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尉梅花錦作堆

  “鄧尉梅花錦作堆,千枝萬朵滿山隈。幾時修得山中住,朝夕吹香嚼蕊來。”這是我往年在梅花時節爲了懷念鄧尉山梅花而作。鄧尉在吳縣西五十里的光福鄉。因漢代有鄧尉隱居於此,故以爲名。宋代淳祐年間,高士查莘在山塢大種梅樹,後來山中人就都以種梅爲業。梅花時節,滿山香雪重重,皚皚一白,綠萼紅英,也錯雜其間,數十里幽香不斷。清代詩人金恭曾有小記雲:“小雪初晴,餘寒送臘,具鶴氅浩然巾,入鄧尉山,看紅梅綠萼,十步一坐,坐浮一大白,花香枝影,迎送數十里。”往年鄧尉梅花之盛而美,可以想見。附近如玄墓、彈山、青芝、西磧、銅井、馬駕諸山,也都有千樹萬樹的梅花,而以鄧尉爲代表,因此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所作的文章詩詞,都在歌頌鄧尉的梅花了。

  玄墓在鄧尉東南六裏,兩地實在是一山相連的。看梅人一路從鄧尉到玄墓,所謂“花外見晴雪,花裏聞香風”,真的使眼鼻受用不盡。清代李福有《玄墓探梅歌》雲:“雪花如掌重雲障,一絲春向寒中釀。春信微茫何處尋,昨宵吹到梅梢上。太湖之濱小鄧林,千株空作橫斜狀。銅坑寥寂悄無蹤,石壁嵯峨冷相向。踏殘明月鎖香痕,翠羽啾啾共惆悵。報道前村消息真,衝寒那顧攀層嶂。玉貌驚看試半妝,霜華喜見裁新樣。酹酒臨風各有情,小別經年道無恙。此花與我宿緣多,冰雪滿衿抱微尚。相逢差慰一春心,空山不負騎驢訪。”我在抗戰勝利後一年春初,也曾探梅玄墓,見梅樹已大遭摧殘,聖恩寺前,幾已蕩然無存,後面真假山那裏倒還有好多株老梅,尚可一看。還元閣中舊藏的《一蒲團外萬梅花》長卷,前半早已失去,只剩胡三橋一畫和現代人所題跋的詩詞了。

  馬駕山在銅井山東,山並不高,清初遍山都種有梅樹。花時叢叢香雪,有如一片香海,康熙年間巡撫宋犖在崖壁上題了“香雪海”三字。康熙、乾隆二帝也曾到此一遊。我在二十餘年前來此探梅時,不但見本山上全是梅花,就是望到遠處也一片雪白,真不愧爲香雪海了。汪琬遊記中也說:“列坐其地,俯窺旁矚,濛然㿣然,曳若長練,凝若積雪,綿谷跨嶺,無一非梅者。”可是去秋我與蘇州市園林管理處同人爲了要整修山頂上的梅花亭,前去察看,見山上連一株梅樹都沒有了。梅花亭也殘破,香雪海一碑尚在山麓。我家藏有清代吳大澂所畫《香雪海》橫幅,掛在寒香閣中,梅花時節,朝夕觀賞,也就聊當臥遊了。

  今秋,香雪海上的梅花亭和亭下斜坡上的軒,都已修好了,自覺楚楚可觀。可是山上、山下和山的四周,還要種上千百株的梅樹,那麼開花時香雪叢叢,纔不負“香雪海”這一個美好的名稱。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003
阅读量:56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