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天道也。
大哉聖人之道!
包下文兩節而言。
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
峻,高大也。此言道之極於至大而無外也。
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優優,充足有餘之意。禮儀,經禮也。威儀,曲禮也。此言道之入於至小而無閒也。
待其人而後行。
總結上兩節。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至德,謂其人。至道,指上兩節而言也。凝,聚也,成也。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尊者,恭敬奉持之意。德性者,吾所受於天之正理。道,由也。溫,猶燖溫之溫,謂故學之矣,復時習之也。敦,加厚也。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極乎道體之大也。道問學,所以致知而盡乎道體之細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慾自累,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篤乎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屬也。析理則不使有毫釐之差,處事則不使有過不及之謬,理義則日知其所未知,節文則日謹其所未謹,此皆致知之屬也。蓋非存心無以致知,而存心者又不可以不致知。故此五句,大小相資,首尾相應,聖賢所示入德之方,莫詳於此,學者宜盡心焉。
是故居上不驕,爲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倍,與背同。與,平聲。興,謂興起在位也。詩大雅烝民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