着;從前人說是像轎子,真不錯。幾天裏吃飯,睡覺,做文章,都在這轎子裏;坐的伏的各有一塊硬板,如是而已。官號稍好一些,是給達官貴人的子弟預備的,但得補褂朝珠地入場,那時是夏秋之交,天還熱,也夠受的。父親又說,鄉試時場外有兵巡邏,防備通關節。場內也豎起黑,叫鬼魂們有冤報冤,有仇報仇;我聽到這裏,有點毛骨悚然。現在貢院已變成碎石路;在路上走的人,怕很少想起這些事情的了吧?

  明故宮只是一片瓦礫場,在斜陽裏看,只感到李太白《憶秦娥》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二語的妙。午門還殘存着,遙遙直對洪武門的城樓,有萬千氣象。古物保存所便在這裏,可惜規模太小,陳列得也無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馬,雖然殘缺零亂,還可見泱泱大風;享殿並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陰森襲人,夏天在裏面待着,涼風沁人肌骨。這陵大概是開國時草創的規模,所以簡樸得很;比起長陵,差得真太遠了。然而簡樸得好。

  雨花臺的石子,人人皆知;但現在怕也撿不着什麼了。那地方毫無可看。記得劉後村的詩云:“昔年講師何處在,高臺猶以‘雨花’名。有時寶向泥尋得,一片山無草敢生。”我所感的至多也只如此。還有,前些年南京槍決囚人都在雨花臺下,所以洋車伕遇見別的車伕和他爭先時,常說,“忙什麼!趕雨花臺去!”這和從前北京車伕說“趕菜市口兒”一樣。現在時移勢異,這種話漸漸聽不見了。

  燕子磯在長江裏看,一片絕壁,危亭翼然,的確驚心動魄。但到了上邊,逼窄污穢,毫無可以盤桓之處。燕山十二洞,去過三個。只三臺洞層層折折,由幽入明,別有匠心,可是也年久失修了。

  南京的新名勝,不用說,首推中山陵。中山陵全用青白兩色,以象徵青天白日,與帝王陵寢用紅牆黃瓦的不同。假如紅牆黃瓦有富貴氣,那青琉璃瓦的享堂,青琉璃瓦的碑亭卻有名貴氣。從陵門上享堂,白石臺階不知多少級,但爬得夠累的;然而你遠看,決想不到會有這麼多的臺階兒。這是設計的妙處。德國波慈達姆無愁宮前的石階,也同此妙。享堂進去也不小;可是遠處看,簡直小得可以,和那白石的飛階不相稱,一點兒壓不住,彷彿高個兒戴着小尖帽。近處山角里一座陣亡將士紀念塔,粗粗的,矮矮的,正當着一個青青的小山峯,讓兩邊兒的山緊緊抱着,靜極,穩極。譚墓沒去過,聽說頗有點丘壑。中央運動場也在中山陵近處,全仿外洋的樣子。全國運動會時,也不知有多少照相與描寫登在報上;現在是時髦的游泳的地方。

  若要看舊書,可以上江蘇省立圖書館去。這在漢西門龍蟠裏,也是一個角落裏。這原是江南圖書館,以丁丙的善本書室藏書爲底子;詞曲的書特別多。此外中央大學圖書館近年來也頗有不少書。中央大學是個散步的好地方。寬大,乾淨,有樹木;黃昏時去兜一個或大或小的圈兒,最有意思。後面有個梅庵,是那會寫字的清道人的遺蹟。這裏只是隨宜地用樹枝搭成的小小的屋子。庵前有一株六朝鬆,但據說實在是六朝檜;檜陰遮住了小院子,真是不染一塵。

  南京茶館裏乾絲很爲人所稱道。但這些人必沒有到過鎮江,揚州,那兒的乾絲比南京細得多,又從來不那麼甜。我倒是覺得芝麻燒餅好,一種長圓的,剛出爐,既香,且酥,又白,大概各茶館都有。鹹板鴨纔是南京的名產,要熱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纔有咬嚼。但南京人都說鹽水鴨更好,大約取其嫩,其鮮;那是冷吃的,我可不知怎樣,老覺得不大得勁兒。

原載於1934年10月1日《中學生》第48號

上一頁
作者:朱自清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3199
阅读量:240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