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从三山街蔡益所书坊回家,阮大铖满心高兴,阔步跨进他的图书凌乱的书斋,把矮而胖的身子,自己堆放在一张太师椅上,深深吐了一口气,用手理了理浓而长的大胡子,仿佛办妥了一件极重要的大事似
-
身名到此悲张俭,时势于今笑孔融。却怪登车揽辔者,为予洒泪问苍穹!——李应升:《邹县道中口占》一李应升被罢归,胸襟倒为之一舒。
-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妈妈把她的水罐挟在腰间,走到近村汲水去了。这是正午的时候。孩子们游戏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池中的鸭子沉默无声。
-
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里,耍着折下来的小树枝儿。我微笑地看你在那里耍着那根折下来的小树枝儿。我正忙着算账,一小时一小时在那里加叠数字。
-
如果人们知道了我的国王的宫殿在哪里,它就会消失在空气中的。墙壁是白色的银,屋顶是耀眼的黄金。皇后住在有七个庭院的宫苑里;她戴的一串珠宝,值得整整七个王国的全部财富。
-
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
我渴想到河的对岸去。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
-
我人很小,因为我是一个小孩子。到了我像爸爸一样年纪时,便要变大了。我的先生要是走来说道:“时候晚了,把你的石板,你的书拿来。
-
妈妈,我真想现在不做功课了。我整个早晨都在念书呢。你说,现在还不过是十二点钟。假定不会晚过十二点罢;难道你不能把不过是十二点钟想象成下午么?我能够容容易易地想象:现在太阳已经到了那
-
早晨,我在石铺的路上走时,我叫道:“谁来雇用我呀。”皇帝坐着马车,手里拿着剑走来。他拉着我的手,说道:“我要用权力来雇用你。
-
中国绅士的黄金时代,曾经有过自己的艺术。譬如“乾嘉之世”,或者更神秘些,“唐虞三代”。
-
世界上有那种“听得见历史的脚步”的耳朵。他们要像猎狗一样,把耳朵贴伏在土地上,然后他们的耳朵才听得见深山里的狼叫和狮吼。
-
一我们夫妻俩带了驹儿离开了故乡到S市来快满三年了。我初到S市时,由美仙——妻的名——的介绍才认识她的姨母——我的岳母的妹子——并她的女儿春英。
-
在江南,在日本人的梅花桩和棋盘格子中通过封锁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封锁线上,“中国军”和日本人发生了屡见不鲜的战斗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用血染成的,也可以说是壮烈,也可以说是很可
-
吹箫者木立酒肆中他脸上累积着太平洋上落日的余晖而眼睛却储藏着黑森森的阴暗神情是凝定而冷肃他欲自长长的管中吹出山地的橙花香他有弄蛇者的姿态尺八是一蛇窟七头小小的蛇潜出自玲珑的孔中缠绕
-
一一知半解的“诗话”北河沿的两岸,积雪还未全消,我和思永从东华门到钟鼓寺,沿途喋喋杂谈。
-
二竖弄人,一病三月,始则发烧,终乃流血。医生说,“出汗是要紧的,否则,流血是免不了的!”是的,我的确太怯弱了,出汗是害怕的,终且免不了要流血,——本来是想免了暂时出汗之苦,终且受了
-
《语丝》上的“刘博士订正现代文学史冤狱图表”,加以语堂先生的《写在……后面》,近代中国文豪,大半表上有名了。
-
就在“孙老头儿”伏园兄编《京报副刊》的那年,曙天写她的《断片的回忆》,原因是给《京报副刊》充篇幅罢。
-
受男人压迫的女人,同时也残忍地压迫女人。这种例子在中国家庭内,原是“古已有之”。
-
“我爱那个穿黑的,细腰肢高个儿的,”话从我的嘴里流出去,玫瑰色的混合酒从麦秆里流到我嘴里来,可是我的眼光却流向坐在我前面的那个舞娘了。
-
一“哪,不是已经看得见了吗?”那个台山籍的老水手用他的划满了皱纹的大手指着那面,并且用生硬的广州话,这样地告诉我。
-
我们大家生活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对于北京的今天,人人都很关心,人人都很熟悉,这是很自然的,也是完全应该的;而对于北京的昨天,知道的人就比较少,甚至有的人简直对过去的事情很不了解,这是
-
读书能用耳朵来代替眼睛吗?一般说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这不只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谁发明用耳朵读书的方法呢?要详细做考证就很麻烦。
-
一般人只知道钢铁是最坚硬的一种物质,然而,谁会想起植物中也有同钢铁一样坚硬的东西呢?当着我们称赞一个英雄的时候,用了“钢铁的英雄”这样高尚的词汇,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赞词呀!的确,钢
-
说起家当,人们总以为这是相当数量的财富。家当的“当”字,本来应该写成“帑”字。帑是货币贮藏的意思,读音如“荡”字,北方人读成“当”字的同音,所以口语变成了“家当”。
-
新的诗歌发展的道路问题,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讨论,似乎还难于解决。这是什么缘故呢?最重要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想求得足以表现新内容的新形式,还需要做许多努力,进行更多的尝试,而在这些方面,
-
在中国画史中,各个时期的南北画坛上,都不断地出现过许多有代表性的画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画派。把这些画派的画家及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找出不同的特点,这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画传统的一个重要
-
我国古代有许多书画家,都承认“书画同源”之说。最早发现这个道理的是谁?有人说是元代大画家兼书法家赵孟,证据是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着赵孟的一幅画卷,上面有他本人的题跋,其中有这个说
-
你看见过浮在水面上的菜园吗?我想可能有一些人肯定没有看见过,甚至不会相信真的有这样的事情。然而,这不但是事实,并且是合乎科学的,值得我们加以提倡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