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

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臟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

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

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食,溼地濡衣。

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戊己。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病在肺,愈於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焠_熱食,溫炙衣。

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於庚辛,起於壬癸。

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__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補之。

取其經厥陰與少陽,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血者。

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

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其變病刺郗中血者。

脾病者,身重,善飢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

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__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幹。

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豬肉、慄、藿皆鹹。

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毒藥攻邪。

五穀爲食。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

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