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菊花

  我是一個花迷,對於萬紫千紅,幾乎無所不愛,而尤其熱愛的,春天是紫羅蘭,夏天是蓮,秋天是菊,冬天是梅。我在解放以前,眼見得國事日非,國將不國,自知迴天無力,萬念俱灰;因此隱居蘇州,想學做陶淵明,淵明愛菊,我就大種菊花,簡直是像淵明高隱慄裏,作黃花主人。菊花最多的一年,達一千二百餘盆,共一百四十餘種,揚州的名種如“虎鬚”“巧色”“柳線”“飛輪”“翡翠林”“楓葉蘆花”,常熟的名種“小獅黃”等,全都蒐羅了來,小園秋色,真說得上是豐富多彩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忙於社會活動,便種得少了。我想陶淵明如果生於今天,瞧到祖國的欣欣向榮,也該走出慄裏,不再做隱士了吧。

  我愛菊花,不但愛它的五光十色,多種多樣,更愛它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象徵我國的民族性,它和寒霜作鬥爭,和西風作鬥爭,還是倔強如故;即使花殘了,枝條仍然挺拔,腳芽仍然茁生。古詩人的名句“菊殘猶有傲霜枝”,就給予它很高的讚頌。

  我愛菊花,愛它那種自然的姿態,所以我所種的菊花,不喜歡把花枝全都扎得齊齊整整,除了一二枝必須挺直的以外,其他枝條,就讓它欹斜起伏,然後翻種在瓷盆或紫砂盆裏,配上一塊拳石或一根石筍,作案頭清供,看上去就好像一幅活色生香的菊石圖。

  像這樣的菊花盆供,不但白天可以欣賞,到了夜晚上燈之後,還可在燈光下欣賞牆上的菊影,黑白分明,自然入畫。明代文學家冒闢疆的《影梅庵憶語》中,也曾有與董小宛一同欣賞菊影的敘述。他說:“秋來猶耽晚菊,即去秋病中,客貽我翦桃紅,花繁而厚,葉碧如染,濃條婀娜,枝枝具雲罨風斜之態。姬扶病三月,猶半梳洗,見之甚愛,遂留榻右。每晚高燒翠蠟,以白團回屏六曲,圍三面,設小座於花間,位置菊影,極其參橫妙麗,始以身入,人在菊中,菊與人俱在影中,回視屏上,顧餘曰:‘菊之意態盡矣,其如人瘦何!’至今思之,淡秀如畫。”賞菊而兼賞菊影,這纔算得是菊花的知己。

  在一般菊展中,有名菊廊和品種廊,每一盆菊花都是獨本,一般人稱之爲“標本菊”,就是菊花的標本,因爲一本只有一花,所以花朵特大,花瓣花須,花蒂花心,都看得清清楚楚,可供園藝家研究,也可供畫家寫生,這是未可厚非的。可是我們做盆景的,卻以三枝或五枝爲合適,花朵不必太大,也不必一樣大小,一樣高低,讓它參差一些,才顯得出自然的姿態。要做菊花的盆景,還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選擇矮種,葉子也不可太大,種在盆子裏,纔可入畫;如果是高枝大葉,再加上碗口般大的花朵,那就不配做盆景了。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999
阅读量:66
可阅书店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