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学的方法

  (在今是中学文学会的讲演稿)(A)一时代的文学是一时代文化、理想的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艺最可以代表时代精神,他方面又能造出新时代的精神,因此无论那一时代的文学,都有以下两种作用:

  (a)批评的批评者系指出一时代文化之劣点(即文学乃批评人生之意)。譬如《诗经》:

  《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何草不黄》:“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以上几首诗,可以把周朝长期战争中百姓流离痛苦的生活都表现出来。

  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这是表现封建制度破坏后,亡国的诸侯卿大夫的苦痛情形。

  他如描写贫富不平均的社会状态,有小雅《大东》、魏风《葛屦》等诗。描写政治上的情形,有《南山》,《正月》、《十日之交》,《雨无正》等诗。

  所以《诗经》一部书——是周朝的文学,周朝的文化,都可以由这部书里表现出来;它有劣点,也由这部书可指示出来。不过,指示劣点,必有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后面,一定含有比现在好的一个理想。这就要更进一步。

  (b)创造的创造的意义,是指示新时代精神的倾向,如法国卢骚,他反对当时的教育理想和制度。他一面攻击,一面著《爱弥尔》一书,提出他的新理想。又如亚勃莱(Rabelais)的《嘉该透亚》一书(教育小说),他一面痛骂寺院的禁欲生活,虚礼伪善;一面指示新教育观,新人生观——说人类的真生活,在美与快乐。

  (B)文学在课程中的位置。我们能知道文学各自的价值及对于教育上的功用,自然能估定它在教育上——课程上的地位了。

  (Ⅰ)文学各自的价值就是上文所说表现时代的文化,批评时代的文化,创造新时代的精神。

  (Ⅱ)对于教育上的功用。Inglis说:人类的文化精神,最好由文学传达于学生。因为文学:

  一能训练高尚享受的能力。

  二养成艺术的兴趣。

  三造成共同的道德观念。

  四提炼人们的感情。

  五提高并充实人们的经验。

  六可使学生了解本国或世界的生活。

  七享受本国或世界上的文化。

  八欣赏本国或世界上的艺术。

  所以文学在课程上永远有重要的位置。

  (C)文学的元素。文学的要素,可分四项:

  (1)思想文学家对于他的作品种种材料的施用及选择,都要依靠他的思想,好象依靠他的经验一样。Mosson教授在他的《英国小说家》一书中曾说道:“每个艺术家,无论知道与否,都是一个思想家。”譬如德国的歌德(Gothe),他同时是艺术家,同时又是思想家(歌德生在文艺复兴后的狂飙突进时代,他与西勒Schiller,与康德斐·希的等同为近代德意理想派思潮之渊源,且为浪漫主义的先驱家)。所以作一个文学家,必不能缺少思想——天下都是材料,只在慧心人之摭取。文学家又如裁缝对于材料之选择配合,皆要依靠思想的。

  (2)想象文学家应注重实地的观察和个人的经验,做个根据。其次要用周密的想象,作观察经验的补助。例如施耐庵若单靠观察和经验,决不能作出一部《水浒传》。因为个人经验有限,所以必有活泼精细的想象把观察经验的材料,一一的体会出来,一一的整理如式,一一的组织完全,从已知的推到未知,从经验过的,想到不曾经验过的,从可观察的,推到不可观察的。所以想象是文学家的经历、思想和情绪的一种结合力;这种力在文学上也很要紧,譬如悲哀者,乃心灵的一种现象。手不可得而摸,目不得而视;只是外表一些皱眉流泪的表现。这时候或仅仅写这外面的表现,就等于拍照,毫无生命。必须拿自己的经历为根据设身处地的去想象,然后才能写出悲哀的真髓。

  (3)感情感情是人类心灵的锁匙。要想开开内心的宝藏,非感情不为功,譬如描写一篇作品,材料已选取停当,结构也有了谱子,但是没有创作的冲动,这篇东西无论如何是写不来;纵勉强写出来,也不会好。因为文学的目的,不是叫人知道一件故事而已,还要使人由知道了以后发生共鸣,情感的作用。那么,作品本身若没有充分的感情,又怎能收效呢!

  (4)形式——体裁,差不多关于结构布局修辞一方面的工作,这也十分重要。形式譬如人之肉身,内容譬如人之灵魂。如果要使灵魂充分表现,不得不附丽于肉体;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有了内容,还不能没有形式——形式关于技巧的问题,如人之装饰品,与人很有关系。

  (D)研究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的方法,可分两种:

  (一)主观的主观的研究,完全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来研究。这其间好象毫无根据,只靠他直觉的觉得好便是好,不过,这也相当附带着一种的条件,就是每每以读者的经验与人生观的异同,而定其欣赏程度与标准。譬如有人喜欢太白的诗,有人喜欢杜甫的诗,其所以然的原因,大半是性情浪漫点的喜欢太白的超然高举的诗,凡性情拘执点的喜欢杜甫的一般正经忧国忧民的作风。

  (二)客观的客观的完全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不管自己的喜憎如何,只是以冷静的态度来从各方面去研究:

  (a)历史的方法就是文学史的研究,从上古以至近世,每一代文学的变迁,和每一时代的特色及其先因后果。譬如由古典派变到浪漫派,又变到自然派,及象征派等;寻求其中的线索,而得到一些普通原则。

  (b)社会学的方法文学的背景,便是社会;所以在某种社会下产生某种文学,是可以按图索骥的,这就是社会的研究。譬如曹雪芹写《石头记》,是因为其时的社会状况使之然,施耐庵之写《水浒》,亦是因为当时社会使之然。

  (c)比较的研究法将同时代各国的文学收集一起,比较其同异之点,及考寻其所以同异的因果关系。因而文学不仅与社会制度有关系,同地方的环境也有关系。《楚辞》和《诗经》,因为地方南北之不同,其作风也各不同,并且比较的研究法,还可以取人之长,补我之短,譬如中国人对于小说,戏剧都喜欢写团圆,而西洋人则多悲剧的观念。这种观念,有使人反省,沉默,感动,反抗,讨论的能力。我们可由比较的结果,得到种种高深的方法与观念。

  (d)心理学的方法作者的精神作用如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法来分析就可知道其所以写这篇作品的原因,如被性的压迫而写出苦闷悲哀的东西,如歌德所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完全是作者心灵被压迫的呼声。

  (三)折衷的以上所说主观客观两种研究方法,因各趋极端,所以不是很完满的方法。最好用折衷法以救济之。就是以客观为根据,欣赏的态度来研究,得的结果要比较的持平得多——但这是为研究的人说的,不是为创作家而言。

  (E)研究文学的态度。文学与科学根本是两个东西,科学是叙述的,文学是描写的;科学是叫人知的,文学不但叫人知,而且还叫人感。既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所以研究的态度,也不能不有两样——虽是两者都是求真理,但是在不同的态度下求真理。文学的求真理的态度应当是:

  (一)同情所谓同情,就是设身处地的去领略作者的真髓。一种作品,绝不仅仅是描写东西的表面而已;对于某件事情的内在精神及作者的判断,这些都藏在事物的背后。所以必须设身处地,予以同情,而后才能体验得出。

  (二)欣赏文学本来是一种艺术作品,它的韵格及神味,绝不是由分析的方法所能求到。譬如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意味,全在读者的欣赏而后能吟诵,心灵上得到一种愉快,即以愉快的程度而定作品的高下。

  (F)文学乃美的表现。文学乃一种艺术的作品,凡艺术作品,必根据于美,无论诗歌小说,都是以美的感想而发于语言。文字不过其中以诗所含美的元素为最著。所以读诗之时,最能得到慰藉及感动同情诸作用。但美感之程度,恒视读者透澈作者思想之量的深浅为定。而透澈之量深浅,就以作者的热情,及修辞的程度如何为定。美育在各个的生活中,非常需要。若生活中不能充分实现美的价值,生活必不完全。因为受过感情陶冶,即“美育”的人,才能体验生活,调和生活,均衡生活。高尚的艺术,乃人类文化生活的表征,所以凡人都应当研究文学。
上一页
作者:庐隐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3087
阅读量:328

目录