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風論篇第四十二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爲寒熱,或爲熱中,或爲寒中,或爲癘風,或爲偏枯,或爲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願聞其說。

岐伯對曰:風氣藏在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

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爲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爲寒中而泣出。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_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癘者,有榮氣熱腑,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爲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爲心風,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爲脾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爲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爲腎風。

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爲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爲偏風。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爲胸風,風入系頭,則爲目風,眼寒。

飲酒中風,則爲漏風。

入房汗出中風,則爲內風。

新沐中風,則爲首風。

久風入中,則爲腸風,飧泄。

外在腠理,則爲泄風。

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爲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帝曰:五臟風之形狀不同者何?願聞其診,及其病能。

岐伯曰: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

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噎幹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墮,四支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龐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_,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膈塞不通,腹善脹,失衣則_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

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

泄風之狀,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幹,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帝曰:善。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