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侧记

  “省会”,在我们江苏人说来,是南京的代名词,而我却把它用作一九五六年八月“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简称;所谓“侧记”者,是一种侧面的琐碎杂记,蒜皮鸡毛,无关宏旨,只给此次出席“省会”的十余天期间,留下一个雪泥鸿爪的迹印罢了。是为序。


  八月十三日早上七点四十五分,从苏州市搭上海开来的特快车出发,同行代表十余人,个个熟识,无论是点头微笑或握手道好,或促膝谈天,都有亲切愉快之感。沿路所见无数的树木,一大片一大片的庄稼,都好好地并没有给此次台风吹倒打坏,心中自有说不尽的欣慰。五小时的时光,似乎过得特别快,不多久就到了南京,大家搭了接待各地区代表们的专车,浩浩荡荡地开到大会招待所,各自向秘书处报到。这招待所的前身原是安乐酒店,而地点又在太平路,真是又安乐,又太平,名实相符;这两年来我前后五度都是住在这里,总觉得此间乐,不思家了。

  我生平是好动不好静的,有些像花果山上的齐天大圣孙行者,跳跳蹦蹦,没有安定的时候;所以下午虽是闲着没事,也不肯休息,就独个儿赶往夫子庙去了。我每次来南京,夫子庙是必到之地,就是百忙中也要挤出时间来,非去不可;自己并不是孔门信徒,想效法“阳货欲见孔子”,况且孔老夫子也早就云游四海,让出他的庙来作为劳动人民游乐的场所了。我的目的是在看看文物,找找古董。南京的古董店都已归并合作,并在松宝斋一家,如鲁灵光之巍然独存;我迈步进去,绕了个圈儿,东张西望,不见有什么合意的东西,只得没精打采地退了出来。在街头蹓跶了好久,像江西人觅宝似地到处留心,终于觅到了两件“活宝”:一个像我家孩子们玩的小皮球那么大的陵园瓜,四棵根叶干枯而浸在冷水中渐会变绿的所谓“起死还魂草”。我满心欢喜地把它们带了回来,并列在一起,作为案头清供;一个是娇小玲珑,一个是鲜艳碧绿,我边看瓜,边看草,文思也就汩汩而来了。

  晚餐后,随同钱自严先生踱出大门,在邻近一带散步一会;他老人家的道德学问,人所共知,而年龄也打破大会全体代表的最高纪录。他今年八十七岁了,还是老而弥健。我这六十二岁的小老头儿,傍着他边谈边走,觉得自己倒像是个小弟弟了。

  我住的是二楼二〇一号室,阳台面临太平路,可以观赏街景;并且有卫生设备,舒服得很!可是我不愿独享,拉了苏州市蔬菜公司的工作干部朱福奎代表来同住;上届开会时,我和评弹工作者潘伯英代表,也同他住在一起,彼此有说有笑,十分投契。朱同志思想前进,工作积极,两年前已光荣地入了党;我一再地拉拢他同住一室,乐数晨夕,也算是表示“跟着共产党走”的一些微意吧。
上一页
作者:周瘦鹃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9688
阅读量:581
可阅书店
Amazon AD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