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詩人白樂天

  我們現在作詩、作文、作小說,總要求其通俗,總要爲工農兵服務,這纔算得上是人民文學;如果艱深晦澀,那就像天書一樣,還有什麼人要讀呢?唐代大詩人白樂天,雖生在一千多年以前,倒是一位深解此意的先進人物。據說他老人家每作一詩,先要請一個老婆婆解釋一下,問她:“懂得麼?”她回說:“懂得的。”就把這首詩錄下來,如果不懂,他就將詩句換過。所以古今人每談到白樂天的詩,總說是老嫗都解。白氏《與元微之書》有云:“……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裏,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僕詩者;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有詠僕詩者。”這也足見他對於自己詩句的明白通俗,接近羣衆,不由得要自鳴得意了。當然,他的詩也有並不通俗的,不過並不太多。

  白名居易,樂天其字,太原人,生於唐代大曆七年,元和二年進士,遷左拾遺,後因獲咎貶江州司馬,那首有名的長詩《琵琶行》,就是在這時候做的。元和十五年召還,歷官至刑部尚書;而最爲我們所熟知的,就是他先任杭州太守,後又任蘇州太守;蘇杭向有天堂之稱,他倒像做了天堂的看守人。我們現在每遊西湖,遊山塘,總得到白堤上去蹓躂一下,欣賞堤上的紅桃綠柳,大家都會感念他老人家的遺愛;原來蘇杭的兩條白堤,都是他在任時造起來的。到了晚年,以詩酒自娛,因號醉吟先生;又因居住香山,自稱香山居士。他以會昌六年去世,享年七十有五。樂天真是一個樂天派,所以有人說他生平作詩二千八百餘首,多數是快樂的詩,關於飲酒的就有九百首之多。至於那首唱遍旗亭的《長恨歌》,還是成於高中進士之前,時年三十五歲,正是精力充沛的時候。

  一九五七年春,爲了紀念他老人家誕生一千一百八十六年,南北各地詩人們紛紛集會賦詩,給他祝壽。三月四日,蘇州市方面由老詩人楊孟龍先生招邀詩友,在拙政園宴集,雖然天不作美,風雨交作,仍有十四人出席,最有趣的,是姓氏無一相同,而把年齡統計起來,竟得一千零十四歲。席上詩人們逸興遄飛,賦詩飲酒,女詩人湯國梨先生首唱,賦五律一首;我雖不是詩人,也胡謅了七絕四首:

  “悽絕《新豐折臂翁》,痌癏在抱幾人同。香山佳什都能解,老嫗居然字字通。”(《新豐折臂翁》系《長慶集》中新樂府二十首之一,爲反戰而作。)

  “千有餘年彈指過,彌綸四海誦遺篇。那知烏拉山邊客,也拜詩人白樂天。”(蘇聯有白詩譯本,傳誦一時。)

  “甘棠遺愛至今留,堤上垂楊蘸碧流。裝點湖山憑好句,使君應諡白蘇州。”(《長慶集》中有《吳中好風景》《蘇州柳》等多首,均爲歌頌蘇州而作。)

  “聯翩裙屐集名園,詩聖前頭壽一樽。風雨蕭騷渾不管,梅花香裏各銷魂。”(遠香堂上方舉行梅花展覽會,予亦有“鶴舞”“鳳翔”“梅月圖”等十餘點參加展出,頗爲諸詩人所賞。)

  白樂天任蘇州太守,雖只短短的一年,而政績卻很不差,公正廉明,愛民如子,因此他去任時,人民都依依不捨,涕泣送行。當時劉禹錫贈詩,曾有“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之句;而他自己的詩中,也有“何乃老與幼,泣別盡沾衣”“一時臨水拜,十里隨舟行”等句,足見他確是一位靠攏人民而爲人民所愛戴的好官了。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235
阅读量:125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