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有言,“以鸟鸣春。”现在已过了春分,正是鸟声的时节了,但我觉得不大能够听到,虽然京城的西北隅已经近于乡村。
-
日记与尺牍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东西,因为比别的文章更鲜明的表出作者的个性。诗文小说戏曲都是做给第三者看的,所以艺术虽然更加精炼,也就多有一点做作的痕迹。
-
观于今之世,不瞿然者几何人哉?自然之力,既听命于人间,发纵指挥,如使其马,束以器械而用之;交通贸迁,利于前时,虽高山大川,无足沮核;饥疠之害减;教育之功全;较以百祀
-
其实,什么叫需要,我无法定义,是痴迷者梦寐以求的?或是无助者最后的底线?又或者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我没有能明白,但我知道人总是需要着些什么,我认为叫信念。
-
今天讲的题目,就是“科学的人生观”,研究人是什么东西?在宇宙中占据什么地位?人生究竟有何意味?因为少年人近来觉得很烦闷,自杀、颓废的都有,我比较至少多吃了几斤盐,几担米,所以来计划
-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
匆匆过了二十多年,我自然也是常常哭,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看过无数回了。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这些怪异
-
大家好,我是doubleyun,女,1996年出生于中国某村,工作是程序员,在北京工作。优点:我能发现美,并希望能传播给他人。
-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
-
把蓝呢制服上的钮扣全解开,一股向晚的凉风扑入胸中,他觉得灼烧在心头中的烈火到这时略略地平息一点。
-
又想起你来啦,亲爱的我自己。高考成绩出来后,没有想象中的泪流满面,没有大喊大叫与歇斯底里,更没有无限的心酸与遗憾,你的眼底流露出来的和内心一样平静。
-
我还记得,在我小学时看到过一段采访,采访的对象也是个小学生,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但是他当时说的话在当时的我看来非常的成熟,或者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官腔,但不管怎样,这段采访给我留下
-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
子荣君: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
-
四世纪时希腊厌世诗人巴拉达思作有一首小诗道,(Pollalaleis,anthrope.——Palladas)“你太饶舌了,人呵,不久将睡在地下;住口罢,你生存时且思索那死。
-
我是一个十分嗜好读书的人,我主要是读文学类的书,小说,散文,诗词都是我的所爱。我还喜欢摘抄一些感动自己、充满哲理的词句、诗句到自己的笔记本,多年下来,有厚厚的十几本,闲暇时,打开来
-
作为一个奔波在公司和家两点一线的打工人,真的很难不怀疑人生。小时候幻想过自己长大以后是个科学家,是个出名的大作家,倒是怎么也没想到长大后努努力也只能勉强做一个公司的螺丝钉。
-
晚上十点钟左右,在暗淡的灯光中,屋子里显得紧张而又零乱,黑暗的影子在各处摇晃着。
-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
-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伊孛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
-
国难当前,我们究竟应该走哪条路,才能救国。我今天所讲的题目,就是《我们所应走的路》。
-
究竟什么算是工程师的哲学呢?什么算是工程师的人生观呢?因为时间很短,我当然不能把这个大的题目讲得满意,只是提出几点意思,给现在的工程师同将来的工程师作个参考。
-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
-
老孔走出火车站,终于能点上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烟气和冷空气一起钻进肺里,老孔有些饿了。12月的天还很冷,老孔裹了裹破旧的皮夹克,又摸了摸腰里的挎包,摸着那几块带楞的东西,老孔的心
-
生逢盛世,百虑都忘,身处万花如海中,四时皆春,不知老之已至。忙里偷闲,则以种花、灌花、养花、赏花为乐;而也爱看那活泼生动的花影。
-
内容: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
《北京孔德学校旬刊》第二期于四月十一日出版,载有两篇儿童作品,其中之一是我的小女儿写的。
-
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说是怀一种怅惘的情绪,固然可以,说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灭,
-
那时我十四岁,她大约是十三岁罢。我跟着祖父的妾宋姨太太寄寓在杭州的花牌楼,间壁住着一家姚姓,她便是那家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