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側記

  “省會”,在我們江蘇人說來,是南京的代名詞,而我卻把它用作一九五六年八月“江蘇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簡稱;所謂“側記”者,是一種側面的瑣碎雜記,蒜皮雞毛,無關宏旨,只給此次出席“省會”的十餘天期間,留下一個雪泥鴻爪的跡印罷了。是爲序。


  八月十三日早上七點四十五分,從蘇州市搭上海開來的特快車出發,同行代表十餘人,個個熟識,無論是點頭微笑或握手道好,或促膝談天,都有親切愉快之感。沿路所見無數的樹木,一大片一大片的莊稼,都好好地並沒有給此次颱風吹倒打壞,心中自有說不盡的欣慰。五小時的時光,似乎過得特別快,不多久就到了南京,大家搭了接待各地區代表們的專車,浩浩蕩蕩地開到大會招待所,各自向祕書處報到。這招待所的前身原是安樂酒店,而地點又在太平路,真是又安樂,又太平,名實相符;這兩年來我前後五度都是住在這裏,總覺得此間樂,不思家了。

  我生平是好動不好靜的,有些像花果山上的齊天大聖孫行者,跳跳蹦蹦,沒有安定的時候;所以下午雖是閒着沒事,也不肯休息,就獨個兒趕往夫子廟去了。我每次來南京,夫子廟是必到之地,就是百忙中也要擠出時間來,非去不可;自己並不是孔門信徒,想效法“陽貨欲見孔子”,況且孔老夫子也早就雲遊四海,讓出他的廟來作爲勞動人民遊樂的場所了。我的目的是在看看文物,找找古董。南京的古董店都已歸併合作,並在鬆寶齋一家,如魯靈光之巍然獨存;我邁步進去,繞了個圈兒,東張西望,不見有什麼合意的東西,只得沒精打采地退了出來。在街頭蹓躂了好久,像江西人覓寶似地到處留心,終於覓到了兩件“活寶”:一個像我家孩子們玩的小皮球那麼大的陵園瓜,四棵根葉乾枯而浸在冷水中漸會變綠的所謂“起死還魂草”。我滿心歡喜地把它們帶了回來,並列在一起,作爲案頭清供;一個是嬌小玲瓏,一個是鮮豔碧綠,我邊看瓜,邊看草,文思也就汩汩而來了。

  晚餐後,隨同錢自嚴先生踱出大門,在鄰近一帶散步一會;他老人家的道德學問,人所共知,而年齡也打破大會全體代表的最高紀錄。他今年八十七歲了,還是老而彌健。我這六十二歲的小老頭兒,傍着他邊談邊走,覺得自己倒像是個小弟弟了。

  我住的是二樓二〇一號室,陽臺面臨太平路,可以觀賞街景;並且有衛生設備,舒服得很!可是我不願獨享,拉了蘇州市蔬菜公司的工作幹部朱福奎代表來同住;上屆開會時,我和評彈工作者潘伯英代表,也同他住在一起,彼此有說有笑,十分投契。朱同志思想前進,工作積極,兩年前已光榮地入了黨;我一再地拉攏他同住一室,樂數晨夕,也算是表示“跟着共產黨走”的一些微意吧。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9688
阅读量:434
可阅书店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